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伤、骨刺增生导致肩袖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时,肌腱会发生水肿和炎性改变,甚至产生断裂,从而在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与肩袖肌腱发生摩擦撞击,导致肩关节的疼痛、力弱以及活动受限。 这类病症称为肩袖损伤,也叫肩峰撞击综合症。 使肩关节外展的肌肉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 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经肩胛冈上部、喙肩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上切迹,其主要功能是使肩关节外展。
  • 喙肱肌导致的疼痛主要为前三角肌疼痛,向下传导到上臂后侧、肱三头肌、前臂的背侧以及手背,到达中指末端,喙肱肌缩短,挤压手臂的神经,抬肩上举部痛,上举疼痛明显。
  • 恰对斜方肌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
  • 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

1、冈下肌是肱骨外旋肌,和3个兄弟(冈上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共同固定肱骨头于肩胛骨关节盂。 小圆肌 1、冈下肌是 肱骨外旋肌,和3个兄弟(冈上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共同固定肱骨头于肩胛骨关节盂。 疼痛弧征(pain arc syndrome):患臂上举 60°~120°范围内出现肩前方或肩峰下区疼痛时即为阳性。 该检查的疼痛由损伤的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弓」之间摩擦引起。 内旋肩关节时,大圆肌与肩胛下肌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旋转肩袖的肌。 小圆肌虽然和大圆肌有相同的形状,但功能却是不同的。

小圆肌: 小圆肌

小圆细胞一般是以形态和大小来命名的,小圆细胞,包括基底层的移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小圆细胞一般通过尿液的常规检查可以看到,小圆细胞大部分是来自于肾小管的,也可以来自尿路的… 把重物举过头顶时失去平衡、车祸中受伤,尤其是手握方向盘时,以及当跌倒或受到撞击引起肩关节脱位,都容易引起小圆肌的急性损伤。 小圆肌在饮食养护方面,首先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胸小肌松解:找到胸小肌位置,治疗手向上平移松解,在每个水平位置,向外滑动指尖以接触肌肉的所有分支。

小圆肌

医生用双手掌根部(大、小鱼际)在患者脊柱两侧(胸1~胸7段)做按揉法,重点施术于冈上肌、冈下肌、骶棘肌、菱形肌、斜方肌。 随后,取肩中俞、肩贞、天宗、膏肓等穴点按,以酸胀感为宜,各穴约1分钟。 医生站立于其后,用双手掌沿上臂前后侧做交替搓揉法,时间约3分钟(以温热感为宜)。

小圆肌: 肌肉腫脹和壓痛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 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的狭小间隙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对于冈上肌的损伤可以进行空罐实验判断是否损伤。 肩袖综合征:常见于棒球运动员等需要频繁活动肩关节的人群,反复大力刺激,将导致相对较小的小圆肌、冈下肌以及盂肱关节囊的部分撕裂,并产生局部慢性炎症,从而引发肩袖综合征。

小圆肌

如果只是这两个手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则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劳损。 在肩关节上方,肩峰、喙突及喙肩韧带组成「喙肩弓」,其与肱骨大结节及肩袖的摩擦、撞击也是引起肩袖损伤的常见原因。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还有一些针对肩峰下撞击的检查,在此一并介绍。 压腹试验(belly press test):又称拿破仑(Napoleon)试验,患者将手置于腹部,手背向前,屈肘 90 度,肘关节向前。

小圆肌: 冈上肌腱炎解剖生理

如果身体长期处于上述状态,即便未到五十岁,年纪轻轻也可能患上“五十肩”。 1、因长期工作劳动所引起的慢性持续的肩部肌肉、关节、韧带劳损。 如果每次劳动后都不能很好地休息、放松,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因为它好发于五十岁上下的壮年人,所以被称为“五十肩”。 前伏划船这个动作其实是我们模拟划船的姿势,首先需要准备一把凳子,然后将自己的身体支撑在斜度45度的凳子上,如果凳子找不到这种斜度的,可以配合地势来完成斜度的要求。 接下来,两只手握住哑铃,然后把胸部靠在自己的垫子上。

小圆肌

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时以平卧位容易掌握。 两膝半屈(或膝下垫小枕),使腹部放松。 同时可配合缩唇呼气法,每天进行锻炼,时间由短而长,逐渐习惯于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身体俯卧,成俯卧撑姿势,手臂屈曲肘关节支持,肩胛骨做前伸的运动,前伸时末端停留3S,身体前后移动,前后为1次,一组8次,3组。 右手和右前臂抵着门框站立,手肘的位置应该比肩部略高一些。 小臂贴在固定物上面,小臂和大臂成90度(胸小肌120度),大臂和身体成90度,身体向前,感受胸大肌(胸小肌)的拉伸感每次10-15秒,重复2到3次,换另外一侧。

小圆肌: 冈上肌腱炎鉴别诊断

临床见伤侧肘关节贴着胸壁,伤肢手掌不能触摸健侧肩部,即杜加(Dugas)征阳性。 治疗应及早手法复位,可采用手牵脚蹬法(Hippocrates)、牵引回旋法(Kocher)和悬垂牵引法等。 是体操、自行车、摩托车、滑雪等运动员的多发损伤。 分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其中以前脱位多见。 小圆肌 小圆肌 跌倒时手撑地,肱骨干处于极度外展、外旋位,暴力由手掌传达至肩,造成喙突下脱位;如外力继续作用,可成锁骨下脱位。 小圆肌 另一种是上肢过度外旋、过伸、外展,肱骨头向前下滑脱,先为盂下脱位,再滑至肩前成喙突下脱位。

  • 肩峰撞击并非仅指肩峰,撞击部位可以在肩峰前1/3前下面、喙肩弓、肩锁关节下面以及喙突,对应面是大结节、小结节,MRI阅片中要重点关注这些结果以及夹于其中的肩袖组织。
  • 与其相关的肩关节检查主要是肩关节外旋功能的检查。
  • 肩袖可以变薄、变厚或不规则,但只有中断才是3级信号,肩袖中断后断端回缩,肌肉萎缩也是肩袖撕裂的直接征象。
  • 胸小肌松解:找到胸小肌位置,治疗手向上平移松解,在每个水平位置,向外滑动指尖以接触肌肉的所有分支。
  • 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 肩袖综合征:常见于棒球运动员等需要频繁活动肩关节的人群,反复大力刺激,将导致相对较小的小圆肌、冈下肌以及盂肱关节囊的部分撕裂,并产生局部慢性炎症,从而引发肩袖综合征。
  • 三边孔内肌的间隔是由深筋膜包绕每块肌和血管神经形成。

随后,一手点按肩髃,另一手点揉曲池穴,同时做外展、内收及旋转动作,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时间约2分钟。 3.医生用双手拇指沿锁骨下缘喙突处由内向外做连续按压法,重点施术于喙肱韧带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俯卧在瑜伽垫上,双手前伸,自然伸直,手臂屈曲向身体靠拢,身体挺身向上,末端维持3秒钟,动作以此往复,一组12个3组。

小圆肌: 大圆肌

钙化性肩袖炎主要发生在冈上肌,可以在肌腱的表面,也可以在肌腱的内部,它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冈上肌腱内的不规则钙化性病灶在MR扫描中有时会不连贯,常常被误认为是肩袖撕裂。 G、肱骨大结节的部分缺损是长时间严重撞击的表现,在斜冠状位发现缺损的同时,一般都能看到肩袖的中断和回缩。 部分撕裂按照受损部位又分为滑囊面、关节面及肌腱内撕裂,在MRI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受损部位。 按照损伤深度分为1级:撕裂深度小于3mm,2级:撕裂深度在3-6mm,3级:撕裂深度大于6mm。

小圆肌

沿途分支布于三角肌、小圆肌和臂外侧皮肤。 四边孔和三边孔:三边孔是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的间隙,有旋肩胛动脉通过。 四边孔是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的间隙,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

小圆肌: 小圆肌概述

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 肩四边孔位于肩关节后侧,由肌肉和骨关节围成一个四边形间隙。 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颈及肩肱关节,下界为大圆肌,内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界为肱骨上端。 其间隙可容纳一拇指,间隙内有腋神经及血管等。

小圆肌

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起自 1 至 4 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其收缩能上提肩胛 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是颈椎负担很重的一块肌肉。 肩胛提肌损伤主要表现为颈部旋转受限,肩胛提肌筋膜点强烈的压痛感。

小圆肌: 小圆肌形态

站或坐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下方手托住肘关节前面,上方手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外旋。 作用:这事一个附属运动为生理运动服务的最直接的证明,侧方滑动,就是想要近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注意滑动范围不宜太大,单次松动处理要注意循序渐进。 个人经验:这算是复合手法,其实这个是分离和长轴的结合,滑动时要注意松动手法等级,不能向前下方拉动过猛,适合对肩周炎,肩袖损伤疼痛较轻的患者。 医生用右手掌根部按揉患者肩前部(相当于胸大肌上缘、三角肌前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喙肱韧带区)。 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起于上位 1 至 9 肋外侧面,止于肩胛骨的内侧和下角的前面。

肩关节外展角度受限,如果强硬地增加外展动作,会牵拉到肩胛骨,从正面看就像是肩胛骨往外侧被拉出来一般,所以在做外展动作伸展的时候,要固定住肩胛骨,才能将肌肉确实地伸展。 小圆肌 在肩关节外展将近90度的时候,肱骨头要外旋之后才能再继续外展,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有可能会使肱骨头过度挤压肩峰下空间的软组织,造成发炎。 冈上肌腱炎又称冈上肌综合征,外展综合征。

小圆肌: 小圆肌–解剖与临床

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上2/3的背面,肌束向上外方移行为扁腱,经肩关节囊的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 方法:对44侧固定尸体的大圆肌的肌腹、肌肉起止点以及血管神经蒂进行解剖与测量。 结果:大圆肌肌腹上缘长11~18cm,下缘长6~8cm,肌性起点占63.6%,半腱半肌性起点36.4%,腱性止点占79.5%,半腱半肌性止点20.5%。 神经支配来自肩胛下神经下支,与血管伴行,呈多级分支,自发出点至入肌点可分离长度3.43~10.90cm,直径0.86~2.11mm。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