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Da Records是一家以香港為總部的音樂品牌和分銷商,大約4、5年前把辦公室從港島搬到新蒲崗,總面積達5,400多呎,從中闢出1000呎左右作為演出場地。 創辦人陳桂豪(James)說,地政署也曾上來視察,但只是詢問有沒有作居住用途,並沒多作為難;警察也只在一次演出時上過來一次,事緣有人報警稱該處有打鬥發生。 Sp’ ACE是一隊因為租金上漲而從觀塘搬到牛頭角大業街一棟工廈的樂隊,現址離Hidden Agenda所在的工廈僅有幾步之遙。
設計上亦有刻意保留昔日的舊物,包括舊樓梯、外牆及玻璃窗等,又將昔日的木門改造成椅子,令遊人可感受「新舊對話」。 他表示,舊紗廠的痕跡別具意義,訪客參觀時可看到,改建工程中保留了近五分一的舊有外貌。 他坦言在保留舊物料的工序較重造困難不少,這亦是保育活化的難度。 香港人出名勤力工作,不少文化藝術界朋友幾乎是在工廈工作室內24小時工作(及住宿)。
活化工廈: 共涉1167萬呎樓面 工業商業各佔半
文章的背景,是同年6月政府成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有意將包括觀塘在內的九龍東轉型為新的核心商業區。 伴隨而來的,是工廈租金大幅上漲,尤其令從事文化創意事業的人叫苦連天,獨立樂隊紛紛遷出觀塘,有的尋找他處生存,有的乾脆散band。 由此可見,除了商業用地的需求要滿足,香港對工業用地仍然有需求。 活化工廈 政府規劃署委託獨立顧問於2017發表用地需求報告,估計至2041年,本港工業樓面面積將出現供不應求。 地政總署資料顯示,該座已簽立特別豁免書的工業大廈,位於丈量約份第444約地段第307號,即葵涌藍田街29號富臨中心(前稱永樂中心),獲准作寫字樓、商店及服務行業、娛樂場所等用途。 政府消息人士稱,首批適用地皮將會位於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計劃,將現有農地補地價作住宅發展,之後會將計劃推展至洪水橋新發展區,部分地皮可作住宅或商業發展。
- 另外,商經局表示,該局會繼續透過「創意智優計劃」、「電影發展基金」及其他資源,為有利創意產業發展的項目(例如市場推廣和培育人才等項目)提供財政支援。
- 研究於去年八月完成,結果顯示「工業」及「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以下簡稱「商貿」)地帶內工廈的空置率相比二○○九年有下跌的趨勢,前者由6.5%跌至3.5%,後者則由8.4%跌至6.0%,但仍有約一半樓面仍穩定地用作工業用途。
- 他認為,政府部門在處理活化項目上程序可提升效率,並批評過去政出多門,程序繁瑣影響發展進度。
- 社會清楚了解活化工廈的政策背景及市場供求情況,才有足夠基礎進一步討論如何完善活化政策。
- 政府早前指出,期望今年首季可推出先導計劃,以預先公布的標準金額,計算重建老舊工廈的補地價水平,以便業界評估成本,加快改契。
行政長官於《2018 年施政報告》公布政府重啟活化計劃(下稱「新一輪活化計劃」),從而更有效運用現有工廈,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並更有效地解決消防安全和違規使用的問題。 新一輪活化計劃包括六項主要措施,利便現有工廈進行整幢改裝、重建,以及作非工業用途。 有關各活化措施的詳情,可參閱相關地政總署地政處作業備考和發展局於2019年2月1日發出有關「放寬現有工業大廈地契豁免書申請」的公告。 有鑑於住屋需求殷切,現屆政府重新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容許工廈全幢改裝為過渡性房屋。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接46宗申請六成獲批 重建後可提供587萬平方呎樓面
紗廠由三座建築物:四廠、五廠及六廠改建而成,並分為以培育及工作空間為主的「南豐作坊」、以零售及餐廳組成的「南豐店堂」及「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 活化工廈 估價署每年均會進行空置物業調查,以提供年底時各類私人物業空置概況的資料。 有關空置數據刊載於每年出版的《香港物業報告》內,並上載至該署網頁,供市民參考。
這些獲批項目最終會否提供有關土地文件所容許的文化及創意產業用途,須視乎業權人的發展計劃。 業主毋須另行申請及繳付地契豁免書費用,但前提是該用途必須屬規劃制度下已准許的用途。 在顧及公眾安全前提下,容許擴闊緩衝樓層准許用途,涵蓋電訊機樓中心及電腦數據處理中心,以促成業主局部改裝低層為非工業用途。 倉庫用途定義更廣闊,涵蓋貨物裝卸及貨運設施、可循環再造物料回收中心。 推行活化工廈措施的目的,在於透過鼓勵現有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更好地利用香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活化工廈: 相關推薦
截至二○二○年一月三日,城規會共收到37宗申請(包括三宗已撤回的申請),及已批准其中12宗申請,其餘申請仍在處理中。 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城規會會在收到規劃許可申請後的兩個月內考慮有關申請。 就已批准的規劃許可,當中四宗已向地政總署申請契約修訂及補地價,而有關申請正在處理當中。
根據發展局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截至今年6月底,連同已撤回的2宗申請,城規會共接獲46宗申請,當中28宗獲批,其重建項目落成後可提供54.6萬平方米、即約587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胡加沂說,業主可能會認為改裝費用相當昂貴而卻步,她認為如果政府可以在工程費方面作出補貼,和業主商討共同承擔費用,更可動用10億房屋儲備以發展過渡性房屋。 政府會鼓勵業主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提供過渡性房屋給未獲分配公屋或有其他住屋需要的基層市民。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甯漢豪再就政策解釋時,指所謂「政策要寬鬆處理」,例如即使單位沒有窗戶,只要有天然光線進入公用起居地方,即「黑房」政府亦會容許。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2.0效應 城規3年批52宗
另外,位於觀塘偉業街201號兆富工廠大廈,亦提出活化申請,擬放寬地積比率20%,至14.4倍,重建為1幢29層高的商廈,涉及總樓面達14.5萬方呎。 據城規會資料顯示,由Fung 活化工廈 PropertiesLimited持有,位於荔枝角長沙灣道868至888號利豐大廈,最近提出活化申請,擬重建為1幢27層高新型商廈,涉及面積達28.77萬方呎。 (二)在鼓勵工廈重建方面,倘若有關重建是作酒店用途,我們容許非工業地帶的工廈業主,最長分5年分期攤付土地補價。 政府消息人士舉例稱,若工廈業主願意把整幢工廈,由工業用途改為過渡屋用途,可獲豁免補價;至於《建築物條例》規定住宅單位必須要有廚房,但工廈過渡屋可豁免此限,容許設共用廚房供住戶使用。 政府鼓勵業主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提供過渡性房屋給予未獲分配公屋或有其他住屋需要的基層市民;運房局轄下專責小組,將就民間推動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一站式的統籌支援。
配合經濟轉型及善用土地,政府於2018年10月推出活化工廈2.0,透過放寬用途及興建密度,鼓勵業主將工廈重建或整幢改裝。 據本報統計,扣除重複申請,截至本月中止,城市規劃委員會收到約62宗申請,涉及總樓面逾1,350萬方呎,而經由重建額外新增的面積超過200萬方呎。 普縉集團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稱,與首輪活化時相比,是次進行全幢改裝不划算,因要騰出空間作政府用途,而重建則可享有額外地積比率,效益較大。 他又指,政府提出措施鼓勵業主進行活化,惟有關補地價、城規會審批程序拖得太慢,或會影響市場參與意欲。 今次重新推出的活化工廈措施,業主可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兩成興建密度進行重建,並須在獲批三年內完成契約修訂,再按現行機制繳付十足補地價。 全幢改裝則要預留10%樓面面積,用作政府指定用途,故措施推行以來,佔約39宗屬重建申請,佔比例超過八成。
活化工廈: 微調措施 活化工廈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前主席何鉅業則提醒,居住在被非法改建成住宅的工廈內的安全風險極高。 他解釋,工廈相對於一般大廈而言,會存放較多的易燃物品,即較容易引發火警,而其窗戶一般較少,即排煙功能較低。 發展局指,截至今年6月30日,城規會共接獲46宗申請,當中28宗獲批、2宗撤回、1宗不獲批,其餘15宗則在處理中。
自多年前開始,藝文界湧現一股「文青熱」,年輕一代喜歡尋訪具香港本土特色的地方朝聖,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是其中一個當代文青熱愛的元祖級「景點」。 樓高九層的JCCAC是香港首幢由工廠大廈活化而成的藝術村兼藝術中心,大樓前身是1977 年落成的石硤尾工廠大廈,曾是被民間稱為「山寨廠」的家庭式手工業集中地。 作為公司旗下首個工廈式全零售商場,鍾秀蓮表示,「活@KCC」樓高10層,涉及10萬平方呎,舖數目可望達50至60間,當中七成是零售商舖,其餘三成是餐飲店舖。 設計上針對空間的升級改造,豐富建築物內的人流動線,改造出10層多元化的飲食、休閒、購物空間。 同時,通過改造並綠化現有的露天平台,注入環保元素,除大量採用環保機電設備如LED燈外,在外牆位置亦引入垂直綠化牆以改變大連排道的工業區形象。 南豐發展設計部高級建築師吳家健表示,項目由籌備至活化落成約5年時間,當中工程施工需時兩年半,團隊盡力保留逾70%原有建築物的結構,僅作出一些方便到訪者的改建,例如擴建入口通道、建構新的玻璃橋連接五廠及六廠等。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與租金價格影響
措施須兼顧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相關工廈業主和使用者的意向,後者受市場因素左右,政府並無針對或傾斜任何特定行業。 活化工廈的申請涉及不同範疇的新用途,當中包括「康體文娛場所」,可用作相關用途的工廈在完成改裝工程後,可提供樓面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活化工廈 全港現時有逾1,400 幢工廈,共佔土地面積逾2,000公頃(約相當於120個維多利亞公園),分布於全港各區,是本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當然,活化工廈政策仍有一定成效,近年一些頗具規模和發展經驗的發展商或投資者「計過度過」,頻頻在市場收購並申請重建工廈,但市場仍有部分工廈業主因缺乏重建發展經驗而卻步。 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標準金額」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冀釋除他們對補地價的疑慮。 活化工廈 這項計劃能否消弭業主和政府就補地價的分歧,令本來欠缺重建發展經驗的業主,也加入活化工廈的行列,值得另文再談。 她解釋,如業主利用已經或即將整幢改裝位於「商貿」、「商業」、「綜合發展區」及「住宅」地帶的工廈作非工業用途,並在改裝後將整幢或部分樓層用作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彈性處理規劃及樓宇設計等規定,並免收作過渡性房屋用途的地契豁免書費用。 就九龍東而言,發展局的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不時與文化藝術界人士接觸(例如舉辦工作坊),以了解他們對九龍東轉型過程中,善用空置政府土地作創意文化藝術用途的看法。
活化工廈: 獨家A.I.按揭評估
倘若某種用途在規劃制度下為工業樓宇內的准許用途,但不符合工業地段的地契條款,有關處所的業權人可向地政總署申請修訂地契或短期豁免書,以免違反地契條款的使用。 若申請獲得批准,業權人須就獲批的申請繳付土地補價或豁免書費用。 規劃署在二○一四年進行了《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了解現有私人工廈的最新使用情況,透過審視現存工業用地的使用情況和整體需求,及研究個別工業用地是否適合改作其他用途等,從而更有效地規劃及善用工業用地資源。
他指,如果以傳統方式補地價,單單談判補地價金額就要一至三年,而新措施就可以縮短這方面的時間。 政府主導規劃及改善基建,為區域創造發展潛力和更高的市場價值,加上優惠政策,自然吸引該區業主參與活化工廈;相反,一些位置偏遠的工廈,本身承擔租務欠佳的風險,若欠規劃和基建的配合,業主預料工廈活化後回報未如理想,便不會貿然大灑金錢活化物業。 受惠於觀塘和九龍灣的工業用地改劃為「商貿」用地,以及活化工廈兩個政策,部分私人業主遂將區內名下工廈重新發展,同時加快九龍東轉型。 政府於2017年起將「起動九龍東」擴展至新蒲崗,使活化工廈的趨勢亦延伸至該區。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滿足不同土地需求
若改裝一幢工廈過渡性房屋可營運10年,則每單位每月成本最低約為5,000元,與社聯組合屋項目的純建築費用造價相若。 可是政府目前只打算讓計劃搞5年,成本即時增至每月1萬元。 隨著這幢工廈改造工程已竣工,市建局樓宇復修部於上月已遷入,投入運作,以便加強處理日益增加的樓宇復修個案,以及政府各項樓宇復修資助計劃的申請。 (三)如(一)所述,城規會自二○一八年十月十日起開始接受就一九八七年前落成的工廈而提出涉及提高最高核准非住用地積比率上限百分之二十的重建申請。
活化工廈: 投資活化工廈 業主兩大考量
政府自推出活化工廈政策以來,已有不少舊式工廈,在單一業主持有所有業權的情況下,完成整幢改造或重建,引進更多不同產業的企業和初創公司進駐,為老舊工業區注入新經濟活力,帶來活化更新的效果。 麒豐資本創辦合夥人暨投資總監洪英偉指,新蒲崗東傲為基金與傅老榕家族旗下廣興置業集團合作發展,各佔項目一半業權。 大廈位於七寶街1號,樓高24層,提供193個單位,可銷售樓面約28萬平方呎,單位面積由700至2,900平方呎不等,而全層樓面則由1萬至1.5萬平方呎。 2010年,金寶集團斥資4.18億元購入總面積逾26萬平方呎,前身為運通製衣大廈的工廈,再待申請活化獲批後,斥資逾5億元改裝成甲級商廈KC100,工程歷20個月時間,並於2015年4月落成。 2011年,新鴻基地產總斥資5億元購入葵興聯泰工業大廈並活化改建為新式商廈,易名為「活@KCC」(life@KCC),發展成集團首個活化工廈項目,並於去年年中逐步啟用。
活化工廈: 相關文章
發展局今日(三月四日)宣布,以「標準金額」徵收工廈重建的土地契約修訂補地價先導計劃將於三月十五日推出,為期兩年。 計劃適用於一九八七年前落成的工廈,為工廈業主在恆常估價機制外提供另一選項。 舉例說,我們留意到工廈附近的兼善里有一間由社會企業開設的食肆,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機會之餘,亦向區內有需要人士派發免費飯餐,甚具社會意義。 同時,我們亦為舖位預先裝設符合工廈食堂規定的屋宇裝備基本設施,包括消防、排污及供水系統、通風、配電及照明系統等,以便這所社企進駐時,只需在進行裝修、添置設備和食堂用具後,盡早營運。 (四)如工廈設有緩衝樓層(通常用作停車場、機電房或空置樓層)將低層與仍然存在工業用途的高層部分完全分隔,在繳付豁免書費用及符合規劃其他相關規定的情況下,政府接受將大廈的最低三層改裝作其他非工業用途,包括商鋪及服務行業、餐廳或文化及藝術活動。
然而,若要在這類舊式工廈執行有關工程以符合最新法規,必須得到法團的參與才可進行,過程中若改動個別業主單位的結構間隔,還要得到有關業主的允許。 (二) 更改用途限制大:在局部改造的情況下,市建局須遵照這幢樓宇在長沙灣分區計劃大綱圖原先准許的用途,將持有樓層的單位改造後用作樓宇復修部門的辦事處,不能擴充作其他用途,例如推廣活動、工作坊或展覽等。 當中的原因,是部份樓層單位的廠戶仍然從事經准許的工業用途,可能涉及一些厭惡性行業或貯存危險品等,就算市建局的單位完成改建及活化,也需要盡量避免吸引非大廈使用者到訪,減低因為不熟悉工廈環境而誤入其他工業單位所帶來的安全風險。 在考慮多項因素後,市建局董事會於2018年通過終止這工廈的重建計劃。 就重建工廈,私人業主可在由二○一八年十月十日起計限時三年內向城規會提出放寬准許的最高非住用地積比率的申請,上限為百分之二十。 業主須於規劃申請獲批後三年內完成契約修訂,及須按現行機制付十足土地補價。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
活化工廈計劃Industrial building revitalisation measures 是香港政府自2010年4月起實施的公共政策,容許15年以上舊工業大廈(工廈)業主,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活化。 活化工廈 改裝作其它用途,例如改建為寫字樓、藝術工作室、服務式住宅等。 政府重啟活化政策後,不少工廈業主就項目提出放寬密度重建或改裝,當中興勝等持有的葵涌中央工業大廈,申請放寬2成密度重建成28層高工廈,規劃署不反對,料周五獲城規會通過機會高。 政府推出第二輪工廈活化計劃,再有工業大廈業主提出放寬密度進行重建。
活化工廈: 按揭專區
此項措施吸引一批私人工廈業主將旗下物業活化發展,截至去年6月底,城規會共收到46宗重建申請,28宗獲批出規劃許可。 惟政府官員認為,本港尚有很大空間推動工廈活化,因本港約有1,000幢1987年前落成的老舊工廈,當中單一業權、較易達成重建的有280幢,但申請數字只佔當中的少數。 政府於2009年10月宣布一系列利便舊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的活化措施,有關措施在2010年4月生效。
政府在二○○九年十月宣布一系列活化工廈措施,利便舊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提供更多樓面面積以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及經濟需要。 措施自二○一○年四月一日起實施,申請限期至二○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止。 其後,政府分別於二○一二年四月及二○一四年二月實施優化措施。 截至二○一四年一月底,地政總署在活化工廈措施下共收到119宗申請,其中90宗已獲批准,有關項目可提供經改裝或新建樓面面積合共約97萬9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