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文物徑位於新界元朗區屏山鄉,香港唯一的會途經古塔以及多個古意盎然的圍村、宗廟的步徑,長約1.6公裡,從珍貴曆史古迹中了解早期香港鄉村的生活。 一站聚星樓:香港唯一現存的古塔聚星樓,原有七層,數百年來風雨侵蝕下只剩三層。 古塔最上層供奉相傳主掌科舉功名的魁星,每一層有喜慶吉祥的題字值得觀賞。 第二站社壇:進入上璋圍之前,您會途經一座神壇,設計簡單,僅以青磚搭建,神像則以石頭代替,這裡供奉了社公,據說可保佑村民平安。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第三站上璋圍:上璋即上等的玉器,上璋圍有200多年歷史,是屏山文物徑上唯一的圍村。
最重要當然還是屏山鄧族的支持,沒有他們的合作和支持,屏山文物徑這計劃是難以實踐的。 多類瑰麗建築先後興建,不少依然屹立,見證過往的歷史和社會發展。 屏山文物径把多座典型中国传统建筑物连接起来,信步可至。 文物径沿线的独特古迹包括全港最大的祠堂邓氏宗祠、上璋围、觐廷书室、洪圣宫、杨侯古庙及其它多座传统建筑,其中聚星楼更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古代楼塔。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文物径沿线的独特古迹包括聚星楼(香港唯一的古塔)、邓氏宗祠(本港最大的祠堂)、上璋围(一古围村)、觐廷书室(专为村中子弟准备科举考试而建)、洪圣宫、杨侯古庙与(以)及其他多所传统建筑。 屏山文物径蜿蜒於坑头村、坑尾村和上璋围间,长约一公里,将多座典型中国传统建筑接连起来,信步可达,使市民只须花半天游览时间,便可领略到过往新界的传统生活面貌。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香港最舊的圍村在哪裏?
它是新界現存最具規模的祠堂之一,已有700多年歷史,至今仍用作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儀式之用。 屏山鄧氏宗祠被三圍六村環抱,故此即使屏山聚落另建有多間家祠及書室,鄧氏宗祠的總祠地位仍無法撼動。 上璋圍由居於坑頭村的鄧氏族人分支所建立,位於坑頭村西面,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
作為香港首條文物徑,“屏山文物徑”展現的正是以鄧氏家族為主的文物古跡。 屏山古井是香港元朗屏山文物徑其中一項古蹟,在楊侯古廟與上璋圍之間的小路旁邊,正確的建造年代已無從考証。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據鄧氏族人相傳,這口井由頭村村民所建,在18世紀末上璋圍立村前已存在,曾一度是坑頭及上璋圍兩村食水的主要來源。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港人帶路。香港自由行】元朗區: 屏山文物徑, 迫爆人氣華嫂冰室 (下篇)
因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為人熟知,天水圍原本是元朗的一條圍村,周邊前身是一大片魚塘(基圍)。 1992年,天水圍一個公共屋邨天耀邨落成,1993年天瑞邨落成。 曾經,樂湖居和天耀邨一帶是天水圍的中心區,隨著1999年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開幕,天水圍公園及嘉湖銀座一帶成為了新的市鎮中心。 同年,大欖隧道正式通車,天水圍居民從此不需要依靠屯門公路來往市區。
宗祠三進兩院,正門前兩旁有鼓臺,沒有門檻,卻有砂岩通道,據說這表明鄧氏曾有人位居顯要,也許因為這種布局說明他們可以乘八抬大轎進門? 大門口的對聯為:「南陽承世澤,東漢啟勳名」,這是表明出身,暗示祖上為東漢將軍、南陽新野的鄧禹。 門廳左右兩側的牆上張掛着介紹屏山鄧氏族譜和聚族立村來歷的牌子。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香港 | 屏山文物徑 -細看香港圍村文化。
秀才故居 秀才故居坐落於香港元朗屏山,是鄧族相傳了六代並超過160年歷史的古老大屋。 屏山文物徑中的文物多為祠堂、書室,而秀才故居是文物徑中唯一的民居古蹟。 屏山鄧族文物館明日啟用(附圖) 位於新界元朗屏山坑頭村的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文物館),由明日(四月十五日)起開放予公眾參觀。
- 傳統中國村落皆建置社壇,以祈求福澤,保佑闔村平安,亦作為村落的界線。
- 鄧氏宗祠於2001年12月列為法定古蹟,但沒有開放限制,遊客較為輕鬆參觀,採訪當日有見一間公司於宗祠內堂舉行團拜開3圍盆菜宴。
- 這裡的天井採光度良好,感覺寬敞舒適;您又可同時透過天井,看見建築物周遭的榕樹。
- 座落於坑頭村的古廟供奉侯王,已有數百年歷史,於每年農歷6月16日的侯王誕最為熱鬧。
- 那裏有新界第一條文物徑,串連上璋圍、坑頭村、坑尾村和塘坊村的歷史建築,當中有祠堂、書室、廟宇、古塔,還有一座殖民地式舊警署。
- 屏山文物徑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鄉,環繞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新村、洪屋村、橋頭圍、灰沙圍及上璋圍,長約1公里,途經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
走畢1.6公里長的文物徑,對鄧氏風俗以至昔日鄉村都會增加多點認識。 屏山文物徑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鄉,環繞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新村、洪屋村、橋頭圍、灰沙圍及上璋圍,長約1公里,途經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 因為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屬政府物業,所以繼續對外開放。 屏山文物徑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鄉,環繞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新村、洪屋村、橋頭圍、灰沙圍及上璋圍,長約1.6公里,途經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 文物徑貫連多幢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 信步可達, …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 香港好去處搜尋
1898年新界被租借給英國,但錦田的村民拒絕被英軍接管。 雙方對峙及交戰數回後,英軍攻入圍村,拆掉村口鐵門並運回英國。 直到1924年,吉慶圍村民向英國政府請求歸還鐵門,英國政府才在翌年將鐵門歸還到吉慶圍,成為圍村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標誌。 元朗錦田吉慶圍村內的房舍依牆而建,整齊排列成六排,現在有約400個村民居住。 雖然村內很多的舊屋經過裝修,但吉慶圍大致上保留了香港圍村的原有風貌,如圍門、神廳、瞭望台等,難怪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圍村之一。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近日Netflix大熱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熱播,揭開韓國攝理教教主鄭明析借宗教之名,性侵近千名女信徒,受害人包括方力申女友葉萱Maple,事件引起極大迴響。
龍躍頭文物徑串連起粉嶺的五圍六村,最著名有東閣圍和鄧族宗祠。 東閣圍有500多年歷史,門框以花崗岩製成,在龍躍頭文物徑中唯一保留著舊村門。 鄧族宗祠是龍躍頭文物徑上最搶眼的遺址,擺放了南宋初年公主及駙馬的神位,絕對是歷史里程碑。 屏山文物徑前往方法:從天水圍西鐵站(輕鐵站出口E3 )落輕鐵月台後左轉,步出月台再往左轉,行落馬路邊樓梯即到。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香港圍村文物徑4:屏山文物徑
上璋圍是一條典型的本地圍村,昔日四周原有青磚築砌的圍牆環繞,圍內房屋分排而建,門樓及神廳則位於中軸線上,布局整齊別緻。 走在元朗屏山文物徑,會途經多個村落及古意盎然的圍村、宗廟。 讓你了解更多早期香港鄉村的生活文化,也能窺見元朗在這數十年間的發展。 值得一去的景點有莊士敦道上的法定古蹟和昌大押,這棟建築物建於19世紀末,古典的外牆絕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路徑的起點位於大潭郊野公園入口(鄰近陽明山莊),最後以大潭灣作結。 沿路鋪砌整齊而且佈滿路標,對於任何年齡及體能程度的途人都沒有難度。 沿路有十個資訊站,為你介紹大潭文物的歷史價值及現今功能。 大潭篤水塘附近更設有燒烤場及休憩場地,是這趟旅程的完美終站。 山頂文物徑前往方法:中環港鐵J2出口外轉右,穿過遮打花園向皇后大道方向行,橫過行人路後沿著花園道直上山頂纜車總站。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香港圍村文物徑8:灣仔歷史文物徑
屏山文物徑是香港文物和古建築最集中的文物徑,例如聚星樓、社壇、上璋圍、楊侯古廟、覲廷書室、清暑軒、洪聖宮、鄧氏宗祠、舊屏山警署等多項中國傳統建築,當中不少已列入法定古蹟。 與通識教育科相關,同學需特別留意的是鄧氏宗祠和舊屏山警署。 在古物諮詢委員會建議下,經古物古蹟辦事處和建築署數年籌備安排,屏山文物徑於1993年12月12日由當年港督彭定康主持開幕,併為香港首條文物徑。 文物徑的設立費用由香港賽馬會及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贊助,工程由建築署負責,並得到屏山鄧族的支援。 文物徑沿線的獨特古蹟包括聚星樓(香港唯一的古塔)、鄧氏宗祠(本港最大的祠堂)、上璋圍(一古圍村)、覲廷書室(專為村中子弟準備科舉考試而建)、洪聖宮、楊侯古廟與(以)及其他多所傳統建築。
- 在通往「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的途中,可見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的古磚牆及舊窗花等,遺留歷史及文化氣息。
- 鄧族宗祠是龍躍頭文物徑上最搶眼的遺址,擺放了南宋初年公主及駙馬的神位,絕對是歷史里程碑。
- 其實單純欣賞古蹟的外圍建築,包括廟堂及書室屋頂的華麗雕刻,已經目不暇給。
- 最重要當然還是屏山鄧族的支持,沒有他們的合作和支持,屏山文物徑這計劃是難以實踐的。
- 村頭巷尾的布告欄寫着「近期盜竊案多發,村民請多關注陌生面孔」的警示。
今次自駕遊,有機會試駕現代(Hyundai)的純電車KONA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Electric,從屯門市中心出發,走屯門公路和元朗公路,約20分鐘即可到達元朗屏山。 首幾個景點都在屏山文物徑內,附近停車場選擇甚多,非常方便駕駛人士。 遊過古蹟,買過美食之後,沿着屏廈路、天影路和天月路,也是約20分鐘即可到達尾站景點陳祥記,泊車處就在蠔場旁邊的大片空地。 總計全程約20公里,純駕駛時間在35至40分鐘,相對輕鬆。 買過金蠔後,如時間許可不妨驅車往附近的白泥睇日落,或者沿深灣路入尖鼻嘴看紅樹林,玩足一天滿載而歸。 屏山文物徑沿線歷史建築並非全部對外開放,部分歷史建築的開放時間或會變更,請留意古物古蹟辦事處網站的最新公布。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T Town North 停車場 (頌富廣場 Chung Fu Plaza)
雖然部分以青磚築建的圍牆已遭拆卸,但村內的門樓、神廳及古樓房仍屹立如昔,從中可見傳統圍村的布局和風貌。 第四站屏山楊侯古廟:屏山楊侯古廟坐落於坑頭村,是元朗區六間供奉侯王的廟宇之一。 有關侯王的來曆說法頗多,村民認為侯王即宋末忠臣楊亮節,他因保護宋帝而捨身,深受後人景仰而立廟供奉。 第五站鄧氏宗祠:鄧氏宗祠被屏山的三圍六村所環抱,建築采三進兩院式風格,氣派恢宏,是香港同類古建築的典範。
位於元朗的屏山文物徑是香港的首條文物徑,長約1.6公里,由上璋圍延伸至坑尾村。 多年前,鄧族紮根於香港,並於屏山建立他們的「三圍六村」,整道文物徑留下他們的生活痕跡,故走過文物徑相當於走過鄧氏的宗族生活。 這些不但象徵鄧族的民俗文化,同時亦反映新界的傳統風貌。 該古塔因風雨侵蝕,原有的上面4層在風災中塌毀,只剩下現時的3層。 根據屏山鄧氏族譜記載,聚星樓為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所興建。 聚星樓於2001年12月14日被評級為香港法定古蹟,令這古塔保存良好。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屏山文物径
覲廷書室是兩進式建築,中為庭院,以青磚建造,主要柱子用花崗石建成。 室內的祖龕、斗栱、屏板、壁畫、屋脊裝飾、檐板和灰塑等別具特色,為當時工匠精湛的傑作。 鄧氏宗祠是三進兩院式的恢弘建築,為香港同類古建築的表表者。 正門前兩旁是鼓台,各有兩柱支撐瓦頂,內柱為麻石,外柱則為紅砂岩。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中間一層的長圓形門楣上從右往左是「聚星樓」三個紅字,最上一層的圓門上方則自上而下豎排着「凌漢」兩個大字。 走進去,香案上供奉香燭、水果,案後坐的神祇穿戴官服,官帽兩翼如戒尺般長而直,類似宋代文官制式,究竟是誰一時不得而知。 坐在門旁的老阿姨十分熱情,操着「粵普」推薦架子上的免費宣傳冊,聽到我發問,又比比畫畫指給我其他景點的位置。 傳道授業是宗族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文物徑內到處都是載滿書香的書室。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生活 POWER-UP
屏山文物徑把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連接起來,信步可至。 位於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徑,蜿蜒千米,途經坑頭村、坑尾村和上璋圍三條村落,一些極具歷史意義的古建築,串連成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廊道,勾勒出香港百年前農家小户辛勤耕種的生活圖景。 元朗位於新界西北,三面環山,地勢平坦,是多山香港唯一的平原地帶。 一九八八年輕軌通車前交通不便,遊人罕至,如今還保留着鄉土氣息。 屏山文物徑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二日開通的香港首條文物徑。 但與內地越來越多的「歷史街區」不同,這裏風物「老舊」,景點標記不分明,也看不到香港別的景點旅遊大巴排隊的情狀。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屏山文物徑
看著屏山歷史的圖片,不禁感嘆時代變遷帶來的蛻變。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如由聚星樓開始逛起,文物徑的終點可以是屏山鄧族文物館。 屏山鄧族文物館較清靜,建築以白色為主,不論是欣賞文物、看風景或是拍照都十分悠遊自在。
書室的確實建造年份已難確定,但據父老相傳,書室是屏山鄧族為紀念十四世祖鄧懷德 (號仁所)、十五世祖鄧枝芳 (號敦服)及十六世祖鄧鳳 (號鳴岡)而建。 屏山愈喬二公祠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 (號愈聖)和鄧世昭 (號喬林)昆仲於明朝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十五年間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即1500至1520年)興建。 二公祠曾經於1931至1961年間作為公立達德學校的校舍,為屏山鄉子弟提供教育。 清暑軒樓高兩層,呈曲尺形,雖是獨立建築,但第二層設有通道與覲廷書室相連。 建築物裝飾華麗,充分顯示出本地仕紳華宅的氣派。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天水圍一日遊.文物古蹟之旅
聚星樓為香港僅存唯一的古塔,落成至今已有約600年歷史。 據說當初興建聚星樓是為了求福擋災,對族人讀書考科舉很有幫助,在元朗屏山的風水影響甚廣。 由上到下分別刻有「淩漢」、「聚星樓」和「光射斗垣」等吉祥字眼。 香港澳門自助游(圖書) 屏山文物徑文物徑景點推薦香港濕地公園公園必游展區米埔濕地米埔濕地主題導覽推薦流浮山黃金海岸黃金海岸必逛沙田購物美食車公廟香港文化博物館… 聖軒公家塾 聖軒公家塾,俗稱卜卜齋,坐落於香港元朗屏山坑尾村,位於愈喬二公祠側,是屏山文物徑的文物之一。
參觀屏山文物徑南北兩個方向進入,建議遊客由西鐵天水圍E1出口,參觀上璋圍的六合古塔「聚星樓」較容易,同時,建議上午參觀,可以趕上各個宗祠、廟宇、書齋及鄧氏文物館上下午開放時間。 元朗區議會議員、屏山北原居民鄧慶業表示,文物徑路面增設導向標誌,須徵得文物徑周邊原居民同意,因文物徑及周邊土地相信涉及到原居民業權問題,規劃時難度大。 述卿書室古門樓 述卿書室古門樓位於香港元朗屏山塘坊村,建於1874年,距今已有120年歷史,是屏山文物徑的文物之一。 聚星樓 屏山文物徑停車場 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為屏山鄧族第七世祖寧國府正堂鄧彥通所建,有超過600年歷史,為香港現存最古的古塔,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亦是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蹟之一… 屏山文物徑 屏山文物徑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由總督彭定康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屏山文物徑為本港首條文物徑,在古物諮詢委員會建議下,經古物古蹟辦事處和建築署古物組數年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