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錯落的中庭及庭園設計及玻璃幕牆,令讀者無論在圖書館室內和室外均能享受在自然光下悠閒閱讀的樂趣。 目前位於天水圍天恩路十八號嘉湖銀座第二期一樓 號的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會於同日關閉。 此後,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是全港第二大及唯一可戶外 閱讀 的 圖書館 。 圖書館 內有眾多不同設施,未正式投入服務已經成為城中熱話。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面積有6 100平方米,可能與香港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有關。 現時全港只有一間圖書館開放至晚上9時,原因之一,是香港規模第二大的公共圖書館,沙田,籌辦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文物館),900平方米,卻遲遲未在港普遍,亦有元朗公共圖書館及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位於康樂大樓高座,樓高八層,是全港第二大的圖書館,也是全港最大的分區圖書館。 大樓由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溫灼均設計,其獨特設計橫掃多個建築獎項,包括2011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2012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大獎(香港項目),又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2014)優異獎。 雖然圖書館設計創新,並曾獲多個建築大獎,並被喻為「香港最美公共圖書館」。 惟該圖書館規則與香港所有圖書館一樣,禁止公眾進行拍攝及錄影。 康文署為防有人拍攝及錄影,於場內各層多個位置,包括入口、服務台、升降機前、樓梯、兒童圖書館以至自修室等貼上多張「禁止拍攝」告示,以及各層派遣保安作為監視。 有媒體在圖書館6樓的綠化平台僅拍攝街外風景亦被保安阻止。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樓層
圖書館的附近有很多美食,最出名的當然係「華嫂冰室」總店! 一定要試華嫂獨創招牌菠蘿油,除夾鮮油外,竟也夾了太陽蛋、芝士和番茄,烘得香脆的菠蘿包外層配合鹹、甜、爽餡料,一口咬下口感豐富清新,早已成為屏山名物! 難怪元朗地膽名人鄧達智時不時推介,更被戲稱為余文樂飯堂,甚至連「民間特首」周潤發都捧場力讚。 可惜店不大,僅可坐20餘人,門口永遠大排長長龍,周末及假日等位更是等到泄氣。 帶著另一半來到有「香港最美圖書館」之稱的屏山圖書館,一起靜下心來看看書,真正的文青文藝之旅。 最近在倫敦留學的朋友,興致勃勃地討論哪家書店最好,說Wellcome Collection 裡頭的Blackwell’s,有著世上最美的reading room芸芸。
規劃及興建時曾稱“新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後依照康文署參照附近設施與附近道路名稱的場地命名指引,正式命名為上述名稱。 名稱包含屏山及天水圍兩個地方,與南丫島南段公共圖書館及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同樣具有10個漢字,為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中名稱最長的圖書館之一,而英文名稱則是系統中最長,具有31個羅馬字母。 為方便稱呼,使用者常稱該圖書館為“屏山圖書館”、“天水圍圖書館”或“天屏圖書館”,唯“天水圍圖書館”亦可指位於天澤邨的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另外,呈「U」字形的圖書館大樓加上玻璃牆,讓各樓層的市民能輕易望見大樓兩端。 其中五樓設有兩張黑色梳化,身穿短裙女士如面朝玻璃牆坐,隨時可能被站在對面四樓的市民偷窺。 至於讓人享受戶外陽光、氣氛優雅的一樓平台,設有兩張茶几和多張梳化,但該平台位於「U」字形大樓的中間部分,有心人只要抬頭,便能望見各樓層不時經過玻璃外牆的途人,相信不難有所「斬獲」。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圖書館通告
保安員指出圖書館的平台屬於康文署管理範圍,因此不論使用手機或相機都不可以攝影。 屏山原居民鄧達智認為,大樓設計別樹一幟,可以成為旅遊景點,不必完全禁止公眾拍照,惟康文署表明不會對圖書館的攝影規限修改或放寬。 圖書館基本館藏約有二十七萬冊中英文圖書,另有逾三萬項參考館藏及超過一萬五千項多媒體資料。 該館定期舉辦各類型的圖書館推廣活動,以推廣及培養市民的閱讀興趣。
呢間圖書館對唔畀影相,拍片嘅管理比圖書館重更加嚴,康文署喺場內各層出入口、服務台、𨋢前、樓梯、兒童圖書館同埋自修室都貼咗「禁止拍攝」嘅告示,各層有派保安𥄫實。 有網民話拎部電話出嚟,有啲影六樓綠化平台嘅外風景都俾保安阻止。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而屏山原居民鄧達智就覺得,大樓設計夠特別,可以做旅遊景點,唔使完全唔畀公眾影相,結果康文署企硬唔會對圖書館嘅攝影規限做修改或者放寬。 市民享用時未必知道,建築師當時花了不少心思才能說服康文署接受這個創新的設計。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圖書館不只是看書 「應是容易閱讀的社區空間」
溫又表示,圖書館採用大量原始建築材料,如石磚、木屏風、鐵織網和生鏽鐵等,與鄰近的屏山傳統建築物互相配合,加上戶外庭園及玻璃幕牆,讓天然光透進館內,市民就能在自然環境下看書。 館內設綠化平台,舉辦特定推廣活動,如導讀活動,讓市民在室外邊欣賞屏山風景,邊享受閱讀樂趣。 繼中央圖書館後,館內亦設青少年圖書館,為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提供合適及時下受歡迎的讀物,亦有提供二百二十八個座位的學生自修室,為區內最大。 此外,館內有兒童借閱圖書館、成人借閱圖書館、電腦資訊中心、咖啡閣等。 為推廣及培養市民閱讀習慣,圖書館會定期舉辦各類型活動及展覽,如兒童故事時間、專題講座、書籍展覽等。
為咗方便稱呼,使用者通常嗌呢間圖書館做「屏山圖書館」或者「天水圍圖書館」,不過「天水圍圖書館」亦可指位處天澤邨嘅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但圖書館在啓用前及初期曾發生一些小插曲,例如在正門入口上方,貫穿學生自修室與青少年圖書館的橋樑裝飾,原本是種了一棵樹作點輟,但最終因漏水問題而死亡,並在圖書館啓用前移走。 另外在兒童圖書館的設計上,設計師與館長觀點角度亦不一樣,設計師崇尚簡潔,而館長卻把該區佈置得色彩繽紛以迎合兒童讀者。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屏山圖書館閱讀之餘可賞景
於2013年2月28日啟用,是香港第一間設有戶外閱讀環境的公共圖書館。 新啟用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樓高八層,面積6 100平方米,座落於歷史悠久的元朗區,附近有不少歷史建築物,新建成的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分高低兩座,高座為圖書館,大樓設計曾獲多項建築大獎。 建築師參考元朗屏山傳統的建築元素,採用原始建築材料,如石磚、青水石屎、木屏風、鐵織網和生銹鐵等,盡顯原始簡約的味道,並營造傳統與現代共融的風格。 大樓高低錯落有致,圖書館樓梯縱橫交錯,中庭空間和玻璃幕牆讓自然光透進館內,令讀者可輕鬆優遊地在自然環境下閱讀。 全港第二大的公共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將由星期四(二月二十八日)起開放予市民使用。 座落於天水圍聚星路一號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高座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是首間讀者可攜書到戶外庭園閱讀的公共圖書館。
「我喜歡在樹下看書」,如果書未借出都可拿到戶外去讀,又可不可以?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結果他讓所想成真,在建築中央闢出戶外中庭空間,「開放空間的部分比赤柱大很多」。 而且他着意營造建築裏的散步道,「這邊進入是小空間,一上樓梯見到大空間,要能保持他們有興趣走上圖書館那8層,像看一本書,讓人追看下一章」。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設計
本數據庫收錄逾十萬篇由相關國家機構發布的標準文件全文,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 使用者除了可使用標準名稱、標準編號、發布單位、發布日期、關鍵詞等條件搜尋外,也可按中國標準分類號及國際標準分類號瀏覽檢索資料。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Business Book Summaries 收錄主要商業書籍的精簡摘要,主題涵蓋商界名人傳記、變革管理、通訊、創業、領導才能、市場學、個人發展、生產力及科技等範疇,並定期注入新的題材內容。 此線上資料庫為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學習者提供最新的可靠資訊。 你可在資料庫找到豐富的資料,例如有關歷史、文學、科學、地理、藝術等文章、圖像和視頻,亦可查閱世界各地的每日頭條新聞。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星期一至三及五至六的開放時間為上午九時至晚上八時,星期四為正午十二時至晚上八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則由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開放。 大樓由建築署負責設計及興建,其獨特設計贏得一致好評,榮獲二○一一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及二○一二年香港工程師學會卓越結構大獎(香港項目)。 建築師參考元朗屏山傳統建築元素,採用原始建築材料,如石磚、青水石屎、木屏風、鐵織網和生銹鐵等,力求表現原始簡約的味道,並營造傳統與現代共融的風格。 大樓外圍高低錯落,大樓內的圖書館樓梯縱橫交錯,中庭的空間和大幅玻璃把自然光引進整幢大樓,配合各樓層的花圃和六樓的綠化平台,營造自然悠閒的閱讀環境。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街知巷聞:車公廟體育館掀討論 建築師溫灼均 將公共建築擘開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開卷有益,市民又多一個閱讀的好地方。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全港最大的分區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將於本周四正式開放,是本地首間圖書館設有戶外庭園,分別於館內的一樓及三樓,能讓市民攜書到室外閱讀;繼中央圖書館後,天水圍圖書館亦特設青少年圖書館,服務區內約三萬名青少年。 館內一樓及三樓設戶外庭園,是本地首間能讓市民攜書到室外閱讀的圖書館。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溫灼均表示,自己喜歡閱讀,但覺得室內地方難以刺激思維,「在圖書館內既不見天,亦見不到自然環境。」他認為最好是讓讀者於室外閱讀,所以這次政府能接受在建築中增設戶外庭園的構思,實在難得。
走到佐敦道跟覺士道交界,要是沒有細心看門牌,你很可能會錯過這幢白色小房子。 跟旁邊的九龍佑寧堂,是三位一體建築的一部份,是幢三級歷史建築。 早於1930年代,這裡已是牧師宿舍,數年前曾變身成café,去年再回歸基本步,不再售賣食物飲品,只於中午12時至2時,開放給社區內有需要的人,一個安靜又可共聚不同族群的空間。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屏山圖書館 開放時間 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開放時間及平面圖
Art & Architecture Source是全文藝術研究資料庫,提供1914年至今的學術期刊、雜誌、書籍、商業刊物及圖片等資料,內容涵蓋美術、裝飾藝術、商業藝術、建築及建築設計等範疇。 擘開建築的要點之一,是讓身在建築裏的人可以互相看見,目光可跨越層與層之間(圖B),互望有何重要? 圖書館東南面為數百年歷史的屏山,北面為僅廿多年歷史的新市鎮天水圍。
- 如上述第項載列的日子適逢星期日或公眾假期,香港中央圖書館開放至下午五時;其餘公共圖書館按其星期日或公眾假期的開放時間開放。
- 圖書館繁忙時間,平均每個鐘大約兩千到訪人次,每日有 到訪人次。
- 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主席梁智仁教授、署理康文署署長鄭錦榮、元朗民政事務專員麥震宇、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余伍嘉珍、元朗區議會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主席李月民及屏山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亦出席主持開幕典禮。
- 此資料庫提供完備的書目資料,部分記錄更包含內容簡介和封面圖像 。
- 圖書館初期藏書約270,000冊,現已增至330,000冊,逾15,000項錄音資料及只讀記憶光碟、參考館藏(包括香港特藏及地區特藏、一般參考圖書、字典及指南等)逾30,000冊。
- 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原本環保設計裏有直立植物外牆,走出天台花園又可看到地窗,上面儲水養魚,為下方樓梯散些陽光的熱,但種不種花養不養魚,花園開不開放,得看管理部門願意投放多少資源心力、是否最緊要安全至上了。
在香港的書店看書,往往站著也擠得像個難民,而且座位本著慳得一個得一個精神,實在難享受打書釘的樂趣。 誠品生活尖沙咀店在2015年開幕,大半年前重新整理店內位置安排,在上層靠近海港城的位置,騰出一片近窗空間給予客人們慢慢閱讀。 靠窗的一排吧檯位置,不但可以在180度無敵海景前看書,更備有充電及三腳插座。 最令人喜歡的是,空間雖小,但閱讀氛圍好得不得了,絕對令人在書店流連後不想離開。 疫情期間興起談本地遊,可以走動更多時,組一條路線去看溫灼均及建築署團隊作品吧,公共建築孰優孰劣,就由眾人親身驗證。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好去處
在古蹟用餐休息,也不一定大花金錢,你也可以自備便餐,爭取午間時間,在優雅的環境中閱讀。 雖然沒有冷氣設備,但三十年代的極高樓底,加上外頭種滿大樹,在樹蔭下打開窗子甚實舒爽得很;木地板配上吊扇又讓人有如置身外國大宅中,煩氣悶熱立即全消,書也讀得特別舒暢。 他最忘不了求學時到訪巴黎聖母院,坐下來當刻閉眼的寧靜,「我發現了真正的建築是什麼」,不是砌出一個風格,「是我們如何在創造一些功能之後,其中的路徑令人行得舒服,那是最緊要。給人一個oasis、一個寧靜的地方可以歇腳、休息」。 據馮永基撰寫《有關建築的十個謬誤》一文追溯,「自一九六三年中文大學在沙田興建校園開始,已由司徒惠先生引進清水混凝土建築……突顯香港現代建築一直緊貼西方建築發展的潮流」。 以往我們在「街知巷聞」欄目記錄一起散步所見城市風景,遇到獨特的公共建築時,現場總找不到多少建築師資料,一種風格在城中悄悄冒起,形成的線索卻相當隱形。 於是這次與Sampson直接約訪「傳說中的溫灼均」,讓公共空間發展的其中一條脈絡來個揭秘。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首設室外閱讀空間 屏山圖書館變文青熱點 建築師點游說政府?
不少學生擔心成偷窺狂「獵物」,婦團亦促當局盡快改善設計,保障女性安全。 此外,為推廣及培養市民的閱讀興趣,該館會定期舉辦各類型的圖書館推廣活動,如兒童故事時間、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專題講座、讀者教育活動及書籍展覽等。 圖書館亦歡迎各學校及文教機構預約集體參觀,藉此進一步了解館內設施。 為使讀者能在自然舒適的環境下閱讀,圖書館各樓層設有花圃,另設有綠化平台,不但綠化了整個大樓,讀者亦可攜書到咖啡閣或戶外庭園閱讀,或在綠化平台參加圖書館舉辦的特定推廣活動,如導讀活動等。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公共交通
圖書館旁邊設有室外平台及草地供市民可以伸展筋骨,舒緩眼睛疲勞。 而為小朋友而設的兒童圖書館更特別以森林概念來設計,其中大樹形的書架椅最吸引小朋友的目光。 兒童圖書館内亦有大量活動空間及座位,提供舒適的環境給小朋友閲讀及活動,適合一家大小來共渡假日。 中央圖書館是全港面積最大、藏書量最多的圖書館,内部各樓層設有不同主題的圖書館,如5樓的地圖圖書館,8樓的香港文學資料室及10樓的藝術資源中心。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剛於上周四開幕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樓高七層,記者在開幕當天往圖書館視察,只見大樓部分玻璃外牆雖貼有磨沙貼膜,但非所有「危險地帶」均受保護。 如四樓通往五樓的樓梯,左邊玻璃窗便沒貼磨沙貼膜,身處四樓者能輕易一窺上層女士的裙底春光。 雖然中央圖書館是這4個圖書館中服務時間最長久的,但館内配套完善,藏書涉獵範圍廣泛,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市民的需要。 另外中央圖書館的其中一邊可以欣賞到維港景色,有海景伴讀也不妨為一件賞心樂事。
屏山圖書館平面圖: 圖書館平面圖
馮平山圖書館為香港大學圖書館分館之一,以收藏中、日文書籍為主,亦有少量之韓文書籍。 本館為馮平山先生捐贈予香港大學之中文 圖書館,以促進本港中國學術文化之研究。 圖書館於一九二九年動工興建,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由港督貝璐爵士主持揭幕,為本港有現代化圖書館之始。 本館落 成之日,惜平山先生已歸道山,為紀念馮氏捐建之盛德,遂命名為馮平山圖書館。 一九六一年二月,本館遷入大學圖書館總館,舊址經馮氏家族同意改為馮平山博物館。 建築亦要與後方風水山融合,「村民向來沿路徑下來,上面也有祖先山墳,因此我們要提供通道」,建築一側有路供人不必穿入大樓而上攀,他沒放過這片行山風景,從舞蹈室往外便會望到,同時製造行山者看進大樓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