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特別感謝梁憲孫教授和馬紹鈞醫生以及養和醫院一直以來的支持。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喬夏利表示,骨髓增生病有3種,包括紅血球增生(polycythemia vera),血小板增生(Essential therombocythaemia)及骨髓纖維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短期影響為急性併發症如血管梗塞,心臟病發及腦中風,長遠影響為肝臟或脾臟發大,抵抗力降低,發炎機會高,肚脹或肚痛及消瘦等,病情嚴重者更可能轉化成急性白血病或貧血。

  • 但他在2年後復發,出現FLT3突變,更有嚴重肺炎、白血球指數過低等問題,不適合再做化療,使用FLT3抑制劑綜合治療後病情改善,經骨髓移植後,3年來未再復發,健康良好。
  • 首先,根據我們過往的研究發現斑馬魚的基因和生理與人類非常相似,所以我們致力開發一個綜合性的斑馬魚基因平臺,並結合最新技術,以研究導致AML這癌症的不同基因突變組合,並進一步研發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案。
  • 標靶治療透過藥物識別及針對性攻擊癌細胞,適用於初發或復發的患者,亦可與化療組合或單獨使用。
  • 短期影響為急性併發症如血管梗塞,心臟病發及腦中風,長遠影響為肝臟或脾臟發大,抵抗力降低,發炎機會高,肚脹或肚痛及消瘦等,病情嚴重者更可能轉化成急性白血病或貧血。
  • 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謝鴻發,帶領實驗室團隊,做過不少基礎科研,包括研究利用電子儀器治療心臟病症,以及利用幹細胞做各種實驗,竭盡所能地找出不同的辦法幫助病人。

),於香港成長,外科醫生,曾經出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立法局議員和醫院管理局主席。 在開始藥物治療前,作為腫瘤科藥劑師的我會給他提供藥物輔導… 政府即將開展新冠疫苗的接種計劃,香港大學醫學院今天(28日)公布,今年一月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45.9%的市民有意接種疫… 梁如鴻教授 不過血癌之一的白血病就沒有實體腫瘤,而且走遍全身,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更可在數天或數周內惡化,須立刻治療。

梁如鴻教授: 分類文章標籤: 急性髓性白血病 , 港大醫學院 , 高三尖杉酯鹼 , 標靶藥 , FLT3抑制劑

(記者 Karena)一般早期癌症能用手術切除腫瘤,血癌之一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卻有別於固體腫瘤,癌細胞會隨血液運行全身,不但惡化快、難治療,更有三分之一患者出現基因突變,增加復發風險。 近年相關治療取得突破,患者不論初發或不幸復發,仍可接受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減低死亡風險。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梁如鴻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並呼籲市民登記骨髓捐贈,給患者帶來希望。 「斑馬魚模型」是指利用斑馬魚就疾病作基因研究,取其細胞生長速度遠快於以往常用於研究的老鼠。

  • 盧煜明教授話,兩所大學一直有合作包括唐氏綜合症方面等等,更笑稱人才交流亦是交流一種,兩所醫學院都各自有本校生或研究員轉到對家工作,所以人才交流一早已存在,引得台下觀眾大笑。
  • 多年來研究白血病的香港大學醫學院血液科講座教授梁如鴻卻引入斑馬魚做「白老鼠」,測試不同藥物對白血病的療效,並成功孕育具特定基因變異的斑馬魚,而未來他更希望這些小小的魚兒,不但可以加快血癌治療方案的研發,更將之推廣到其他疾病及癌症,令更多病人受惠。
  • 醫藥研發由基礎到藥物面世,經歷不斷的嘗試和失敗,過程中更需要進行無數的實驗和測試。
  • 另外,喬夏利亦有建立協助骨髓增生症病友成立病人組織,希望提供平台讓病友互相交換有關這個病的資訊,醫生亦會定期舉辦講座,解答病友的疑難。

而世界銀行2018年的數據則顯示,全球家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0%。 在本項目中,我們致力於開發一套針對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的風險評估管理體系。 以此為出發點,我們會為智能合約/機制設計提供科學基礎,給探討金融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提供項目評估的平臺,構造以金融科技為元素的金融風險宏觀模型,並且給普惠金融和金融穩定提供政策建議。 為推動項目進行,我們組建了來自金融、經濟、法律、數據科學和計算機方面的專家團隊,與世界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進行合作,並邀請到以經濟學諾獎得獎者爲代表的經濟學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政策制定專家加入顧問團隊。

梁如鴻教授: 健康醫思一點通

市民只須到香港紅十字會的固定捐血站登記及抽取少量血液樣本,並不需要抽骨髓;其驗血資料將被儲存於資料庫內,在需要時作出配對。 醫生一般建議患者接受標靶藥物及化療,部分病人可做骨髓移植手術。 4月21日為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梁如鴻呼籲大眾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給患者一線希望,即使是復發情況,隨著抑制劑的面世,可有效延長存活。 中大醫學院早在2005年已用機械人進行手術,至今約有1700個案,以往數年每年有過百至曲二百宗機械人進行手術個案,好處是機械人的手臂較人類的手臂更加靈活。

於是,他與團隊自2012年開展相關研究,以分子分析及體外藥物篩選的方法 ,找到新的治療方法,幫助白血病細胞中有染色體物質FLT3-ITD的患者。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梁如鴻(左)表示,醫生會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做化療,但未必有效,現以「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FLT3抑制劑可延長患者壽命,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輪候骨髓移植。 梁如鴻 目前,大學對實驗室的要求非常嚴格,不論對動物的來源、健康監察或研究員的安全都有很高要求,確保實驗符合動物倫理道德的標準。 梁教授更強調,「斑馬魚都是脊椎動物,受大學的動物論理規範,每一條也要記錄和適當處置」。 梁如鴻教授的研究重點是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以及研究在正常和有腫瘤的情況下血幹細胞的變化。

梁如鴻教授: 資訊總匯

專科門診覆診時,醫生估計他藥物依從性不好,所… 王伯有心律不正,一直於公立醫院門診覆診,服用多種藥物。 在吸納和培訓醫護人才方面,養和與港大建立了長期而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 「臨床醫護聯合培訓計劃」(計劃)為雙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有助延攬及滙聚人才,並為公立、私營以及學術界構建合作平台,讓新一代的醫護專才得以掌握實用技能,應對各類臨床情況。

梁如鴻教授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馬校友(97研究院電子工程,01研究院電子工程學博士)早前獲工程學國際權威組織電機及電子工程學會(IEEE)院士榮銜,以表彰他在訊號處理及通訊最佳化方面所作的重大貢獻。 首先基於心理社會學的視角,研究長者對步行和活動能力的個別需要,然後根據人體機能學的設計指標發展出個性化穿戴式機械人。 基於剛柔混合的結構,機械人將採用新型傳感器和分佈式驅動系統以及人機協作的控制方法。 2005年10月,他重返政壇,獲新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委任為香港行政會議成員。 出身自醫學世家,其父親梁金齡是1930年代名醫,於香港仔避風塘行醫,梁智鴻之弟梁智仁則是著名骨科醫生,其祖宗是「雞腳駁鴨腳」的清代著名中醫梁財信。 他出身自醫學世家,其父親梁金齡是30年代名醫,其弟梁智仁則是著名骨科醫生,其祖宗是「雞腳駁鴨腳」的內地著名中醫梁財信。

梁如鴻教授: 骨髓病可併發心臟病、急性白血病

十字架的下方寫着兩個拉丁文字——「SPES SALUS」,翻譯作英文即为「Hope and Salvation」(望、救);「望、救」亦出現於最底下一本已攤開的《聖經》上。 「望」的意思是希望学生在遇上困難時仍對天主抱有希望,此外亦同时希望学生的品德和行為能成為他人的希望;「救」則指天主救贖的恩典已於世上普及。 《聖經》的上面為三條橫間,分别各配三原色之一,其意義有三,第一是以能混出所有顔色的三原色象徵天主是一切事物的根源;第二是指出學校位於彩虹村;第三是顯示學校生活十分豐富。 整個校徽亦代表着校訓「懷着希望,迎接救贖;培育同學,救援他人。」本身。

梁如鴻教授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河清很想由始至終,一路陪伴病人走完崎嶇難行的治療旅途,所以毅然離開公立醫院,望有更多時間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尋回做醫生的初心。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寬耀醫生行醫多年,曾目暏病人於數月間因癌症離世,惟醫學科技進步為病人在抗癌路上帶來曙光,亦成為張醫生繼續行醫的動力。 他於2003年回港後,由於研究經費有限,只有自資到旺角金魚街「採購」實驗用的斑馬魚,又「設置」用紅A膠箱為骨幹的實驗室。 後來研究初見成果,又獲得香港硏究資助局撥款,實驗室才慢慢發展起來。 梁續指,AML的5年存活率較其他白血病低,平均僅30%;即使15至34歲患者可用較重劑量化療,存活率亦僅52%,且約三分一患者因後天的FLT3基因突變,導致更易復發,存活率更低。 作為醫院藥劑師並不是只在藥劑部工作,我們是整個醫療團隊的一員,也常在病房中協助醫生護士處理關於藥物的問題。

梁如鴻教授: 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可快速惡化

根據港大推算,本港每年約300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新症,存活率較其他白血病為低。 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30%,即使15至34歲年輕患者亦僅佔52%,更有3分之1患者出現FLT3基因突變,可引致流血、貧血及發燒,令預後(即對病情發展及結果的預測)較差,同時亦令復發風險增加、降低整體存活率。 本校一九八五年畢業生梁如鴻醫生(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早前獲得香港大學頒予「明德教授席」——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席 (血液學),以肯定梁教授在學術領域上之成就。

醫生目前會為病人做化療,但未必有效,一旦治療無效,病人可於數周內死亡。 身兼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及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血液學)的梁如鴻解釋:「急性髓性白血病有很多種,化療及骨髓移植無效的原因,與白血病細胞的染色體物質有關」,針對不同的染色體物質,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承蒙養和醫療集團多年來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支持和雙方的合作,我謹代表我的研究團隊向養和致謝,我們於2017年獲得李樹培醫學基金會的資助,開展了一項以磁力共振造影用於為肝癌病人預測和評估腫瘤變化及復發風險的研究計劃。 有關研究項目只能在養和進行,因養和配備先進的磁力共振儀器,可以精準檢測及量化肝臟纖維化與脂肪肝的嚴重程度。

梁如鴻教授: 存活率只有30% 年紀愈大愈低

彩天校友中的文學藝術界及其他界別人士包括作家梁望峰,藝人駱應鈞,香港前電台總監、前助理廣播處長周國豐,電視節目主持及多媒體創作人梁梓禧,前亞洲和無綫電視藝員黃韻材,東華三院執行總監蘇祐安,歌手謝高縉。 環境中有大量和多樣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作用(包括基因轉移),再加上化學污染物(包括抗生素)排放帶來的選擇作用,環境被認為是最大的抗菌素耐藥基因(即賦予細菌耐藥性的基因)的儲存庫和細菌之間交換耐藥基因的場所。 威脅人類健康的抗生素(又稱抗菌素)耐藥性與氣候變化、水資源緊張和環境破壞一樣是現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 環境是耐藥性產生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和場所,與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密切相關,因此在全新的「一體化健康」理念指導下,目前普遍認為必須將環境作為重要的一環,納入抗菌素耐藥性防控的整體策略。 此外,斑馬魚養殖所需的地方小,梁教授說,「一個魚缸可以養幾十條魚,但同等面積就只飼養到4、5隻小鼠」。

常見症狀包括突然發燒、臉色蒼白、容易疲倦、女性月經失調大量出血及貧血等。 座談會上,身為主持的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向多位嘉賓發問尖銳問題,當中包括港大與中大兩所大學醫學院,明爭暗鬥世界排名多年,未來有否合作機會。 梁雪兒教授稱港大與中大醫學院,一直都有多方渠道溝通,未來必定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梁如鴻教授: 健康解「迷」養和引入監察血癌病情新技術 !精準度較傳統檢測高100倍!可及早偵測復發徵兆

同時,團隊成員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歐洲央行、金融穩定委員會、美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香港金融發展局、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等地區和國際機構的聯繫將有助於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整個項目的成果將對香港從傳統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轉型提供幫助。 透過參與本計劃,港大醫學院教授及學者既可體驗私營界別的工作環境,擴闊臨床經驗,並利用養和的嶄新設備和技術從事教學及研究,為病人服務。 他們亦可在日常的臨床診治中,與養和的醫護和病人交流及分享經驗。 養和會繼續透過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和李樹培醫學基金會,支持港大教授和學者遠赴海外深造及交流,冀藉此為香港帶來更多嶄新醫療技術和科研成果。

梁如鴻教授

本港已有24名病人接受上述治療,其中20人治療3周後,癌細胞已經清除,但因為此病會復發,現僅有5至6人存活。 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可給患者一線希望,有意捐贈者可到香港紅十字會的固定捐血站登記,及抽取小量血液樣本。 她到瑪麗醫院治療後,首先試用皮下注射甲型干擾素,但病情未有好轉反而有惡化跡象,其後輾轉獲資助轉用現時的標靶藥,持續3年的療程後病情得以控制。 區女士現時需要每1至2星期到瑪麗醫院覆診,家住荃灣的她每次都要花費近2小時時間到瑪麗醫院,抽血後等待驗血報告後才能見醫生,每次覆診都用上一日的時間。 她分享一次在去覆診的路上暈倒,在救護車上休息後再到瑪麗抽血,但之後身體撐不下去,醫生檢查後才發現是細菌感染,要住院10多天才能恢復。 梁如鴻教授認為,高強度化療只適合年輕患者,長者應接受低強度治療。

梁如鴻教授: Oscar 治療師

由於港大團隊多年來對沙士及冠狀病毒不離不棄致力研究,造就出很多基礎,就明不同動物的冠狀病毒基因大致如何,亦發現在沙地阿拉伯的沙士爆發由一隻單峰駱駝上發現病毒,從而港大團隊成功研發出測試病毒方式,可及早得悉有否受到感染。 事件證明同事多年來的工作,默默耕耘都沒有白廢,而是做足準備為預防傳染病到來。 人口急速老化是當前香港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2020年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已從2005年的16.6%增加到20.1%。 健康長壽是每一個長者和全社會的共同理想,而對長者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造成最大威脅的是由於日漸失去步行及活動能力而形成的長期照顧需要,對社會福利及經濟發展造成雙重壓力。 我們提出研發新型的智能機器人系統,透過輔助長者的步行及活動能力,防止摔倒及維持獨立生活能力,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我們提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共創理論(UC³),開發受長者歡迎的、新穎的智能可穿戴機械人來改善長者步行和活動能力。

梁如鴻教授: 標靶治療抗基因突變 血癌曙光

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不同癌症藥物的臨床醫療和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聽取病人團體的意見和建議,以善用有限公共資源及為最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治療的原則,檢討藥物名冊和安全網的資助範圍。 梁如鴻教授 藥物建議委員會每3個月舉行定期會議,評估入藥申請,以決定個別新藥物的註冊適應症是否適合納入藥物名冊。 骨髓增生病是一種慢性白血病,病人因後天基因突變,骨髓細胞會在沒有外來刺激下異常增生,高危患者的治療方法為服用標靶藥物,惟現時此藥物沒有列入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患者需自掏腰包承擔藥費,每月費用約3萬至5萬元。

梁如鴻教授: 國藥難在港註冊 病人有藥無得醫 團體倡政府優化藥物…

梁如鴻指,隨著標靶治療的應用,可提升患者達至完全緩解的比率,延長完全緩解期,令更多患者可接受骨髓移植,有助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標靶治療透過藥物識別及針對性攻擊癌細胞,適用於初發或復發的患者,亦可與化療組合或單獨使用。 而標靶治療藥物適用於特定患者,例如FLT3抑制劑就針對FLT3基因突變患者,減低患者的死亡風險。 港大醫學院內科於2012年展開研究,分析96名急性髓性白血病人的細胞及25種藥物的配對,發現從三尖杉屬植物中提取的「高三尖杉酯鹼」,配合標靶藥FLT3抑制劑,可針對抑制相關癌細胞的蛋白生長,以清除癌細胞,病人接受治療後平均壽命可達4至5個月。 梁如鴻教授 三尖杉俗稱狗尾松、山榧樹,多見於中國陝西、河南、湖北、浙江、四川等地。

從長遠來看,通過與醫學、動物健康、環境保護和水處理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本項目將有助於紓緩香港面臨的環境健康壓力,對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並推進達成聯合國提出的消減抗菌素耐藥性的長遠目標。 梁如鴻教授 在本項目中,環境科學與工程、微生物組、公共衞生、醫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科學家們將共同合作開展環境抗菌素耐藥性的跨學科綜合性研究,致力於降低公眾對抗菌素耐藥性基因及耐藥病菌的環境暴露水平。 本項目將針對環境中抗菌素耐藥基因開展大規模的系統調研,掌握耐藥基因於本地環境中的分佈狀況,構建風險評估框架,進而確定環境中抗菌素耐藥基因的關鍵控制節點,並推動研發消除耐藥基因的先進控制技術。 藥劑師在提升用藥安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減輕醫生的工作量,在腫瘤科引入臨床藥劑師全程跟進癌症藥物的使用,可令用藥安全性大大提高,還有助促進藥劑師專業的發展。 清光绪三十四年授外务部右参议,复迁升外务部右丞兼署奉天左参赞。 有關梁教授在學情況可參閱The Way We Were III, P. 38及彩天迎奧運──四十載田徑成就特刊P.66。

梁如鴻教授: 服務地點

梁教授是瑪麗醫院的名譽顧問醫生、香港內科醫學院會董及考試小組主席及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考試委員會會員(血液科)。 他亦擔任多份國際著名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委員,亦曾於英國醫療研究委員會、美國白血病與淋巴瘤研究會及奧地利科學院擔任研究撥款的審批工作。 【本報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血癌,可突然病發,且病情能在數日或數周內急劇惡化,而病人的5年內存活率平均僅30%,當中約30%人更有可能出現「FLT3」基因突變,而過往單靠化療亦難以達到完全緩解病情。 但現時有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成為部分病人的曙光,有時間等待骨髓移植。 港大的同事隨預防外亦在診治流感方面作出努力,不斷嘗試找出新方法令疫苗可發揮更大作用,最新的方法是先使用藥膏後再打針會更好,目前這疫苗在本港已我到更廣泛使用。 在座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及分部主任潘烈文教授,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發表文章,如果對更好保護甲型流感疫苗。

此外,醫學院同事可利用養和獨有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並在本港唯一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的私營臨床試驗中心的支持下,進行一系列臨床研究。 醫學院同事亦可向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和李樹培醫學基金會申請臨床研究獎學金和研究項目資助。 梁教授指出,現時的治療目標是清除癌細胞,令患者骨髓和血液細胞數目均回復正常,一般建議年輕及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接受化療、標靶治療,部分病人可按醫生建議接受骨髓移植。

至於年長或身體較差的患者,建議接受低強度治療或症狀治療以紓緩不適。 現時普遍年輕或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會接受化療或配合標靶治療,部分病人需要骨髓移植。 年長或身體較虛弱患者,醫生將專注治療其徵狀,盡可能減少患者的不適。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會出現FLT3基因突變,惡化速度極快。 然而,最新針對FL3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已面世,不論是初發或復發的患者,仍可延長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及減低死亡風險。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梁如鴻形容急性骨隨行白血病是惡化最快的癌症,患者突然病發、可在數日或數週急速惡化。

梁如鴻教授: 「惡化最快癌症」急性骨隨性白血病奪命 腫瘤科醫生籲登記捐骨髓

課程內容涵蓋內科、外科和婦產科等專科,由養和名譽顧問醫生以小組形式授課,加深學生對私營醫療服務及運作模式的了解。 現時的治療目標是令患者達至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為目標,亦即骨髓及血細胞數目回復正常及骨髓沒有癌細胞跡象。 醫生一般建議年輕及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接受化療,化療會是短期及高強度,通常為期一周,目標是清除身體內的癌細胞,達至完全緩解。 現時,藥物Ruxolitinib的註冊適應症用途為骨髓纖維化 及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藥物評審過程以科研和實證為本,依據藥物的安全性、療效和成本效益的原則等因素。

梁如鴻教授: 梁如鴻: 資訊總匯

而現時對該病的標準治療方法,包括高劑量化療及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成效並不理想,復發及難治白血病更成為重要的議題。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仍是一名醫科學生,曾獲李樹芬醫學基金會頒贈獎學金。 梁如鴻教授 當年港大醫學生必定會在「李樹芬樓」上課;都認識「李樹芬」、「李樹培」這些醫學先賢。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