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藥(如片劑或膠囊)及靜脈注射劑,近年某些標靶治療藥物(如抗HER2型標靶藥)亦發展了皮下注射的方法。 口服藥需按照醫生所處方的確切劑量、服藥時間服用;靜脈或皮下注射則需到診所或醫院進行。 除了有可能令舊有傷口再次裂開、新傷口無法順利癒合之外,亦有機會影響手術傷口的癒合,所以如果病人有需要進行外科手術,便要預先暫停服用這些標靶藥物,以免影響手術傷口的癒合過程。

肺癌泛指由氣管、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細胞增生的惡性腫瘤,也可以再用組織組成粗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包含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而小細胞肺癌惡性度比較高、治療方式和預後也與其他肺癌大不相同。 第2類: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標靶治療,包括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Iressa和Tarceva、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Glivec和Sprycel以及治療乳癌的Tykerb。 肺癌主要可分4大類,包括:「小細胞肺癌」及「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肺癌」、「大細胞肺癌」,不同種類,治療方式及對治療的反應,命運大不相同。 雖然理論上標靶藥物能減少副作用,提升治療效果,但現實的治療結果卻不太理想。 由此可見,理論和實驗室裡的試驗,跟活生生的人類身體始終是完全不同的。

標靶藥抗藥性: Q:標靶治療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副作用愈強代表療效愈好?

社會中心/林昀萱報導前美職大聯盟球星王建民目前擔任台灣隊投手教練、為3月即將開打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備戰中,卻爆出遭台南知名醫美醫師蕭嘉蓉丈夫提告介入婚姻、求償1000萬元。 透過理解風水,江老師看到了天地之間運行的道理,看到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她更期待有機會與更多人分享所學,創建優勝空間,幫助生活或工作在其中的人,心平氣和、愉快友善,更進一步促進健康的身體、順利的事業。 由於在紫禁城旅遊的頓悟,讓江老師感受十分強烈,開始日以繼夜地研究古時的風水經文。 所以江老師的風水觀,都埋藏著綠能、環保、綠建築、永續、傳承等觀念。 風水能量的流動,來自於設計出長遠的時間軸線與建築空間互相交錯影響,因而能夠源源不絕。 過去幾十年,人類在和癌症的對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肯定不是完全失敗,但是由於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匱乏,目前的很多研究還很初級。

標靶藥抗藥性

美國哈佛醫學院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佛克曼(Judah Folkman)醫師,早在1970年代就提出「腫瘤與血管新生假說」,發現腫瘤細胞有血管新生的現象,而抑制血管新生就是所謂的「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 目前已經知道癌細胞的血管新生牽涉到多種細胞激素的分泌,其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為最主要的調控因子。 研究發現VEGF在多種腫瘤,如腦瘤、肺癌、乳癌、消化道腫瘤及泌尿道腫瘤等均有過度表現的現象,因此VEGF是一個理想的腫瘤”標靶”。 Bevacizumab (Avastin, 癌思停)是一種anti-VEGF的單株抗體,作用在癌症細胞團中的血管,讓血管萎縮,使得癌細胞在得不到養分的情況下逐漸死亡。 肺癌病徵不明顯,患者往往受襲而不知,尤其是本港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患者多為非吸煙的年輕女性,更難察覺病情,因此確診時大多屬於第三、四期。

標靶藥抗藥性: 產生抗藥性 可試免疫治療

其中一種原因是腫瘤有機會有進一步的基因突變,令到正在使用的標靶藥物失效。 標靶藥抗藥性 針對ALK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現時有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ALK抑制劑可以使用,從而一直控制病情。 臨床腫瘤科醫生曾憲玲指出,晚期肺癌很多時都有基因變異,過去因為沒有相應的藥物,故基因是否有變異對治療沒有重要性,但現在就有愈來愈多藥物可以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能夠顯著延長病人的存活期,所以檢測結果對於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十分關鍵。

我們鼓勵您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研究,並與合格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合作,來制定您自己的醫療保健決策。 標靶藥抗藥性 生物學和醫學都需要更多的突破,這需要各個學科的專家協同作戰,我們離最終攻克癌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這次,威羅菲尼(Vemurafenib)不再有效,復發的癌症比以前的更加凶猛,很快就奪走了患者的生命。 考慮到惡性黑色素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往往以天計算,這類新型藥物的作用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可惜的是,在醫生和患者歡呼雀躍的時候,新的數據給大家潑了一發冷水。

標靶藥抗藥性: 目前新方案:

本港每年約有600至700名肺腺癌患者證有EGFR 基因變異,臨床資料顯示大部分人在接受一綫標靶藥治療後的9至13個月會開始呈抗藥性,病情持續惡化,當中60%患者證實癌細胞出現一種名為「T790M」的基因突變。 近年醫學界相繼發現EGFR、ALK、ROS1、HER2、BRAF、C-MET等靶點 ,並研發出對應的標靶藥物,提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及存活期 。 進行標靶治療前,肺癌病人需要先進行基因測試,找出癌細胞中突變的基因,再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第三代標靶藥的壞處是價錢昂貴,公立醫院中只有小部分有腦轉移的病患才適合申請資助,否則病人需要自費用藥。 另外,還有第二代標靶藥的選擇,如阿法替尼(afatinib),它對EGFR基因突變中部分罕見的突變都有療效。 標靶藥抗藥性 罹患肺癌,另一個讓人憂心問題是癌細胞會轉移至中樞神經,過往治療經驗發現,第一、第二代標靶藥物滲透到中樞神經濃度低,只有不到2成的控制率。 而腦部轉移也成為肺癌患者接受第一、第二代標靶藥物後常見的肺癌轉移或復發部位,而因為化學治療對於腦轉移的療效不彰,患者多半只能接受放療,長期後遺症是對神經系統產生破壞,影響生活功能。 標靶藥抗藥性 今年40多歲的Flora(化名),今年因氣喘、背痛和頭痛等病徵求醫,經詳細檢查和癌症基因分析後,證實為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和骨骼,肺部已出現肺積水。

標靶藥抗藥性: 癌症骨轉移 及早用藥保生活質素

他說,標靶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是疲倦,另外有約3%至5%人出現嚴重副作用,如腸炎、肺炎、肝炎、腎炎等。 免疫治療於肺癌的效果要視乎PD-L1的多寡,反而用於黑色素瘤病人,效果較佳,其次是用於腎癌。 幸運的是,醫學界近年積極尋找新的治療方案,成功找到標靶治療失效的主要原因,原來與EGFR基因的T790M突變點有關。 為了了解Eric的腫瘤細胞情況,醫生決定再次為Eric腫瘤活檢測試。 除了上述針對腫瘤的治療外,亦有保護骨骼,減低癌細胞轉移到骨骼的「骨針」: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和地諾單抗(denosumab)。 此外,適當利用電療,特別是高精度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對某些「寡轉移」的病人甚至可以達到痊癒的效果(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有詳細講述)。

  • 而日本、台灣、香港、大陸、以及韓國的研究一致發現,亞洲人的肺腺癌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率比歐美人高出甚多(45-60%),因此用Iressa的反應率也高出甚多。
  • ,因為腦血管與供應大腦的椎動脈血管共用分支,肺癌細胞可以不透過肺毛細血管的過濾作用,直接從心臟、頸動脈移轉到腦,而腦部組織有腦室屏障會阻檔化學治療藥物進入腦組織,所以效果不好。
  • 幸好,在醫師的建議下,林小姐加入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的人體試驗計劃,終於讓癌細胞獲得控制。
  • 粗略估計,病人一年須接受 17 次治療,以每劑藥 HK$6萬 計算,一年便需要付 HK$100 萬元。
  •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 然而大部分的奈米粒子都尚在研究階段,目前已通過美國FDA批准的治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Johnson and Johnson 已被授權用於治療卵巢癌、乳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的 Doxil 。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指出,現在的標靶藥物,基本上已沒有太嚴重的副作用。 只有像是 HER2 標靶藥物,少數病患可能發生心臟毒性副作用,就得定期做心臟超音波監控。 高雄長庚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指出,所謂第 1、2、3 代標靶藥物是指藥品問世的時間順序,部分療法還會搭配化學治療使用。

標靶藥抗藥性: 類似長新冠腦霧易健忘的化療腦! 乳癌患者每3人就有1人

這些助長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特定分子,包括特定的突變基因和蛋白,正正是標靶藥物所針對的「靶點」。 標靶治療透過干擾這些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靶點」,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速度 標靶藥抗藥性 。 而在標靶藥物的臨床使用上,也不是對所有病患都有同樣的療效,如果以第一線的標靶藥物為例,可以延長壽命11個月,但有一半的人會復發轉移,這時候治療更難。 使用第二線標靶藥物,因為小分子可以進入腦部細胞,對於轉移癌的治療效果較好,存活期可以增加8~9個月。 但王金洲也坦言,雖然第三代標靶藥物使用於第一線的副作用較小,可是一旦產生抗藥性,進入二線僅能仰賴化學治療必須成天待在醫院;第三代標靶藥物通過健保給付後,未來受惠於接力治療的案例還會有更多。

有些癌細胞會在訊號傳遞的過程中受到刺激而生長,訊號傳達抑制劑則透過阻斷這些不恰當的訊號傳遞,令癌細胞在不受刺激的情況下無法繼續分裂 。 但標靶藥物的價錢、療效都不是一般人能負擔跟控制,而小細胞癌甚至不能使用標靶藥物,如果確診癌症,與其自己自費使用標靶藥物,不如跟醫師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第1類:抑制血管新生(Anti-angiogenesis);即所謂「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例如用於結腸癌的藥物Avastin、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及惡性胃腸道基質瘤的藥物Sutent,以及用於治療腎癌及可能用於治療肝癌的藥物Nexavar。 鄭志堅(右)指免疫治療可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癌細胞;左為肺癌患者Alice接受治療後康復情況理想。

標靶藥抗藥性: 標靶藥助病友與癌共存 生活質素保障完好無損

現時在肺癌治療上,免疫治療會放於比較後的位置,當病人適合使用口服標靶藥,對第一、二代標靶藥出現抗藥性,但驗不到有T790M基因變異,或有T790M基因變異而對第三代標靶藥出現抗藥性的人士,可考慮化療,但若驗出PD-L1多於50%,則可考慮免疫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病人患同一類癌症,背後助長癌細胞生長的突變基因亦未必相同,意味病人或需要不同的標靶藥物,以對付不同的「靶點」。 隨著個人化癌症治療成為近年醫學的新趨勢,醫生不再單靠癌症的期數或種類去制定治療方案,而是先透過基因檢測,區分出癌細胞的特質及其基因組合,再從眾多藥物中選擇最具針對性的藥物。 不論病人屬於哪類癌症,只要在基因檢測中找出特定的突變基因,便可配對相應的標靶藥物,用藥不再受腫瘤的生長位置所限制。 標靶藥抗藥性 當然,若基因檢測未能找出合適的「靶點」,或醫學界尚未研發出應對該突變基因的藥物,病人便需考慮其他治療方案。 標靶藥物的一個共通缺點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失去控制腫瘤的能力,癌細胞會對藥物產生抗藥性。

團隊由不同生醫專業背景組成之跨國編輯團隊,藉由多語言數位線上平台,發揮在全球生物醫學領域影響力,打破語言與文化的屏障,無時差接軌全球生物醫學趨勢。 「我們把體能的等級分成6等,0級是最好的,5級是死亡,發現在0~1級的時候,比2~3級的人,使用標靶產生抗藥性的機率低了8倍以上。」張基晟說。 台中榮總內科不胸腔內科主任張基晟說,追蹤131名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超過60個月的患者,發現他們有個很明顯的差別,就是「體能特別好」。 第 3 類:針對癌細胞表面抗原:針對癌細胞攻擊,例如乳癌的 Herceptin、治療大腸癌的 Erbitux 和 Vectibix 等。 第 1 類: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阻斷癌細胞的血管新生,就是一般所稱「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例如用於大腸癌的藥物 Avastin、用於治療腎細胞癌與肝癌的藥物 Nexavar 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