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狀體積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系統(Cone-beam CT):擷取體內軟組織與腫瘤的斷層影像,可監測療程中體內腫瘤是否有大小或位置改變。 放射治療的流程是先到放射腫瘤科與醫師會診,安排定位標記,之後再按照排定的時間開始放療。 一般是一週 5 天,每天 1 次,每次療程大約 10 分鐘;整個療程約 5 ~ 6 週完成。 乳房全切除手術 + 放療:若乳癌腫瘤超過 5 公分,淋巴結轉移等於或超過 4 顆,或手術切除邊緣有癌細胞侵犯等,追加做放射治療可以增加局部控制機率,延長存活期。
中心自4月開幕以來,至今已服務2000人次,待毗鄰曹延棨院2022年完工後,提供設有質子治療中心、手術室,及約100張病床,屆時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將延至24小時服務,有望紓緩東區醫院的負荷。 中心營運總監劉楚釗表示,中心會向由公立醫院轉介,需接受磁力共振和電腦掃瞄的病人提供七折優惠,以達公私營合作之效。 選擇性內放射治療 的原理是利用腫瘤和正常肝臟不同血液供應的生理特性。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它能產生4-25 百萬伏特 的高能量X光及或電子束(Electron Beam)。 高能量的X光射線能治療深層的腫瘤如鼻咽癌及前列腺癌。 現時6 MV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X光射線是最為廣泛使用的能量,因為它穿透身體組織的能力適中及對治療房間的輻射防護要求相對較低。
- 另外搭配本院放射腫瘤科新購的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掃瞄儀 GE Discovery CT 590 RT,可以進行4D呼吸調控電腦斷層模擬定位,透過精密的電腦演算模式,讓放射線治療可以在自然的呼吸狀態下進行精準的定位和治療。
- 新儀器融合磁力共振及放射治療技術,能夠提供實時監察影像,讓醫生在每次治療前及治療期間,可以監察及追蹤腫瘤位置,繼而立即調整治療計劃,盡量消除位置上的誤差。
- 為了迎接此一挑戰,我們為世界各國提供全新工具,用於對抗癌症、拍攝 X 光影像以及保護港口和邊境。
- 配備內置的強度調控系統、影像導航系統、精確定位系統等,以360度螺旋式放射及同步治療床移動,使放射線能夠轉彎,避開正常組織,集中在癌腫位置,將副作用減低。
- 有時因為病情因素,治療範圍需要同時涵蓋內乳淋巴結或是兩側胸壁時,簡單的放射治療計畫常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此時就會採用較複雜的治療計畫,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 電腦刀主要是利用機器手臂控制小型直線加速器的位置,在空間中運用圓錐狀射束,由上百個不同角度方向照射至腫瘤處。
治療室及模擬定位室內依「游離輻射防護法」完成各項屏蔽設計,符合輻射安全標準。 廁所及更衣室皆設有「反針孔攝影」偵測裝置,並依消防法規配備消防栓箱及足夠的滅火器,有明確的逃生出口指示。 一般的放射治療床可以移動四種方向,包括上下,左右、前後及偏擺。 偏擺,英文是yaw,或更多人會用rotation來代替,因為這會更容易理解。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健康雲
第一,正如上面強調,影像導航有助放射治療師看到病人體內器官及骨骼位置,與之前的電腦模擬掃描比對,藉此調整治療床位置,使病人的位置可以確切回復到設計的位置。 既然治療設計會以電腦模擬掃描的影像為藍本,也就是說日後正式治療時,病人的位置愈接近電腦模擬掃描的位置,治療就會愈精準。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SRS〉 及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SRT〉 皆是以立體定位的技術來進行病灶定位,用以照射靶區的放射治療技術。
進行治療 – 在治療室內每次治療所需的時間約為十五分鐘至一小時,時間長短將視乎治療種類及情況而定。 治療進行時您將會單獨留在治療室內,然而我們會透過閉路電視細心觀察您治療時的情況。 為使治療過程更輕鬆,治療期間我們可為您播放您所喜愛的音樂。 核磁影像導向系統揉合了1.5T高場核磁共振成像 和放射治療的精粹於一身。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乳癌衛教影片 01 乳癌護理二週
每次治療前以百萬伏特電腦斷層取得當時所有組織位置,然後與治療計劃的影像作比對,修正三度空間誤差後才會開始執行治療,因此可以克服過去所無法避免的誤差。 其優點是精準、可從軌道上不同角度連續治療以降低器官組織的毒性。 但其缺點是更多正常組織接受低劑量輻射線,長期使用將可能提高第二癌病發生的機率。 國內某些醫院是採部分健保給付,部分自費,金額約20~30萬元;而某些醫院則採全額自費,約45萬元。 傳統的放射治療,以病患皮膚表面的記號對位後即執行治療,但腫瘤或器官每天的位置可能因許多因素造成位移,導致誤差。
- 還有常聽到螺旋刀、電腦刀、真光刀等大多數的「刀」,也不代表手術,它代表的是高精準劑量。
- 這些不同地方就解釋了每次病人躺在治療床上時,位置都會有誤差。
- 另一方面,伽瑪刀因為是頭盔式的設計,故僅限運用於腦部或頭部治療,並且因為射束大小因素僅適合治療3公分左右的病灶。
- 主診醫生會根據病人需要進行選擇,如病人同時要射多個腫瘤病灶,就可能選用螺旋刀。
- 如果您是女性並正在接受腹部或盤骨放射治療,治療對生育能力帶來的潛在影響取決於卵巢所吸收的輻射量。
- 不過,人體是軟綿綿,加上人體內有很多器官,會互相影響。
所謂較「特殊(並不一定是很近代的技術)」的儀器包含導航光子刀、電腦刀、加馬刀、螺旋光子刀;進行較精準的呼吸調控也有特殊的儀器可以使用,族繁不及備載。 其他有些特殊治療項目也會收自費,例如熱治療、質子放療和重粒子放療(後者台灣目前尚未用以治療病人)。 Initial note須於放射治療模擬攝影後一週內呈現於醫院病歷內。 負責所有放射治療儀器的校正、驗收、測試、品管,放射治療劑量之驗證與評估,輻射防護與屏蔽設計,確保所有治療儀器的可靠度與精確性,並研發新技術及教學訓練。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負責協助放腫科醫師做電腦治療計劃,把治療資料輸入電腦,計算出腫瘤及附近正常組織器官接受放射線劑量的分布狀況。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影像導航不能應付開始治療後的位置變化
民國94年台北市立醫療院所整合為市立聯合醫院,在資訊與資源結合後,提供市民更便利就醫與醫療服務。 近年更新設備為新型的多功能直線加速器「Infinity」及「Synergy」,以更優質的放射線治療技術服務民眾。 直線加速器是公立醫院常用電機,但並非每部都可進行立體定位治療,需要較新型號的機種,如配備適形幅射束調整技術(IMRT/ VMAT)、高解度多葉式準直儀,再配合六維移動的治療床及影像導航系統,才能進行快速、精準度高的SRT放療。 影像導航是放射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亦是精準治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它可以驗證及調節病人治療前的位置,使其接近最初設計的位置。 此外,本科並具有一套完整的放射手術系統,擁有符合嚴格要求之治療精確度等系統,可進行體腔及顱內之 〈影像導航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Image-Guided Radiosurgery, IGRS〉。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是結合特殊電腦治療計劃及多葉式準直儀 的治療技術,調控每一射束的強度,提供腫瘤均勻分佈的劑量,減少正常組織的劑量。 一般而言,強度調控放射治療針對不規則形狀的腫瘤或是非常接近於重要器官的腫瘤,產生最佳化的劑量分佈,並降低鄰近重要器官的劑量以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例如頭頸癌症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可以大幅降低腦幹、脊柱神經、食道、口腔黏膜、舌頭、唾液腺與視神經的輻射劑量,大大減低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的出現,這是以往傳統放射治療做不到的。 使用強度調控治療技術亦需要有精良的造影設備,例如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 ,及熟練的醫療團隊以確保治療位置準確無誤。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放射腫瘤部
過往市民或會認爲電療是一種治療癌症的傳統方法,但其實除了治癌藥物推陳出新,電療技術也隨著不同電機的發明和發展得以大大改進,為病人減少副作用和帶來更好的療效。 正如上述所說,影像導航可以將誤差由厘米,變成毫米,已發揮很大作用。 所以,醫護人員亦非常清楚,所以會結合其他東西,如固定器及治療計劃,一同去應付位置誤差問題。
目標是希望減低病人正常呼吸的幅度,但同時不會讓病人於治療期間因為腹部的壓力而引起過度不適。 本中心使用呼吸門控設備來幫助病人進行自主深吸閉氣,它能準確偵測病人的呼吸週期及肺容積。 放射治療師會先教導病人如何使用這套呼吸門控設備,並為他進行多次練習。 使用呼吸門控設備呼吸時,病人需要透過吹嘴用口呼吸,先進行兩次深呼吸然後閉住氣,並維持大約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20秒。 病人亦能透過視訊眼鏡看到他的呼吸週期及肺容積的資料,協助進行深吸閉氣。 此外,放射治療師會根據病人的能力而設定一個最大而合適的閉氣深度,並於整個治療期間,引導他進行自我控制的深吸閉氣。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
部分腫瘤,如肺癌、肝癌等,會隨人體呼吸而移動,傳統的治療,須要增大電療範圍,對正常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而「呼吸同步系統」能偵測並鎖定隨着呼吸移動的腫瘤,機械臂會即時因應改變,帶動直線加速器移向指定坐標,向腫瘤投射,達成實時的呼吸追蹤放射治療。 羅東博愛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思遠指出,放射治療包括定位系統和治療系統。 需要自費的定位,則通常具有更進階的功能,包括即時監控放療過程中的呼吸動作,還能減少心臟暴露的放射劑量。 可分為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與電腦斷層掃描(CBCT),前者是在每一次照射前做影像定位,後者是能更精準對準腫瘤,並評估腫瘤大小變化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