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寶寶的身體既然可以讓自己發燒,也可以讓自己的身體退燒。 通常,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40℃左右,就會開始讓自己退燒,這時寶寶會開始讓自己的週邊血液循環增加,並且讓自己流汗,以便散熱。 一般常聽到發燒會把小孩腦袋燒壞的說法,是因為那些小孩其實是罹患了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是這些疾病直接傷害寶寶的腦部而留下後遺症,並不是發燒讓寶寶的腦袋壞掉。 如果小孩出現發燒的情況,而你也已經讓他服用了退燒藥,但他的體溫在4~6小時內仍未下降時,就必須向醫生諮詢了。 這可能是由於感染的情況已超過孩子身體的抵抗力所能負荷的,這時候醫生可能會希望進行全面性的檢查,以便找出造成發燒的原因。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由持牌的醫生、中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組成,致力為香港人提供專業的健康資訊。 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疫情肆虐之下,不少幼童都中招甚至發燒,令家長十分擔憂。 面對小朋友高燒不退,許多父母都選擇塞肛門的退燒藥。 本港兒科醫生歐陽卓倫表示,一般小童體溫達到39.5攝氏度,才屬於發高燒,若體溫在38至39.5度之間,只需口服必理痛等退燒藥即可。 進入散熱期,會開始大冒汗,這時可以繼續補充水分,但也不能退燒,因為身體本來就在散熱,又外加一個退燒藥或是退燒方法,可能會造成身體溫度太低而失溫。

小童發燒: 孩子發燒難道是生病了?醫師:發燒是徵象,不是病,正確照護很重要!

許多爸媽會覺得怕孩子冷寧願多穿衣服,但包太緊悶住除了會長熱疹,也會導致散熱不易、體溫上升,且3個月以上的孩子新陳代謝快都很容易產熱,其實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才是正確的穿衣方式,這種情況發生時,應適量著衣,讓寶寶自然降溫。 郭和昌醫師強調,「最常見導致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元兇,就是川崎症」,由於隨不同病程而有不同的心血管變化,統稱為「急性心臟冠狀動脈症候群」。 為避免情況嚴重造成心臟的永久性傷害,「及早確診,才能掌握發燒開始10天內的黃金治療期」,他進一步指出,「只要能在黃金治療期接受治療,病會痊癒的,且日後與正常人無異」。 蘇一宇醫師提到,如果孩子在發燒時也能安穩睡著,並不需要叫醒孩子量體溫,讓他好好休息,畢竟有了足夠的體力才能對抗病毒,且活動力、生活習慣皆正常的情況,代表孩子只是輕微發燒,多加休息為上策。

  • 一般性的病毒感染,例如感冒,通常會在五天內好轉。
  • 帖文引來網民討論及熱烈回應,不少媽媽分享孩子亦曾試過無症狀持續發燒;兒科醫生陳欣永指出,如果小朋友連續7日發燒並沒有任何病徵,父母的確需要留意。
  • 不過,6個月以下寶寶不建議使用冰枕,容易引起頭部溫度過低。
  • 如果有以上狀況,先幫寶寶解開衣物或移去蓋被,讓環境保持通風狀態,一段時間後,若溫度降低,即表示寶寶應該是穿蓋太多,無法散熱所致;若依然發燒,但活力狀態還不錯,父母並不需要太擔心而一定要立刻就診,當然也不用在半夜時分衝去醫院掛急診。
  • 使用藥物退燒的做法涵蓋口服、肛門塞劑、注射針劑等,目的在於把身體中樞的溫度降低。
  • 許醫生指並非所有寶寶接受預防疫苗注射後都會 發燒 ,若是此原因引致的 發燒 ,一般都不用看醫生。
  • 很多家長誤會,以為高燒代表危險、低燒則代表不危險,這是錯的。

吳醫生表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死亡率只有約0.1%,遠低於成人的2%,反映兒童染病後整體情况一般較為輕微,惟一至兩歲幼兒的入院率則較高,而本港接連出現幼兒死亡確實「不尋常」,有需要關注。 吳醫生表示,發燒容易引致缺水,故此家長要確保孩子飲用足夠的開水,宜較平日多10至20%,例如年幼的孩子要飲4至5杯開水,10歲兒童就要喝約10杯,維持每日小便6次左右。 小童發燒 小童發燒 小童發燒 同時,還要確保孩子吃得夠,胃口不佳可以液體營養液補充。

小童發燒: 寶寶發燒的送醫指南!發燒幾度與發燒症狀的完整照護

這時候雖然量起來是有發燒的,但千萬不可以給退燒藥、或是睡冰枕,身體為了啟動免疫反應,會持續飆高溫,反而容易演變成高燒。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一輩會有錯誤觀念,以為發燒時只需吃退燒藥,只要燒退了便算痊癒。 其實處理發燒是要針對引致發燒的成因,單吃退燒藥只是治標,對治療疾病是沒用的。

小童發燒

若只是攝氏37.6度至37.7度的低燒,父母可以先觀察,用暖水為寶寶洗澡,幫助身體散熱,以及留意寶寶會否穿着過多衣服,並每隔4小時為其量體溫,確有否退熱跡象。 另外,還要看 發燒 時的精神狀態和考慮年齡因素,如寶寶樣子看來十分疲累,又或是1歲或以下,有 小童發燒 發燒 都應立即看醫生。 摸寶寶額頭皮膚來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所以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一定要用適當的體溫計來測量寶寶的體溫。 不同的體溫測量方式可能有些微的差距,不正確的體溫測量方式也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所以家長應該熟悉正確測量寶寶體溫的方式。

小童發燒: 【健康talk】孩子發燒時抽搐? 兒科醫生教如何處理及預防熱性痙攣

然而,腋下離身體內部有一段距離,容易受外在溫度影響,較難測到準確的體溫,大部分的醫院已經不會進行腋溫量測。 但如果寶寶退燒之後活動力良好,吃了退燒藥之後,可以先觀察一兩天,若再度發燒,只要體溫仍在39℃以下,可先退燒後再繼續觀察;但若再度發燒到39℃以上,應立即就醫。 注意增減衣服,不宜過多,以利散熱,但也不可太少以免寒冷。

小童發燒

根據仁安醫院網頁,耳探超過37.5度就屬於輕、中度發燒,超過39度就屬於高燒。 小朋友一旦發燒,應盡快看醫生,醫生會根據小朋友的身體狀況處方口服退燒藥及塞肛退燒藥,並跟隨醫生的指示服藥。 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馮加恆醫生指,如果小孩的體溫攝氏38度以上就屬於發燒。 如果不是高燒,而且小孩的飲食、活動正常,亦沒有出現病徵,家長可以暫時觀察。 但如果發燒三日或以上不退,就必須求醫,因可能是細菌感染。

小童發燒: 小朋友發燒處理方法|如果小孩子有發燒抽搐情況…

3個月大以下寶寶發燒或是第一天發燒體溫就超過40℃,或是燒退了之後又再度發燒超過39℃二至三天,這三種情況都應該立刻就醫。 小童發燒 「不過,就算寶寶穿得再多,通常體溫也不會超過38.5℃以上,因此,若測量結果超過38.5℃,還是必須懷疑有感染的可能,而不是單純穿得太多引起體溫過高。」劉明發醫師補充說。 低燒的情況一般是指體溫介於37度到38度之間,長期低燒,特別是持續兩週以上,一定要及時帶孩子進行檢查和治療,以免造成其他隱性疾病的出現。

小童發燒

但一般不建議過分的物理降溫,例如泡澡,全身擦拭,吹冷氣等等都沒有被證實其有效性。 其實不管那一種退燒藥水,簡單一點,就是體重除以2就對了,既有效也不會過量。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用藥間隔時間」,一個是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再度在香港肆虐,由於發燒是其中一種常見症狀,眾多食肆和辦公室紛紛祭出電子體溫計,為進入場所人士量度體溫,以期分辨出懷疑受感染人士。 如果你的孩子有輕微發燒,但沒有其他症狀,並且在各方面表現正常,那麼你只須確保孩子喝足夠的飲料或水,好好補充身體水分,而不必再做些什麼。

小童發燒: 嬰幼兒 發燒 9個Q&A

處理方面,單純性熱痙攣不太需要用退燒藥或是抗癲癇藥,複雜型熱痙攣由於成因多半和腦部疾病或是癲癇有關,建議求診小兒神經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要知道造成發燒的原因很多,可能因為腸胃炎、尿道炎、鼻竇炎、甚至是便祕而發燒,而上述原因即便用最好的退燒藥,只要症狀存在,藥效過了還是會發燒。 請各位家長務必有正確的觀念,退燒藥不能治療引起發燒的疾病,它只能緩解症狀以及爸媽緊張的情緒,若發燒兒童沒有合併嚴重的症狀,同時精神、活動力與食慾正常,就不需要積極服用退燒藥。 要數育兒路上令家長擔心的事,必定是小朋友發燒生病,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也提醒要市民注意寒冷天氣容易引起或加劇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等。 一名港媽日前在facebook 育兒群組發文,指兒子連續發燒第七日,度數介乎38-40度,但除發燒並無其他症狀,已入醫院檢查,但醫生仍沒有找到發燒原因。 帖文引來網民討論及熱烈回應,不少媽媽分享孩子亦曾試過無症狀持續發燒;兒科醫生陳欣永指出,如果小朋友連續7日發燒並沒有任何病徵,父母的確需要留意。

小童發燒

他說,「以泌尿道感染為例,初期並沒有感冒症狀,就是持續發燒,相關症狀約要3天才較明顯」,不妨待其他症狀出現後,如咳嗽、流鼻水出現後,再考慮就醫。 他解釋,「嬰兒的中樞神經控制系統還不成熟,控制體溫的能力較薄弱,體溫也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變化而升降」,因此,讓寶寶置身在通風的環境、適宜的室溫下,並不需要穿太多衣服,至多比大人多一件即可。 一般退燒藥物使用後約30分鐘即可產生效果,但不會使體溫完全降到正常範圍, 只要感染存在,體溫可能又會上升。 小童發燒 低燒或中度發燒一般不用退燒藥,因為過早退熱也會影響免疫功能的建立,而且藥物退熱常會引起大汗、虛脫等不良反應。 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