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市區重建局以5.87億港元收購冠華鏡廠許銘及有關人士持有觀塘輔仁街88至90號銀都戲院大廈南面地下及1樓全層,原由渣打銀行租用,物業每層樓面約3,000方呎,合計約6,000方呎,以收購價5.87億港元計,呎價約98,000港元。 輔仁大樓地下D舖面積約600方呎,市區重建局亦以67,252,000港元收購,呎價約110,000港元,原業主於1992年以15,000,000港元購入,帳面賺52,252,000萬元,物業升值3.48倍。 2006年1月14日,市區重建局舉辦了工作坊, 逾百位來自觀塘有關的不同界別人士參與腦力激盪法,包括受到影響的觀塘街坊、社區領袖、商人、規劃師、建築師、社會工作者和入圍的三家建築顧問公司等。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主地盤及月華街地盤,地盤面積共53,500平方米。

早於市建局二○○一年成立以前,村內大部分的業權已為單一業權人所收購及擁有。 有見於社會對衙前圍村保育問題的關注及區議會的支持,市建局便介入與該單一業權人共同發展該項目,並於二○○七年宣布啟動有關工作。 韋志成還提到,為應對市場波動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市建局將在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第四和第五發展區的商業部分,首次試行「浮動規劃參數」的模式,在總體發展樓面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為不同業務用途的樓面面積,提供彈性。 例如酒店業的發展前景因疫情變得不明朗,在新模式下酒店由指定興建34萬平方呎樓面的酒店設施,修訂為不設樓面面積下限,方便應對市場變化和財務風險的能力。 在項目落成後營運期就相關樓面用途所需作出調整,亦毋需修訂地契條款,精簡程序,減省時間和成本。 韋稱,若5年計劃獲政府批核,將會是歷來最大規模,需要預留龐大的流動資金作收購儲備。

市建局重建項目: 重建方案

土發公司根據《土地發展公司條例》於1988年成立,是市建局的前身,與市建局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公營機構,並不從屬於政府。 市區重建項目往往需要10年或以上時間進行,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3日)發表網誌指,今年內將有8個重建項目完成清場並相繼招標,其中市建局已在大角咀橡樹街/埃華街發展項目首次採用「預先招標」措施,有望將項目提早9個月至1年完成。 上述三個地盤將合共提供約10,450平方米的地面綠化空間,是現時綠化空間面積的1.5倍,而原來集中在賈炳達道公園內的綠化空間,將全方位伸延至住宅林立的「龍城」區,成為連接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範圍以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多元空間。 至於鄰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 門戶廣場將整合活化後的打鼓嶺道公園、KC-015項目的地下廣場及毗鄰的一列巴士站,擴大該門戶對接啟德發展區的空間感,並為該處的巴士站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車空間,改善候車環境。

2014年5月16日,受觀塘重建影響需搬遷的物華街小販,可搬往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繼續營業,市場分為地下及一樓兩層,合共有逾120個檔位,但多名小販批評臨時市場無冷氣、需自行接駁電錶、檔口窄及宣傳不足,擔心人流不足影響生意。 市建局在4月8日共收到15份意向書,除了四大發展商新地、恒地、長實及新世界外,亦吸引一班中大型發展商,例如信置、會德豐、南豐、麗新,近年於香港覓地發展的內房企龍頭萬科(香港),亦有派代表到場交意向書。 WDA Group公司董事總經理周蕙禮表示,「躍動都會」整個設計着重引入天然光及使到空氣流通。 例如採用梯田式設計,即一幢有若apm高度的地標建築物,附近再零散興建樓高數十層的酒店或者辦公大樓,避免屏風樓設計,仿似「牆」的效果;而中央一個綠化區,有着地標式大草地和流水瀑布。 另一陣營為舊派,眼紅新派做法,故聯黨結集,用人唯親,其以收購部及復修部最為嚴重。 為了擴大置業階梯,幫助資產超出居屋上限的港人置業上車,市建局推出了「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目前共有兩個發展項目,包括位於啟德發展區的「煥然壹居」,以及位於紅磡的「煥然懿居」。

市建局重建項目: 申請表填寫指南

這份對舊區更新的承擔,充份反映市建局的資源取諸社會,亦用諸社會,以達致提升市區更新成效、改善舊區整體生活環境和市民居住質素為目標,與一般發展商所進行的重建,有根本性的分別。 市建局在未來將會在其他舊區推行更多「融合策略」的項目,期望地區人士對「融合策略」項目給予支持和肯定。 2006年8月10日,市區重建局根據居民建議,委託建築師顧問公司所提交的三個發展設計概念,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

  • 局方將衙前塱道和南角道這兩段街道納入主地盤的範圍,連同搬遷社區設施後騰出的土地,進行大範圍的土地重整和重新規劃。
  • 若有關申請獲得批准,地政總署會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整個相關地段(包括市建局已成功收購的物業權益),以終絕就相關土地所擁有的一切任何權利和權益;其後地政總署會適時把空置地盤移交市建局實施重建項目。
  • 原定在本月初啟動的一個重建項目,受第五波疫情影響而需要押後,將視乎疫情的發展再決定何時展開。
  • 2014年8月5日,市建局宣佈邀請十家符合要求的發展商,按已修訂的條款重新入標競投。
  • 市建局亦會制訂識別「具市區更新潛力地區」的框架,繼而在隨後的階段,將識別出的具潛力地區整合成「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概念藍圖)選項。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中表示,今年是市建局的「收成期」,將會有8個重建項目完成清場,可望於2021至22年度內相繼推出招標。 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擁有政府所賦予的公權力,不應將賺取利潤作為首要目標,應要肩負社會責任及以市民為本。 市建局在網頁亦有寫出他們其中兩個理念為「以人為本」、「承擔負任」,可惜多年來局方似乎未能秉持這兩項重要的信念。 適逢今年為市建局二十周年,局方對未來五年的規劃亦已有想法,或許是時候將局內的工作方針撥亂反正,莫將自身淪為只懂斂財的地產商。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定義

另一方面,亦有財團指出,市建局要求發展商必需在56個月內,為該局建好包括商場及公共交通交匯處等的2層平台設施,之後才興建住宅部分過短,所以今次市建局延長興建平台的時間至72個月。 2006年初進行的第三輪諮詢中,由逾100名居民、業主及社區人士提出6組規劃方案。 市建局重建項目 相同問題在往後重建區仍有一直發生,而在關注團體爭取多年後,市區重建局在2017年6月才宣佈推出一項優化措施,指在收購物業前被業主迫遷的小商戶亦可以申請一筆「營商特惠津貼」的補償。 然而,新措施的推行並沒有舒緩重建區內舖租戶的迫遷狀況,在兩個月後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即發生大規模的迫遷事件,位於庇利街單數3至21號中,有近一半或以上的小店均分別被業主要求終止租約。 在2012年2月,順寧道重建關注組於市區重建局新重建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中發現了一項名為「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的新措施,聲稱會賠償給被迫遷租戶,但在順寧道重建關注組去信追問市建局細節後,發現在申請條件上十分苛刻,批評是刻意令被迫遷租戶難以申請。 順寧道重建關注組發起一項「尋找市建局董事會主席張震遠」的行動,於2009年12月30日起,以馬拉松方式接力尋人,逢星期一、三、五,關注組及聲援者在午飯時間到市建局樓下尋找張震遠,要求接信及承諾修改政策漏洞,行動直至次年1月22日張震遠於總部地下接收迫遷租戶信件後方結束。

全稱為「市區重建局」的市建局,是政府成立、專門負責為舊區進行重建及樓宇復修的法定公營機構。 市建局前身為1988年成立的土地發展公司,主要是港英政府為解決樓宇老化而成立的自負盈虧公營機構,主責市區重建;其後因1997年金融危機,不少重建計劃被拖延,截至2000年公司淨資產只有2.9億元。 特區政府遂於2001年注資100億元成立現時的市建局,同樣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起初,市建局因投入多個重建項目,在成立開頭便累積多達30億元的虧蝕,亦連續兩年錄得負資產。 【明報專訊】成立20周年的市建局,下月將公布新一份未來5年計劃的業務綱領。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於網誌形容,今年是市建局的「收成期」,將有8個重建項目完成清場,並可望2021/22年度內相繼招標。

市建局重建項目: 重建策略會以社區整體作規劃

邱松鶴反駁指出維基百科的編輯原則矯枉過正,認為機構的傳訊人員有權利在維基百科上提供機構的新資料,只要嚴格按照編輯原則,機構傳訊人員在相關網頁上提供事實的權利不應剝奪。 如樓宇未有成立法團(包括合作社樓宇),則必須由全體業主或合作社(如適用)作為申請人向市建局提交申請。 請先參閱「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申請表附錄一《未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樓宇申請須知》了解相關的申請規定和要求。 透過提供維修津貼及技術支援,鼓勵業主立案法團(法團)/組織/全體業主代表為大廈公用地方進行全面復修工程。

他又稱,市建局至今共推行72個項目,當中涉及1,500幢失修樓宇,提供24,200個新建住宅單位。 巿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前年估算,兼善里範圍樓宇所涉及的收購及補償支出,接近 95 市建局重建項目 億元。 被問到當局有否最新估算數字,關文輝表示,當局未有新的估算,需待凍結人口調查,以及更接近項目開展日期,再根據市價估算。 有關項目只會發展私人住宅,有機會是市建局獨自發展,亦有機會招標與發展商合作,具體安排有待落實。 規劃方案造成地區通風受阻,一直關注項目的香港建築師學會觀塘重建關注組主席何文堯表示憂慮規劃方案造成地區通風受阻,龐大的半地下交通總匯將積聚廢氣,對候車市民造成影響。 他又稱,市建局規劃中的商場平台高逾4層,在觀塘道路面上望如一幅巨型牆壁,使地面空氣難以流通。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建局收購 V.S. 發展商收購

市區重建局成立至2012年,推行了56個重建項目,令到3萬4千戶居民受惠,並且為到房屋市場提供約1萬9千個新住宅單位。 同年9月3日,市區重建局位於深水埗首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取得突破,逾8成業主在60日考慮期屆滿前同意將其物業出售予該局,是該局歷史上首個落實由業主申請重建的項目。 市建局重建項目 同年12月,為了協助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市區重建局表示於未來5年將會加快重建步伐。 主席張震遠表示,有需要研究將更多的工業大廈更改作為房屋用途,惟現時市區重建項目的速度太慢,每個項目至少歷時7至8年,大型項目超過10年,他直言需要認真探討各個環節是否有加快的空間。

  • 在2009年11月,市區重建局推出「優化住宅租客援助措施」,但只為被迫遷的租戶提供小額搬遷補助金,被批評為是「假優化,真卸責」,是變相剝扣了租戶原有安置或賠償權益。
  • 這六個項目自2017年進行收購以來,收購工作進展順利,現已成功收購超過九成業權,加上收地後項目內其他單位的業權已復歸政府所有,市建局已陸續為當中居住的受影響租戶作出適切的遷置安排,協助他們早日改善居住環境。
  • 市建局今晚舉行20周年活動,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市建局將循3個階段處理社區重建工作。
  • 為了提倡預防性維修的意識和概念,市建局在四個安置大廈項目,籌劃全面的「改造重設」工程並試行引入「預防性維修」的概念和執行方法,以便在其他項目推行及作為私人樓宇的實證參考。
  • 深水埗和荃灣均屬舊區,市建局可運用油旺研究提出的概念和規劃工具,審視區內的土地用途、道路規劃、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情況,為這兩個地區制訂規劃及重整藍圖,並探討調整及提高區內發展密度的可行性,從而善用土地和加快舊區重建。
  • 特事特辦: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左圖),公布開展馬頭圍道和春田街的重建項目後,隨即探訪馬頭圍道45號的住戶(右圖)。

因此,我們亦特別考慮將以往一併於凍結人口調查進行時的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問卷工作,略為調整工序。 職員在人口調查當日將集中處理涉及核實居民身份和單位使用狀況的必須資料;至於有關居民經濟特點、住屋意願、社區網絡、個別住戶和家庭的特殊需要等的社會影響評估資料,則會以電話訪問的形式進行。 在工序調整後,平均每戶家訪的時間,可以較以往的處理縮減超過一半,達到減少接觸的目標。 本月初,市建局在土瓜灣六個重建項目的收回土地申請,獲得政府批準和刊憲生效。 這六個項目自2017年進行收購以來,收購工作進展順利,現已成功收購超過九成業權,加上收地後項目內其他單位的業權已復歸政府所有,市建局已陸續為當中居住的受影響租戶作出適切的遷置安排,協助他們早日改善居住環境。 (四)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9條的規定,市建局須於獲授權進行有關發展項目後的12個月內,向局長提出申請,要求局長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建議,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市建局為進行有關重建項目所需的土地。

市建局重建項目: 大角咀 / 旺角 / 油麻地

市建局於2009年首次編制市區更新的中小學教材套,為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和活動指引,闡釋香港的市區更新議題和市建局的角色,啟發老師和同學探討市區更新對香港的社會發展、經濟、文化和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 內容設計旨在配合小學常識科、初中綜合人文科/生活與社會課程,及高中地理科的課程。 《施政報告》宣布,政府邀請市建局協助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地段,市建局已選定兩試點。 不過,受疫情關係,市建局早前無法上門與住客做凍結人口調查,故兩個項目都要推遲。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3日)發表網誌指,將會盡快啟動有關項目,正仔細研究開展該項目而進行凍結人口調查的應對措施,包括考慮遙距紀錄單位狀況,縮減平均每戶家訪的時間逾一半等。 市建局今早公布啟動的兩個長沙灣重建項目,其中一個為SSP-017 「兼善里/福華街」項目的地盤面積則為7,377平方米,項目內共有90個街號的樓宇,建於1959年,樓高9層,樓宇狀況普遍失修,亦有不少劏房單位,估計涉及2,100户及120間地舖。

市建局重建項目

2009年7月12日,九龍巴士26M線率先遷離受到重建影響的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揭開《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序幕,其餘5條原於月華街巴士總站的路線亦於2009年7月19日(3D、16M)及2009年8月9日(17、89、89X)遷出。 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將會作為發展重建中首項發展項目,佔地約4,326平方米。 預計項目完成後會提供總樓面面積約27,830平方米的用地作為住宅及政府/團體/社區設施用途。 2008年5月5日,市區重建局宣布斥資逾300億港元,分期重建觀塘市中心,並且一次過收購物業,估計有1,646名業主受影響;新項目預計於2021年落成,提供逾200,000及150,000平方米的商業及住宅樓面。 到同年7月市建局向城規會遞交申請,容許發展商可以彈性分配商業、辦公室、酒店設施樓面面積,當中酒店部分可以放棄興建。

市建局重建項目: 市建局重建計劃增加條款要求補地價 居民到政總請願提「五大要求」

市建局表明,重建計劃之中,當局的職責重點在於土地規劃,而非提供公營房屋。 回顧過去的重建項目,不難發現十居其九皆是呎價奇高的高尚住宅,近期例子有如逸瑆、一號九龍道、凱滙、Downtown 38、瑧尚、愛海頌等等,最低入門呎價平均為 1.2 萬元至 3.4 萬元,絕非一般上車族所能負擔。 大角咀的重建,既改善了該區的市容,也帶動了區內樓價,得到理想賠償的區內業主,能夠利用市建局提供的資金,在置業階梯上晉級。 過去就有研究指出,在市建局大部分的重建計劃中,自住業主一般都歡迎市建局的收購提議。 根據市建局網站,市建局的兩大核心業務是「重建發展」和「樓宇復修」,加上「保育」和「活化」,為香港市民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優質生活環境。 要在本港增加住宅供應,除了由政府開發新發展區,亦可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收購土地,拆卸使用率偏低的危樓,並向高空發展,重建成摩天商廈和住宅。

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面對樓宇急速老化,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其中,市區重建局剛完成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為重整和重新規劃兩個舊區制定藍圖,亦提出發展節點及一系列新的規劃工具,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益和重建潛力。 施政報告更提出會在另外兩個舊區—荃灣和深水埗—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 市建局宣布重建深水埗東京街及福榮街13個街號,面積佔地1270平方米,涉及83個業權,包括67個住宅,14個地舖及2個後巷業權,涉及110戶居民,市建局今日會為業主及住客登記。 根據收購安排,自住業主可以得到以同區7年樓齡為基礎的補償金,並有樓換樓安排,非自住業主及地舖業主會有補償金及適當津貼。 韋志成表示,局方於工程項目中發揚創新精神,期望能為建造業起示範作用,增加業界採用MiC的信心。

市建局重建項目: 先講「賺錢」再說「重建」  市建局已遺忘自身職責了嗎?

市建局今天公布,市建局董事會決定收回觀塘市中心第四及第五發展區招標項目,即以流標收場。 皇后大道西/賢居里發展項目的地盤總面積約2,046平方米,範圍包括皇后大道西 129 至 151 號建築物、賢居里垃圾收集站及公廁,以及李陞街遊樂場內的五人足球場。 此外,市建局會以項目原址所興建的新發展項目內,預留的「樓換樓」單位及「煥然壹居」項目內的預留單位,為本項目的合資格住宅自住業主提供「樓換樓」選擇。 在2009年11月,市區重建局推出「優化住宅租客援助措施」,但只為被迫遷的租戶提供小額搬遷補助金,被批評為是「假優化,真卸責」,是變相剝扣了租戶原有安置或賠償權益。

市建局重建項目: 今年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八項建議

2014年7月29日,市建局宣佈因4間發展商入標價遠低於項目「入場費」80億元,加上發展商在招標期間,曾就觀塘市中心住宅項目的巨型商場平台、及公共交通交匯處工程,表達不少意見,擔心工程風險造成上蓋建築期延誤,從而引發超支問題,令當局無法接受,宣布流標收場。 市建局重建項目 「薈萃觀塘」設計總監的阮德尊表示,把住宅樓群鄰近觀塘住宅區,而非鐵路站及工廠區,遠離噪音及其他污染。 而設有平台花園,空地及空中花園,會有行人天橋與一些社區設施如多用途社區中心、圖書館等及政府合署連接。 2017年12月5日,本土研究社指出,市建局過去十年預計總開支每年平均達271億,但翻看相關年報,實際總開支平均只有137億,遠低於當初估算,十年以來累積下來一共高估589億。

市建局重建項目: 重建發展模式爭議

同時發展商入標時亦需向市建局自行提出「一口價」建議,並以價高者得作勝負關鍵。 關注項目的「活在觀塘」負責人馮炳德表示,有兩名鐘表匠及3名商戶未獲得安置。 有商戶表示希望政府可安排原區安置,而鐘表匠表示早在2009年已經申請工匠牌,但10多年來未獲發牌,有店主更堅持不論賠償金額有多少,都不會搬遷。 2010年1月26日,市區重建局以172,398,000港元收購Tsui Chak Company Limied持有裕民坊14-24號裕民大廈一樓4至5號,及裕民坊26-32號國泰大樓地下C號鋪。

香港早期發展的社區,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戰時危樓和唐樓群,這些保養失宜的樓宇,地盤面積可觀,但提供的伙數寥寥無幾,在人口不斷膨脹的大都市中,每棟得幾層高,一層又得幾房的舊樓,至及疏落的舊村,頓成規劃失當的用地。 重新規劃舊區,為舊區空間和建築進行活化,充分利用舊樓剩餘的地積比率,為區內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同時也為市場提供更多房屋供應,是市區重建局的職責之一。 於 2000 年以前,市區重建的職責落於「土地發展公司」(土發公司)身上。

市建局貫徹「先規劃、後項目」的市區更新模式,開展KC-017計劃,並將毗鄰市建局的市區更新工作,以融合重建、復修、保育和活化的市區更新策略(「融合策略」),達致多項小區規劃的願景。 自成立以來,市建局已進行了超過60個重建項目,共提供約26,000平方米休憩用地和約53,000平方米政府、團體及社區設施用地,亦提供約18,000個新住宅單位及約400,000平方米新商業樓面面積。 市建局今日(2日)公布向受中西區皇后大道西/賢居里發展計劃所影響的業主提出收購建議,當中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24,051元收購,並向合資格的自住業主提供「樓換樓」單位,包括項目原址興建的新發展項目及「煥然壹居」內的預留單位。

由去年6月起,以合作社舊樓的「現有用途土地價值」作為評估合資格個案補地價金額的基礎,相較以往以「土地重建後價值」作為評估基礎的金額,減少了四成甚至五成。 因此,市建局首設「劃一補地價呎價」,以整個項目內獲評估為最低的每平方呎補地價,劃一作為適用於項目內所有單位需支付的每平方呎補價,相關差額將由市建局支付。 財華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將盡力確保彼等所提供資料之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稱,按早前推售紅磡煥然懿居的經驗,三房戶、有間隔及設梗廚的單位,較受買家歡迎,料大坑西新邨重建將提供三房戶型,但未必排除棄建開放式單位。 市建局重建項目 自2013年,市建局將中小學教材套提升至電子學習平台《市建網上學院》,以有趣互動的方式介紹市區更新的資訊和項目,並設有益智遊戲,加強學習果效。

市建局重建項目: 委員會

我期望透過結合「樓宇復修」和「改造重設」,不但提升樓宇安全水平,亦能通過優化設施配置,協助樓宇主動做好預防性維修,延長樓宇的使用期,繼續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安居之所,生活環境和質素能持續得以提升。 市建局轄下的四幢安置大廈,於1980至1990年代落成,分佈於旺角、荔枝角、大角咀和西營盤,合共提供約500個單位作安置用途。 雖然安置單位只是一項臨時住屋安排,考慮到租戶的需要,在可行情況下,我們會盡量優化安置單位的設施配套,令租戶住得更舒適。 四幢安置大廈涉及改裝及翻新的單位,在完成工程後合共可提供約160個備有獨立洗手間的一、二人單位。

同時,發展局正連同相關部門與市建局密鑼緊鼓,就建議的規劃工具制訂執行細節,如透過更新一些指引落實措施,並期望明年完成相關工作。 韋總監說,市建局會將合適的項目納入市建局未來五年的業務綱領內,盡快開展一些起動項目,並率先試用建議的新規劃工具,為私人主導的重建項目應用新規劃工具提供經驗參考。 市建局稱,將為受影響的業主、住戶和商戶舉行簡介會,就收購、特惠津貼及安置的準則及安排作解釋。

地盤總面積約2790平方米,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地士道街休憩花園、一條政府土地上的小巷,及周邊的公眾行人路,重建後會提供約12450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興建約300個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2850平方米政府社區設施、約2490平方米商業樓面,重置780平方米休憩用地。 儘管市建局可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為進行重建而申請收回土地,但市建局在推行每個發展項目時,都會於政府收地前以協商方式盡力向業主提出收購其物業業權。 《市區重建局條例》及《收回土地條例》並無就市建局以協商方式收購的業權訂下任何百分比才可申請收回土地。 當市建局認為其收購工作已進入成熟階段及難以作進一步收購,市建局會諮詢區議會聽取地區人士意見,然後要求局長啟動程序,考慮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建議,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有關重建項目所需的土地,以確保集合所有業權,盡早展開遷置及重建工作。

市建局重建項目: 九龍城重建|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項目料提供4300單位 建新大樓重置九龍城街市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在新聞簡報會上說:「面對更新『龍城』區的挑戰,如果單用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方式,不可能達到地區一直期望的願景。 重建項目涉及33個私人地段,包括:馬頭圍道43號、43號A、B、C、D、E、F、G、H及J、45號A、B、C、D、E、F、G、H及J,春田街1、3、5、7、9、11、13、15、17、19、21及23號,以及鶴園街6及8號。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說,整個重建項目的收購、重置成本預計約14億4,700萬元,預計項目虧損7億元,當中未包括行政開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