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如此,寬演法師並沒有失去學佛的信心和生活的希望,一九七九年因病退休後,在家讀誦《金剛經》,每天早晚,扶着為其特做的木樁拜觀世音菩薩,身體逐漸好轉,一年後可丟掉枴棍行走了,到一九八二年可以幹一些輕活,並萌生進山修行的念頭。 一九八六年初寬演法師到北京市密雲縣看望小女兒,聽説該縣的不老屯有一座雲峯山,山上有個觀音古洞,傳説數千年前有王子在此遇到過神仙。 寬謙法師的父親 寬演法師在王子遇仙傳説的啓發下,決定上雲峯山尋找觀音古洞及王子遇仙的古蹟。 經初步準備,於次年四月初八寬演法師背上臨時吃用的糧食,獨自一人登上雲峯山,經過艱辛地拼搏,踏遍了雲峯山顛,終於找到了觀音古洞、遇仙石、棋盤石、仙手印等古蹟。

如同我們平日活著,第七、八兩識盡責地做記錄,包含:起心動念的任何善惡種子、人際之間所結的善惡緣分。 這些被記錄的種子,起初都是隨眠的狀態,不具任何力量,但是等到眾多善因與善緣成熟,就會變現出福報來;眾多惡因與惡緣成熟了,就會變現出業障來。 所有的因緣會全自動地排列組合,物以類聚,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真理法則,也是宇宙人生的遊戲規則,也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我們要看懂球賽,就必須先懂得球賽的遊戲規則,我們想要看懂人生,更需要理解與體驗人生的遊戲規則。

寬謙法師的父親: 佛陀說世間有四種人: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先苦後苦、先樂後樂,你是哪一種?佛陀開示怎樣改變命運⋯⋯

已出版著作有《阿含要略》、《長阿含遊行經註解》、《由人間佛法透視緣起、我、無我、空》、《佛教聖地隨念經註解》等,現在從事《阿含辭典》之編著。 頓失依靠後以講經為願,開始充滿力量與法喜,開始推動弘法,創立了「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與「法源寺別苑」等機構,致力於出版佛教藝術的專業書籍,舉辦各種法源相傳及佛教永續發展的弘法活動。 並漸漸悟得如何使傳統佛教要走到現代,如何解決思想理念的衝突,以及與現實環境上的磨合,可以說是一本「精彩刺激」的傳記。 北投覺風學院邀請安藤忠雄設計之大殿佛堂兼講堂與禪堂兼美術館兩棟主建築,未來此區將成為臺灣地區佛教藝術文化與佛法專題領域的重鎮。 以北投當地白磚砌成莊嚴的仿古印度佛殿,是多年來因緣際會,是眾志成城的具體表現,更是寬謙法師與父親楊英風一脈相承的願。

寬謙法師的父親

不要抱怨業障深重,福報不足,所有的福報、業障,其實都是過去所造就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自作自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它不過只是個符號,一個否定式的符號, …… 寬謙法師的父親 否定「自性」的存在。 ,因此我們在無盡的生死中,必須保有覺悟的菩提心,及無時無刻、生生世世地培養「般若」智慧最為重要,透過觀照「緣起性空」而生起的般若智慧,是漫漫生死中的指南針,能指引出正確、明顯、清晰的成佛之道。 「那是願力的具象,很感動!」寬謙法師讚歎,佛教在中國歷經戰亂、貧困、疾疫,要投入多少人力、財力,動員多少僧人、畫師、供養人,乃至皇帝參與,才能開鑿出這些流傳千古的軌跡?

寬謙法師的父親: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例如上佛學課程,從上課到下課,心裡的種子也會有所不同,多上一堂課程,就會多增加一些佛法的種子。 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起心動念,善惡念頭不停地進進出出,就像電腦的硬碟,儲藏龐大的資料,不斷地輸入與輸出資料,雖然內容不易被覺察,在死亡當下,大量的因緣,將透過中陰期排列組合,決定來生的果報。 新冠疫情、極端氣候⋯⋯世局驟變,在這人心浮動的時代,寬謙法師建議不妨讀經、鈔經、寫書法、欣賞佛教藝術來安心,讓生活過得簡單些。 寬謙法師細數,當代信仰、救濟型的寺院很多,從慧學入門的較少,再結合佛教藝術的更少。 因此,為了佛法的弘傳,即使是小眾中的最小眾,法師依然義無反顧,無畏前行。

「就連氛圍都是很『圖像』的!」當我們走進寺廟或教堂,無須言語,自然會感受到一股沉澱心靈的攝受力,這就是氛圍的圖像。 法師說,在這個一張開眼即是圖像的世界,並非人人都要變成畫家或雕塑家,而是需要培養鑑賞力、陶冶性情,學習佛教藝術的重要正是由此出發。 對於佛法的深深追尋中,寬謙法師從中懇切地體會出原來宣說佛法不只是道貌岸然地說教,而是透過有系統的思想來加強生活中體驗真理的能力,更是坦然地接受世間的無常及不圓滿,並透過佛法的洗滌才能徹底地理解生命的來龍去脈。 用佛法的力量正可以讓我們的眼光、心胸、肚量不再狹窄,也讓我們的生命不再徒留俗世的生活,而是活出如涓流般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新冠疫情、極端氣候……世局驟變,在這人心浮動的時代, 寬謙法師建議不妨讀經、鈔經、寫書法、欣賞佛教藝術來安心,讓生活過得簡單些。 法師也將持續擺渡,揚起佛教藝術與般若思想的旗幡,接引一船又一船的眾生,從權法到實法,從此岸到彼岸。

寬謙法師的父親: 佛教藝術澱積者釋寬謙口述史

因為家學淵源,具備深厚美學基礎的寬謙法師每當弘法時,善巧運用淺顯易懂的圖像、表格,讓信徒能輕鬆學佛。 在講第一部時,完全是以自己這幾年的修學心得來講;而在講第二部時,開始有聽 聖嚴師父及寬謙法師的講經開示。 也因為自己已經有講過一次,因此在聽其他法師的開示時,更能注意其所講的重點。 第七識與第八識,關係至為密切,就依止來說,第七識依於第八識,第七識是能依,第八識是所依。 而事實上,第八識亦依止於第七識,兩者相互依存,除非第七識轉染成淨,也就是第七識的雜染消失,僅剩餘第八識。

寬謙法師的父親

〈分合隨緣〉是由兩件大作品構成,可以成為一組,也可以獨立分開為兩件。 作品體現法義,又充滿感動力量,動態的分合構件如飛碟般的斜鏡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寬謙法師的父親 彷彿道盡了楊家母子、鴛鴦水鴨姊妹此世情緣的生滅,以及父女相聚別離的去來,思念深遠的悠悠。 臺灣俗諺:「鴛鴦水鴨倆相隨。」但人間戰亂離散了這對姊妹,死生不能再見。

寬謙法師的父親: BOOK☆WALKER 台灣漫讀 / 電子書平台

於一九六二年在該寺往生;其妹小時皈依佛,一九九一年八月在長春市般若寺受菩薩戒;其兄一九四七年臘月參加解放軍支前隊,因傷而故。 寬演法師善根深厚,聰明勝人,九歲皈依佛門,經常禮拜《法華經》,後結婚,生育三男二女,四十一歲時妻子病故,五個子女都信奉佛教。 兩年前,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成立,陸續辦了兩屆佛法研習營,期能開發佛教藝術領域人才,喚醒學子對佛藝美的重視,並打算在近期內將《佛教藝術》雜誌復刊。 七十五年的年還沒過,一家人忙著即將到來的農曆年,寬謙想在過年前出家,因每年春節,法源寺總辦有梁皇寶懺法會,拜梁皇,總令她法喜如泉湧,莊嚴清淨,她想以此來開始自己的出家生活。 家父畢生的創作豐富,文獻資料幾經遷徙多少有遺失,但留存的依然汗牛充棟,二○○○年交通大學「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之成立,足見家父在近代臺灣美術史上的重要意義。

由於法師自幼有出塵之志,雖然拿着優厚的報酬,而心繫人生宇宙之探索。 他常思人生難得,當以弘揚佛法、服務社會、淨化人心、自他解脱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後遂毅然舍俗,在陝西省長安興教寺上常下明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 法師認為,從早期石窟,乃至日後造像,雖然是硬梆梆的挖鑿、雕刻,卻是活生生的精神象徵,不論是雄偉磅礡或是秀骨清像,都可以感受到前人對佛陀的恭敬與懷念。 這份感動也體現在覺風佛教學院的大殿設計,在與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合作下,將回歸古代印度石窟為基底,做出現代詮釋。

寬謙法師的父親: 寬謙法師的父親

一九九二年元月起,創辦《弘誓雙月刊》並擔任社長,該一思想性刊物,於海內外華人佛教界甚受重視。 一九九九年三月,擔任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第三屆理事長,後續任第四屆理事長。 原來,感情甚篤的父女倆,經常交換彼此學習佛法的心得,楊英風習慣將寬謙法師對佛法的理解整理為脈絡分明的圖像、表格。 鑽研建築的寬謙法師有位名聞遐邇的父親,他就是國際知名雕刻大師楊英風。

寬謙法師的父親

在傳達藝術之無言教化的理念中,將佛法中修行、義理、藝術這三個層次融合得淋漓盡致。 寬謙法師當時藉著父親塑造佛像的因緣而常常造訪法源寺,常見父親及覺心法師兩位長者相知相惜的愉悅情神,及交會於圓融而睿智的眼神。 寬謙法師的父親 爾後又見那佛像、菩薩像、浮雕陸續完成,那一尊一尊佛菩薩莊嚴祥和的風貌,早已深深印烙在法師的心中。 寬謙法師在宗教修持的大道上,結合「藝術」與「佛法」,成為台灣佛教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奠基者。 在《楊英風全集》之外,更創辦「覺風佛教藝術基金會」,多年來推動國際佛教藝術學術研討會、出版專書,並辦理佛教藝術參觀之旅,帶領眾人透過藝術,進入佛陀的世界;更邀請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計劃在北投興建一座具有原始佛教建築特色的佛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