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膀胱慢性炎癥、結石、異物等互為因果,常同時存在,均可引起膀胱移行上皮鱗狀化生、細胞間變、非典型增生、導致癌變。 在異常細胞塗片中,ASC-US佔50%以上,是最常見的細胞學異常型別。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ASC-US女性中HR-HPV感染率為 31%~60%,可反映不同病理變化過程,包括高危型HPV感染、CIN、癌、炎症及萎縮等。 細胞學 ASC-US中經子宮頸活檢診斷CIN2/3的概率在10%以下,浸潤癌風險低,為0.1%~0.2%。 所以,依據”同等風險,同等管理”的原則,需要對ASCUS患者做好管理並進行合理分流。

  • 單純的小葉增生一般是不會發生癌變的,但如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是有可能發生癌變,也是發生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 鈣化分成三種:微小鈣化、粗鈣化以及環狀鈣化,其中微小鈣化被認為是可能惡性的表現之一。
  • 這個結果,會建議接受開刀切除,有15%到30%的機率(有些資料甚至顯示25%到40%),開完刀後會發現是濾泡癌症。
  • 大多數人感染之後不自知,但是一段時間後消退,因為這種病毒生命力並不頑強 5.
  • 該檢查在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起到重要作用,也用于膀胱腫瘤初步篩選或術后隨訪。
  • 宮頸非典型鱗狀細胞在臨床上90%以上均為炎症所引起,真正合並宮頸癌前病變的只佔很少的比率。

2.當機體飲水過少或者處於脫水等情況下,尿液將會被濃縮,可能造成尿液檢查上皮細胞暫時性升高,並不屬於病理狀態。 泌尿道惡性腫瘤約95%以上來源於上皮組織。 尿液細胞學檢查以腎盂腎盞、輸尿管、膀胱發生的移行細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最常見鱗狀細胞癌與腺癌少見。 非上皮性腫瘤如平滑肌肉瘤、脂肪崩瘤、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則極為罕見。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非典型增生臨牀常見病症

(1)扁平鱗狀上皮細胞(pavementepithelium):正常尿中可見少量扁平上皮細胞,這種細胞大而扁平,胞質寬闊呈多角形,含有小而明顯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核。 婦女尿中可成片出現,無臨床意義,如同時伴有大量白細胞應意義泌尿生殖系炎症,如膀胱、尿道炎等。 在腎盂腎炎時也增多,腎盂、輸尿管結石時也可見到。 由胚胎性細胞或腫瘤細胞所分泌的特殊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因為首先由腫瘤組織中被分離出來,且與特定腫瘤有密切關係,因此被稱為腫瘤標記。 當病人罹患惡性腫瘤(癌症)時,這些特定物質在血液、尿液以及癌變的組織中,可能會大量增加。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對於只有一個腎臟或腎功能不全之病人,可以考慮內視鏡切除手術,但缺點是復發率高,並非標準的治療方式。 術後由於膀胱發生膀胱癌的機率約為20%至30%。 因此,術後一年內每三個月需以膀胱鏡追蹤檢查一次,之後可視病情延長膀胱鏡檢查時間。 對於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可採用全身性化學治療。 其次是腰痛(30%),大部份為漸進性的悶痛;有些則發生急性腎絞痛,乃因血塊或腫瘤堵塞泌尿道造成腎水腫。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檢查出尿蛋白 建議進一步檢查

因為代表紅血球出現在尿液中,所以在急性腎炎、膀胱炎、泌尿道結石等都會呈陽性;但就算是正常人也可能會出現暫時的陽性反應。 透過血液從體內各處運回的老舊廢物與多餘的水分,會在腎臟的腎絲球體過濾、於腎小管等再吸收後,最終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若身體的某部分出現異常,通常不會排泄到尿液中的物質,會被排出到尿液中,平常應該排出的物質反而沒有排泄出來。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此外,因為尿液會從腎臟經過輸尿管,累積在膀胱中,再經由尿道排泄,所以在這個路徑中如果產生發炎,就會顯示出異常。 血尿,尤其是無痛性的血尿,頻尿、排尿疼痛、尿急及會陰或腹股溝蹊酸痛。 診斷: 尿液檢查、尿液細胞檢查,超音波,電腦斷層 …

  • 採集的細胞可反映較大範圍的病變,如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癌細胞均能在尿液細胞學塗片中檢出。
  • ⑤開展腫瘤的宣教工作,普及有關的醫學知識,提高群眾對泌尿系腫瘤的認識,使他們認真參加定期體檢,樹立早期就診意識,以利膀胱腫瘤的早期診斷。
  • 但是,如果發生中、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則很難自動清除,此階段的細胞學異常改變一般被認為是“癌前病變”,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則有可能繼續進展為癌。
  • 腎移植術後、慢性炎症、新月形腎小球腎炎,應用抗生素、抗癌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腎炎則以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急性腎小管壞死時單核細胞減少或消失。
  • 陰道鏡可以直接觀察宮頸及其病變,同時在病變部位多點鉗取宮頸組織,送病理檢查。

專家簡介:李芳,同濟大學東方醫院婦產科(本部院區)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兼任中國宮頸癌防治專家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光動力與婦科腫瘤專委會委員,中國陰道鏡宮頸病變病理學協會委員、上海市浦東新區宮頸病聯盟副主席。 專業特長:子宮頸癌前病變、早期宮頸癌、子宮肌瘤等婦科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泌尿系統疾病

應建議在6個月~1年時間內霞新穿刺以隨訪患者. 因為這種患者患癌的危險性比良性對照組高出14倍。 胃腸粘膜上皮非典型性增生是指胃腸粘膜上皮和腺體的一類偏離正常分化,形態和機能上呈異型性表現的增生性病變。 一般認為,惡性腫瘤發生前,幾乎均先有異型增生,很少可不經過這個階段而直接從正常轉化為惡性的,因此,它不同於單純性增生及腫瘤性增生。

組織學特點為角化細胞出現,大癌腫鱗狀細胞呈片狀,排列不規則,有同心性排列的角化細胞——角化珠。 小細胞型鱗癌,細胞分化很差,類似肺的雀麥細胞癌,伴有典型的鱗狀細胞癌珠。 血吸蟲引起的鱗癌,常可見有兩個胞核的巨細胞。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子宮頸腺癌長超快 抹片逾三年未做恐錯失治癒良機

異常-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發炎:如停經後子宮頸細胞萎縮發炎或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可給予局部治療,六個月後重做抹片檢查。 有一個針對203個抹片為ASC的病例所做的研究指出,高達24%的ASC婦女,經組織切片證實有子宮頸鱗狀上皮內贅生瘤(CIN),而抹片為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的婦女則更高達44%有CIN。 (1)腎小管上皮細胞:尿液中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多見於腎小管病變;成堆出現提示腎小管有急性壞死性病變。 腎移植術後大約1周,尿液內出現較多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隨後逐漸減少至恢復正常。 當發生排斥反應時尿液中可再度大量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並可見上皮細胞管型。 (2)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可出現顆粒管型、紅細胞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等,常見於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腎病綜合徵。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審訂者註:大部分的檢查在台灣也不被列為健康保險的給付項目。)這些檢查的意義有下列三種。 尿液細胞檢查並無法用來單獨診斷膀胱癌,是初步篩檢。 如果報告結果是異常或者尿液中發現癌症細胞,這意謂這您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您高度懷疑有泌尿道系統上的癌癌。 大部份的尿液收集,都是由病人自然方法解尿,收集入無菌的檢體罐,這樣做是無任何危險性的。 但是如果您的尿液是由導尿管收集(由醫護人員放置一根中空的導管,經由您的尿道進入膀胱內),那就有輕微的風險會發生泌尿道感染。 因此,接受此檢查時,請詢問您的照顧醫師針對你的檢查危險性為何(如經輸尿管鏡進行輸尿管或腎盂沖洗或者刷拭。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尿液檢查上皮細胞偏高是什麼原因

3.7.4 開始裝有尿液之後的尿液收集袋請保存於冰箱冷藏或冰浴,要留尿液時再取出收集即可。 請持續收集尿液至所需時間點解出尿液,此次尿液必須收集。 例如:收集收集24小時尿液到隔天早上8點鐘,隔天早上8點時,無論是否有尿意,請儘量解出尿液,此次尿必須收集(這樣才會有共計24小時的尿液)。 3.7.2 開始收集的第一泡尿不收集,無論您是否有尿意,都需先解光第一泡尿,此段尿液不需收集請直接丟棄。

再這個會議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為再次確認腫瘤的組織病理學變化。 另外,若病人轉院時,該院的醫師在開始給病人做重大治療時,亦有責任調閱先前的檢查資料(尤其是組織病理切片),以作為治療的依據。 臨床上,一般是透過影像學檢查(X光、超音波、CT、MRI等)和內視鏡檢查等,來推斷腫瘤病灶的所在,然後用穿刺或鑷夾來採取病灶組織做病理生檢。 但是,這些檢查很麻煩又費時,常給患者帶來痛苦與不安,因此醫師通常會先為患者安排血液和尿液的各種檢查。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尿液細胞

腎小管為立方上皮,在腎實質損傷時可出現於尿中。 腎盂、輸尿管、膀胱等處均覆蓋移行上皮細胞。 尿道為假復層柱狀上皮細胞,近尿道外品處為復野扁平上皮細胞所復蓋。 在這些部位有病變時,尿中也全出現相應的上皮細胞增多。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其餘症狀包括解尿疼痛不順、體重減輕、疲倦、貧血、食慾不振、骨頭疼痛等。 還有15% 的病人完全無症狀,是攝影檢查時意外發現的。 尿液檢查上皮細胞升高,可見於病理狀態,如機體患有泌尿系統炎症或腫瘤,亦可見於生理狀態下,如留取標本時未注意清潔或飲水量過少、脫水等情況。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炎症時白細胞發生變異或已殘廢其外形變得不規則,結構不清,稱為膿細胞。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甲狀腺結節的追蹤與治療

也有認為感染後有的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鹽和亞硝胺,進而引起癌腫。 膀胱內結石、導尿管等異物刺激也為鱗狀細胞癌的重要病因。 膀胱結石合並鱗狀細胞癌率為0.074%~9.9%(Sarma,1970;Bessette,1974),然而鱗狀細胞癌合並結石率高達2.77%~47%(朱良春,1980;張思孝,1987)。 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慢性刺激亦可引起癌腫發生。 Kaufman報告62例脊髓損傷病人,留置導尿管10年以上者80%有膀胱鱗狀化生,6個月~10年者42%有膀胱鱗狀化生,而未放置導尿管者膀胱鱗狀化生率僅為20%。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留置導尿管10年以上的25例中5例發生鱗狀細胞癌,而且同時有彌漫性炎癥、鱗狀上皮化生和膀胱原位癌。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也有可能是腎小管損傷(腎性糖尿、重金屬中毒、范可尼氏症(Fanconi’s syndrome)、慢性腎衰竭等)、妊娠、生產後10∼14天以內造成。 尿液與血液不同,是人類自行排出的物質,因此在採尿時完全不會有痛感,可說是檢查時的理想材料。 在歷史上也有紀錄,從非常古老的時期開始就透過檢查尿液,觀察身體的情形。 4.1 預先給病人一個寬囗的痰收集杯,建議病人在清晨醒來時,馬上做深呼吸並用力深咳,把所有的痰咳出,不要只把囗水吐入杯中,並儘量把所有的痰咳入杯中。 ※確認病人身分:兩種以上方式確認病患身分,核對病人姓名(請問病患姓名)、核對健保卡或身分證或其他證明文件、住院病人核對病患手圈符合檢驗單上姓名、病歷號碼及其他基本資料。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尿液檢查白細胞高是什麼原因

但就算是正常的人,也可能會出現直立性尿蛋白或是良性尿蛋白等非疾病性的蛋白質。 黃女士6年來進行了十多次的膀胱鏡檢查,深刻感受到不舒服與不便。 沒想到今年僅使用尿液即可進行細胞學檢測的AI分析,就揪出尿路上皮癌,讓疾病能早期治療與控制。 當如果醫師懷疑你的泌尿道系統有異常時,尿液細胞學檢查+靜脈注射泌尿系統攝影檢查+膀胱鏡,是醫師常常安排的項目。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非典型增生定義

因此,就算是檢測尿蛋白出現陽性結果,也不能馬上就斷定有異常情形,就需要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8.1 細針抽取細胞檢體的技術是一種既快速,容易進行,低成本,對病人傷害又極少的診斷方法,非常適合針對病人的局部腫瘤作是否癌症的偵測與診斷。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表示,醫院持續照顧近500位膀胱癌病患,每年累計尿液細胞學檢查數量也超過5000次。 目前有了AI的分析協助,搭配量化的報告,將帶給膀胱癌病患更精準追蹤計畫,更可以在侵入式膀胱鏡檢查安排上,有更客觀的細胞學依據建議,甚至減少侵入性檢查的頻率。 7.前列腺癌 主要癥狀為排尿困難,血尿為癌腫浸潤膀胱時出現。 經直腸指診、B超、CT、活組織檢查可確定前列腺癌及是否累及膀胱等鄰近組織。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鱗狀上皮細胞30偏高是怎麼回事

單純的小葉增生一般是不會發生癌變的,但如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是有可能發生癌變,也是發生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臨牀上診斷的小葉增生95%為單純性的小葉增生和乳腺癌關係不密切。 所以,絕大多數的小葉增生並不是癌前病變,但非典型性增生和乳腺癌有着密切的關係。

尿液細胞學檢查非典型細胞: 細胞病理組

膀胱其他少見的上皮細胞來源的腫瘤包括絨毛狀腺瘤,類癌腫瘤,癌肉瘤,黑色素瘤。 尿液細胞學檢查則在顯微鏡下觀察尿液是否含有癌細胞存在。 您的尿液檢查將會被送往實驗室處理再由專門檢查組織或者細胞的醫師(細胞病理醫師)判讀。 細胞病理醫師會經由顯微鏡來分析和判讀尿液中收集到的細胞。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