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若偶而高燒至39℃以上,已使用口服退燒藥半小時至一小時後,仍無法退燒或無法進食口服藥時,則可使用退熱肛門塞劑(劑量依醫師指示)或依醫師指示選用別種口服退燒藥。 部分藥物存貨有限,也有限購數量,先到先得,不設留貨及到貨通知。 塞入藥劑後,一般小孩會感覺到痛楚不適,肛門亦會收縮,家長可用紙巾按住肛門,以免藥劑從肛門滑出,待小朋友放鬆後即可放開。

有不少人認為生病就要吃藥,藥吃越多、復原就越快。 但是我也遇過怕孩子吃藥會傷肝傷腎,或是擔心濫用抗生素會造成抗藥性,因而拒絕醫師處方的爸媽;還有家長認為人體有自癒力,生病或發燒能自然康復,不需要吃藥。 為排解市民對疫苗的疑慮,明愛專上學院社區健康關注站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今日(21日)主辦「老友記新冠肺炎疫苗講座」講解了… 用手指把栓劑尖端部分插入肛門括約肌直到超過約 2.5公分深(嬰兒超過約 1.25到 2.5公分)的位置。 如果沒有插入超過此括約肌,栓劑可能會被排出。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肛門藥塞,直腸栓劑(Rectal suppository)給藥法

他接著分享小孩發燒5大處理原則,直言,「爸媽若敢用,但不知道用法,這麼用下去孩子可能會有風險」。 更多人則是過度用藥,例如,體溫超過38度的小朋友,吃了退燒藥,體溫降回37至38度之間,其實已經退燒,但家長卻心急,擔心持續發燒,小孩腦子會燒壞、變傻,而持續讓小孩吃藥。 然而,咳水、抗生素,或者其他的口服腸胃藥,基本上沒有塞肛的處方藥物,所以許多時候,我們根據病情會和家人商量,將有必要服用的藥物提醒需要家人幫忙,盡量餵寶寶服用,對病情才會有幫助。 但如果最終仍然無法餵藥,可能要和家人商量,會否安排小朋友入醫院,我們再依足情況,或者由護士代為餵藥跟進病情。 講到退燒藥,家長較常犯的錯誤是使用退燒藥撲熱息痛時,同時給予小朋友藥水及塞劑,因而導致用藥過量。

  • 相對於普拿疼而言,這些藥的優點為退燒效果較強,缺點為這類藥物比較常出現胃部不適、影響血小板功能(嚴重者出現出血傾向)等副作用。
  • 若家長懷疑小朋友染病,吳醫生稱,可以替他們進行快速測試。
  • 通常,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40℃左右,就會開始讓自己退燒,這時寶寶會開始讓自己的週邊血液循環增加,並且讓自己流汗,以便散熱。
  • 除了用退燒藥,家長亦可以用溫水為孩子抹身體幫助散熱。
  • 當孩子的體溫漸漸下降後,爸媽仍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繼續觀察孩子身體及精神各方面的表現,因為退燒只是症狀的緩解,而非疾病的痊癒。

另外,發燒也可以用來觀察疾病的趨勢,如果小朋友本來6個小時發燒一次,之後慢慢延長成8個小時或是12小時發燒一次,這代表病程快要結束了,反之則要小心。 除了用退燒藥,家長亦可以用溫水為孩子抹身體幫助散熱。 小孩如果持續高燒不退,除了口服退燒藥之外,也有人使用退燒塞劑,也就是常聽到的「塞屁屁」。 通常口服藥和塞劑二擇一即可,除非使用口服藥兩三次之後依然高燒不退,可以接著使用塞劑,但每次用藥之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一來高燒需要時間才會消退;二來頻繁使用退燒藥可能導致體溫降太低或異常升高。 陳俊仁表示,Ibuprofen (20 mg/mL)類藥物的退燒、止痛效果較佳,通常服用一至兩小時就會退燒,最多每六小時服用一次,不過,此類藥物缺點為比較傷胃。 許多家長則會選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的塞劑,陳俊仁說,一顆塞劑含有12.5mgIbuprofen,13公斤以上的孩童一次約可以使用一顆,間隔八小時,可再使用一次。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小朋友有一般兒童新冠的徵狀

然有心天性心臟、肺臟疾病或腦神經疾病者,38℃以上即需以口服退燒藥退燒,38.5℃以上直接以塞劑退燒。 治療發燒的寶寶,如果決定要降低寶寶的體溫,直接使用退燒藥,不但退燒效果好,而且方便使用,並不建議常規單獨使用物理性退燒法;只有在退燒藥的退燒效果不好的時候,才考慮合併使用物理性退燒法。 吳醫生提示家長,若小朋友出現呼吸困難,不要讓其躺下,最好是坐起身微向前傾,期間不要餵食以免因嗆到進一步妨礙呼吸。

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今日(4日)確診數字為5萬2千人,當中不乏兒童感染疫症。 由於公立醫院爆滿,病情較輕的兒童不幸中招,只能留在家中服用退燒藥控制病情。 由於愈來愈多家長在市面買藥「看門口」,兒科醫生陳欣永將講解,一旦家中小朋友出現發燒症狀,家長在餵藥前應注意事項。 許多家長都嘗試過,讓小朋友服藥後,小朋友出現嘔吐問題。 然後家長便疑惑,究竟是否應該重頭吃多一次藥? 蔡醫生表示,許多時候我們並不鼓勵家長即時補回相同劑量藥物給寶寶。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小朋友感染新冠死亡「不尋常」 注意腦炎等併發症率

觀察半小時後,再量一次體溫,如果未降,加上溫水(約30~33℃)擦洗。 體溫不必降到正常,只要孩子舒服一些,不再煩躁不安就算有效。 使用肛門塞劑的時機,醫師建議超過39度以上再用,因為它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多半會在半小時內退燒,塞劑使用間隔一樣為4~6小時。 有網友詢問,國小孩童是否能使用塞劑,醫師表示,「市面上的退燒塞劑有兩種劑型12.5mg和25mg,12公斤以上可以使用一顆12.5mg」。 如兒童發燒超過39.5度,即屬於高燒,歐陽卓表示,家長此時可使用浸過酒精的棉花,為小孩抹身降溫。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發燒期間應給孩子多喝水,因為喝水不但可以補充身體水份,從而降低血液體溫,而且多喝水可幫助出汗,藉此散熱。 此外,喝水也能防止脫水,而脫水也會引起發燒。 不過家長不必強迫孩子喝白開水,讓他們喝喜歡的飲品便可以了。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吳醫生表示,發燒容易引致缺水,故此家長要確保孩子飲用足夠的開水,宜較平日多10至20%,例如年幼的孩子要飲4至5杯開水,10歲兒童就要喝約10杯,維持每日小便6次左右。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健康雲

面對小朋友高燒不退,許多父母都選擇塞肛門的退燒藥。 本港兒科醫生歐陽卓倫表示,一般小童體溫達到39.5攝氏度,才屬於發高燒,若體溫在38至39.5度之間,只需口服必理痛等退燒藥即可。 另一種常見退燒藥物為Ibuprofen (20 mg/mL),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依照發燒高低,有不同使用方法,如發燒超過39℃以上,每次服用體重一半的CC數。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發燒是一種生病徵狀,亦可能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正常地操作,以對抗外來的病菌。 她解釋:「通常服用必理痛,英文藥名『paracetamol』」,最好做法是跟前一次兒科醫生開的份量,或體重(公斤)x 10mg,「例如BB重10公斤,必理痛食的份量是100mg左右,最温和藥份」。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且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所以體溫不會無限上升。 至於坊間流傳有孩子因為高燒把腦子燒壞,其實是因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並不是燒壞的。 退燒藥不應過量使用,以免產生副作用,一般建議肛門塞劑應至少間隔8小時、口服退燒藥應至少間隔4至6小時。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小朋友染疫發燒個案趨增 專家解構7個問題 父母照顧注意

肛門塞劑未及普遍使用,主要因為經此途徑吸收的藥物分量差異很大,難以把握劑量及估計預期藥效,加上大部分病人都覺得使用方法麻煩,所以普遍的接受程度都較口服藥物低。 未用的塞劑藥物,通常都是存放於室溫,不需放進雪櫃內,若使用時發現塞劑變得很軟,可把藥塞放進冰箱內,大約五分鐘,塞劑將變硬,易於放入肛門內;塞肛後可保持側臥姿勢五分鐘,待藥物慢慢溶解吸收,亦可避免因走動而跌出藥塞。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差不多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必會經歷的。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萬一小朋友出現嚴重症狀尤其是失去知覺地抽搐(即發羊吊症狀),首先要確保小朋友不要被自己的分泌物如口水或嘔吐物瀆親,因為氣道阻塞可以引起窒息及死亡。 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重症例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一般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心口痛、神志不清、手腳抽搐(俗稱發羊吊)、嘴唇發紫。 食量大減,又或者屙嘔得太過厲害而影響進食,都是嚴重跡象,需要入院治療。 有些家長則是孩童吃了退燒藥30分鐘後,溫度仍偏高,急忙又給了另一種退燒藥,重複用藥,以致體溫降到35度以下。 對於小孩發燒處置的基本原則:首先應評估其生命徵象,例如:一、呼吸─用手放於小孩的肚子(胃),測量其呼吸速率。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兒童常見退燒藥水種類、劑量,以及發燒正確知識

據「樂善堂社區藥房服務」facebook專頁資料,現時藥房設有九龍城滙豪大廈及太子始創中心兩間分店。 而藥房提供5項服務,包括自費藥物SFI處方配藥、傷風感冒配藥服務、藥劑師一站式小病管理(例如皮膚癬、濕疹、肚痛肚瀉)、免費健康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 藥物諮詢服務及平安藥包。 第三波的友善食光種樹活動,目前仍持續進行中,同樣是只要在活動期間內,購買任一份友善食光商品,就可以獲得一積分,當全體會員集滿1700萬積分,全家便利商店即會再繼續種植1000棵樹,將這份愛護地球的善意,持續傳遞下去。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全家推出「作伙呷友善,全家齊種樹」活動,在活動期間,只要是全家會員,每購買一項友善食光商品,就可以獲得積分,當全台會員共同累積滿200萬積分,全家與基金會就會種下1000棵樹。 想為環保盡一份力的人們,除了可以透過購買友善食光商品,來減少食物廢棄、降低碳排放之外,也能以日常消費來響應植樹活動。 這不但大大減少訂購的作業時間,也讓每家分店在下單進貨時,能更加精準,減少進貨可能產生的浪費,以及賣不完造成的廢棄。

因懷有提升香港護理行業者質素之理想而開展教育事業,於多間專上學府擔任護理系講師多年。 常用的退燒塞肛藥其實唔止有panadol, 仲有voltaren …仲有小朋友唔會用4000mg 一日呢個劑量黎計,普遍黎講 … 【大紀元12月8日訊】前一陣子颱風接連不斷,天氣變化多端,入秋以後早晚的溫差變化,也日益增大。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小朋友發燒怎麼辦?

因此您如果有進一步醫療之需求,請洽當地各級政府認可之醫療院所,進行完整治療與評估。 根據Abd-El-Maeboud et al 文獻所指建議使用鈍端插入法,因為肛門約肌的擠壓作用(吮吸作用),使栓劑更容易保留在直腸內。 亦有被解釋為栓劑對於無論是全身作用(鈍端插入法)或局部作用(鈍端插入法) 之插入法或兩者兼而有之。 近十年在教學醫院及醫學中心的治療經驗,對於親子、家庭的關係有相當的治療經驗。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放一條濕毛巾在椅背上,用風扇吹向毛巾,可令房間清涼,幫助孩子散熱。 但,不要用風扇直接吹向孩子,免得孩子發抖,延遲體溫下降。 小朋友可透過皮膚散熱,所以,脫去衣服可助減低體溫,若穿上太多衣服,反而會令體溫升高,甚至出現發燒抽筋的危險。 至於有傳醫院接收藥房的藥物一事,崔俊明直言不大可能,因為醫院有嚴格的藥物名單,也與各藥商、代理商有聯繫,醫院用藥的數量不是藥房能相提並論的,即使收藥也幫助不大。 另一方面,亦是考慮到藥房的藥物來源與品質方面不一定達醫院要求,因此這個傳言的真實性相當低。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疫苗+1解封安心 竹縣衛生局籲接種疫苗全民動起來

如果家長覺得不能判斷,都應該看醫生,請醫生協助判斷。 本港第五波疫情仍不斷在升溫,接連更有嬰幼童確診,甚至有死亡個案,為人父母眼見感染數字屢創新高,又怎能安心和放心! 養和醫院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為家長們解構以下7個關於小朋友感染新冠病毒的問題。 他亦再次提醒家長,兒童持續2至3日發燒高於39℃是一大警號,切勿因心急退燒而自行讓病童服食布洛芬 (Ibuprofen)及雙氯芬酸(Diclofenac)等藥物,因副作用相對較多,應盡早求醫處理。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不過,在寶寶要退燒的階段,這些方法可以有些微的效果。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醫師~我要塞的退燒藥,吃的根本沒用!」肛門塞劑真得比較厲害?兒科醫師這樣說

本港疫情幾近失控,每日數千人確診令人不寒而慄,其中不少嬰幼兒在家中快速驗出陽性,而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頗長,一旦子女發燒,家長往往手足無措。 兒科醫生歐陽卓倫指,從兒科角度看,37.5度就算是發燒,但一般只需觀察,若體溫持續上升至38度或以上,才需要使用藥物。 疫情肆虐之下,不少幼童都中招甚至發燒,令家長十分擔憂。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兒童常見的退燒藥,有何差別?

小朋友有時服藥後出現嘔吐、或者服藥後太疲累,需要休息,家長忘記叫醒他們,令服藥的時間性無法太精準。 基本上服藥方法是大同小異,大部分小朋友的藥物都不需要指定是空肚或飽肚食用。 因為有時他們出現反胃,當他們將藥嘔吐出來,如果飽肚服藥,將食物嘔出來時,情況會非常混亂。 摸寶寶額頭皮膚來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所以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一定要用適當的體溫計來測量寶寶的體溫。 不同的體溫測量方式可能有些微的差距,不正確的體溫測量方式也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所以家長應該熟悉正確測量寶寶體溫的方式。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醫院不收症,家長可到診所求醫嗎?

塞肛門的退燒藥與口服退燒藥,作用時間與退燒效果並沒有明顯差別,但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退燒藥,若有嚴重嘔吐、拒絕吃藥等情形時,才考慮使用肛門塞劑,而不是以體溫高低來判斷。 家長應謹記總服用劑量是包括口服和塞肛的劑型,因此患者已經服用過有關成分的藥水後,四小時內就算體溫仍然高時,都不應該再給予有關成分的藥塞或藥水,以免超出安全標準。 另外,沒有證據顯示塞肛的撲熱息痛及高劑量的塞肛撲熱息痛,有效為兒童退燒;相反,塞肛的撲熱息痛在血液中最高水平較難預測,往往難達到治療水平。 如果需要給退燒藥,記得跟足醫生指示的份量及時間,因為退燒藥是每日有上限的。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疫情「止跌回升」今增3%!本土13532歿62

他表示,通常塞藥後,30至45分鐘後,就會開始退燒。 歐陽卓倫指,兒童發燒時,可先服用必理痛,除了退燒,還可幫助小朋友舒緩肌肉痛和喉嚨痛。 如果體溫持續升高,為避免同一款藥物服用過量, 可改用另一款在藥房無需處方亦可買到的Brufen服用。

幾乎整晚沒睡,看著他有時因為不舒服翻來翻去的樣子,OT莉莉真的是恨不得能夠幫他生病,或是馬上找到什麼方式幫他把溫度退下來,讓他舒服點,醫師說怎麼樣處理比較好,我都願意配合。 嬰幼兒因為腦部發育尚未成熟,體溫控制的能力較差,容易急速體溫上升或溫度偏低,常常令家長驚慌失措。 明白發燒的原理,就能掌握時機,做出正確的處置,也可以釐清一般常見的退燒迷思。 對於小朋友來說,除了發燒的數字,最重要就是還是留意小朋友的精神及胃口,如果只是比平常差少少還是可以放心的,但要注意的是情況會否越來越差。 例如 即使平時很喜歡吃的也完全沒有進食意欲、完全沒有興趣玩耍,甚至有抽搐情況等,那麼他的病情就好可能是比較嚴重一點。

小朋友塞肛退燒藥: 拆解新冠肺炎兒童用退燒藥全攻略 醫生:勿服用抗生素、阿士匹靈

最後給大家一個小知識,大家有沒有發覺小朋友一丁點事就會發燒? 最大的原因是他們的免疫系統未及大人成熟,所以一有病菌入侵,就要出盡全力打仗。 而相對地成人如果遇上輕微病菌入侵身體,很快便已經可以打敗病菌,所以發燒的情況就不需要出現了。 作為父母的大家當然不會闊佬懶理啦,其實小朋友一般發燒大概三至五日是相當普遍的。 這時候你要先看看他們有沒有其他病徵,例如咳、流鼻水、嘔吐、腹瀉或出疹等,從以上病徵你大概會知道他發燒的原因。

他又提醒,兒童發高燒或會伴隨抽筋症狀,但就不會咬傷自己舌頭,因此家長無需放手指入其口腔,他建議在發燒的不同階段用不同方法退燒。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俊仁說,部分家長對於幼兒退燒藥物有著錯誤迷思,有些認為藥物傷肝傷胃,或是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堅持只用物理性退燒方式。 若身體四肢長疹子、口腔同時有水泡,可能就罹患了手足口症(即腸病毒)。 對於具語言表達能力的小孩,可以直接詢問其痛處;至於不具語言表達能力的小孩,可觀察其活動力、膚色與餵食量,來決定小孩情況的好壞。 若活動力差、呼吸急促、食量少,就應儘速送醫,交由醫護人員處理。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對於過度迷信藥到病除,又或完全不依賴藥物、講究自然療法這兩種極端的人,做醫師的就必須以極大的耐心來說明孩子的病症以及用藥的安全性。

寶寶年紀越小,出現嚴重感染的機率越高,臨床的判斷也越困難。 所以,3個月以下嬰兒發燒,一律要看醫生,醫生通常也會當成最嚴重的情況處理,做詳細的檢查。 針對較大年紀的兒童,如果發燒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合併嚴重的症狀,同時活動力與食慾正常,可以給予退燒藥並密切觀察。 如果寶寶合併較嚴重的症狀,就是要看醫生的時機。 所謂較嚴重的症狀,包括昏睡、意識不清、眼神呆滯、躁動無法安撫、痙攣、肢體麻痺、持續頭痛與嘔吐、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跳過快或不規則等等;或者寶寶食量明顯減少,出現尿量大幅減少、哭泣時沒有眼淚,也應該要看醫生。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