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緊急救護承受巨大壓力,《安妮怎麼了?》平台創辦人楊翔文認為:「其實你不是孤單一個人,不需要承擔所有決定,我們是用一個系統在拯救生命!」楊翔文是攝影工作室負責人,也是救護技術員,因為一個簡單想法架設了線上急救教育平台,兩年累計影片九十部,「學生」超過十七萬人。 會接觸這領域也是種機緣,翔文學長在大三時跟著朋友去上醫學院開的「民眾基本救護」,基本上就是初級救護技術員 的課程。 上完後有位學長來招募大家去消防隊擔任救護志工 (就是跟著救護車一起出勤),真實接觸救護現場;在過程中,翔文學長更加發現緊急救護就是「在一個關鍵的時刻做一件關鍵的事」,是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後來翔文學長又自費參加中級救護技術員 的訓練課程,也被該受訓單位找回去協助教學,便開始接觸緊急救護教育,目前也在接受高級救護技術員 的訓練。 課程當中也會搭配「刻意練習」的模式來操作,例如安妮可以和手機APP來連線,在按壓的過程中,APP會給出即時的反饋,如按壓力道不夠、速度不對等。 透過教學方法的改善以及刻意練習的方式,可以將授課的時數大大的縮短,且學習的效率也能夠有效的提升。
- 很難想像,楊翔文還在念大學時,就自願站在救護最前線,不停地與死神拔河。
- 適逢2018年衛福部想要改編急救的教科書,楊翔文便找上旺英衛教基金會合作。
- 創立至今,楊翔文認為「安妮怎麼了」更像是一間出版社、一個研發單位,提供教材和教學方法,指引新手或指導員方法,充實教學內容與技巧;2022年,「安妮怎麼了」意識到救護員訓練中缺乏氣切病患的照護方法,因而出了一套專門講解氣切的教材,實踐「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做一件對的事情」的初衷。
- 利用情境影音的方式,搭配上急救知識的仔細解說,甚至開設各種因應不同場域所設計的客製化課程,來讓急救專業推廣進入民眾的生活。
- 除了臺灣本地還擴大至亞太地區徵件,於12月3日、4日在新北市新店靜思堂舉辦公益實踐計畫決審暨交流活動, 參加的團隊有孵化組二十五組、加速組八組及亞太區四組。
-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緊急救護承受巨大壓力,《安妮怎麼了?》平台創辦人楊翔文認為:「其實你不是孤單一個人,不需要承擔所有決定,我們是用一個系統在拯救生命!」楊翔文是攝影工作室負責人,也是救護技術員,因為一個簡單想法架設了線上急救教育平台,兩年累計影片九十部,「學生」超過十七萬人。
如果用周間休假的時間上課,全部上完也要8至10個月的時間,而且很少開課,想上也不見得有得上。 南科的AI_ROBOT自造基地項目包括智慧醫療、智慧機器人、無人載具、AR/VR等等,匯集台灣和各國的創客,在此交流激發各自精彩,突破既有的框架,產生無數的創意,製造能夠翻轉世界的新世代產品。 我常說創客在社會中屬於少數,但不是唯一的族群,而這少數正在發揮「蝴蝶效應」,開始改變這個世界。 從最一開始的拍打病患雙肩(叫),撥打119並請人拿AED(叫),同時配合119人員確認是否有正常呼吸。 影片利用情境劇的方式,讓觀眾了解到急救的正確步驟以及程序,讓真正面臨狀況時,可以能夠有最直接的作為。 楊翔文 會長及陳忠祥秘書長與社團法人台灣資訊教育發展協會陳憲良理事長、吳芸如主任用視訊的方式商討 Minecraft 合作的可能性。
楊翔文: 緊急救護零距離──「安妮怎麼了?」 創辦人楊翔文
適逢2018年衛福部想要改編急救的教科書,楊翔文便找上旺英衛教基金會合作。 當時楊翔文除了改編書籍,更將內容拍成影片「送」給衛福部,這樣「半買半相送」的方式果然奏效,影片收到很多正面的回饋,這也成了《安妮怎麼了?》的起點。 楊翔文解釋,台灣對於緊急醫療救護的概念約是從20年前才起步,而且人才大多是在消防體系內。 而這樣的系統訓練出來的人,多是投入第一線救護,專長也偏向技術操作,很少從事專門的教學或研究。 「緊急醫療救護在台灣才發展約20年,比較類似一種訓練,但在先進國家,急救醫療大多是學位制的。」決定加入楊翔文救護志工後,又為了考取EMT-2(中級救護員)執照而去受訓,這也讓他看到了台灣緊急醫療救護的瓶頸。
然而,2020 年 5 月臺灣的疫情升溫,防 疫規範進入三級緊戒,政府倡導減少社交行 為,安妮團隊幾經商討提出改善方案,只要 完成線上課程的學員有練習需求,就可以提 出申請將教具寄送到府的服務。 於是安妮團隊開發出 自動回饋的練習模組,讓教具可以直接反映 學員的救護動作是否正確精實,還可以透過 Google meet 來進行考核。 這項目標需要投 入大量的資源,英國紅十字會、美國心臟醫學 學會等國外大型 NGO 都在這件事情上都有所 著墨,今天安妮團隊接下這個重擔,不計時間 與金錢成本,以創意行銷來推動救護醫療相關 議題的普及率。 而團隊則將線上、線下做結合,民眾可以先在網路上自行看影片學習完後,到實體合作定點進行平均四十五分鐘的操作課程,且當中每個人都能分配到一具訓練用的人體模型安妮—來做實際練習。 楊翔文表示,給民眾的教材主要是希望當真正緊急狀況來時,民眾面對相對應的情況,可以做出最合適的處理程序。
楊翔文: 安妮怎麼了 讓急救教育結合創新影音(校園記者投稿)
他們也 會梳理教學方法,有別於單純的經驗教學, 設計回饋機制、明確制定目標,並提供學員 充足的時間練習,讓學員一開始就訂定自己 的追求標的,透過即時回饋修正表現,比起 傳統練習的模式,相同的練習量,得以提升 30% 以上的效益。 目前安妮怎麼了已經產出超過上百隻的影片,其中又能粗略的分為兩大類,一類則是給予專業救護技術人員,另一類是給一般民眾的教材。 在專業救護人員有製作了初、中、高級救護技術員的教材,但是急救並非只是救護人員的專利。 為了打造更完整的救護系統,開始研發給民眾版本的教材,讓學習急救的門檻能夠降低,成為更完整的教育平台。
他回憶,當時正值晚餐時間,1名50多歲的爸爸在餐桌旁突然倒下,女兒見狀慌張報案,他與救護員趕到現場後緊急將該名爸爸送醫,而女兒也一同坐上救護車。 「你在某個時間、地點做對了某件事情,可能就可以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今年30歲的楊翔文,有著大男孩般的笑容。 很難想像,楊翔文還在念大學時,就自願站在救護最前線,不停地與死神拔河。 中華國際珠心算數學教育學會金門分會指出,學習珠算、心算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計算速度,更為帶動正向的學習態度與熱誠,學習珠心算是以計時賽,透過珠算、心算完成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過程中不僅培養孩子全身貫注的模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楊翔文: 楊翔文的其他商標
他看見了,當那位父親被送進急診室時,他的女兒在外頭開始崩潰大哭,甚至腳軟跪了下來。 新聞報導中,也常聽到有人雖然急救回來,心臟還能動,但是卻腦死變成植物人,因此從患者倒下後的「4~6分鐘」,要把握黃金搶救時間,才有可能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 楊翔文也提醒,對沒受過訓練的一般民眾,「評估脈搏」困難度較高,很可能過於緊張,測不到脈搏,或將自己的脈搏誤認為對方,而猶豫不決,耽誤搶救時機,因此只要符合「無意識、無正常呼吸」這2個條件,就能盡快進行搶救。 對此,楊翔文表明,想要誘使一個人伸手急救,需要有「知識技術的擁有」、「現場環境」及「意圖」的動機,其中「意圖」是楊翔文覺得最重要的關鍵因子。
- 會長及陳忠祥秘書長與社團法人台灣資訊教育發展協會陳憲良理事長、吳芸如主任用視訊的方式商討 Minecraft 合作的可能性。
- 細細推敲,與過去培訓方式有關,以前只要學習時數滿了、考試通過就好,很少確認是否明瞭正確步驟及操作熟練,因此他想要改變機制,走能力取向,「確認學會了才能結業」。
- 以家人的態度,互相支持,不是只教授技術,而是強調精神心靈層次的自我提升。
- 而團隊則將線上、線下做結合,民眾可以先在網路上自行看影片學習完後,到實體合作定點進行平均四十五分鐘的操作課程,且當中每個人都能分配到一具訓練用的人體模型安妮—來做實際練習。
- AiBee台灣公司行號搜尋:台灣經濟部商業司公司行號查詢資料,提供便捷快速查詢公司行號名稱、公司地址、資本額、營業項目、營業狀態等等公開資訊。
- 這些年,《安妮怎麼了?》接連完成了針對救護員的全民急救「1.0」及「2.0」。
「唯一比死亡更悲懼的,是那些本來可以避免的死亡。」世界復甦聯盟將「CPR訓練列為學校的必修課程」訂為提升存活率的十個步驟之一。 國內僅有極少數的學校擁有足夠的即時回饋CPR教具,可以直接執行教案內容,止血課程更是沒有相對應的教具,因此透過此計畫老師可以同步用低門檻的價格,租賃即時回饋CPR教具及止血教具,補足學校教具缺口以提升課程品質。 103年1月1日加入義消救護團隊服務至今,經歷隊員、小隊長、副分隊長。
楊翔文: 金龍獎獲獎人員 楊翔文
獵人學校傳遞的教育價值在於分享、愛自然、自我連結,並啟發自我的原始身體能力。 以家人的態度,互相支持,不是只教授技術,而是強調精神心靈層次的自我提升。 以「讓學校變大」為目標,與偏鄉原住民地區學校簽署合作備忘錄,提供空間讓學校使用,每個月舉辦四次單日課程及暑假長時間生活營隊,將教育價值推廣給更多人。 最後透過為期一年的教育推廣課程運作,發展未來辦校的教育模式與發展定位,進一步建立出制度、流程,甚至未來的營運模式。 「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 獵人學校」透過美感教育與戶外教育,要帶給孩子的是要對人很好、要有美感、要對環境土地有感的三個重要的價值。 課程中一部分將以團隊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在與人的相處中學會共好共享,感受到對人很好的價值。
畢竟急救並非是民眾的工作,學習完後可能過了好幾年才會遇到需要急救的狀況。 在團隊所做的輔助醫療當中,又分別為兩個部分,民眾與專業人士,兩者的教學方針有所不同,在課程設計上也需要客製化量身打造。 拍攝急救相關的影片,楊翔文希望能夠找到最高等級救護員(EMT-P)來做示範,但當時二〇一八年全台有EMT-P資格的人數僅不到一百人,而這些救護員又大多在消防單位或是國軍當中,加上需要拍攝前置漫長的練習,多數消防人員、國軍難以配合如此長時間的拍攝工作。 但在急救領域中啟蒙楊翔文的關鍵,是一堂大學時叫做「民眾基本救護」的選修課。 在課堂中開始接觸了急救的相關知識,且該堂課在學期末提供了實習的機會,可以跟著消防局救護車去認識急救現場的樣貌。 不久,衛福部編修第二版高級救護技術員教科書,主編邀他加入協助製作影片。
楊翔文: 楊翔文的公司負責人
平時致力於救護義消教育訓練,除了舉辦新型態聯合分隊常訓,亦自組讀書會以提升隊員知能,認真負責,不遺餘力。 除環保生態以外,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亦涵蓋教育、公益、技術創新等領域,如推廣偏鄉小學機器人教育的陳秋蘭、決心建立急救相關資訊平台的楊翔文、志在發展農村微型木藝產業、改善經濟的陳文靜、將資料科學及分析帶入農田,增加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吳君孝等。 在歐美,公部門所管轄的救護體系負責 處置較為緊急的情況與偏遠地區的教育培訓, 沒有立即致命性危機的輕症救護就會轉介民 間單位,營造市場需求,吸引更多願意投身 相關產業的人才,自然就能成為產業與教育 的良好生態。 臺灣雖然尚無相關科系,但在 教育普及化以及持續宣導救護醫療的情況下, 許多年輕學子對於 CPR、哈姆立克法皆具基 本素養,楊翔文提出接下來臺灣應逐步發展 後端的培力課程,讓不同救護機制更能靈活 運用,人們也能理解如何在自救與被救之間 取得平衡。 在倡議行銷的部分,目前有和急救相關APP進行合作,或是協助相關協會來推廣共同的理念,讓專業人士了解相關問題,也讓更多人認識急救領域,這將會是在未來,安妮怎麼了希望能在急救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
醫學講求實證,但目前在第一線從業的 救護人員所受的訓練多是職業訓練,不太像 是學位化的學理養成,基本上不太會有系統 性的教學方法,通常前輩怎麼教,他們就是 依樣畫葫蘆,有錯誤或不合時宜的方式,就 會繼續傳承下去。 不會有太多情緒、外界的因素,就是將內容、程序好好地講清楚,讓專業人士在未來應用時有一個很明確的程序可以遵行。 從那一刻起,他也開始有了「急救就是在某個時間,你去做某件事情,就有機會去改變他的一生、他的家庭、他的一切」如此的想法。 答案是患者無意識、沒有正常呼吸的時候,影片也講解「不正常呼吸」的特徵,補充美國心臟醫學會知識,並建議「別量脈搏而用手觸摸胸腹之間,觀察橫膈膜起伏判別呼吸狀態」,還特別說明AED的作用,是讓不正常跳動或顫抖的心臟恢復正常,且有自動語音教導操作,操作時不用緊張。 但如果「求救」之後,沒有人願意做CPR、操作AED,或是缺少警覺發現的太晚,那這條生命之鍊就會斷掉,後續搶救回來的情況也就更渺茫或不樂觀。
楊翔文: 提供資料信息
因此團隊開始招募實習生做培育,挖掘在校園中對急救有興趣的學生,讓他們知道如果在急救領域想要更深入,其實還有很多能力可以培養,或是開發原先就已有急救知識學生的興趣。 以往民眾對於急救教學的印象,可能停留於到指定地點聽講授課,結束後再進行考試,這過程當中會花費大量的時間。 急救教育大改革落在一位年輕的民間救護員身上,楊翔文說做起來真的很累人,專業示範人員少,救護器材高達三十三項,整理跟管理都需要專家,「快崩潰的時候,都會想起學長說的:要勇於改變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慶幸有這麼一群人,一起打造台灣最好的救護員教科書。 教材之外,民眾的急救態度更需要建立,「有次接獲健身房通報,教練已做CPR但沒用AED,錯失挽救生命的機會,問他原因竟是不敢操作、怕做錯」,學了為什麼沒有信心做? 細細推敲,與過去培訓方式有關,以前只要學習時數滿了、考試通過就好,很少確認是否明瞭正確步驟及操作熟練,因此他想要改變機制,走能力取向,「確認學會了才能結業」。 大三那年他修了緊急救護課程,和消防局一起出勤,當時的通報說,有位父親吃飯時倒下,讀國中的女兒在急診室外崩潰大哭。
他呼籲,唯有串聯起民眾急救技巧、救護人員與醫院,才有可能救回最多的人。 同時,近年來為了增加民眾的急救意願,相關單位也開始推行連續壓胸的CPR,不用吹氣,楊翔文表示,這樣的作法必須建構在兩個前提之下,一是患者有心臟問題,二是身處城市。 現在,在學校教育及各種政策落實下,楊翔文觀察到,會做且敢做CPR的民眾也越來越多,這項技能不管用不用得上,仍需要定期複習。 「意圖是可以被建立的,而且急救者並不需要獨當一面,身邊的人提供即時協助是無可取代的!」楊翔文指出,其中「自我信心」是最需被建構的面向,能使人們在呼吸、心跳停止後4-6分鐘內,不因退縮而錯過急救的黃金時間,搶救病患生命。 急救,是維持生命徵象及避免二度傷害,每個人一生中平均會遇到3.48次緊急事件,救護車到達約需4-8分鐘,黃金救援時間僅有4-6分鐘,因此旁人能立即急救,才能讓傷病患者更有機會存活或者康復。 楊翔文 「緊急救護有點類似滅火器。」楊翔文舉例,在求學期間都會有人來教學、甚至讓你實際噴噴看,等你到真正遇上火警,才敢嘗試著救火。
楊翔文: 鳳小岳初體驗「速度驚人」 工作人員:真的第一次?
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楊翔文提到「生命之鍊」的概念,其中有5個步驟包含「求救→CPR→AED→進階處置→醫院治療」一環扣一環的搶救,才能有機會就挽回人命。 然而除了後2個步驟如「進階處置」是交由救護人員插管、施打強心針等,送醫由醫護人員接手外,前3個步驟都是在場民眾可以做到的。 楊翔文表示,因為少了心肺功能運作,身體就無法獲得氧氣,而大腦僅存的氧容量,僅能提供4~6分鐘,超過10分鐘腦細胞就會壞死,沒有急救的狀態下,存活率更是以每分鐘下降10%。 A:當你發現身邊有人躺在地上、走著走著突然倒下,且「無意識、沒有正常呼吸、無脈搏」,呈現「心肺功能停止」,就需要立即進行急救。 「安妮怎麼了」成立四年,楊翔文最常被學生問到「如果是墜樓能不能做CPR?」、「如果是溺水能不能做CPR?」楊翔文表示只要患者呈現「無意識且沒有正常呼吸」,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施作CPR,不管是車禍、被電到、噎到……都一樣。
這些在大學因共同興趣而聚在一起的朋友也成為學長之後的創業班底與夥伴,持續跟幾位同好摸索、陸陸續續做了一些校內校外的案子,搭上社群媒體的發展……發現比起一般文字,影片是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 這個月杜風報邀請B98、R02的楊翔文學長分享創業的經驗和感想。 踏進離臺大校總區約五分鐘車程的工作室,電腦、數臺完好保存的攝影設備和網路上豐富的影片群,你可能見不著土木的影子,取而代之是一房間從無到有、細心栽培而茂盛的興趣……。 高屏分會陳會長與巨匠電腦南區羅經理談妥,自即日起,巨匠電腦提供中山高雄、三多、鳳山、裕誠、岡山、路竹六間電腦教室,與高屏科丁合作推廣公益程式教育課程。 如何將 Pre-hospital 楊翔文 的流程與 處理機制更為細膩,讓人民素養可以獲得整 體提升,需仰賴公部門與民間團體攜手合作, 有效整合產、官、學與民間資源,以期符合 臺灣社會的救護醫療體系可以持續積累動能, 並且向下扎根,計畫性培訓不同層級的救護 人力。 在一次的晚餐時間,一位爸爸在餐桌旁突然倒下,女兒見狀後替爸爸報案。
楊翔文: 接近擬真的經驗轉換 緊急救護不再遠在天邊
若讓更多人明白緊急救護在做什麼,才能徹底改變緊急救護的整體環境。 對於未來,楊翔文想給予救護員更多的支持,計畫在「全民急救4.0」上路時出版一套完整包括書籍、影片的救護員教材。 創辦《安妮怎麼了?》,讓楊翔文的人生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雖然曾遭質疑不專業,甚至被醫事人員當面嗆聲:「救護員就是個職能訓練,他們什麼都不會!」他仍把每一次當成溝通、解釋的機會,讓大家明白救護員在做的事。 然而這一整套的教學模式,不只獲得許多老師的好評,運用在一般的救護員訓練中,也有效的縮短了受訓時間。 另一方面,台灣的緊急醫療救護證照,除了EMT-1、EMT-2以外,還有最高級的EMTP。 比起EMT-1的40小時、EMT-2的280小時,EMTP的上課、受訓時間是驚人的1280個小時。
楊翔文: 台灣的救護醫療 該成立急救專門科系
「安妮怎麼了?」團隊也曾參加過往年的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評選,報告人楊翔文提及去年和今年的大架構方向是一樣的,但是內容做了很多的調整,包含去年沒有止血課程,因為止血這件事是去年底才發生的,所以今年才加進來。 去年只做線上課程,沒有做實際的工作坊;經評審委員建議要做實體課程,所以他們把工作坊加入今年的企畫中,期待執行內容越來越清晰與完整。 有別於以往的團體課的模式,學員在課堂之前就要先看1小時的線上課程,到了現場就直接進行一系列的關卡。 開始施作技術上的練習以及測驗,若能快速進入狀況,在現場大概3、40分鐘就可以完成課程,如果不熟練、測驗未通過也不用擔心,就一直不斷重來即可。
楊翔文: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中文網站
一、107年建立國內第一個緊急救護技術員影音教育平臺-「安妮怎麼了?」,除了可作為正規EMT教育的輔助教材外,也可以使教育資源較缺乏的地區有機會接觸完整的訓練教材,以提升國內緊急救護之水平。 然而,學員要是想在課餘的時間複習,就只能靠課本的文字和照片拼湊上課的記憶。 不過課本輔助畢竟有限,很多細節無法表示,也造成了學員們在學習上的困難。 「自我學習與學習速度的重要性」和「勇於去改變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翔文學長將這兩句話送給土木系的學弟妹們。 翔文學長在訪談中表示,這些工具現在的工作上沒有用到很多,但研究所就是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自我學習」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尤其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領域的入門門檻都降低,懂的多還不如學得快。 不僅如此,在拍攝時,團隊講究真實情境的模擬,除了拍攝場景多用路邊、公園等生活場域,並設計現實生活裡可能發生的急救情境,讓民眾碰到緊急情況時,可以減去經驗轉換帶來的麻煩。
近年警消與民間單位大力推行「心肺復甦術」與「自動體外去顫器」等急救技巧。 中級救護技術員楊翔文便在影片中指出,意外發生後「4-6分鐘」是黃金搶救時間,若具備急救技巧,就能夠在救護車來臨之前,多留下一絲生機。 小鬼黃鴻升驚傳意外猝世,引起演藝圈震驚和痛心,外界推測疑為心梗塞引發跌倒,但詳細死因還需進一步釐清。 回顧心梗塞猝死案件時有所聞,線上急救教育平台《安妮怎麼了?》教大家最常見CPR與AED急救時機,當身邊親朋好友發生事故,才有能力幫一把,讓傷害降到最低。 另外楊翔文,也想辦一場活動,讓救護員可以免費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爸媽、甚至心儀的異性參加,並且讓救護員們分享自己的專業。
楊翔文: 「安妮怎麼了?」 新媒體時代的急救教育資源
團隊課程專員陳鋇涵也提到,在不同的場域,團隊會和講師做規劃,再對客戶端說明,讓客戶理解到課程是非常「接地氣」的,像團隊有針對過重機訓練場等不同場域,來作客製化的課程設計,讓學員在參與完後可以實際發揮在他的場域中。 楊翔文 讓大家都能理解到自己在急救系統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了解到自己所能夠做的事情。 團隊拍攝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當中遇到了像是找不到示範人員、找不到拍攝相關器材等等問題。 救護技術員中分為三個等級,初級救護員(EMT-1)、中級救護員(EMT-2)、高級救護員(EMT-P),三個等級能施行的救護項目也有所差異,如初級救護員可以做病人生命徵象評估,中級救護員可以給喉罩呼吸罩使用,高級救護員能依預立醫療流程執行電擊術。
楊翔文: 第1062集(下)- 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李怡潔
此外,民間有太多錯誤急救偏方,「如癲癇怕咬舌,民眾塞筆、襪子、筷子或手指,都對患者無益;還有燒燙傷不沖水反而抹牙膏或用冰塊冰敷,都很荒謬。」所以他又想翻轉急救教育,為了獲得公信力,他進修高階救護技術員,編輯救護員手冊,更將教材帶入校園。 平台以已有三套完整教材上線,讓楊翔文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新竹尖石鄉的替代役,看了影片後做出心智圖,把急救知識、步驟、影響、存活率都標記清楚,「很興奮,這表示我們想讓全民學急救的目的達成了。」他想,如果全民都能發揮急救作用,可能許多生命就不會失去了。 這本手冊原先的用意只是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全民學急救」製作歷程中的小故事,但想到這段時間很多人好奇我們到底在做什麼? 心肌梗塞不分年齡層,舉凡60歲以上長者或3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可能猝不及防!
楊翔文: Company representative with the same name as 楊翔文
楊翔文形容,當他跟著救護員把昏迷爸爸送進急診室,一路陪同的女兒突然眼淚潰堤,在急診室外崩潰大哭,甚至一度癱軟跪在地上。 這樣的畫面,讓當時才21歲、未經歷練的楊翔文十分震撼,也讓他發覺,原來有適當的急救措施,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家人的命運。 本網站資料由經濟部商業司取得並經過整理,如有任何問題請來信()聯絡。
楊翔文: 什麼時代了,為什麼學急救還那麼古老?「安妮怎麼了」讓全民學急救
當年楊翔文才大三,正是求學時光最輝煌的日子,也是投身緊急醫療領域的起點。 當時楊翔文與朋友一起選修《民眾基本救護》,在他的想像中,課程教的應該是類似卡通《名偵探柯南》的解毒技巧,沒想到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其實教得有點難耶!」楊翔文坦白地說。 計畫先與鄰近的學校簽合作備忘錄,讓他們知道有這個基地開放給大家使用,再擴展至臺灣各地甚至國外,只要有適合的課程都可以使用這個基地空間。 「夢想是和學校合作,我們提供獵人學校空間,把『學校』的概念變大,讓太麻里溪流域的孩子們,都能走進大自然的環境,而不是在硬邦邦的水泥間裡學習。」從部落出發分享給更多人,對環境有感,讓孩子能夠愛山愛海,喜歡上自然,更進一步對環境在乎,願意去守護所愛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