成功鎮是臺東縣的16鄉鎮中的其中一個鎮,位於臺東縣東北部,地形呈長條狀是臺東縣最長的海岸線,全鎮的面積有144平方公里,東部為狹小的海岸平原,西部為海岸山脈山區。 成功鎮舊名「麻荖漏」,後名為「新港」,戰後始更名為「成功」,是東部最大的漁港,因太平洋海域有黑潮經過,所以漁業的資源非常豐富,是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漁貨中心,也因漁業的蓬勃發展,使得成功鎮成為臺東縣內的第一大鎮。 說到部落,由南而北小馬部落、都歷部落…宜灣部落等共計十四個,雖在這次沒深入走訪,也總看著成功鎮在地的信仰教堂,凝聚部落的力量完成修復的、被完整保存成為歷史建築的,了解背後有愛的故事。 仿造巴洛克式建築的外型,典型的拱型窗口讓富里教會散發一種歐風的氣息。

宜灣卡片教堂

大溪老城區,舒適靜謐的夜晚,適合一日旅遊之後的放鬆休憩,與自然的對話與傾聽。 (圖/ IG @c_cy124qq)如果你想來趟台東輕旅行(順便求婚),千萬不要錯過宜灣長老教會的「卡片教堂」。 (圖/ IG @s.melon10596)桃園基國派老教堂興建於1963年,教堂主體以通往天堂之鑰的概念設計,曾獲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整座教堂兼具古樸造型以及細膩的線條變化,呈現出濃濃的人文氣息。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住宿

鍾慧君老師接著這麼說,關於卡片教堂有兩個傳說,一個就是用歐洲的明信片概念所建造,一個說著這教堂只有看到正面,側面就是鐵皮屋薄薄的就像張小卡片,然而這傳說裡正也突顯早年物資缺乏,沒有足夠資金跟資源,都靠部落自發性去完成信仰中心,就讓人特別感受到它具生命力所在。 伴隨著東海岸的陣陣浪潮聲,成功鎮宜灣部落的信仰中心「宜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家口中的卡片教堂坐落於此,與大海相隔一條路的距離,充滿怡然童趣、卻又恬靜如詩畫。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位於成功鎮的宜灣教堂,小巧建築仿耶誕卡片建造,被通稱「卡片教堂」,十分討人喜愛,也被列入歷史建築;但部分占用屬私人土地,六年前地主在產權地設下圍籬,縣議員楊秋珍盼縣府協助解封。 從台11線100.5K旁順著小徑轉入,可以看見一座白色的哥德式教堂,有高聳的尖塔與細膩的裝飾,這是成功鎮宜灣部落的信仰中心「#宜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家口中的卡片教堂。

宜灣卡片教堂

這裡的海岸地質為黑色火山熔岩,隨處可見怪石嶙峋,黝黑色澤充滿神秘感。 早期海邊有多座九孔養殖池,廢棄後就成了部落小孩最佳戲水池,也是釣客最喜歡的漁場。 退潮時,生態豐富的潮間帶是最佳海洋教室,駐足遠眺,太平洋特有的白雲海景深刻烙印心中,這就是東海岸最迷人的夏日風光。 美式復古風裝潢的紅色火車車廂佇立在海邊,不提供載客但希望旅客停留駐足,哪怕只是一杯咖啡的時間也好,都蘭咖啡車廂車頂的海景座位面海被山,寬廣的景緻令人心曠神怡,一旁的鐵路平交道及郵筒裝置更是來到這必拍的網美打卡景點。 因此案涉及原住民及歷史建築,楊秋珍要求縣府地政、原民及文化處應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還給卡片教堂原有風貌。

宜灣卡片教堂: 許傑, 旅行圖中。

[周刊王CTWANT] 而寶兒剛結束的傳統婚禮,當天只限雙方親友參加,不過她在完婚之後,仍在Instagram等社群。 從曝光的照片可見,小倆口嚴肅的跪地拿香拜拜,完成儀式後,寶兒和老公直接在婚禮現場拍婚紗照,雙方的濃情蜜意藏不住。 據了解,小倆口在剛結束的這場傳統婚禮所穿的服裝,其實要價不… 遺世獨立的加路蘭海岸,是距離台東市區不太遠,開車往北走僅需15分鐘左右,渡過卑南溪之後,就能抵達的靜好海岸。 知路橋原本只是不起眼的公車招呼站,一支招牌用輪胎灌漿水泥插着而已,但在兩年多前由「無心巖」創辦人租下旁邊土地作為友善農作分享平台,才順便整理出供人免費使用的候車亭。

因為錯誤的刷牙方式不但會傷害保護牙齒的珐瑯質,也會因刷不乾淨,導致牙周病。 何曉涵表示,牙周病成因是牙菌斑,不良的清潔,使得牙菌斑長期堆積,起初會出現牙齦炎… 楊秋珍質詢指出,早在民國41年7月以前卡片教堂就已座落在此,土地也是信徒捐贈,但因地政作業疏失,導致土地產權出現變化,且質疑現任地主並無耕作事實下居然能取得土地所有權。

宜灣卡片教堂: 旅遊

因此,宜灣長老教會有高高的方形尖塔、還有圓形拱門,但都只是一面薄薄的裝飾牆而已,有可能是因為經費不足;也可能是因為收到的卡片是平面的,所以賴明德也不知道完整的立體外觀該如何建造,但這就是卡片教堂由來的小插曲,也讓卡片教堂多了一分可愛純樸。 兔年來到宜蘭礁溪、頭城的小旅行,就該以「遇見超可愛兔子」為起點。 宜灣卡片教堂 2021年正式對外開放,從礁溪轉運站一直延伸到遊客服務中心、溫泉公園等地,29隻幾米畫中的兔子就這樣活潑可愛的出現在公園、森林之間。 其實水往上流是因為地形傾斜角度而造成視覺錯覺,灌溉溝渠的動線大致和下坡的公路平行,傾斜度大於一般人站立的地面,才讓人誤以為水是往上流的。 此外,水往上流距離綠島僅22公里,人的肉眼可直視44公里,所以在這邊可以直接遠眺綠島,成為到台東旅遊的必去景點。

民間相傳八仙過海時,李鐵拐、何仙姑和呂洞賓曾在此休憩,烙印了仙跡,而取名為「三仙台」。 島上自然生態豐富,夏天常見多種海鳥棲息,沿著島上步道可以登頂到燈塔賞海景。 三仙台也是台東知名的日出與海洋運動景點,有業者在這片海域經營海洋獨木舟、風帆等體驗項目,每年元旦東管處都會在此舉辦活動欣賞太平洋第一道曙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宜灣教會座落於宜灣部落南側,改建於民國63年(1974)。 民國39年(1950)長老教會傳入宜灣部落中,不滿傳統年齡階級的年輕人,積極的加入教會進而與部落的年齡組織對抗。 民國40年(1951)3月15日,長老會教徒自力建造禮拜堂,但於同年4月10日,因禮拜堂用地為建立里民辦公室,而被鎮公所收回,再於隔年重建,名為大濱基督教長老教會,以竹造茅屋建造,並於同年7月20日舉行獻堂典禮。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成功鎮市場

第一次認識卡片教堂是在2012年某次講座上聽設計大師「蕭青陽」提到,當時我就對於這座教堂充滿了憧憬。 直到後來拜訪了卡片教堂,發現教堂規模然不大,卻是如大師口中所說,是座非常有特色的小教堂。 02|教堂座落在宜灣部落,最初為木造教堂,現在所見之樣貌已經是在1974年發生的颱風中損毀後、由賴明德先生設計再次重建後的模樣。 宜灣的教堂最初也是普通的木造結構,但在1974年的一場風災被摧毀,重建後的教堂十分具有特色,因而成為觀光景點。 不過,教堂的建築前半部占用到私人土地,地主與教堂有使用紛爭,六年前將自己的產權設下圍籬,信徒出入只能從旁邊小徑。 跨海步橋總共有8個拱形,又稱為八拱跨海步橋,全長約400公尺,共325個階梯,造形如此奇特的八拱橋,儼然已成為了三仙台的代表地標了,以往從要到三仙台,只能等到海水退潮,自從跨海步橋建成後,前往三仙台更加方便了。

(圖/浮雲客棧)現在很多設施設備都開始追求「無人化」,而在中台灣,也出現了「無人化」的高科技智能旅店服務喔! 浮雲客棧就坐落在台中市水湳經貿生態園區,鄰近知名逢甲商圈,掌握著交通便利及生活機能豐富的極大優勢。 (圖/ IG @amile77)為了搭配老城區古色古香的氛圍,民宿外牆特別採用鄉村復古高低磚,內部房間電視牆分別使用黑、白、黃等不同顏色的文化風格石材,浴室則以馬賽克、工業主義風格及木紋磚等不同風格磁磚及石材呈現。

宜灣卡片教堂: 熱門文章

台東波浪屋整體結構以50個貨櫃、鋼筋打造而成,有許多原住民手作原創商品店、特色餐飲及咖啡小店,成為台東原創新聚落。 民國63年,一場颱風毀損了原本的教堂,於是由從事板模工的阿美族教友賴明德根據傳小時候蒐集之小卡片,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 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白色外牆為主視覺基底,屋頂有哥德式建築的風格,並分別在屋頂尖端與大門兩側設有十字架與天使雕飾。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位於成功鎮宜灣部落的小教堂,小巧建築仿耶誕卡片建造,十分討人喜愛,也被列入歷史建築;但部分占用私人土地,6年前遭地主圍籬,縣議員楊秋珍盼縣府協助解封。 台東縣成功鎮宜灣部落的歷史建築卡片教堂,因建築物前半部占用到私人土地,地主與教堂有使用糾紛,6年前將自己的產權設下圍籬,信徒只能從一旁小徑出入,縣議員楊秋珍在縣政總質詢時提出盼縣政府協助解封。 教堂很多都是手作或使用在地素材,就連大鍋蓋也成為教堂外一處裝飾,仔細看看,你們有發現它在哪嗎?

  • Sinasera 24有「24節氣以大地為食材」之意,從法國馬賽米其林三星餐廳歷練歸來的主廚楊柏偉,以太平洋與海岸山脈出產的鬼頭刀魚、飛魚與當季時蔬製作料理,烹調「東海岸限定」的極致美饌,每道菜都如同畫作讓人驚豔,是台東最難訂位的頂級法式料理餐廳。
  • 西元1974年(民國63年),一場颱風毀損了原本的教堂本體,於是又有計畫興建新的教堂。
  • 比西里岸為位於三仙台北側的阿美族部落,除了具有傳統部落漁撈、養羊的文化外,近年來由社區發展協會帶領部落少年成立的PAW-PAW鼓樂團,更堪稱東海岸最佳演藝團隊,如果想感受文化的創新與衝擊,請到比西里岸。

拍完浪漫的教堂後,可以到附近的井仔腳瓦盤鹽田欣賞全台最美的鹽田景致,尤其在夕陽西下之時,鹽田水面與火紅的夕陽相互映照、水天一線,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必拍美景。 圓滿教堂不只視覺上有了新奇的饗宴,心靈上也能獲得平靜與放鬆,此景如此優美浪漫,周圍又有群山圍繞著,再加上空氣非常清新,平日來到圓滿教堂偶爾也會看見即將步入婚姻的新人們,到此處拍攝婚紗或是舉行結婚典禮。 每年耶誕節,路思義教堂是慶祝活動的重要地點;欣賞完校園美景和雅致的教堂之後,鄰近的東海別墅、藝術街及中科商圈都是不錯的好去處,各式各樣的美食小吃、創意商品及精品讓你有得吃又有得逛。 Cheela小屋從下午兩點營業到凌晨零點,是台東市區極為少數的深夜咖啡館。 耐人尋味的角落裡,刻意壓低亮度的燈光、滿室濃郁的綠色植栽、手寫記事的斑駁牆壁等等,來份栗子蒙布朗佐沖縄泡盛酒咖啡,為屬於自己的微醺時刻,乾杯。

宜灣卡片教堂: 台灣小鎮漫遊:台東成功鎮景點、市場美食、特色料理,小鎮的生活日常

椰子樹隨海風擺盪,冰塊敲響玻璃杯緣,四周沒有喧嘩,只有波濤拍打上岸,假期不就該這麼渡過? 都蘭是許多人認為台東經典的景點之一,有著隨興、有著文化,當然少不了海的那一份自在,海角咖啡或許也這麼樣地代表著東海岸,來到這裡品飲吹風,讓台東的回憶更多些愜意。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來臺灣的歷史根源,最早可上溯至1865年英國馬雅各醫生台臺灣南部,以及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博士至台灣北部,進行行醫宣教工作。 原本的宜灣教堂只是普通的木造結構、水泥瓦頂的禮拜堂,1974年風災被摧毀後重建,採磚造平房結構,由賴明德先生設計。 正面看來華麗精巧的教堂建築,繞到側面就可以發現原來教堂的正面結構只有薄薄一片,因為參考卡片上的圖騰,加上建築結構薄如卡片,因而被稱為卡片教堂。 卡片教堂位於台十一線公路,坐山面海,根據東管處的簡介,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於一九五○年傳入宜灣部落,隔年信眾出錢出力,於一九五三年完成具備水泥瓦頂的禮拜堂。

宜灣卡片教堂

來到三仙台,你能看到千萬年前的原始地質、受風化和侵融而成的怪奇地形、因地震而壟起的珊瑚礁、還有豐富的生態環境。 也在新港魚市場不遠處,成功鎮早上市集都有鎮民來採買的身影,從距離不遠就可以看到夷將的粉色餐車開始,他用在地新鮮食材做成三明治早餐,紫甘藍、馬告最後放上豬肉片,是當地人常吃的早餐。 阿美族文化與熱情,從旮亙樂團帶來,阿美族傳統樂舞表演就可以完全感受得到。 在場區裡面對表演台,右手邊是阿美族家屋,屋簷蓋得比較低其目的有兩個,一則因為靠近太平洋海面會形成颱風,作為防風功能,一則耆老教導族人無論去到城市位階成就有多高,但是回到部落拜訪長輩要記得彎腰,帶著謙卑的心。 對親手寫下滿是情話的愛,信紙寫過一張又一張,在這三百多封情書裡,2017年七夕前夕以最能展現愛情的樣貌,透過與華康字型打造愛情體,期待文字的愛以及溫度再次重回在你我生活,間接喚醒手寫文字的觸感,給成功帶上一封信。

宜灣卡片教堂: 東部海岸最富童趣的教堂

三仙台的地質屬於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組成,在2300萬年前,台灣地區的火山活動頻繁,火山物質混合而成的岩塊便稱為集塊岩。 這裡原是一處岬灣,但因為海水不斷的侵融與風化,岬灣漸漸得被侵融成為離岸小島。 素有建築之美,傅修士在當時沒有大型機具跟砂石之下,透過部落居民整地、到海邊搬運石頭沙子,才有現在的模樣;在海岸線有100多件作品的傅修士,使用自然採光、周邊植栽完成這當時只用著七根柱子、七面牆,中間沒有任何一根樑柱的建築。 然而老屋歸屬於文化部列管,在這方面將由明年進行大整建,屆時書屋暫時關閉,也期待之後仍可以與在地對話作為地方交流精神,親近在書本為文化氣息持續流動於成功鎮。 眺港二手書店座落在東海岸小鎮上,遠望就有漁港海岸美景,是少見擁有兩層日式木造建築,為第一代主人菅官勝太郎自辭官後所蓋的官邸,然而那時大戰並未結束,他在戰爭結束前就過世了,親人也因為戰敗從新港遭遣返回日本。 藍色醒目郵筒上面用白色字跡寫著給成功,港嘴燈塔旁,是2018年12月之時華康字型與台東成功鎮合力打造的郵便局,讓全台發問給成功,那時廣大的迴響在跟當下聽到的悸動,可想而知,活動期間郵差來收著大家的疑問,想說的話,都將透過各界16位名人回信給大家解惑,都是有問必答。

走沒幾步路,這攤東粄香傳統米食坊至今走過70個年頭,秉持客家勤奮精神,堅持選用新鮮食材用粄、樹薯粉做成碗粿,各式地道傳統小吃美食,看到旅人品嚐露出滿足的笑容,就是老頭家快樂來源。 一旁鐘塔,在約民國50年的時候,當時只要有重大事件舉凡,上教客、失火、重要慶典,還有人民離世都會由敲鐘職人拉出特殊節奏,讓鐘聲迴盪在鎮上周邊,至今曾有人嘗試卻也不再是當時敲鐘職人,那鐘聲節奏了,現在已鮮少在使用。 面對新港漁港,我們在港邊讓柔順的頭髮分岔了一次又一次,看這邊釣客早練就淡定的心,把初次對「給成功」郵筒感到好奇,且正在解背後愛情故事的大家注視了許久呢。 桃禧航空城內有以透明玻璃興建一座挑高約10公尺的水晶教堂,整座教堂採三角造型呈現,內部的座椅同樣也是透明風格,在自然的採光之下,散發出明亮而優雅的氣息。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基層農會選舉 長濱、成功農會恐翻盤

「希望時間暫停在這一刻,充滿魔法的地方。」在網路上有着如此評語的知路橋公車站,位在舊台11線的知路橋站旁,為台東擁有「最美的候車亭」之稱的公車站牌,是前往東河鄉買肉包時,必定要駐足的當地名景。 當海浪平緩退去,海灘上會留下淺淺的水面,站在細軟的海灘上的人就會倒影在沙灘上,成為湛藍天空與自己美麗身影的鏡像風景。 比西里岸的阿美族語「pisilian」原意指的是放羊的地方,過去在這生活的阿美族人靠海而生,在離岸小島上養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而現在部落裡更發展出幾米園區。

宜灣卡片教堂: 服務設施

完全純白的牆面、配上高聳的紅色十字架,即便沒有悠久的建築歷史,仍讓許多攝影師為它留下美麗的照片,在網路上已是知名的造訪景點。 坐落在成功漁市場裡的海邊仔ㄟ菜,至今開業1年多,這裡有許多販售鮮魚、魚乾的攤位,每天中午的漁獲拍賣非常熱鬧,是觀光客旅行東海岸必訪景點。 以成功漁港每日新鮮上岸的海鮮為食材,搭配台東出產的季節時蔬製作物美價廉的熱炒小吃,招牌料理有三杯鯊魚尾、炒魚肚、酥炸鬼頭刀、鮮魚湯等,美味海鮮料理搭配麵、飯、水餃等主食,成為在地人最愛的口袋名單,每到用餐時間顧客總是川流不息,以上選食材、簡單料理擄獲饕客的心。 宜灣教會正面真的就像一張耶誕卡裡面的教堂,所以也稱「卡片教堂」,充滿原住民的創意趣味。 位於成功鎮都歷的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背山面海,北望可見成功鎮和三仙台,南眺可看見綠島,四周景觀絕佳。 入口處在台11線126公里附近,是交通部管理整個花東海岸旅遊景點的大本營,許多臺東海岸線的觀光休閒設施,都是東管處努力規劃的成果,也是旅客獲得東海岸豐富旅遊資訊的最佳去處與旅遊據點。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宜灣 卡片教堂&成廣澳文化地景&成功花海~阿一一炎夏台東熱汽球之旅

富里教會前身為石牌教會創始於1878年,是東部最早期的基督教信仰發源地。 民國40年底在大地震時毀壞,隔年建築師涂清元設計了這座水泥教堂,當年鋼筋水泥的建築相當罕見,即使到了現在該教堂仍因為獨特的氣質風格而仍為當地熱門的景點。 從台11線100.5K旁順著小徑轉入,可以看見一座白色的哥德式教堂,有高聳的尖塔與細膩的裝飾,這是成功鎮宜灣部落的信仰中心「宜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家口中的卡片教堂。

宜灣卡片教堂: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就有世界八美的圖書館,其建築設計想當雄偉,總是吸引國內外旅客朝聖。 台東圖書館整體建築賦予山水意象的設計,座落在鏡心湖畔,呼應山海環繞的獨特景觀,是一棟五層樓高的山形建築,也是臺東大學典藏知識的金字塔。 教堂外型高聳而尖塔直立的拱頂造型,帶著那麼一點神聖與嚴肅感,教堂拱門上好像有寫著中、英文字介紹,拱門上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宜灣教會,SAANIWAN CIWLOE KIWKAY」。

其實只要細心找一下,東海岸還是有許多秘境同樣令人驚豔,例如位於東管處下方的私房小海灣就非常迷人。 宜灣卡片教堂 停好車穿越隱密的小徑,景色豁然開朗,這個海灣有一半沙灘、一半火山岩讓地質景觀更豐富,退潮時間來到這裡,可以拍到無人的天空之鏡,海天一色絕景唾手可得,連遠處的綠島也清晰可見。 隸屬於基督教長老教會,宜灣基督教堂擁有漂亮的歌德式建築尖塔外觀,純白色的外觀搭配彩繪尖塔與天使雕飾,這唯美造型就是參考耶誕卡片建造,當年因為預算有限,教堂僅有華麗的正面外牆,後方依舊是傳統的鐵皮屋,因此才會有「卡片教堂」之稱。 小小的教堂是宜灣部落的精神寄託,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心情寧靜,兩側的聖歌看板是以羅馬拼音書寫的阿美族語,雖然看不懂卻也讓人覺得很特別。 位於鐵花村徒步區,台東極具特色的曲線型建築,因為外觀看似波浪而被稱為波浪屋,象徵著海與山。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市垃圾掩埋場凌晨再生火舌 燎原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由於信眾日漸增多,家庭聚會場所已容納不下參加聚會的信眾們。 於是,隔年信眾們決議自主籌建、出錢出力完成禮拜堂,於西元1953年(民國42年)完成具備水泥瓦頂的禮拜堂。 宜灣卡片教堂 西元1974年(民國63年),一場颱風毀損了原本的教堂本體,於是又有計畫興建新的教堂。 現今的新教堂由賴明德先生設計,為磚造平房,教堂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白色外牆為主視覺基底,屋頂有哥德式建築的風格,並分別在屋頂尖端與大門兩側設有十字架與天使雕飾。 另有一說是當時大家在討論教堂外觀時,賴明德先生拿出小時候蒐集之小卡片,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也因此得名,是東海岸沿線上極富建築的色的教堂之一。

另有一說是當時大家在討論教堂外觀時,賴明德先生拿出小時候蒐集之小卡片,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是東海岸上極富建築的色的教堂之一。 現在宜灣卡片教堂還是部落居民做禮拜的聚會場所,平時並不特別開放,目前教徒僅有十餘戶,無駐會牧師。 宜灣卡片教堂 這座獨特而悠久的社區教堂,因部落裡的生活而誕生、因信徒而獨具魅力,是台東成功鎮的故事,亦是部落裡頭永久留存的珍貴記憶。

宜灣卡片教堂: 台北文山「聞山咖啡」喝杯超過30年經營自家烘焙虹吸咖啡

旅遊平台與奧丁丁旅行社合作授權,原文刊登於:全台最有特色七大教堂! (圖/ IG @yiyu6905)圓滿教堂位於台中霧峰的金陵山上,周圍又有群山圍繞著,再加上空氣非常清新,平日來到圓滿教堂偶爾就能看見即將步入婚姻的新人們,到此處拍攝婚紗或是舉行結婚典禮。 沿著台11線公路南下,翠綠的山脈與蔚藍太平洋交織成唯美的自然風情畫,長濱與成功之間有綿長的海岸線,隨興轉個彎就是靜謐的無人海灘,來到這片山海大地,戲水踏浪、發呆放空隨心所欲,頂級料理、街邊小吃豐簡由人。 園區內會有定時解說,時間充足的話,不彷聽一下解說吧;室內室外的長管椅也都是使用紙做成的,除了紙教堂外,園區後面還有一些造景及荷花園,非常適合親子來趟生態之旅,傍晚點燈後的紙教堂,又是另外一番風情呈現。 加路蘭海岸位在小野柳風景區附近,這裡原本是廢棄土置場,為空軍建設志航基地機場所用,如今在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整頓下,結合藝術與生態工法打造為自然遊憩區。 台灣每天的第一道曙光總先灑落在三仙台,座落在全世界最廣闊的太平洋,溫暖的黑潮自北赤道帶著強大的能量而來,東海岸因而充滿豐盛的生機。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