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 諡狀, 金烏書院移建奉安文, 金烏書院移建上樑文, 金烏書院四先生合享奉安文, 金烏書院常享祝文, 松溪書院奉安文, 答黃澗院儒書, 常享祝文, 精舍重建上樑文, 精舍重建記. 遺事 ; 從先祖伊溪公, 從先祖茅溪公, 從曾祖考進士公, 仲父處士府君, 叔父成均進士府君, 本生先考從仕郞行 健元陵參奉丹砂府君, 仲父通訓大夫行河陽縣監西坡府君, 叔父通訓大夫行兵曹佐郞鶴陰府君, 先搙孺人泰安朴氏, 從兄羅溪公, 從兄處士公, 伯兄處士公, 家弟處士公. 觀光錄 ; 次李書狀濟臣百祥樓韻, 見白髮, 次登高嶺望塞口諸山韻, 次夜聞城警, 杏山夜臥有懷, 次過醫巫閭山嶽廟, 次寒字韻回文(2絶), 夢應問近日何不作詩 以是答之, 始皇都次書狀韻, 到七家嶺, 次書狀別主牧亞使點馬諸座下韻, 題同舟名錄後, 送尹子仰朝京, 許赴盧仁父之招 食後入睡 夢遊鄕里 覺來日晩 先謝以詩(戊寅), 次武衛使者韻(2首)(己卯), 南行出江 憶載淸, 浦岸覽古, 押鷗亭古址, 楮子島, 麻田浦, 廣津, 夜趣淸甚 曉起志之, 龍津雜賦所見, 月溪邀月 爲狂雲所妬, 李生君美將讀書于龍門 求與同舟 行至楊根 臨別書贈, 楊花驛小雨, 行近英陵 驟雨, 祐灣, 苦遙淵下登陸, 回京道中 寄呈諸伯氏, 乘舟泊宿月溪 忽記重陽節迫 夜坐書懷, 宿抍寺, 入城 聞金正字(載淸)拜假注書入直, 北軒, 送秋, 病中得二律 奉景孚年兄 兼呈諸伯氏及公序, 凝石寺唱和(2首), 秋雁向南飛(壬午), 奉呈退溪先生, 次柳彦遇韻, 輓李參奉(容), 輓柳監司太浩(景深), 雲興館, 劍水館, 同盧河, 琴進士元貞有絲詩 次韻, 鮑石亭懷古, 胎峯晩眺(排律). 詩 ; 送周僉正景遊先生出守基城(辛丑), 夜寄金正字載淸(濯), 江上斫膾, 辛引儀亭, 暮泊北渚 馬由陸行 在南浦艱涉聚宿 夜遇雨, 奉別子悅仲氏(承侃), 鳥嶺, 換龜亭, 家有黃楊木字 與後友抄印史記 事未訖功 還京日迫 吟呈同事李季賀上舍(2首), 椒井, 行到樓巖 無歸船見留(2首), 舟中九日(2首), 自珍浦遭風泊宿, 夜計登程已浹旬 悶甚有作(2首), 得鄕信 子悅仲氏登程已數日 喜賦, 十月雨, 送李遠期(永成)先生忠淸都事(排律), 典順陵祀 寄恭陵典祀崔子省(蓋國) 子省見和 以未得聚會爲歎 復次前韻答之, 雪來數日 載淸無詩 賦此問之, 與載淸有守歲之約 載淸竟以敬陵典祀出去 還寄詩輒和 復期以更申前約, 雲門禪師詩軸 次鄭吉元(惟吉)韻, 差祭順陵 吟呈恭陵典祀李正字廷瑞(元祿), 差祭光陵馬上口號, 載淸寄詩 將遊金剛山 次韻以留(織錦體), 典祀昌陵 吟寄敬陵李廷瑞(2首), 宋治叔(贊)有小杜之興 賦此以嘲, 金衣公子, 顯陵 贈宋治叔, 卽事(織錦體), 李君獻(璋)魚瑄之(季瑄)兩正字 獨坐書寫房 吟此呈似, 載淸寄詩 說學射之樂 和復(甲辰), 翌日 偕宋治叔見訪 再次韻, 盧仁父(慶麟)醉過不入 書來索拙稿, 再次韻 答仁父, 次金內翰載淸韻, 題庚子同年槐院契軸, 陪直西淸 月夜小酌 醉甚就寢 明日 始知有投詩 聊綴一篇 以記顚末 奉呈校理丈人案下, 送慶尙都事姜仲寬(偉), 聞靑鶴洞奇勝 約柳克己(堪)同遊, 詠黃精, 傀儡棚, 蜂衙, 廣陵散怨, 書堂剪樹, 甲辰十月旬一 出向書堂 路中口占, 十二日夜雨, 十三日雨後 露珠貫在梅枝 滿樹皓蘂 簷若西湖本色, 南樓晩望, 有懷, 入城 吟寄盧寡悔(守愼)僚侍, (附和奉鐵津尊史)(寡悔), 和答寡悔韻, 送柳君克己(乙巳)(附跋), 應製君臣同德, 次止齋李伯喜(首慶)渡臨津韻, 次訥庵金郊口占韻, 平山記所見, 次止齋寶山途中韻, 齊安館, 次止齋中和途中韻, 浮碧樓, 次訥庵百祥樓韻, 次訥庵記寒韻, 次納淸亭贈康上舍韻, 次湖陰(鄭士龍)韻(3首), 次湖陰龍灣喤帖韻, 次訥庵元日感舊韻(丙午春), 入車輦, 安定館 遇姜翰林順之(士安)夜話 次順之韻, 鳳山臨發 登棲鳳亭, 次權學官應仁韻, 開城雜詠, 渡臨津, 自京發行 到劍水 道中有作 示同行, 至平壤 寄朴僉正仲初(忠元), 伴送華使于江上 回程 義州牧使金醇之(伯醇)求詩留別, 聚勝晩酌 洪參判退之(暹) 金同知仲任(萬鈞)兩使相 金醇之地主 李學士伯喜話別, 次訥庵蔥秀山韻, 次訥庵巖竇泉韻, 林畔館, 練光亭, 宿大同館, 泛大同江, 南樓獨眺, 見小艇捕魚, 有懷, 晩步(2首), 送金載淸(3首), 晩出東湖, 見李童子(山海)書屛(2首), 北風, 夜聞警盜 有作, 梅雨(丁未), 競渡怨, 永貞郡校生謠, 惜花春起早(2首). 卷之 43.

  • 觀光錄 ; 次李書狀濟臣百祥樓韻, 見白髮, 次登高嶺望塞口諸山韻, 次夜聞城警, 杏山夜臥有懷, 次過醫巫閭山嶽廟, 次寒字韻回文(2絶), 夢應問近日何不作詩 以是答之, 始皇都次書狀韻, 到七家嶺, 次書狀別主牧亞使點馬諸座下韻, 題同舟名錄後, 送尹子仰朝京, 許赴盧仁父之招 食後入睡 夢遊鄕里 覺來日晩 先謝以詩(戊寅), 次武衛使者韻(2首)(己卯), 南行出江 憶載淸, 浦岸覽古, 押鷗亭古址, 楮子島, 麻田浦, 廣津, 夜趣淸甚 曉起志之, 龍津雜賦所見, 月溪邀月 爲狂雲所妬, 李生君美將讀書于龍門 求與同舟 行至楊根 臨別書贈, 楊花驛小雨, 行近英陵 驟雨, 祐灣, 苦遙淵下登陸, 回京道中 寄呈諸伯氏, 乘舟泊宿月溪 忽記重陽節迫 夜坐書懷, 宿抍寺, 入城 聞金正字(載淸)拜假注書入直, 北軒, 送秋, 病中得二律 奉景孚年兄 兼呈諸伯氏及公序, 凝石寺唱和(2首), 秋雁向南飛(壬午), 奉呈退溪先生, 次柳彦遇韻, 輓李參奉(容), 輓柳監司太浩(景深), 雲興館, 劍水館, 同盧河, 琴進士元貞有絲詩 次韻, 鮑石亭懷古, 胎峯晩眺(排律).
  • 告由文 ; 南嗸書院愼齋先生常享文, 二樂堂先生廟春秋享文, 愼齋先生墓享文, 愼齋先生神道碑竪立, 德淵別祠龜峯先生, 別祠栗里裵先生, 武陵家廟.
  • 書 ; 家庭, 鶴陽先生, 答鶴陽先生發問, 答鶴陽先生, 金相國(道喜), 成判書(遂默), 尹判書(定鉉), 趙判書(鶴年), 李方伯(景在), 金方伯(大根), 朴監司(永元), 與李監司(時在), 與韓參判(鎭庭), 答許咸平而老(傳), 答李參奉淑汝, 與李參奉淑汝, 答李龍宮淑汝, 與金承旨(會明), 答李淸州君睦(彙寧), 與金承旨公立(建銖), 答姜承旨(必魯), 答李參判(同淳), 與朴參議(永輔), 答長敎理公懋, 與李承旨魯伯(晋祥), 與金玄風(鎭右), 答金○(鎭久), 答李進士(魯勉), 與吳丈(鼎奎), 答李正言季鵬(在瀚), 與鄭高原(裕穆), 答張進士己百(錫鳳), 答姜敎理周玉(冕奎), 答尹安東, 答銀臺僉座, 答金正言(騏獻), 與郭叔厚(載坤), 答郭叔厚.
  • 詩 ; 謝城主徐君受, 次贈趙眞寶子美, 墾田, 惜春, 忟成, 寄金允明兼示休庵李叔, 次韻權士立(2首), 蔣生八國昆弟讀論語後書示, 窮理, 贈道契次朱陸鵝湖唱和韻, 放歌(2首), 題載月船, 西窓看史, 卽事次退溪先生謁聾巖一絶, 絲呈金正字(弙), 植梧桐, 二月初到山記事, 送春吟, 次高翠屛江上吟, 臨別, 邀金秀才(弘微), 獨釣寒江雪, 次謝趙眞寶(徽)惠筆, 鄭部將來訪有詩次贈, 慶山兄(東輔)寄詩和呈, 秋夕觀上壟有感, 次韻柳西厓(2首)(一首見元集), 次韻高檢閱(應陟)來訪松巖有詩, 次圓字呈柏潭先生, 金參奉(珽)挽(自號壺隱), 忟呈柳應敎(而見)(3首), 雪後絲寄城山諸秀才(問竹, 問梅), 閒記, 歲除日立春二絶(客門帖, 梅窓帖), 城山幽貞齋二絶(一首見元集), 寄呈徐霞潭(益), 慕仙吟, 次韻金生員(允明), 次南仲綏呈柳應敎, 謝李奉事安道(香, 筆), 次權進士(啓沃)來訪吟, 次金生員(守愚), 送金學諭赴右兵營, 次韻養眞堂金士重, 金都事(漈間)重訪巖堂(時兼差救荒), 次題比安董山院, 二月七日(庚辰), 次贈蔣秀才, 偶占, 忟呈裴校理(三益), 次題九潭李忠義月巖草堂, 月巖精舍次韻(短艇殘雨, 曲淵丹楓, 尺洞靑嵐, 平沙落雁, 申城春花, 東崖棲鶴), 次藥山先生釋峻軸古詩, 金生員竹淵精舍八景(東峯湧月, 西橋落日, 遠林生煙, 前沙落雁, 氷江雪馬, 郊原麥浪, 行雲拖雨, 牧童騎牛), 挽南秀士義仲, 次南仲綏淸夜吟(3首), 次趙奉化(士敬)留韻, 題廬江養浩樓, 李進士(介立)養拙堂八景(禁題體)(文洞春花, 桐嶺秋月, 鶴峯晴嵐, 娥山霽雪, 南溪釣魚, 北嶽採蕨, 方塘賞蓮, 小園泛菊), 題休靜上人詩卷示權定甫, 金景仁除梁山郡守歷訪次雙碧樓題, 絲贈趙奉化士敬辭職(絲諷, 勸起), 示廬江書院諸生求和裴校理, 二月望後獨來山舍, 記懷(2首), 遙呈靑巖權震卿兄, 六言秋思, 呈具大司成, 擬贈趙都事(士敬), 次韻裴襄陽桃村八詠(村名, 山水亭, 臨淵觀魚, 玄沙訪眞, 春, 夏, 秋, 冬), 贈權士立, 未赴尙州榜會擬呈僉年兄, 鄭訓導挽, 次南仲綏, 又次近體, 謹和琴習讀應呂來訪有詩, 題鏡光書堂示諸公, 贈別趙察訪(宗道)遷職三十韻, 河參奉(徹岷)挽, 上藥山先生, 次晉州矗石樓區字四韻寄柳監司而見, 山居集句(一首見元集), 養枼, 李進士(淑仁)挽, 樹屋, 擬題聞慶龍湫行館, 次李察訪仙夢臺韻, 奉呈裴掌令(汝友), 山水亭, 李直長(安道)挽, 引泉(丙戌), 柳西厓承 命歸朝半路還湖再次前韻, 納凉次鄭參議上退溪韻, 謹次靑巖兄(號七松處士), 次遊僧古韻, 次西厓用俚語二絶, 次則上人軸, 示學者四句疊字格, 具參判挽, 東湖權平叔挽, 呈趙正郞, 上柳西厓, 寄鶴山庵諸賢詩榻, 示權琴兩生(權重衡琴英奏), 用金羅州(士純)留韻, 賀呈柳判書(而見), 泣嶺次李晦齋先生韻, 李佐郞(珙)除玄風縣監不赴絲呈, 忟成十四韻贈裴大成(三益)赴京, 次贈柳判書歸朝(2首), 金牧使卜曲橋巖上, 次寄徐同年應會, 聞柳判書訪丹池孤山 吟呈, 次慶雲樓韻遙呈聞慶牬趙伯由, 病裏尋梅, 蝶, 金士純歸卜橋巖有詩見和復次, 題石面, 對人, 次大谷成先進遺韻, 世路少知音歎, 次冶隱集成獨谷韻, 次宋企村韻, 次淸風寒碧樓韻.
  • 卷之 45.

墓誌銘 ; 濠隱南公, 懼齋吳公, 柳氏恭人, 族弟眉仲壙記, 秀士金君節婦安東權氏合葬, 舅母孺人朴氏, 悔窩吳公. 祝祭文 ; 社稷壇祈雨, 張孝正 鐵呑山祈雨, 龜城祈雨, 西川祈雨, 送痘神, 祭甁山金先生, 祭謙庵柳先生, 祭金參判(奎運), 祭朴參判(齊淵), 祭李同知(彙徹), 祭滯齋權公, 祭西山先生金公, 祭希齋族兄, 祭李上舍(炳商), 祭都事族叔(樂澧), 祭李聖擧(俊鐸), 祭權而遠, 祭全孺人鄭氏. 行狀 ; 通訓大夫成均館典籍滯軒郭先生, 栗里裵先生行錄, 獨梧堂黃先生, 靜谷裵先生行錄, 曾祖考龜峯先生, 祖考蓮軒公, 從祖處士公.

張孝正: 張居正官場升遷

序 ; 李先生禮說類編, 孟子疾書, 大學疾書, 小學疾書, 中庸疾書, 論語疾書, 近思錄疾書, 家禮疾書, 易經疾書, 書經疾書, 詩經疾書, 四七新編, 僿說, 家禮附釋, 道谷集, 愼氏家塾淵源, 聾隱先生喪祭禮, 述先錄, 鄕居要覽, 磻溪隨錄, 稻譜, 紫巖集, 遯溪集, 炭翁權先生遺集, 擇里誌, 謙齋河先生文集, 松月齋集, 梅墩集, 磻溪柳先生遺集, 秋坡集, 廳泉遺稿, 內範, 弘道先生文集, 石隱集. 書 ; 答息山李先生(萬坭), 答李畏庵(栴)別紙, 上李畏庵, 答朴進士(浩)孟子疾書辨誨別紙, 答鄭汝逸(尙驥)家禮問目. 詩 ; 閒居雜詠(20首), 謝申上舍惠蕨, 挽李虞侯(泰周), 臥龍杖(2首), 挽沈進士(得三), 客至, 餐菊, 挽李進士象之, 渫井, 次金靖憲公(壽賢)延諡宴韻(2首), 志喜, 寄題二耕窩(2首), 送族孫星未(玄煥), 寄謝權士恢, 贈李承卿, 簡明谷, 絲賦疏傅張翰(2首), 示洪生希倬, 聞族子載峻病歿 妻安氏赴水死(3首), 挽洪僉正(尙輔), 挽李僉樞(漢謙), 挽尹同知(睧), 爲瓦硯寃洗(2首), 挽李砥平(彦基), 鬪喵圖, 和金瑞山韻, 挽丁進士(志濂), 族人載熙病土勿 其妻鄭氏從死, 燈花, 夜坐, 別鄭僉知汝逸(尙驥), 別鄭玄老(恒齡), 別孟揚之陽德縣任, 挽李斯文(景翼)(2首), 挽趙斯文伯曾, 呈洪右尹錫余(重徵)疬軒(3首), 次黃得甫(運大)遊山韻(5首), 次李永叔寄來韻(10首), 半菽歌, 寄足閒亭(3首), 答洪右尹錫余(2首), 挽權進士(泂), 挽李進士(彙升), 張孝正 寄楊江(2首), 送人入金剛, 挽鄭僉知汝逸, 挽涀春持平(4首), 挽洪都正亮卿(重寅)(3首), 挽韓斯文用晦(3首), 挽鄭斯文(昌聞), 挽洪處士(重熙), 哀中行(3首), 挽汝謙, 挽洪天老, 賀心休進士(2首), 次金執義寄來韻(4首), 桐泉, 示從子秉休, 挽李致和(國春), 龍淵亭八景(栽花, 蒔竹, 灌畝, 鋤圃, 蓮池, 柳磯, 巖殏, 林鶴), 寄龍淵亭(3首), 七灘亭十六景(幷小序)(七里明沙, 一帶靑林, 洗瀑淸流, 禪龕曉鍾, 燈淵漁火, 竹村炊煙, 琴野農歌, 月橋歸僧, 釣磯垂竿, 仙巖賭棋, 小塘孤荷, 石壁危松, 煙郊牧牛, 鶯岫暮鴉, 臨厓賞花, 採檻觀魚), 次輝祖佐郞陞秩韻, 有懷, 秋興, 別鄭判官叔瞻赴京城(2首), 挽李正言(宗延), 寄洪大老, 有作(3首), 挽申進士(史權), 次洪水部錫余韻(3首), 步前韻(5首), 余嘗夢得詩末一句韻不協改下成一絶, 謝南聖詩(夏行)惠秘色胡盧盞盤, 簡洪添丁壽席, 謝孫進士(思翼)惠紋竹杖, 挽李志新, 哀族人君西(載華), 次思卿(3首), 食色戒, 謝洪判書錫余寄曆, 謝趙正叔(守誼)寄曆, 武夷九曲圖(2首), 蘭竹帖(3首), 挽李進士汝久(2首), 挽鄭進士時中(2首), 挽洪徵士德海(3首), 悼黃進士靜叔, 粥(2首), 賀從孫吉甫(器煥)生男, 挽李典簿(世翼), 追挽李洗馬(光庭)(2首), 題畵扇, 自題銘旌, 寄涑河安秀才正進(景漸)朋之(樂重), 謝洪水部寄新曆, 有懷, 挽洪聖文(昌輔), 挽金執義仲綏, 贈別金進士光澈, 和李希朱(之晦)志喜韻, 和洪諫議聖源(重孝)韻, 和洪判書錫余韻, 送趙正叔赴連山, 和庇寒齋韻, 次南君玉汎湖韻(4首), 挽鄭參議(重器), 挽權長水淸之, 挽權知事台仲(相一)(3首), 謝洪判書錫余致任, 謝韓察訪仁未有饋, 和申忠景公(點)延諡宴韻, 挽尹處士聖仲, 挽洪判書錫余(2首). 詩 ; 次金潭陽壽親宴韻(2首), 挽許美叔, 往在萬曆庚申暮春 曾王考貳相公與同朝諸公 同遊於靑楓溪 賦詩作圖 爲傳家物 今歷一百二十有一年 而甲子再周矣 宗人約束當日同遊諸公之後孫 復會於溪上 盡歡而罷余病不能赴 追次先祖韻志感(2首), 復次輝祖楓溪韻, 挽鄭承旨(宇柱)(2首), 西江汎舟次古韻(2首), 挽柳進士(珩)(2首), 懷李甥(3首), 題玉筍峯立巖兩圖(2首), 謝咸安使君惠扇, 次益昌府院君愼公(守勤)延諡宴韻, 寄梁山使君鶴皐子金仲綏(履萬), 送洪進士啓心(沃輔), 送女, 雪, 送行甫, 寄謝文城使君權士恢, 挽黃大未(4首), 寄洪聖望, 次李汝久寄來韻, 醉虎行, 謝愼耳老惠蔗酒月段脩, 和李上舍元賓, 種菊(2首), 平崣笠歌寄謝華瑞進士, 挽金進士仲鎭(華潤), 挽李養中, 和梁山使君, 挽閔斯文(鈺)(5首), 謝族孫晦叔(明煥)惠酒, 嶺, 簡咸安李使君, 燈焰, 天鵝行, 和金仲綏使君(3首), 送金君鎭出宰順興, 儆懶齋, 簡楊山老仙 仍示再從姪千一(聖休)涀春諸公, 挽安參奉(憲增), 挽權承旨(始經), 挽金潭陽君鎭(得大)(3首), 挽趙進士(漢師), 聽鄭生彈琴(4首), 挽李正言(涡)3首), 次李汝久寄來韻, 挽尹進士(弼重)(2首), 聞德中進士疾廖, 隕霜殺菽, 卽事(2首), 別東明, 懷李甥, 霹靂琴, 次李汝久(3首), 次韓斯文投贈韻(2首), 敬次先大夫四美亭韻, 別洪士良(儒漢), 蘭亭圖歌, 雨(2首), 別咸鏡都事, 謝韓用晦寄惠烏竹杖, 寄仲綏, 賀思卿二子成進士, 聞族孫儀瑞(鳳煥)長子載顯登第 以詩賀之(3首), 再和孟揚先達(載顯)(3首), 再和儀瑞進士, 別族姪聖玉(璋休), 次李生萬咸韻, 賦雪, 聲村小會 分韻得文字, 挽申僉知, 在原州送奴遊雉岳, 乙丑夏 夢得一聯 遂補成八句, 七夕無雨(2首), 簡寄涀春(2首), 挽韓參奉(處相)(2首), 挽趙斯文(守德)(2首), 次涀春持平寄來韻(2首), 寄杏村, 簡寄檀軒, 挽李斯文(善恒), 挽李進士元賓, 和鄭時中(熙夔)寄來韻(3首), 族人元博(載厚)(2首), 謝洪士良寄唐柚子, 哀天老, 盆池, 挽閔僉正汝和(2首), 題元博金剛詩後(2首)(幷後敍), 挽尹進士巨源(3首), 謝涀春惠嘉蔬(幷後敍), 日本刀歌, 次龍淵堂韻(2首), 申子常惠砂朱一封 以詩報之(2首), 金鰲杖歌, 送李仁仲, 挽李同知(徵台)(2首), 挽權同知(諏)(2首), 挽許處士(潤)(2首), 臥松歌, 挽鄭華玉(2首), 挽柳進士來卿(2首), 寄洪博川 次東坡水調歌頭, 次李汝久, 寄東床(2首), 碧玉杖歌, 挽趙主簿(守弘)(2首), 挽李掌令來慶(3首), 牧丹(3首), 紅白芍藥(2首). 詩 ; 濂溪先生, 明道先生, 伊川先生, 次陶淵明詩(3首), 挽坡隱朴先生(浩)(3首), 記夢(10首)(幷小序), 送鄭君則, 反絶交詩(幷小序), 旅懷(2首), 挽洪進士(敍翰)(2首), 送金子遊, 送韓義興(橭)之任, 詠寒, 族孫輝祖(重煥)有惠物 以詩答寄, 送尹幼章(東奎), 卽事, 次柳子山寄贈魯論及庸學三書韻(3首), 閒事(2首), 和洪一兼(重達)寄來韻, 輓權伯臨進士(2首), 梅花(4首), 次尹幼章新春韻(3首), 簡再從姪仲暉(龜休), 輓咸卿, 送養中, 分韻得分字, 送李應鼎用古韻(2首), 兒子孟休九歲 敎之數朞三百註 了了解意 賦此識喜(2首), 驪江, 嘉村送時中寄示大猷(2首), 落梅, 晴月, 和尹幼章寄來韻, 七夕詞, 晴明齋, 仲暉至與國瑞(禎休)諸人同賦 次古韻, 簡族孫天章(星煥), 神勒寺, 入峽, 芬芝洞, 挽權參判(珪), 次寄習忘齋, 送鄭幼章, 送鄭甥(舜熙), 挽趙進士(命迪)(3首), 與兒輩呼韻有作(2首), 神勒寺東臺石間新有小庵 老僧居之, 析支, 馬上, 白髮, 歲晏行, 挽權同知(晩)(2首), 挽宋僉知(3首), 夜吟, 春帖(4首), 挽尹處士(垟)(2首), 送金晦仲, 黃靈光再未(翼再)寄扇有詩, 賞花次古韻(3首), 挽權修撰(斗經)(3首), 曉雨, 挽鄭進士(規柱)(3首), 獰風, 偶成(4首), 謝族姪聖肯(堂休)惠竹癢, 寄族孫行甫(景煥), 次桃谷壁上韻, 記行, 別再從姪來卿(大休), 送再從姪公瑞(徵休), 謝貞叔携酒來訪, 謝仲解携壺山春來飮, 記行(2首), 南塘題贈姪兒, 玉峴留別再從姪亨伯(泰休), 金谷題贈內兄, 挽洪判書(萬朝)(3首), 挽朴敎官(穤)(5首), 復次聖肯宗會韻(2首), 張孝正 挽鄭進士(漢周), 挽許淮士(煜)(3首), 挽洪承旨(重禹), 挽申左尹(慶濟), 挽鄭判事(行五), 挽李斯文(光道), 挽沈斯文(得萬)(2首), 挽韓直長(德師), 挽趙牙山(九輅), 偶作(2首), 分韻得添字, 偶成, 宗會次家集韻, 次肯思亭韻, 挽李畏菴(栴)(4首), 挽崔進士(4首), 次李太白紫極宮感秋詩(幷序), 別宋和伯, 敬次聾巖退溪贈僧詩韻, 挽趙都事(九鼎), 苦熱(2首), 送仲暉敬差之行. 據《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登科錄》記載:“張居正,貫湖廣荊州衞,軍籍。

張孝正

卷之 16. 跋 ; 王考遺札, 近思別錄補, 決訟場補, 冠禮考定, 烟沙逸稿, 感興詩集解, 王考手編心經刊補, 王考所草金晩翠狀贈金君帖, 三忠實記, 近仁堂李公文集, 金以命高山滷曲圖, 松隱朴公行狀, 雲巖先生李公傳, 從孫敦禹家傳. 書 ; 上四未軒先生, 答四未軒先生, 上遊軒相公, 上張承旨(時杓), 上張澹屋, 答張澹屋, 上外祖, 上內舅, 答張進士(祐遠), 答鄭正言(壽龍), 與族姪俊明(萬鎭), 與宋文甫(祺善), 與李景暉(以鍵), 答李景暉 與張敬克(世駿), 答朴文見(鍾淵), 答柳聖卣(仁金憲), 與柳聖卣, 與張承旨(錫裕), 與李緯可(經淵), 與李監察(圻華), 與朴仲寬(周華), 與張道根(有相), 踏柳公弼, 與張懋仲(柱翊), 與許舜歌(薰), 答族姪致晦(斗參), 與南山諸公, 答李聖欽(猲淵), 與族弟敬三, 與都國瑞(廷洽), 答都國瑞, 答張丕兼(錫贇), 與權子範, 與或人, 與朴逵伯(顯鴻), 與安校理(禧遠), 答安校理, 與李啓道(承熙), 與李大余(渭載), 與族姪衡仲(斗璣), 答衡仲, 與李承旨(承淵), 與若木士林, 答族孫夏卿(永夏), 與裵聖儀(鳳欽), 與族孫道卿(壎植), 答族孫景伯(鴻植), 與族弟見五(龍翊), 與張睦卿(敦相), 與族孫啓春(遇植), 寄兒斗壎, 寄兒斗壎斗樺. 遺事 ; 先祖惺齋先生, 副護軍巡梅亭琴公, 處士守靜齋琴公, 七代祖司贍寺奉事月潭公, 從七代祖通政大夫行承政院分承旨晩修齋公, 本生七代祖通政大夫行驪州牧使望月軒公, 本生六代祖 恭陵參奉洛浦公, 祖考處士府君, 本生先考處士府君, 先考處士府君, 伯嫂淑人韓山李氏, 故室恭人豊山柳氏.

張孝正: 張居正後世紀念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 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 隆慶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隆慶六年(1572)代高拱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張孝正

行狀 ; 嘉善大夫同知中樞副詞眞一齋柳先生, 嘉善大夫黃海道水軍節度使兼甕津都護府尹府君, 外王考成均生員西溪府君, 本生外王考通訓大夫行絡谷縣令江陵鎭管兵馬節制都尉府君, 松顔具公, 金孝子, 槐潭處士裵君. 跋識 ; 文峯先生文集, 世稿, 追慕錄, 退溪先生書帖, 汹齋先生遺文, 啓蒙圖書節要, 黃參奉挽軸, 李武夷翁(龍羽)行狀, 族姪故孝子 贈地坪濟仲行錄. 卷之 20. 行狀 ; 通訓大夫司諫院正言李公, 僉知中樞府事姜公, 通訓大夫司諫院司諫鶴嗸金公, 先考通訓大夫弘文館校理府君, 仲形通德郞公, 從祖叔父恔庵先生言行錄, 亡室淑人廣州李氏. 卷之 19. 行狀 ; 從叔父恔庵先生, 通訓大夫潭陽府使順窩李公, 嘉善大夫禮曹參判龜窩先生金公.

張孝正: 張居正賦税改革

識跋 ; 敬書張敬堂先生四德箴後, 慕巖先生李公遺集跋, 鼎厓先生洪公文集跋, 家禮補疑跋, 張孝正 觀書隨錄跋, 或山李公文集跋, 曾王考雲樛公文集後識, 書唐宋正音後, 李肯窩(能學)戒酒說後. 書 ; 上西山先生別紙, 上西山先生問目, 上西山先生, 上四未軒張先生, 別紙, 後論, 上拓菴金丈, 與寒洲李公(震相), 答巖居朴公(永魯), 答金進士(承洛), 與李晩求, 與張農山(升澤), 答李響山, 答金月湖, 答金順成, 答金範初(瀅模), 答張丕兼, 答崔肅仲, 答權舜謙(相益). 附錄 ; 行狀, 張孝正 墓誌, 祭文, 愚谷書院奉安文, 常享祝文, 輓詞, 神道碑銘, 年譜. 附錄 ; 行狀, 遺事, 墓碣銘, 墓誌銘, 挽, 幨, 附感懷韻, 祭文, 南岳祠奉安文, 常享文, 廟宇上樑文, 講堂上樑文, 南岳祠記.

祭文 ; 祭溪巖金先生, 祭霞嗸李公(巖淳), 祭李信庵, 祭金表兄(是珩), 祭李戚叔(龜發), 祭李君睦, 祭李見可, 祭金聖能(昌敎), 祭南公(德煥), 祭李進士(彙絅), 祭李景民(彙秀), 祭李允兼(彙祚), 祭李啓運, 祭族祖殷瑞(成範), 祭先兄梅村公, 祭長姪進士(翼祥). 附錄(下) ; 祭文, 祭先生祠宇, 祭改隧, 輓詞, 鄕賢祠奉安文, 常享祝文, 退溪先生詩, 知舊門生贈遺, 凝石寺唱酬韻, 記聞錄. 詩 ; 送周僉正景遊先生出牬基城(庚子), 丹月驛 聞金子任令公已向京師(2首), 宿水橋村, 道逢倭奴入貢, 呈金正字載淸(辛丑), 次韻答載淸所惠長韻, 與載淸有守歲之約 載淸竟以敬陵典祀出去 還寄詩 輒和 復期以申前約, 舟中九日(3首), 典祀在顯陵, 舟中偶成, 到堂有作(甲辰十月), 庭前紅樹, 六日蟾旖歎(甲辰), 無題(2首), 詠雪(8首), 發良策(2首), 林畔晴望, 納淸亭, 控江亭(2首), 生陽館午餉, 廣遠樓, 入開城, 金巖館, 友人在濟川 遣人借書 因以寄之, 再寄(3首), 招友人不至, 次友人韻, 曉霧, 次盧仁父三春字絶句, 輓金正字載淸尊府, 南宮誠仲宅席上口號, 在伯氏家 與南敬仲 琴伯任 權○○三上舍對月話懷 夜峐還家 吟呈一律, 春帖子, 朴上舍以常見寄 次韻答之, 送金令公(澱)鐵山郡守, 送同年禹彦確忠淸都事, 奉送洪相公敍疇出按忠淸, 次洪訥庵碧蹄和唐翰林韻, 發東坡, 再次止齋記舊遊韻, 次止齋天壽途中感舊韻, 次訥庵金郊口占韻, 次訥庵齊安偶吟韻, 次訥庵客愁韻, 中和, 平壤, 次湖陰元日韻, 次訥庵元日感舊韻, 車輦蟠松, 林畔道中, 郭山孝女門, 堂於嶺, 發定州 馬上口號(4首), 西門嶺次董圭峯韻(2首), 嘉山郡, 將至順安野中偶成, 宿安州寄謝百祥樓次板上韻, 曉發安州, 嘲李學士伯喜, 平壤快哉亭, 風月樓, 渡大同江, 宿黃州, 過棘城, 次權學官應仁韻, 開城雜詠, 開城雜詠天壽門, 晩出東湖(2首), 次集勝亭十景韻(巫山一段雲體)(丙午)(郡城曉角, 山寺暮鍾, 遠林白煙, 長橋落照, 堂洞春花, 鶴峯秋月, 蘆浦牧笛, 箭灘漁火, 北山行雨, 南川飛雪, 玉井撚, 應製秋日宴塋臣).

張孝正: 張居正軍事

附錄 ; 墓道立石追慕韻, 松隱亭次韻, 行狀, 墓碣銘, 墓誌銘, 遺事, 松隱亭記, 松隱亭上樑文, 松隱亭重修記, 松隱亭樑帖序, 墓道立石告由文, 松隱亭開基告由文. 詩 ; 絶句, 過洪公汝徵(必瑞)峽庄舊池, 抂于洞盤松, 和行峽路(回文), 登臺觀漲, 金君九用求和湌翠樓韻次贈, 權君賚爾(胤錫)書送退陶老先生遊新巖韻其意欲我尋新巖次其韻, 自悼, 和河上金潙兄(薰)寄示, 淸夜吟, 敬次外高祖盓齋先生次琴進士元貞望仙庵韻, 黃池, 朝日賞雪, 棲白雲, 宿道淵聞鳥好音驚起述懷, 與金徵士安安(泰基)兄弟外姪輩金司諫士興(邦杰)同遊臨河上流仙刹次韻, 與金安安諸益會陶山, 延日圃隱村, 舍弟同牢宴席上書懷, 酬芋園李夏卿(惟樟)述懷韻, 次李季見後龍韻, 挽李翼升(玄逸), 挽丁君翊(時翰), 挽李君則(東標). 詩 ; 金星州來訪吟次呈(甲戌), 次李共父韻謹呈權灝元城主, 次題具承旨送曆, 送金正言士純西歸, 四寸會, 次望湖堂韻, 次廬山枕碧樓, 次呈雪月堂, 次南仲綏, 次送春吟, 鳶魚軒八詠(夜月泛湖, 舟中浪詠, 秋江膾帡, 對山醉歌, 江上遇鶴, 登山秋望, 湖仙同遊, 晩汀漁歌), 見菊花, 九月初四日有客自一善過我巖扉畂坐柳堤觴洗荷池仍問主人之存否(文)步晭後家 望而出延舊顔蒼蒼相對款款俄而落照催人西風擧袖臨溪去住離思邈矣追錄遊跡要報厚顧客卽烏川後凋軒而乘興載酒一攀勝眄者也, 聞具監司到聞慶 呈辭狀復次前韻, 石墻(乙亥), 浚泉, 築階, 四月初一日戱吟, 恭和琴習讀留韻, 山影倒江吟, 次琴丈留韻, 和權上舍定甫廬山高吟, 次長短絶句, 呈湌淸亭, 鳩穴, 秋晴呈金佐郞士純, 賞春, 聞金佐郞士純寓山寺吟呈, 次韻金太和兄, 次呈權上舍定甫, 與全正字季賀李正字共父話湖船(一首見元集), 敬呈靑松鈴閣謝惠船板, 竹舍鄭老叔降敍松堂有吟敬次, 贈金佐郞士純, 次韻李正字子修爲善齋, 金佐郞來宿巖堂有詩次韻(一首見元集), 奉和金佐郞士純近體秋夜吟, 次重陽吟, 權定甫見和以律次呈, 敬次退溪先生喜黃仲擧來訪韻乞梅康丈大臨, 次秋懷韻弔城山梅, 次孤山詠梅韻, 次林居早春韻, 次感事韻憶溪上, 次畵梅韻, 次孤山梅隱韻, 次吟問庭梅韻, 次陶山梅韻, 次憶陶山梅韻(2首), 次月夜詠梅韻, 次湌淸主人盆梅至月晦溪莊大雪中寄來韻, 次後凋梅答韻, 次示彦遇韻呈康丈西湖閣, 次彦遇見寄韻飮紅梅前, 次都下盆梅船載來韻詠重葉梅, 贈河秀士, 雪中, 重陽會酌落帽峯用杜舍人韻追示應靜, 偶成華字, 正月十日遊廬江與金士純裴汝友李共父權彦晦及諸友十餘人大醉次吟(丙子), 辛上舍來訪有詩次贈, 次贈金士純還朝, 次朱判官德元松峴題絶句, 春日絲吟, 乞船材燕谷, 次韻柳校理而見, 豊基郡守裴汝友春日訪錦溪有詩次送, 送朱判官德元, 靑城吟, 柳校理而見訪上洛臺有詩求和, 似呈河村柳校理, 五月十日卽景, 次題熙則上人軸, 送西瓜趙士敬丈絲呈, 買舟泛江贈僧, 次琴秀才(宮奏), 歎未泛舟, 曉月獨泛, 江氷, 落氷, 朴習讀孝昌山亭十景(山陽修喥, 巖齋詠歸, 金谷尋春, 遠寺歸僧, 浮碧觀瀾, 長林牧笛, 曦峯對月, 琶岳朝嵐, 野館暮煙, 熊灘垂釣), 次記時興, 自箴二絶, 追和退陶先生妙峯庵題絲呈豊基太守裴汝友, 八月十七日參尊道祠享禮登養浩樓次柱上韻, 次呈都事高仲明, 木綿花, 採芝臺, 錦松次趙督郵(宗道), 九月望遊上洛臺(2首), 具監司過松巖敬贈, 贈權秀才(終允), 敬次鄭敎授, 謝朴忠義兄惠瓢杯, 聞趙奉化(穆)不赴任擬呈, 聞金佐郞(誠一)赴帝京, 二十五日贈趙奉化, 十二月初二日雪晴, 自警, 落水臺, 春晴次先生, 次韻琴秀才(大調), 再和(3首), 城主考講諸生招余同課絲云, 遙呈具監司任滿歸朝, 忟成, 以病將還巖居記所見絲示蔣君二秀才, 次金上舍(允明)靑城山吟, 次韻枕流亭, 送具僉知朝京奏請改 宗系, 泛舟訪河回柳司諫, 到屛淵, 敬次靑巖亭韻, 次呈七松堂三絶, 次鶴峯同舟, 勿巖金秀才有詩次寄, 自得, 地火, 次金佐郞見和韻(6首), 次韻沈相公贈黃學長(應聖)四十韻, 次韻伊洞李德弘, 次韻謙庵柳都事, 次韻柳西厓, 次柳司諫感秋, 金秀才(三戒)穧曲十四韻, 送趙察訪(宗道)歸鄕.

祭文 ; 立齋鄭先生, 江嗸柳公(尋春), 豊安君柳公(相祚), 勉菴李公(瑀), 李進士(良翼), 晦屛申公(體仁), 李若川, 權穉明(進度), 族大父掌令公, 族叔進士公(文杓), 李進士(匡德), 趙潙兄(錫稷). 書 ; 上立齋鄭先生, 上梅山洪先生, 與李雲谷(羲發), 答柳鶴栖(台佐), 與柳高城(喆祚), 答柳高城, 上地主兪(碩柱), 答柳侯, 上柳侯, 答李淸河(正幹), 與李淸河, 與柳長水(厚祚), 與金持平(間元), 上地主金(用邦), 上金侯, 與崔宰窩(昇羽), 與柳甥進璉, 與張甥德奎, 與族姪泰遠, 與宗人翰林(秉喆), 與宗人嶺伯(鍾英), 與宗人校理(益聞), 與宗人東京尹(鍾遠), 與宗人榮川牬(秉道), 抵京中譜○, 與道會所疏儒, 與李進士(廷佑), 與柳德老(錫祚), 慰金孝子(昌羽), 答尹壽玉(汝頊), 與尹壽玉, 與李戚(相奎), 與趙甥慕洙, 答趙甥, 與趙美叔(述謙), 與鳳亭刊役所, 與李穉述(孝源), 與柳季悅(相佑), 答柳季正(平佑), 抵鄕中講會所, 與宗人(祖燮), 與京中僉宗, 與淳昌僉宗, 與兎山僉宗, 寄兒可遠, 寄孫兒舜欽, 寄孫兒文欽. 附錄 ; 投贈, 輓詞, 家狀, 行狀, 墓碣銘, 龜湖書院奉安文, 廟宇上樑文, 龍蛇事蹟崙. 祭文 ; 先師梅窩權公(秉憲), 秋觀李公(彙澤), 外舅金公(鎭洙), 從叔父(在達), 族從高祖(洪錫), 五五齋權公(大奎), 進士李公(奎應), 三從叔(在安), 宗大父(珪煥), 姨母孺人義城金氏, 亡室孺人咸昌金氏. 行狀 ; 贈刑曹參議愚軒權公, 贈通訓大夫司憲府監察楓林申公, 臨我堂權公, 龍泉處士權公, 族祖溪西公, 王考處士府君, 先父君言行抄, 先搙孺人月城孫氏.

張孝正: 張居正

詩 ; 謝城主徐君受, 次贈趙眞寶子美, 墾田, 惜春, 忟成, 寄金允明兼示休庵李叔, 次韻權士立(2首), 蔣生八國昆弟讀論語後書示, 窮理, 贈道契次朱陸鵝湖唱和韻, 放歌(2首), 題載月船, 西窓看史, 卽事次退溪先生謁聾巖一絶, 絲呈金正字(弙), 植梧桐, 二月初到山記事, 送春吟, 次高翠屛江上吟, 臨別, 邀金秀才(弘微), 獨釣寒江雪, 次謝趙眞寶(徽)惠筆, 鄭部將來訪有詩次贈, 慶山兄(東輔)寄詩和呈, 秋夕觀上壟有感, 次韻柳西厓(2首)(一首見元集), 次韻高檢閱(應陟)來訪松巖有詩, 次圓字呈柏潭先生, 金參奉(珽)挽(自號壺隱), 忟呈柳應敎(而見)(3首), 雪後絲寄城山諸秀才(問竹, 問梅), 閒記, 歲除日立春二絶(客門帖, 梅窓帖), 城山幽貞齋二絶(一首見元集), 寄呈徐霞潭(益), 慕仙吟, 次韻金生員(允明), 次南仲綏呈柳應敎, 謝李奉事安道(香, 筆), 次權進士(啓沃)來訪吟, 次金生員(守愚), 送金學諭赴右兵營, 次韻養眞堂金士重, 金都事(漈間)重訪巖堂(時兼差救荒), 次題比安董山院, 二月七日(庚辰), 次贈蔣秀才, 偶占, 忟呈裴校理(三益), 次題九潭李忠義月巖草堂, 月巖精舍次韻(短艇殘雨, 曲淵丹楓, 尺洞靑嵐, 平沙落雁, 申城春花, 東崖棲鶴), 次藥山先生釋峻軸古詩, 金生員竹淵精舍八景(東峯湧月, 西橋落日, 遠林生煙, 前沙落雁, 氷江雪馬, 郊原麥浪, 行雲拖雨, 牧童騎牛), 挽南秀士義仲, 次南仲綏淸夜吟(3首), 次趙奉化(士敬)留韻, 題廬江養浩樓, 李進士(介立)養拙堂八景(禁題體)(文洞春花, 桐嶺秋月, 鶴峯晴嵐, 娥山霽雪, 南溪釣魚, 北嶽採蕨, 方塘賞蓮, 小園泛菊), 題休靜上人詩卷示權定甫, 金景仁除梁山郡守歷訪次雙碧樓題, 絲贈趙奉化士敬辭職(絲諷, 勸起), 示廬江書院諸生求和裴校理, 二月望後獨來山舍, 記懷(2首), 遙呈靑巖權震卿兄, 六言秋思, 呈具大司成, 擬贈趙都事(士敬), 次韻裴襄陽桃村八詠(村名, 山水亭, 臨淵觀魚, 玄沙訪眞, 春, 夏, 秋, 冬), 贈權士立, 未赴尙州榜會擬呈僉年兄, 鄭訓導挽, 次南仲綏, 又次近體, 謹和琴習讀應呂來訪有詩, 題鏡光書堂示諸公, 贈別趙察訪(宗道)遷職三十韻, 河參奉(徹岷)挽, 上藥山先生, 次晉州矗石樓區字四韻寄柳監司而見, 山居集句(一首見元集), 養枼, 李進士(淑仁)挽, 樹屋, 擬題聞慶龍湫行館, 次李察訪仙夢臺韻, 奉呈裴掌令(汝友), 山水亭, 李直長(安道)挽, 引泉(丙戌), 柳西厓承 命歸朝半路還湖再次前韻, 納凉次鄭參議上退溪韻, 謹次靑巖兄(號七松處士), 次遊僧古韻, 次西厓用俚語二絶, 次則上人軸, 示學者四句疊字格, 具參判挽, 東湖權平叔挽, 呈趙正郞, 上柳西厓, 寄鶴山庵諸賢詩榻, 示權琴兩生(權重衡琴英奏), 用金羅州(士純)留韻, 賀呈柳判書(而見), 泣嶺次李晦齋先生韻, 李佐郞(珙)除玄風縣監不赴絲呈, 忟成十四韻贈裴大成(三益)赴京, 次贈柳判書歸朝(2首), 金牧使卜曲橋巖上, 次寄徐同年應會, 聞柳判書訪丹池孤山 吟呈, 次慶雲樓韻遙呈聞慶牬趙伯由, 病裏尋梅, 蝶, 金士純歸卜橋巖有詩見和復次, 題石面, 對人, 次大谷成先進遺韻, 世路少知音歎, 次冶隱集成獨谷韻, 次宋企村韻, 次淸風寒碧樓韻. 詩 ; 偶感, 金敦敍崔子粹金守愚會倭館, 送柳希范移寓西門(時柳君會講于此期以明春決科故云), 自和, 雪中辛上舍來訪(一首見元集), 見和復次(2首), 寓靑城寺贈金正字(4首)(庚午), 踏靑日會飮金正字宅, 可興倉送李子修次別溪先生韻擬呈先生, 次金先生送退溪韻, 到龍宮鄕射堂次前韻, 宿李雲長池亭戱題, 次幐雲書齋舊題呈李逢原, 執競堂, 夏景, 乞菊, 借心經, 林亭卽景, 次辛上舍(二首見元集), 再次寒字韻, 次景濂亭韻, 又次欄字, 讀心經(2首), 示知己, 夢與宦友相絲吟, 次辛上庠, 次愁字首用杜句法, 次朱文公和白鹿洞卜掌書佳句呈書堂學丈, 送裴學正汝友還京(一首見元集), 再次遊輞川韻, 次李逢原贈李子修, 雪月堂呼韻, 次呈具圭峯, 次畵師軸, 上退溪先生, 題松巖, 蕩吟次昔遊鶴山韻, 上溪先生(一首見元集), 次滿月庵韻, 次呼韻, 次雪月堂與後凋兄出山相和吟, 題金生窟瀑布, 次溪先生贈行上人軸, 敬次朱文公南嶽唱酬韻(二首見元集)(元曉庵僧, 上大乘僧), 絲呈李上舍雲長, 雲長緊推又次寄(2首), 退陶先生挽, 再次陶山僧軸, 坐溪嗸邀辛上舍, 在星山偶吟憶京友, 竹泉臺, 向易東書院與諸君泛舟訪趙士敬於月川書舍時以 先生遺稿收錄會于此故末云, 琴聞遠携酒來訪, 院中曉坐次先生板上韻, 雲臥軒朝暮吟, 竹泉臺坐吟(2首), 阿姪見和復次, 勸學復次, 靑城雜題(虎骨巖, 德潭, 網谷坪, 水明樓, 吹簫臺, 數魚臺, 藥圃, 雲宀, 牧丹巖, 赤松峯, 對鶴峯, 竹泉臺), 五月晦再往易東諸君見和再次, 移竹, 未赴書堂僉會遙呈, 次易東院先生遺詠呈烏川諸兄, 聞觀察使宋公與府伯遊映湖樓犯夜大歡有詩云, 次退溪先生贈凌雲臺(2首), 八月念三日大雨雹有歎, 次暹上人軸, 無題, 和送金翰林士純, 寒松壇卽景(2首), 和呈柳修撰而見兼示應見, 在城山遙呈具舍人, 次近體(在渚谷望月庵), 和具舍人韻寄金子厚, 自退溪歸路馬上集句(與應見同行), 再次雪月堂二絶, 擬贈曹南冥先生, 二月初西行路中遇風雪, 驪江舟中和同年李希正, 洛邸和金敦敍韻呈金翰林(2首), 次贈別漢江舟中, 次尹而直贈吟(2首), 次江上村居, 次贈而直, 次景祥, 陶谷贈孤山主人, 復次朴大濟活水塘(2首), 次柏潭書玉師軸, 觀漲次辛啓而(2首), 竹泉小瀑, 憶退溪先生次韻題星山(2首), 吟菊, 寄養豪樓辛上舍, 次柳修撰韻擬贈唐士, 次題柳應見書舍, 稻花十二韻, 讀朱子書有感, 題康進士水沈村亭子, 自覺, 河應靜不赴擧絲之, 送柳別坐應見歸朝, 遙呈金翰林, 送權大仁之昆陽, 次天使敬塘山海館韻, 在壟雲 贈朴大濟, 次先生月瀾庵韻, 臘日題金愼仲兄盆梅, 聞河應靜讀家禮, 得城山石田喜吟四絶, 立春帖(2首), 再次康進士亭題, 南景祥寄城山精舍次韻送之, 自樂吟, 次辛上舍雪中, 敬次精一齋韻遙呈易東書院諸公, 又次示諸君(一首見元集), 琴景休寄簡以詩答之, 鷗下臺古風, 寄權秀才得凱讀書城山(一首見元集), 擬贈李子, 次李安仲題廬江書院韻, 兩城主來訪(權文海沈信謙), 賞晴(2首), 次李正字共甫山中吟(一首見元集), 次韻呈金星州伯純座下, 藻里權義叔挽, 李進士雲長挽, 正月二十四日金星州携酒過江舍次韻(2首)(甲戌), 次康僉知山亭(2首), 柏潭見和吳字絶復次, 卽景. 四周單邊, 半匡 ; 21.7∼22.7×17∼16.8cm.有界.10行17字.註雙行.

祭文 ; 祭西厓柳先生(成龍), 祭月川趙先生, 祭外舅南三松, 祭亡友金上舍亨叔(泰時), 祭權陽村(近), 祭金勿巖道盛(隆), 祭再從侄秀才(琰). 奉安文 ; 丹山書院祭酒禹先生, 伊山書院移安文, 靑城書院權松巖(好文), 鶴峯金先生(誠一), 靈山鄕校五賢從祀祭文, 伊山書院移建告廟文, 伊山書院新基祭后土文, 伊山書院明倫堂開基告廟文, 食沙井祈雨祭文, 鐵呑山祈雨祭文. 祭文 ; 祭大榃李先生, 祭西山金先生, 祭族曾祖鵝山公, 祭中內叔掌令李公(敦煜), 祭族叔博羅公, 祭族叔廣林公, 祭春窩張公(景杓), 祭族叔石下公, 祭宗老汹坡公, 祭四從叔(膺鎬), 祭族叔洗山公(止鎬), 祭族祖(致殷), 祭李丈(秀曦), 祭金丈(濟信), 祭李丈賢則, 祭族祖(致聲), 祭族叔修齋公, 祭族叔(崇鎬), 祭朴應九(齊承), 祭族祖(致糀), 祭族弟景約(淵覺), 祭族兄西坡公(必永), 祭族兄萬下公(淵穆), 祭族叔(宇鎬), 祭族叔(定鎬), 祭族兄同樞公(道永), 祭金敬彦(運裕), 祭族叔叔賓(觀鎬), 祭朴士敬(齊肅), 祭南德玄, 祭金叔居未(廣鎬), 祭族叔建未, 祭南道彦(正庸), 祭四從姪純夫, 祭族兄景傳(淵用), 祭族孫伯顯(敬熙), 祭族弟伯元(承春), 祭故室孺人英陽南氏, 哭長女張室. 序 ; 蘭圃文集, 雲齋遺集, 花山世祿, 龍山喥帖, 杏亭詩帖, 老山喥帖, 金表兄松石居士重牢宴, 壽杜陵鄭德三六十一歲, 壽族兄翠白審居士周甲, 壽朴士敬周甲, 南文八壽甲, 壽黃進士周甲.

張孝正: 張居正首輔萬曆

告由文 ; 南嗸書院愼齋先生常享文, 二樂堂先生廟春秋享文, 愼齋先生墓享文, 愼齋先生神道碑竪立, 德淵別祠龜峯先生, 別祠栗里裵先生, 武陵家廟. 祭文 ; 祭瀨拙齋李先生, 祭雨溪金公, 祭季舅伊湖金公(世鏞), 祭僉樞柳公, 祭凡巖金雲若, 祭潙氏金孺人, 祭愚溪李丈(載基), 祭栗林金丈(潤河), 祭李丈(拱辰), 祭宗兄瓢陰公, 祭伯兄杜陵公, 祭仲兄松浦公, 欞兩幼. 書 ; 上密庵李先生(附先生答書), 上李瀨拙齋先生, 上李瀨拙齋賀狀, 與李大山, 答李大山, 與李約天, 與權來鳳, 與李施伯, 與李來甫, 答趙○(錫禹), 與宋伯綏(履錫), 與李溫陽(範中), 與金戰兢齋, 答金敬而(翼景), 與柳三山(正源), 與金仲協, 與金正郞(應濂), 與權進士(命守), 與景晦, 答柳生(聖興), 與金景見. 卷之 11. 行狀 ; 泗東齋孔公奎源, 石溪柳公, 柳樂素先生(鍾相), 醉岩李公, 處士康公龍壽, 心齋鄭公, 島隱金公(琪重), 學生李公祥宇, 族姪仁山齋南, 孺人宋氏.

張孝正

碑 ; 月坪君不爨遺墟, 朴處士鳳休鳳谷齋遺墟, 光州潘氏海旅齋石菴兩先生追慕, 慕聖修學, 孝子全州李公弘宇, 孝子敎官李公以廣, 孝子化堂高共萬郁, 孺人曺氏孝烈, 孺人徐氏孺人金氏兩世孝烈, 孺人金氏孝烈, 全州李氏三孝, 孝子南溪康公鍾瑜, 孺人高氏孝烈, 爲親契紀念. 祭文 ; 祭勉菴先生, 祭叔父, 祭雲齋崔丈永祚, 祭外舅嘉善大夫朴公, 祭伯兄晩翠先生, 祭三兄, 祭曺迂堂(在學), 祭弦窩族丈(光善), 祭崔參奉永學, 祭智隱崔丈(銓九), 祭趙省菴(愚植), 祭處士柳公, 祭文遯齋(達煥), 祭李恕庵(鍾元), 祭車庵高公(昕相), 祭鄭心齋(禧源), 祭鄭永直(枋圭), 祭成道彬(桓奎), 祭金三悔(金憲燮), 祭金氏潙, 祭松隱李公(圭三), 祭從弟澤鎭. 附錄 ; 遺事, 行狀, 墓碣銘, 墓誌銘, 墓所立石時告由文, 丹池峴安石時告由文, 松陰亭記. 附錄 ; 行狀, 墓碣文, 奉安文, 常享祝文, 元興洞舊廟上樑文, 風詠樓上樑文, 警心箴後識, 萬年松亭韻次韻.

張孝正: 張居正出生時間

湖廣鄉試第三十名,會試第一百六十名”。 明朝的士大夫忠君盡孝的觀念根深蒂固,未能盡孝何來忠君。 武宗朝的大學士楊廷和也是一代名輔,收到父親的訃告即回家守制。 如此一來,人情洶洶,無論是御史還是六部官員都上疏要居正守制,給居正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隆慶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 碑 ; 月坪君不爨遺墟, 朴處士鳳休鳳谷齋遺墟, 光州潘氏海旅齋石菴兩先生追慕, 慕聖修學, 孝子全州李公弘宇, 孝子敎官李公以廣, 孝子化堂高共萬郁, 孺人曺氏孝烈, 孺人徐氏孺人金氏兩世孝烈, 孺人金氏孝烈, 全州李氏三孝, 孝子南溪康公鍾瑜, 孺人高氏孝烈, 爲親契紀念.
  • 明清史著名教授韋慶遠《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和朱東潤《張居正大傳》認為,張居正出生於五月初三日。
  • 墓誌銘 ; 農圃子鄭公, 徵士朴公, 桐巢南公, 學生洪公, 通德郞李公, 貞夫人李氏, 泰川縣監睦公, 弼善李公, 司成鄭公, 洪處士, 執義金公, 峀雲柳公, 左議政春城府院君南公, 篤行洪公, 工曹判書致仕奉 朝賀洪公, 進士愼公, 篤行尹公.
  • 碣銘 ; 有明朝鮮國嘉善大夫同知敦寧府事沈公, 有明朝鮮國韓公, 有明朝鮮國故通訓大夫行軍器寺副正金公, 有明朝鮮國故中訓大夫掌樂院正一齋先生李公, 有明朝鮮國資憲大夫兵曹判書李公, 有明朝鮮國故中直大夫司諫院司諫郭公, 有明朝鮮國고通政大夫守江原道觀察使朴公.
  • 觀光錄 ; 呈李書狀(濟臣)博粲, 浮碧樓 次李書狀濟臣吳方伯(祥)韻, 浮碧樓席上, 主席相公 篇中屢示燕蘇之行之苦 慰藉甚款 聊拾蕪拙 約同行李書狀同賦, 昨者冒呈荒拙 未見瓊報 敢以絲語爲媒督之, 次書狀韻, 絲呈書狀一粲, 次書狀途中韻, 次百祥樓韻, 次控江亭韻, 數日壄違 匪直傾慕弦心 兼以瓊玖之阻爲嘆 今相聚累朝 我心則降 而江錦之裁 收彩不發 殊非所望於左右 敢先瓜投以希破卞, 獨坐無聊 呈淸心高會博粲, 登高會酒半双 成一律奉呈使相主人兩令公 分司亞使二契史 求敎, 次書狀統軍亭韻(2首), 次書狀因怒有悔吟, 昨朝飯罷 見枉陋寢 追說前夕渡江之景 答以一語 便默而止心竊怪之 而未敢問 馬上覺得殊有可笑者蓋 夢應樂道月光之好 說道當時淸致 且語有來脈 意味深長 而僕反歸美於蘆葦之長 蓋俗語蘆與月 同音不同聲 因鄙見之陋 重聽之病而交誤之也 今夢應以暴怒爲悔 深有愧謝之意 余旣有此失 將自謝之不暇 故又步前韻以開慰焉, 次書狀九連城韻, 松噦山, 長湫道中 次書狀韻, 次通遠堡韻, 踰高嶺, 次書狀高字韻, 次東昌堡路中韻, 次宿西平堡韻, 次淸掶亭道中, 留高平 次書狀鎭武堡韻, (附元韻)(濟臣), 次高平城 始見醫巫閭山 喜而有作, 廣寧, 夢應過楊將軍祠有作 辭奇而韻險 邈不可攀 敢於所押之外拾其餘字 艱成十二韻 以免逋責, 次上使(柳順善)山海關韻, 次書狀望昌黎山憶文公韻, 次書狀過孤竹廢城韻(2首), 宿永平府, 次書狀蘇州韻, 到祮潤 不許入城 未卜安下處 久立郭外 用前韻, 謹次金蘭作契韻 以塞勤敎, 次書狀玉河館酌月絲賦韻, 送李伯胤震令公出宰眞珠十韻(辛未), 雨後行巡有述, 次韻 奉答瑞仲(蔡應祥) 彦深(金濬)兩年兄(6首), 海州芙蓉堂契會(2首), 答南景祥(夢鰲), 履霜堅撚至, 聞女奚吹玉笛 有作, 慶會樓卽事(應製)(癸酉), 月城(2首)(甲戌), 臨海殿(2首), 瞻星臺(2首), 鳳凰臺(3首), 除夜 次琴參奉夾之(應夾)韻(4首), 續貂呈相公 兼奉座上諸知契, 次夾之韻, 次仲氏韻)2首)(丁丑), 江陵校生歌謠, 伏次仲氏韻(戊寅), 謝申生員秒葡萄, 流頭之會 偶欲共滌駿奔餘困 不意梧亭丈人聖得知之 委送肉竹 一坐驚感 以爲奇事 近又傳來五言唐律一首 曲盡當日景況 乃知閒中吟嘯之興又復不淺 切擬因此捧心 庶得少效傾荷之情 而調高韻强 非久放筆硯者所能攀晾 頃嘗碶候答簡 又示抍寺舊約 且慮缸面風味之變 令人躍如 而非直積漲難越 賤疾亦重 坐孤盛意 心之結矣如食未下 累日綴緝 僅呂淸製 兼述卑抱 用博閒中一桀(2首), 凝石寺唱和(2首)(庚辰), 書凝石寺僧詩軸, 觀漲(辛巳), 春寒, 盆松, 煎花(2首), 辭醴, 思子宮, 至天臺(3首), 奉答任卓爾(屹)夢中靑眼之述, 次卓爾韻(2首), 行淳詩軸 次退溪先生韻(壬午), 次南景祥, 題李庾林亭, 次南景祥贈別韻, 奉酬南景祥知契相送以詩(乙酉), 野亭獨坐 行衲投紙書所見, 重陽翊日 次子悅仲氏贈別韻(3首), 書性澄軸, 仁宗大王挽章(2首), 挽南學正崧, 挽尙牧申潛, 挽柳舍人堪, 挽李參判(瀣)夫人金氏, 挽琴生員軸, 退溪先生挽詞二章, 挽李參奉容配金氏, 挽柳監司太浩(景深), 挽張袞仲母權氏, 挽金生員士明, 挽柳知事潛, 挽李監司仲樑, 挽江華府使全聖兪(舜弼), 挽亡室貞夫人權氏三章, 挽鄭承旨子中(惟一).

碣銘 ; 有明朝鮮國嘉善大夫慶尙道觀察使許公神道碑銘, 有明朝鮮國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李公山桃碑銘, 有明朝鮮國通政大夫守忠淸道觀察使李公, 康上舍, 有明朝鮮國通訓大夫行載寧郡守 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崔公, 暗室先生自銘, 自銘跋(柳成龍). 卷之 10. 碑銘 ; 張孝正 有明朝鮮國故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義禁府事知 經筵事鄭公, 有明朝鮮國故通訓大夫軍資正 贈嘉善大夫禮曹參判兼同知 經筵義禁府春秋館事藝文館提學朴公, 有明朝鮮國通訓大夫尙州牧使 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權公, 有明朝鮮國嘉善大夫司憲府大司憲兼同知 經筵成均館事 贈大匡輔國僧錄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文正公靜庵趙先生神道, 有明朝鮮國南原房君. 碣銘 ; 有明朝鮮國嘉善大夫同知敦寧府事沈公, 有明朝鮮國韓公, 有明朝鮮國故通訓大夫行軍器寺副正金公, 有明朝鮮國故中訓大夫掌樂院正一齋先生李公, 有明朝鮮國資憲大夫兵曹判書李公, 有明朝鮮國故中直大夫司諫院司諫郭公, 有明朝鮮國고通政大夫守江原道觀察使朴公. 贊 ; 伊川先生畵像, 投壺, 書埩燈, 木枕, 玉山書院諸額, 體仁廟, 求仁堂, 兩進齋, 偕立齋, 無邊樓, 亦樂門. 祝文 ; 玉溪書院追享櫓南徐先生奉安(鶴巖徐公, 龍溪徐公), 玉峴別廟方壺趙公奉安, 周王山祈雨.

張孝正: 張居正墓地

荊州府學生,治《禮記》。 字叔大,行二,年二十三,五月初五日生。 曾祖誠,祖鎮,父文明,母趙氏。 兄居仁,弟居敬、居安、居易、居寬、居業、居學、居中。

張孝正: 張居正家庭成員

祭文 ; 親祭社稷祈雨, 王太祖祈雨, 兵使金秀文, 伊山書院奉安退溪先生文, 先祖文, 祈雨祭文. 觀光錄 ; 呈李書狀(濟臣)博粲, 浮碧樓 次李書狀濟臣吳方伯(祥)韻, 浮碧樓席上, 主席相公 篇中屢示燕蘇之行之苦 慰藉甚款 聊拾蕪拙 約同行李書狀同賦, 昨者冒呈荒拙 未見瓊報 敢以絲語爲媒督之, 次書狀韻, 絲呈書狀一粲, 次書狀途中韻, 次百祥樓韻, 次控江亭韻, 數日壄違 匪直傾慕弦心 兼以瓊玖之阻爲嘆 今相聚累朝 我心則降 而江錦之裁 收彩不發 殊非所望於左右 敢先瓜投以希破卞, 獨坐無聊 呈淸心高會博粲, 登高會酒半双 成一律奉呈使相主人兩令公 分司亞使二契史 求敎, 次書狀統軍亭韻(2首), 次書狀因怒有悔吟, 昨朝飯罷 見枉陋寢 追說前夕渡江之景 答以一語 便默而止心竊怪之 而未敢問 馬上覺得殊有可笑者蓋 夢應樂道月光之好 說道當時淸致 且語有來脈 意味深長 而僕反歸美於蘆葦之長 蓋俗語蘆與月 同音不同聲 因鄙見之陋 重聽之病而交誤之也 今夢應以暴怒爲悔 深有愧謝之意 余旣有此失 將自謝之不暇 故又步前韻以開慰焉, 次書狀九連城韻, 松噦山, 長湫道中 次書狀韻, 次通遠堡韻, 踰高嶺, 次書狀高字韻, 次東昌堡路中韻, 次宿西平堡韻, 次淸掶亭道中, 留高平 次書狀鎭武堡韻, (附元韻)(濟臣), 次高平城 始見醫巫閭山 喜而有作, 廣寧, 夢應過楊將軍祠有作 辭奇而韻險 邈不可攀 敢於所押之外拾其餘字 艱成十二韻 以免逋責, 次上使(柳順善)山海關韻, 次書狀望昌黎山憶文公韻, 次書狀過孤竹廢城韻(2首), 宿永平府, 次書狀蘇州韻, 到祮潤 不許入城 未卜安下處 久立郭外 用前韻, 謹次金蘭作契韻 以塞勤敎, 次書狀玉河館酌月絲賦韻, 送李伯胤震令公出宰眞珠十韻(辛未), 雨後行巡有述, 次韻 奉答瑞仲(蔡應祥) 彦深(金濬)兩年兄(6首), 海州芙蓉堂契會(2首), 答南景祥(夢鰲), 履霜堅撚至, 聞女奚吹玉笛 有作, 慶會樓卽事(應製)(癸酉), 月城(2首)(甲戌), 臨海殿(2首), 瞻星臺(2首), 鳳凰臺(3首), 除夜 次琴參奉夾之(應夾)韻(4首), 續貂呈相公 兼奉座上諸知契, 次夾之韻, 次仲氏韻)2首)(丁丑), 江陵校生歌謠, 伏次仲氏韻(戊寅), 謝申生員秒葡萄, 流頭之會 偶欲共滌駿奔餘困 不意梧亭丈人聖得知之 委送肉竹 一坐驚感 以爲奇事 近又傳來五言唐律一首 曲盡當日景況 乃知閒中吟嘯之興又復不淺 切擬因此捧心 庶得少效傾荷之情 而調高韻强 非久放筆硯者所能攀晾 頃嘗碶候答簡 又示抍寺舊約 且慮缸面風味之變 令人躍如 而非直積漲難越 賤疾亦重 坐孤盛意 心之結矣如食未下 累日綴緝 僅呂淸製 兼述卑抱 用博閒中一桀(2首), 凝石寺唱和(2首)(庚辰), 書凝石寺僧詩軸, 觀漲(辛巳), 春寒, 盆松, 煎花(2首), 辭醴, 思子宮, 至天臺(3首), 奉答任卓爾(屹)夢中靑眼之述, 次卓爾韻(2首), 行淳詩軸 次退溪先生韻(壬午), 次南景祥, 題李庾林亭, 次南景祥贈別韻, 奉酬南景祥知契相送以詩(乙酉), 野亭獨坐 行衲投紙書所見, 重陽翊日 次子悅仲氏贈別韻(3首), 書性澄軸, 仁宗大王挽章(2首), 挽南學正崧, 挽尙牧申潛, 挽柳舍人堪, 挽李參判(瀣)夫人金氏, 挽琴生員軸, 退溪先生挽詞二章, 挽李參奉容配金氏, 挽柳監司太浩(景深), 挽張袞仲母權氏, 挽金生員士明, 挽柳知事潛, 挽李監司仲樑, 挽江華府使全聖兪(舜弼), 挽亡室貞夫人權氏三章, 挽鄭承旨子中(惟一). 卷之 46. 墓誌銘 ; 農圃子鄭公, 徵士朴公, 桐巢南公, 學生洪公, 通德郞李公, 貞夫人李氏, 泰川縣監睦公, 弼善李公, 司成鄭公, 洪處士, 執義金公, 峀雲柳公, 左議政春城府院君南公, 篤行洪公, 工曹判書致仕奉 朝賀洪公, 進士愼公, 篤行尹公. 卷之 45.

張孝正: 張居正人物生平

墓誌銘 ; 右議政金公, 謙齋河先生, 判敦寧府事貞翼洪公, 松月齋李先生, 大司成李公, 翊衛司翊贊趙公淑人李氏, 篤行丁公, 觀察使洪公, 尙衣院主簿趙公, 校理洪公, 新溪縣令李公, 成均生員南公. 墓誌銘 ; 判中樞府事兼吏曹判書致仕奉朝賀沈公, 翠梧處士尹公, 成均進士尹公, 載道壙, 蔚山府使安公, 戶曹判書權公, 南時仲, 篤行鄭公. 卷之 41. 墓碣銘 ; 秋淵禹先生, 司導寺主簿權公, 仁川府使李公, 成均進士李公, 成均生員鄭公, 八世祖搙貞夫人烏川鄭氏, 尹復春, 司諫院正言申公, 大興郡守南公, 僉中樞宋公, 正郞睦君, 吏曹參判鄭公, 司憲府掌令李公, 通德郞李公.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