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邨附近有個近年變得很重要的地標:西九龍法院大樓。 近年很多和抗爭運動相關的案件,從二零一四年的佔領運動到二零一九年的抗爭浪潮,都在這兒審判。 我也來過這兒聽審,而我覺得真的要聽過審,才能感到當今香港司法制度有多荒謬。 重建蘇屋邨的時候,政府刻意強調蘇屋邨的歷史地位,算是回應坊間對新建公屋變得沒有人情味的批評。 當然,這過程也有一定的選擇性,讓我想起牛頭角下邨的保育,呈現的也是經過淨化的舊日子。 近年政府在古墓頂上方增設塑料天幕,避免水土流失。
樓宇於1982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現由卓安物業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係香港一條公共屋邨,喺九龍黃大仙橫頭磡近龍翔道,開頭廿六座喺1962年起好,由1979年到1990年之間重建,十八座新樓由1982年至1994年間落成,而家由佳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 横头磡邨 裏面尐樓全部都係宏字頭,好似宏照樓咁。 1980年代初,政府開始為徙置區屋邨進行計劃重建。 徙置大廈第12至14座率先於1980年拆卸,重建成樂富中心及上蓋的宏康樓、宏逸樓、宏旭樓及宏樂樓,並與地下鐵路樂富站上蓋的宏順樓及宏達樓於 年間落成。
横头磡邨: 大廈資料:橫頭磡邨宏照樓
五十年代香港開始發展公共房屋,建設時無意中發現李鄭屋古墓,這是每個香港小學生都知道的故事。 印象非常不確定,如果有的話恐怕也是六歲前,記憶早已混淆。 横头磡邨 首代樓宇建於1969–1979年,現存樓宇分別於1975–2020年間落成。 和石峽尾邨一樣,白田邨也是一個不斷經歷拆卸與重建的大型屋邨。 邨內處處沙塵滾滾,新建的白田商場和上蓋的樓宇尚未入伙。 横头磡邨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第一代落成於1955年;第二代落成於1983–1986年,2002年起重建。 因為過去是啟德飛機航道,這一帶的公屋都比較矮。 我很喜歡這個密度,只是不知道寸金尺土之下還可以撐多久⋯⋯其實後面二千年後新建的兩座已經蓋得比較高的了。 除了凶宅外,今期尚有157個單位前住戶是自殺或意外身亡的單位,餘下單位亦「各有特色」,包括廣源邨廣棉樓一個單位聲稱內有消防喉穿過,受工程人員定期入屋檢查的滋擾;而大澳龍田邨天寧樓亦因受白蟻等蟲患影響而納入計劃內。 今年合資格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人數達26萬,可供選擇的單位數目約為1,200個,接獲8.83萬份申請書,超額申請73倍,創近年新高,今次推出的753個單位中,部分位近垃圾房而多次招租無人吼,另亦包括6個曾發生兇殺案的單位。 公屋一樓難求,即使曾發生凶案或近垃圾房的單位也爭崩頭!
横头磡邨: 香港樓宇目錄
從前的公屋除了有住宅,也有工廠。 石硤尾工廠大廈就是一個歷史見證。 隨著香港製造業的沒落,加上創意產業論述的興起,這兒變成了創意藝術中心。 當然,石峽尾邨內最老資格的,還是第41座美荷樓。 美荷樓是重建項目中刻意保留的歷史建築,現已改為青年旅社,還設有公屋博物館模擬舊徙置大廈的場景,值得一去。
- 邨內以和諧型大廈為主,因為建於填海地上,邨內空間變化不大。
- 1967年6月25日:六七暴動期間,九巴以缺乏人手為由,於當日上午暫停1A線服務,此後並無重新投入服務。
- 香港設計中心早前亦在天橋底舉辦 Cyberpunk 藝術展,在這個極端貧富懸殊的現場不無諷刺。
- 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因鄰近廣播道豪宅區,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最高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之一,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
-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 而于1989年后期才开始重建工程的楼宇,皆使用与外型与相连长型较相似的和谐三型楼宇设计。
- 因為富昌邨的興建比南昌邨晚,啟德機場已經搬走了,也就蓋得高很多。
橫頭磡巴士總站(Wang Tau Hom Bus Terminus),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橫頭磡富美街與聯合道之間,橫頭磡邨25-26座外,曾是橫頭磡徙置區重要的巴士總站。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現時橫頭磡邨中間部份,原址是1903年建立的晒魚石華人墳場,亦稱為新九龍4號墳場,政府限令1949年遷走所有墳穴。 橫頭磡邨西面部份的原址是英軍練靶場(WDL 18)。 現時宏順樓原址的山中有一座大王爺古廟,橫頭磡南麓山腳是虎尾村屋舍及農田。 1960年,虎尾村700多間屋舍全部清拆,5000多名居民徙置到佐敦谷及官塘雞寮徙置區,大王爺廟亦在雞寮重建。
横头磡邨: 黃大仙區
如果大坑西邨代表時空凝固,石硤尾邨則是時空錯亂。 經歷多代重建,石硤尾邨就好像一個大型公屋博物館一樣,不同時期的公屋大廈夾雜一起,從最早期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到最新的非標準設計大廈都有。 一條窩仔街,西邊有一九七七年落成的第19座和第20座,再後一點有一九八三年落成的第44座;對面則有二零一二年落成的美笙樓和美盛樓;而在第19座的南面又見二零一九年才落成的美禧樓和美柏樓。 直至1970年代末,政府开始为徙置大厦进行重建工程,而本邨的重建工程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 而于1989年后期才开始重建工程的楼宇,皆使用与外型与相连长型较相似的和谐三型楼宇设计。 而乐富中心附近的乐富邨宏康楼、宏逸楼、宏顺楼、宏达楼、宏旭楼及宏乐楼,据闻原本属横头磡邨的,但后来被改属于乐富邨。
香港過去數年的房屋政策很不穩定,很多計劃改來改去,也反映在現實的社區當中。 )原是一個徙置屋邨,位於香港九龍橫頭磡,即黃大仙西北部近龍翔道的位置,總共有26座,於1962年建成。 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開始計劃重建,建成現在的屋邨。
横头磡邨: 沙田區
原落成於1969–1970年,1998–2012年重建。 離開蘇屋邨,開始近黃昏,我也得加緊腳步。 元州邨在重建前是元州街邨,九十年代中期重建成今天的樣子。 邨內以和諧型大廈為主,因為建於填海地上,邨內空間變化不大。 横头磡邨 翻查資料,當時政府則特別強調「蘇屋邨三寶」於重建時獲得保留:小白屋、燕子亭,和金漆大門牌。 小白屋據說從前是士多,重建時原計劃是開咖啡室,不過位處屋邨中央似乎不太合適。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跨過深旺道,就來到九十年代因為機場工程而來的新填海區。 這邊有三條邨,其中最新的是海達邨。 深水埗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窮的社區,同時又處於市區黃金地段,土地問題特別突出。 横头磡邨 就在海壇街一帶,一個新的市區重建局樓盤剛剛落成,代表這兒周邊的土地利用也將會面對很大震盪。 横头磡邨 事實上,附近的通州街公園和天橋底是無家者的集中地,早前還發生過警察無故毀壞無家者的事件,又有一位受警暴的無家者在囚期間自殺身亡。
横头磡邨: 大廈資料:橫頭磡邨宏德樓
及後部分位置建成了麗閣邨,其他部分成為越南船民營。 到了船民營關閉後,再建成麗安邨和西九龍中心。 原落成於1963年,2013年重建。 舊長沙灣邨本來不在這兒,而在麗翠苑那邊。 現長沙灣邨的位置本來是警察宿舍,重建後繼承了長沙灣邨的名字。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 横头磡邨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横头磡邨: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但是每一次去南山邨都是夜晚,其實沒有真的在邨內走過。 來到官方論述中香港公屋的發源地:深水埗。 官方說法視石峽尾大火為公屋的起點,之前提過其實東區的模範邨的歷史更早。 學術界對香港公屋的起源有很多討論,不限於官方的歌功頌德。
可見香港政府對本區的房屋政策做得非常成功。 而於1989年後才開始重建工程的樓宇,皆使用與外型與相連長型較相似的和諧三型樓宇設計。 )是居屋屋苑,由房委會總建築師(3)設計,於1991年至2001年期間落成。 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因鄰近廣播道豪宅區,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最高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之一,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