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九龍城寨清拆時,許多人包括中英雙方都高興這塊龍蛇混雜的三不管地方終於消失,香港的污名亦得以洗去。 若干年後,有日本和西方人士出版城寨書籍,輯錄了大量相片和地圖,將城寨的奇特景象變成代表香港某個特定時空的文化符號,港人才醒覺沒有在城寨清拆之前入內走走,用相片和文字將城寨生活記錄下來。 她自1966年於九龍城寨一帶傳教並協助數以千計的藥物成癮者脫離毒癮,被某些人冠以“香港德蘭修女”的稱號。 自1966年,潘小姐始終如一地服侍吸毒者,她發自內心以主耶穌基督的愛去接納、服侍和挽回他們。 她的工作深受各界人士支持和讚部C於1988年,她獲英女王頒授 M.B.E. 勳銜;並於1991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最近一齣電視劇令很多人關注已拆卸的九龍城寨,劇中的「城寨英雄」一身武功,但實際的城寨英雄並非如此。

透過社交媒體,我卻能繼續知道團契和團友的近況:團友病了,我能表達關心;團友生日,我能表達祝福。 透過相互「讚好」,我能與團友保持交流,團友也知道我仍然存在;團友知道我忙碌奔波,會為我代禱打氣。 社交網絡絕不可能代替我的團契生活,但卻在我最需要鼓舞的時候,令我與弟兄姊妹的關係得到鞏固、深化、延伸。 老友記Erwin去年暑假參加香港電台《窮富翁大作戰》節目,體驗籠屋(即床位寓所,可參見維基百科「香港人口」條目)居民生活,第一天晚上已因環境惡劣而難以入睡。 凌晨四點,他在Facebook上留言抒發感受,竟然有朋友於極短時間內留言鼓勵,令他精神為之大振!

九龍城寨潘靈卓: 潘靈卓 | 九龍城人

青少年中心簡單的服務,根本不可以解決城寨根深柢固的問題,青少年中心的存在,只能勢孤力弱與城寨黑社會文化抗衡。 青少年中心曾經被人破壞,甚至將糞便塗滿整個中心。 這些打擊她都能承受,最令潘小姐難過的事,她致力將青少年人帶到教會,可惜教會其他的會友都抗拒他們,甚至拒絕為一些有心接受信仰的年青人受冼。 這個跨平台的優勢,令Twitter的用戶差不多隨時隨地(只要能上互聯網或手機網絡)都能參與其中,也令Twitter在突發事件的訊息傳遞上比傳統媒體更快。 結果求救訊息在瞬間廣泛傳播,20分鐘後真有人拿厠紙相救,雖然沒法核實訊息內容的真偽,但Twitter傳訊的驚人速度可見一斑。 我有好一陣子,因為工作等種種原因未能參與團契生活。

  • 如今由于很多港人黑社会组织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洪门三合会,而现在其實是没有洪門三合會,因此现在‘三合会’一般用来泛指由港人组成的黑社會犯罪組織。
  • 前陣子我有家人因病半夜入院,凌晨時分我在醫院透過Facebook發出代禱呼籲,轉眼間就有多位朋友留言回應,表達支持,當中不乏平日絕少在Facebook現身的友好。
  • 這些鴉片類受體能引發有益的藥物作用或藥物不良反應。
  • 14年後,九龍城寨已被移平,但潘靈卓的故事沒被遺忘,且再次搬上舞台。

當然,攝影師也拍攝了吸毒過程,但整體來說,從相片中看到的城寨,生活都十分安靜、十分平凡。 多次到訪城寨的茱莉亞・威爾金森(Julia Wilkinson)在〈九龍巡檢司的要塞〉整理了城寨的早期歷史,指出它從一開始就是中英政府的角力場。 它的特殊地位在於為居民提供生存空間的同時,亦成就了一個異於常態的建築空間。 建築師詹姆斯・塞韋爾(James Saywell)則以〈迷你城市的建築〉為題,描述了城寨內的高層樓宇如何在戰後拔地而起,以及如何在近乎沒有監管下發展出獨特的建築結構。

九龍城寨潘靈卓: 九龍寨城公園(一):信徒必到之處

她說,最終神指示她在一個陌生港口下船,那時她身上只剩100港元,仍不知這地叫香港。 那是1967年,她在這裏落地生根,更下嫁一名城寨居民,轉眼40年。 旨於提供讓青年人發聲的平台,為香港媒體注入正能量,以生命影響生命,服務香港社群體。 節目內容均由專業廣播人和訓練班學員親自策劃、精心炮製。 皮武(Lewis Pugh)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冷水泳手,常常挑戰那些最寒冷和嚴酷的游泳環境。

菲律賓旅遊車人質事件發生後不到半天,Facebook上已出現多個專頁悼念遇難者。 其中一個專頁「為菲律賓被挾持本港康泰旅行團死難者默哀, 仍生環的祈禱」在當天半夜已有接近200,000人參與,社交網絡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隻身從英國來港,進入九龍城寨服事城寨中人,傳揚福音,並建立聖士提反會幫助吸毒者以福音戒毒,她的委身事奉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後來她把經歷寫成《追龍》一書,描述神如何帶領她走進一個完全不可知的境地服事,又如何以豐盛的恩典帶領她跨過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克服的難關。 繼續同史友們介紹一啲有趣嘅歷史謎題,古代嘅宮廷畫師毛延壽嘅故事可能史友們讀書時就已經聽過,傅聞呢位畫師就因為冇收到賄賂而刻意將剛入宮嘅王昭君畫醜,等佢唔會畀漢元帝睇中。 繼續同史友們介紹清朝歷史上嘅一啲趣聞,要知道有「萬園之園」之稱嘅圓明園係清朝嘅大型皇家園林,按照傳統清朝嘅皇帝大多數喺冬天就會喺紫禁城居住、夏天就會到承德圍獵,至於春秋季就會留喺圓明園當中聽政,處理軍…

九龍城寨潘靈卓: 一步一腳印(02)- 香港都有「德蘭修女」? — 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 1944-)

敬拜的詩歌唱出「看啊!被殺的羔羊」,鼓勵人仰望創始成終的那位。 这里的定义是,说明中,描述,或每显著在其上需要的信息的含义,并且它们的相关概念,作为词汇列表。 肖迪奇(Shoreditch)是英國倫敦的一個地區,在歷史上曾是倫敦東區,但現在已經是倫敦市中心地區。 呢排都同史友們講唔少新界六日戰果陣發生嘅戰事同慘劇,新界鄉勇固然係死傷慘重,但估唔到嘅係,就連九龍寨城都受到呢場戰爭影響! 九龍城寨潘靈卓 有關九龍寨城嘅歷史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期時期管理嘅「官富場」嘅「官富寨」,而… 九龍城寨潘靈卓 ,25歲時懷覑一顆傳福音的熱心,買了一張廉價船票,取道蘇彝士運河東來,每到一個港口便祈禱。

九龍城寨潘靈卓

然而,我同時亦聽到有弟兄姊妹分享社交網絡令他們能善用時間跟不同的朋友保持連繫。 社交網絡帶來的衝擊,無論在速度、深度、廣度各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九龍城寨潘靈卓 對於參與社交網絡的人來說,社交網絡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對於未參與社交網絡的人來說,隨著身邊越來越多朋友參與社交網絡,參與的意欲與壓力都與日俱增。 我絕不是說所有人都會參與社交網絡,但參與的人為數不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據說香港已有超過3,500,000個Facebook帳戶,即使我們把當中的不活躍的戶口、測試戶口、一人多戶、非個人帳戶等情況扣除,也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九龍城寨潘靈卓: 禱告:看顧韓國的神,求祢以極大的平安取替首爾中的恐懼,安慰與醫治在意外中受傷的人與其家屬。求祢賜下智慧在韓國政府中避免同樣事情再次發生。

重視鄰里關係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彼此守望相助,互相照應。 隨著人際關係的網絡從現實世界延伸至網絡世界,社交網絡令我們有了新的守望和照應方式。 這種方法的重點是建基於一個假設:如果看到資訊的人選擇點按(click)連結以獲取進一步資料,就表示這個人對有關資料感興趣。 由於點按是主動的行為,因此能較準確地數算閱讀人數。 把不同平台的點按數據集中起來分析,能令負責的同工更有效率地取得所需資料。 在Web 1.0的網頁時代,我們普遍採用頁面計算器的方式,數算到訪人數。

九龍城寨潘靈卓

本來生活一無牽掛,但兒時曾立志要成為一位海外宣教士的念頭不時湧現。 潘小姐於是周圍寄信去宣教機構和差會,表示希望到非洲宣教,但全部被拒絕。 在一次無意中與一位湯遜牧師分享自己宣教的心願時,湯遜牧師一番話改變了她原先的計劃。 除了「做正確的事」之外,如何「正確地做事」也是不容忽視的。

九龍城寨潘靈卓: 潘靈卓被稱為「香港德蘭修女」?

這個邀請就成為日後潘小姐開辦的「聖士提反會福音戒毒中心」。 1966年,只有二十二歲的「八十後」毅然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竟然令三十多年後的香港政府,需要為她立石為記,她是誰? 她就是被《南華早報》譽為“香港德蘭修女”的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圖一)。 」此外,她在1988年獲英女皇頒授M.B.E.勳銜,1991年獲香港大學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另外還一對石門聯,寫上「其猶龍乎,卜他年鯉化蛟騰,盡洗蠻煙蛋雨」,「是知津也,願從此源尋流溯,平分蘇海韓潮」,現嵌在「魁星半亭」入口兩側。 城寨內南北走向的主街有西城路、大井街、老人街、光明街和龍城路,東西走向有龍津道、龍津路,東西再轉南北走向的有社公街。 佔據中央位置是一座三進兩院式的老人中心,乃昔日九龍巡檢司衙署,俗稱「衙門」。 則由順豐速運或其他物流公司提供,工商或住宅地址皆可。 運送時間一般可安排於 「2.備貨時間」後一星期以內。

九龍城寨潘靈卓: 香港德蘭修女

旺角店/銅鑼灣店,貨品到店後,我們會以電郵或SMS短訊通知讀者取件。 請於 14 天內前往取書,逾期將有機會需重新安排取書時間。 因同一張訂單的書籍會一起出貨,故訂單的出貨時間應以訂單內最長出貨時間的書籍作準。 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沒有現貨」的書籍與其它書籍分開訂購,以利快速出貨。

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 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 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

九龍城寨潘靈卓: 宣教歷程

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14年後,九龍城寨已被移平,但潘靈卓的故事沒被遺忘,且再次搬上舞台。 昨日她踏進九龍寨城公園,看見耀眼陽光照暖圍牆內每一角時,慨嘆圍牆外依然藏覑無數「無形的九龍城寨」。 潘小姐眼見一名十五歲的少年人,仍在念小學四年級,被迫中途退學,去當色情小電影的售票員,走上大部份城寨年青人的命運。

外圍也有另一奇景,到處掛滿牙醫或診所招牌,經營者都是無牌醫生,他們由內地來港,因資格不獲港府承認而選擇在此謀生。 九龍城寨潘靈卓 本書保留原著超過三百張照片、長篇論文及人物訪問,並重新編排,以便讀者理解關於城寨的歷史、居民生活及意義。 使用者要求退貨後,均會收到由本網站發出的退貨電郵,詳情交代退貨安排及手續。 如對退貨有任何查詢,可直接與基道文字事工有限公司網站客戶服務團隊聯絡。 為紀念她來港50年的「禧年」,將於本周五至日(11月25至27日),在九龍寨城公園進行維時50小時、多名來自外國的管弦樂師,將現場奏出弦樂,配合公開敬拜活動,歡迎市民參與。

九龍城寨潘靈卓: 九龍寨城

她發覺城寨這充滿罪惡的地方,下一代的年輕人是不容易脫離惡性循環的魔咒,他們很容易步入歧途,而黑社會就會成為他們的歸宿,要打破這魔咒,惟有用基督的愛。 九龍城寨潘靈卓 於是她在城寨借用一間小學課室開設一所青年中心,日以繼夜,不辭勞苦地關心這羣被忽略的年輕人,為他們提供可以玩耍、聚會和安全的地方。 帶領了不少人認識耶穌,幫助他們戒除毒癮,扶助他們生命得以成長起來。 一九八七年,我家搬到九龍城,鄰近九龍城寨,當時中英兩國政府達成協議要清拆九龍城寨,並於原址興建紀念公園,一九九四年完成清拆工程,一九九五年九龍城寨公園落成啟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