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寶貝只有1~3個月大,肛溫是比較準確的測量方式,或者也可採腋溫測量,耳溫槍則較容易失準;若僅1個月大或低體重的新生兒,則建議量測腋溫或背溫。 一般定義核心體溫≥38度為發燒,不過根據量測工具的不同,定義為發燒的溫度也會有差異,例如肛溫和耳溫比較接近中心體溫,因此以38度作為有無發燒的判斷基準並無問題。 但其他部位如口溫會低於肛溫0.5度,腋溫則低0.5~0.85度,因此發燒基準分別為口溫≥37.5度與腋溫≥37.2度。 腸病毒、腸胃炎、流感病毒、玫瑰疹、腺病毒、輪狀病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這些都是常見的病毒感染,是會讓我們的寶貝發燒的因素。

將這些所觀察到的記錄下來,交給您的主治醫師以供他們後續評估及診斷疾病所用,藉此也能安頓父母的心疼之感受。 寶寶的身體開始要獨自面對人生各式各樣的病毒,由自己的抵抗力去對付他,過程都需要3-5天,就醫治療就像是幫他準備後援部隊,讓免疫力有後盾暫時休息,擇日再戰。 額溫的準確度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耳溫相對比較準確。 小兒發燒溫度 耳溫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孩子,耳溫與人體中心的溫度較為貼近。 以前常用的擦酒精、睡冰枕目前都已不建議使用,把孩子努力產生的熱又奪走,孩子只好抖得更厲害更喘來產生更多的熱,不但加重了不適,且酒精可能讓血管收縮之後散熱更不容易,甚至孩子吸過量中毒,就別再用了吧。

小兒發燒溫度: 發燒的定義?

了解更多有關我們是誰、如何聯繫我們以及我們的私隱政策如何處理個人數據的信息。 您就同意書與我們聯繫時請說明您的同意書ID和日期。 在發低燒的時候,實際上體內白細胞已經開始反擊,所以人體內部的溫度較高,一旦外界有降溫的環境,則體內熱量便會從體內傳導出來,所以人就會感到冷意。 另外,可在寶寶背部墊上一條棉質毛巾,隨時把汗水吸走,毛巾濕透後,記得換上新的。

  • 大約攝氏38度左右的發燒並不會對健康的成年人造成傷害,但是中度發燒對於患有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則需要更註意,溫度超過攝氏40度或低於攝氏35度時需即刻看醫生,假如超過攝氏41度或會導致器官衰竭。
  • 通常口服藥和塞劑二擇一即可,除非使用口服藥兩三次之後依然高燒不退,可以接著使用塞劑,但每次用藥之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一來高燒需要時間才會消退;二來頻繁使用退燒藥可能導致體溫降太低或異常升高。
  • A6:這是典型熱痙攣的表現,熱痙攣顧名思義是發燒加上痙攣的症狀,好發於6個月至6歲的小孩,除了痙攣及發燒之外沒有其他明顯症狀者稱之,一般痙攣時間短暫,少會持續超過15分鐘。
  • 或者是你也有照顧或遇到寶寶發燒的過程,怎麼面對與克服發燒這關卡呢?
  • 所謂較嚴重的症狀,包括昏睡、意識不清、眼神呆滯、躁動無法安撫、痙攣、肢體麻痺、持續頭痛與嘔吐、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跳過快或不規則等等;或者寶寶食量明顯減少,出現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也應該要看醫生。
  • 其實正常體溫是因人而異,採用不同方式探熱,得出的度數亦不同。

若寶寶開始發顫或水溫轉涼,便應立即把他抱離浴盆。 若寶寶在接受免疫注射後發燒,他通常都會在兩、三天後復原。 小兒發燒溫度 你只要悉心照顧寶寶和細心監測他的體溫便可以了,毋須過分擔心。 或者是你也有照顧或遇到寶寶發燒的過程,怎麼面對與克服發燒這關卡呢? 歡迎你一同於下方留言處寫下你的經驗,分享給正為了寶寶發燒忙得焦頭爛耳的父母們。 佑佑媽咪早上送寶寶去學校時,老師做例行的測量額溫,螢幕顯示「Hi」溫度過高,測量不出來,想說是不是外面天氣太熱,寶寶在陽光下待太久,導致額頭溫度高,再換成耳溫式的確認,量出38度的高溫,嚇死佑佑媽咪。

小兒發燒溫度: 小朋友發燒誤解 5:發高燒不醫就會燒壞腦

是新生兒最常採用測量體溫的方式,屬人體核心溫度,因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且測量肛溫時最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較能測出新生兒正確的體溫。 蘇一宇醫師說明,若孩子發燒,突然抽筋、眼睛上吊、喪失意識,這時要讓孩子平躺在安全的地面,頭側一邊,避免被分泌物嗆到,趕快叫救護車;或是等孩子停止抽筋,再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屬於傳統上的做法,包括:冰枕、洗冷水澡、散熱貼片,但是這樣做只能加速身體的散熱讓體溫降低,並不能真正降低中樞體溫的溫度,反而可能造成孩子額外的代謝負擔。 小兒發燒溫度 若是因為細菌性的感染,可能會合併中樞神經的影響,因此會進行脊髓液體的檢查。

小兒發燒溫度

除非高燒不退,加上有脫水的現象,就最好送院觀察治療,並且考慮用點滴的方法補充水分。 除非寶寶是因為注射疫苗後出現的發燒反應,否則應該帶寶寶看醫生,因現時病毒病菌眾多,為安全起見,醫生費不能省。 即使是注射疫苗引起的發燒反應,家長亦要時刻觀察,有需要時可服用健康院給予的退燒藥,如出現其他狀況,如出疹、嘔肚、腹瀉等,應盡快求醫。 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通常小孩得了腦炎、腦膜炎或先天性感染等真正影響腦部的感染疾病時,才會導致腦細胞受損,而發燒只不過是伴隨這些疾病的一個症狀罷 了。 通常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馮醫生指小兒發燒十分普遍,如果發燒溫度不高而且小孩仍可如常玩耍,可以暫時觀察情况,但若果發燒持續3天以上,並且是高燒及夾雜其他病徵,例如咳嗽、痾嘔或抽搐等,則有機會是細菌感染,應馬上求醫。

小兒發燒溫度: 退燒後活動力是觀察關鍵

表面溫度比核心溫度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所以它的準確度較低,並只會在量度核心溫度有困難時才建議使用。 探熱方法可分為口探、肛探、腋探、耳探及額探等。 不過,作為發燒的初步評估,使用不同方法量度體温時須仔細閱讀說明書,並留意其體温參考值。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一種生病症狀,亦可能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正常地操作,以對抗外來的病菌。

  • 將您測量寶貝的溫度,做成紀錄,給予醫師一個評估的數據。
  • 爸媽緊記保持冷靜,即時讓寶寶側臥,以助他保持呼吸暢通,然後,電召救護車送院治理。
  • 避免感染:避免讓嬰幼兒與有感染病毒或細菌的人接觸,避免到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等,有助於減少感染風險。
  • 一般來說,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病症,病程在3天至1週內會痊癒,如果發燒超過1週還沒退,或是燒退了之後,其他症狀(咳嗽、嘔吐、腹瀉)還持續存在,建議返診檢查確認原因。
  • 張醫生指,當身體要抵抗病原體,必須增加白細胞的數量,發燒時提高身體溫度是其中一個機制,是一件「好事」,提醒病人身體是需要休息,一齊協助抗病菌的時候。

其實最有效地退燒方法,還是服用退燒藥,再各類的退燒藥物當中,除了阿斯匹靈不可以用於18歲以下的兒童以外,其他的口服藥與塞劑都可以使用,至於退燒藥的用法與用量,必須諮詢醫師或藥師。 需要留意的是,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小時,如果免疫系統還沒打贏病毒細菌,就有可能會在退燒之後再度發燒。 醫生說過,發燒是身體用來提升自己免疫反應的其中一種方法,類似身體內的免疫細胞與病毒細胞打仗的過程,只要免疫系統打贏病毒細菌後,就會自動退燒,所以大部分的時候不做退燒的處置也沒關係。 不過如果寶寶的體溫升高到超過一定的程度之後,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噁心、嘔吐、骨頭或肌肉酸痛等等,人為的退燒方式協助降低溫度,可以減緩這些症狀,所以一般來說當體溫超過38.5℃時,就可以做人為的退燒。

小兒發燒溫度: 健康好人生

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另外,還使用阿斯匹靈及其他抗凝血藥物治療川崎症。 出院後,則依照醫囑定期回診及接受心臟超音波追蹤檢查。

小兒發燒溫度

量測時,需注意肛門附近是否有傷口,以防感染發生,量測時維持固定姿勢不亂動,以免造成肛門受傷。 另外,幫1歲以下的孩子量測前,建議先在溫度計的水銀球端塗上凡士林,以防傷到寶寶稚嫩的肌膚。 身體之所以會發燒,是因為身體受到微生物感染或其他因素出現發炎反應,發炎反應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作用在腦部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一系列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 小兒發燒溫度 小兒發燒溫度 小兒發燒溫度 這些生理反應包括四肢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少,以減少四肢的體溫散失,於是也就出現四肢冰冷;還有肌肉快速收縮,導致全身顫抖,寶寶彷彿感覺很冷,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畏寒。

小兒發燒溫度: 需要人為的幫寶寶退燒嗎?

此外,千萬別將藥粉混入奶裡,以避免無法確認小寶寶的用藥量。 富含於母乳的棕櫚酸sn-2 PA,能強化腸胃道對鈣質吸收,改善腸胃道狀況促進關鍵營養吸收,降低寶寶便秘的狀況。 將電子體溫計頂部放入腋窩正中間緊貼皮膚,不要讓體溫計頂部碰到衣服,接著把小朋友的腋下及手臂靠胸廓夾緊,聽到嗶嗶聲時即可取出。 大人坐在床邊,讓小朋友胸腹部朝下俯臥,橫置在大人的大腿上或床上,一手按撫在小朋友背部的下方,以避免翻滾或扭動,另一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慢慢將體溫計置入肛門,聽到嗶聲時即可取出。

小兒發燒溫度

出生一段時間後,新生兒的體溫會漸漸地上升到37℃以上,有時候甚至會忽然高達37.5℃。 這是由於大腦中負責調節體溫的下視丘功能還未成熟所致。 整體而言,嬰兒的平均體溫大約於肛溫36.2°C~37.8°C、腋溫36°C~37°C之間,都屬正常範圍。

小兒發燒溫度: 寶寶發燒,居家照護

然而,脊髓液檢查屬於侵入性檢查,總讓許多家長感到恐懼,因此,脊髓液檢查,端看病情及家長的決定。 他提醒,去除衣物後再量一次,是判斷孩子是否發燒的簡單方式,但每個家庭的照顧方式、環境皆不一樣,很難給出一樣的建議,若孩子體溫偏高,且合併精神活力不佳的表現,絕大部分就是發燒,需就醫診治。 5歲以上的孩子才可以使用,最常使用的為電子溫度計,口溫量測到37.5°C以上,可以懷疑是否發燒,只是外在干擾因素多,大多數的醫院也不會進行口溫量測。

父母總擔心孩子怕冷,習慣性會幫寶寶穿多一點衣服或蓋很多層被子,加上環境悶熱,於是出現體溫升高的情形,一量體溫,「哇!38℃」,父母緊張極了,於是趕快帶孩子就醫。 郭和昌醫師說,「急診室常見父母抱著發燒的新生兒來就醫,醫護人員一看到寶寶,裹得像粽子一樣,這時,幫忙解開衣物散熱,不久,寶寶的體溫就回復正常」。 發燒是身體在調動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進一步感染。

小兒發燒溫度: 認識「發燒」的意義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就連其體溫也不例外,各自有自己的標準體溫,無法劃一,只可說於37°C左右。 更複雜的是體溫會隨年齡、環境、時段、衣著多寡、情緒、量測部位等因素而變動,單憑±37°C來判斷人的體溫是否正常亦太過武斷,所以,用「正常體溫範圍」來衡量會更客觀。 由於使用耳探計量度左右耳時會有溫度嘅差異,所以在觀察體溫期間,都要認定以同一邊耳朵來探熱。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