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稱另一個影響是九龍城居住五十多年,已習慣區內生活,如今要搬至其他區,人生路不熟,只能每日晨運前特地坐車回九龍城與舊街坊相聚,才可重覆舊日生活模式。 75歲的鄧先生與70歲的妻子和約40歲的兒子,一家三口租住啟德道52號唐三樓300多呎的單位。 「契姐」現時靠綜援和散工維生,在九龍城區已居住10多年,她希望市建局可以為她提供搬遷津貼,助她於同區找容身之所。 喺噚日(13日),東方昇聯同鄧麗欣(Stephy)、前YouTube頻道「FHProductionHK」幕前女主角陳濬樺(Santis Chan)及Gordon為「點滴是生命」前往柬埔寨拍攝節目,東方昇喺社交網站上載四人喺香港機場嘅合照。 照片曝光後引起網民哄動,更有網民喺討論區以「Stephy完美處決/X打Santis」為題出PO,結果得到唔少網民和應,大讚39歲Stephy完勝22歲Santis。 熟客回頭,為的當然不只是人情味,還有實實在在舌尖上的味道,「新城」不少招牌菜,坊間已經買少見少。

  • 受影響住戶之一、現年80多歲的許女士指自己雖然居住在頂層5樓,但樓宇並沒有電梯,而自己有不少時間住在老人院,並稱「預咗喺老人院過人世」。
  • 至 1930 至 60 年代,不少來港的潮州人單身難尋伴侶,居泰的潮州鄉里便介紹泰國女子來港撮合姻緣,泰國社群由此而生。
  • 75歲的鄧先生與70歲的妻子和約40歲的兒子,一家三口租住啟德道52號唐三樓300多呎的單位。
  • 民政事務處正是向市民蒐集意見及解釋政府政策的最前線部門,因此,多與區內居民及團體溝通,是我們的重點工作。
  • 該計劃旨於透過重整及重新規劃,更有效地運用土地,並改善步行環境,提升易行度及連接九龍城舊區及啟德新發展區。
  • 位於該地盤中心、2014年入伙的「御門.前」不會受今次重建計劃影響,根據發展計劃圖,擬議發展住宅大樓的平台,樓高4層,將以U字型包圍「御門.前」,而新建的大樓則樓高38層,較現時24層高的「御門.前」再高十多層,附近亦會有其他新建住宅,亦即「御.門前」的景觀將會被大範圍遮擋。
  • 文件亦顯示,未有納入重建範圍內、樓齡不足十年的私樓「御門.前」將會被新建的住宅大樓平台「U字型」環抱,並會被高近廿層的住宅包圍,意味着,「御門.前」現時相對開揚的景觀將會消失。

當中,政府已有具體計劃重建九龍動物管理中心和兩所前校舍(前九龍船塢紀念小學校舍及前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九龍塘)校舍),有關資料亦載於附件二的相關項目。 市建局將重整九龍城舊區的土地規劃,研究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等社區設施(紅色範圍),並改善寨城公園的可達性及整區連接性。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收購出價合理,形容該地段難以與以往市建局在港島的收購計劃及收購建議呎價作比較,因港島地段呎價較貴。 但若與去年市建局向九龍城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業主提出的收購建議比較,當時是每平方呎一萬七千九百一十七元,兩者收購價相若。 麥指,以舊樓而言,收購價相當吸引,業主亦能夠在同區購買面積相近的單位。 市建局一向沿用同區七年樓齡價格機制計算收購價,今次經公開抽籤後,委託七間獨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而訂定,相關評估於本月九日進行,由獨立顧問公司測量師選擇及比較過去六個月,在項目所屬的九龍城區及附近地區內的成交個案進行研究。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區委員會

今次九龍城重建計劃,就用上轉移地積比方式,利用鄰近啟德門户廣場地皮的地積比,轉移至現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主地盤,以興建較高層的住宅大樓。 九龍城廣場屬賈炳達道公園第一期,所在用地曾經建議興建社區劇場和有500個車位的停車場。 1989年,百利保地產集團以2.86億元投得地皮,計劃發展為一幢10層高集娛樂及商業的綜合物業,總樓面約63萬方呎,停車場的構思得以保留,更提出興建一條通往商場的小徑。

九龍城重建

港鐵屯馬線將於本月27日全線通車,在此之前,隨着鐵路網絡陸續拓展,九龍城早已悄悄「變天」。 近年區內多處有舊樓變成了新式「牙籤樓」,而自1993年落成的九龍城廣場,亦將重建為商住大樓。 有區議員指出,屯馬線通車雖然可以疏導九龍城的交通問題,但同時會增加區內人流;而九龍城廣場內有區內唯一的室內大型停車場,擔心被拆卸後會加劇區內的違泊、擠塞問題。 九龍城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區,區內匯聚了形形色色的居民;從長者到年輕一代,從老街坊到新來港移民,以至少數族裔人士。 如何讓不同社群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社區;如何確保區內的設施及措施能滿足居民的需要;以及如何協助區議會推行各種社區建設活動及小型工程都是我們民政事務處的主要工作目標。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的「融合策略」式重建—— 殺街、公共空間減少、轉移地積比 本土研究社:擔憂市建局規劃工具「恆常化」

現年90歲的陳婆婆與女兒2人同住,她稱自己是租戶,今早才得悉將要重建,並直呼不贊成。 她指居住的單位有兩房,並設有閣樓及天台,樓底高,面積大,租金僅需約4000元。 她表示自己住地下,平時又不用行樓梯,但若遷出,以同樣價錢只能居住在劏房,「一定租唔番同樣面積嘅單位」。

重建範圍包括九龍城街市,當局將會興建新政府綜合大樓進行安置,並增加更多社福和康體設施。 除了早前配合沙浦道項目的打鼓嶺道休憩花園改善計劃外,我們將在龍城區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為衙前圍道一帶不同樓齡、不同樓宇狀況的舊樓,提出針對性的維修方案。 對於區內這些已經老化、有復修需要的樓宇,市建局除了向有關樓宇業主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協助進行樓宇復修外,還可應用「地方營造」策略,研究協助業主為大廈外牆進行美化工程,鼓勵業主在進行大維修的同時,一併美化樓宇的外觀,為小區注入活力及地區特色,同時提升樓宇整體價值、宜居性和壽命。 針對舊樓重建限制,我們將探討應用轉移地積比的概念,將規模較細、重建潛力有限的失修樓宇,列作地積比「送出地盤」的可行性,將其准許的發展樓面,轉移至區內具高密度發展潛力的重建地盤(接收地盤),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地積比轉移後,位於「送出地盤」的樓宇,在重建後可以改劃為休憩空間或社區設施,滿足地區的需要;「接收地盤」則可以作較高密度的重建,增加房屋供應,同時利用地下空間,興建公眾停車場等設施,增加地區泊車位的供應,解決違例泊車所引致路面擠塞的問題。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市建局研搬市政大樓 轉移舊樓地積比 拓地下空間

關注組總結調查結果時表示,期望市建局能貼近民情,體諒業主的困難,兌現其成立的宗旨和承諾,以人為本,改善現行政策,讓所有業主延長免租交吉期六個月至一年,更應檢討七年樓齡估價機制是否真正有效,以讓重建區自住業主可以更安心處理購置物業及搬遷的事宜。 他稱支持重建,因大廈日久失修,到雨季時單位牆壁滲水,兩年前才花了十多萬元大維修。 他坦言九龍城區餐廳多、交通方便,不希望領補償金了事,希望市建局可提供同區樓換樓安置。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馬昭智表示,KC-010的地盤將建200多個停車場,這3個項目能與今年3月開展的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KC-009)所帶來的交通產生協同效應。

同時,因應區議會就活化整個賈炳達道公園的意見,市建局已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展開研究工作,藉機一併重整公園佈局、注入新的設計元素和提升設施標準、增設綠化行人走廊便利美東邨居民前往「龍城」區,以及改善與九龍寨城公園的連接性,彰顯寨城公園遺跡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在新聞簡報會上說:「面對更新『龍城』區的挑戰,如果單用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方式,不可能達到地區一直期望的願景。 居住在美善同道94至96號的麥女士指自己已住上址約800呎單位約30年,她表示樓齡大,內裏殘舊,加上不少住戶一早有心理準備將要重建,沒有刻意作裝修。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受影響業主買貴樓交貴租 斥市建局補償價不切實際

早於二○一九年二月,市建局已公布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可以預期,九龍城區快將被改頭換面。 相傳,南宋末二帝曾逃到九龍城一帶;九龍城寨因「三不管」而舉世聞名;啟德機場是世界最危險的機場之一。 最近十年,區內已有最少三十八幢舊樓被發展商收購,舊城區內,漸漸有設計摩登的大樓衝上天際。 去年六月,屯馬線正式通車,也許有人由衷地感到「很興奮」,但同一時間,古城已然暗湧連連。 巨變驟來,在她步向未知以前,我們走進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的範圍內,立足當下,回溯過去,摹擬未來。

九龍城重建

LG層:為日常用品區,主要商戶為屈臣氏、豐澤、759阿信屋、快圖美、UG Kitchen(已結業)及7-11便利店。 同層也設有多間食肆及小吃店,包括必勝客、星巴克、英王麵包及聖安娜餅屋等。 2004年5月,摩根士丹利夥拍建生國際及鵬里資產(Pamfleet)以20.3億元向百利保地產集團購入九龍城廣場。 根據協議,建生國際、摩根士丹利及Pamfleet會藉認購新股份分別擁有該兩項物業的5%、90%及5%之權益。 隨著機場於1998年搬到赤鱲角,九龍城一帶人流大減,加上商場位置「不就腳」,遠離樂富站及太子道西主要巴士站,商場進入寒冬期。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大翻新」連接啟德

2000年,2樓商場最大商戶先施百貨結業後被百佳超級廣場取代,B2層百佳超級市場結業。 2002年4月,由於百利保地產集團未能償還兩筆合共37.5億元可換股票據,將九龍城廣場及銅鑼灣百利保廣場抵押予系內世紀城市、百利保及富豪酒店債券持有人。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 至2006年整幢商場翻新前,LG層商戶Colour Eighteen結業後曾被劏為眾多細小商舖並稱為「潮宿新地帶」,該處商場通道早已換上光猛及時尚設計,與商場整體「黯淡及過時」的裝修有很大分別,可惜仍無助提升商場整體人流。

我希望藉着這個網頁,讓更多居民認識我們的工作,當然我更加希望大家會參加我們下一次舉辦的論壇或社區活動。 同時市建局已聘請保育建築師,對區內所有唐樓作初步評估,包括數幢位於主地盤、目前未有歷史建築評級的唐樓,將在項目獲批後作較深入的建築評估,研究如何修復和活化。 且日後會按交通評估結果及相關標準,額外提供1,200個供住宅、商舖及社區設使用的附屬泊車位,減少現時雙行、三行泊車問題。 鄰近太子道東一列巴士站的東面地盤,則重整現有道路,並配合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擬建的地下廣場而設置「門戶廣場」。 區俊豪稱,東面地盤亦會興建一幢低座建築物,預料會在主水平基準上40米,較現有高度限制少60米,餘下的地積比將會轉移到主地盤。 區俊豪稱,現時九龍城與啟德僅以狹窄的打鼓嶺道行人隧道連接,地面空間狹窄,卻已有約70條巴士線,故門户廣場將整合活化打鼓嶺道公園、地下廣場和附近一列巴士站,以擴大地面空間。

九龍城重建: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而市建局的「自置居所津貼」為假設重置單位(同一地區內樓齡大約為七年而單位面積、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與收購項目類似的樓宇單位)價值與被收購物業公開市值的差額,從而給予自住業主其被收購單位的市值金額之外,另有一筆現金津貼,以協助他們購買較新重置單位,改善居住環境。 巿建局近年頻頻在九龍城區宣佈多項舊樓重建項目,然而被收購業主同時面對買貴樓及交貴租的雙重窘局。 市建局今日(23日)公布啟動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重建項目,涉約50個街號,舊樓樓齡約29至50多年,估計受影響業權450個,受影響住戶有670伙、涉及地鋪商戶40個。 有地產代理透露,去年已有私人發展商提出每平方呎1.6萬至1.8萬元的收購價,估計市建局收購價可達1.9萬元,以500多平方呎的單位計算,收購價近千萬元。

至於發展計劃中或需遷拆的李基紀念醫局在 九龍城重建 1950 年代建成,鄧指出,醫局一般一至兩層高,大多設於基層社區,「整間細診所幫人睇下感冒,等你唔好走晒去公立醫院門診同急症室」。 部份設美沙酮診所,服務地方居民「喺返自己嗰區唔好走出去」,方便新發展區管理。 九龍城重建 鄧解釋,戰前潮州人乘船到東南亞謀生,香港是中途站,九龍城碼頭就是熱門停泊點之一。 部份人選擇在此落腳尋找機會,「好多無乜錢嘅人嚟到,第一時間諗嘅就係去寨城」。

九龍城重建: 聯絡我們 ( 九龍城區 )

因此市建局亦提出了新增接駁連繫啟德地下購物街,方案期間亦有修訂,由原先建議將沙浦道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並在地面出入口位置預留適當的空間設置入口廣場,以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地面出口。 惟及後透過重新規劃道路走線,騰出毗鄰太子道東行人路的土地,興建一個分層地下廣場,作為新、舊區的連接點;而相關地下廣場的設計,可直接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的地下入口,將接駁的隧道增加功能性。 昔日的「牙籤樓」重建方式,欠缺市區規劃及配套,更被指是趕走小商戶,並收窄了街道經濟的發展。 惟有見近年市區重建局的重建項目,漸增小區發展模式,以備受關注的九龍城重建項目為例,改為規劃主導模式重建及發展,包括興建地下商業街連接啟德發展區,亦以先興建後重置方式,處理九龍城街市重建的「問題炸彈」,以令九龍城回復昔日的繁華熱鬧時光。

  • 再加上計劃提供的泊車位嚴重不足,令附近交通環境難以負荷,遭城規會全盤否決。
  • 上述三個地盤將合共提供約10,450平方米的地面綠化空間,是現時綠化空間面積的1.5倍,而原來集中在賈炳達道公園內的綠化空間,將全方位伸延至住宅林立的「龍城」區,成為連接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範圍以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多元空間。
  • 到了2005年10月,摩根士丹利斥資9,000萬元展開內部裝修和外牆翻新工程,將以往「黯淡及過時」的裝修,換上「光猛及時尚」設計,務求令商場給人一種由內至外均「煥然一新」的感覺。
  • 興建一個約1,000平方米分層地下廣場,連接政府的行人隧道至啟德發展區及其地下購物街,作為新舊區的交接點。
  • 設立一個地下公眾停車場,以配合該區泊車需要,及為未來提供機會研究騰出路邊泊車位作擴闊區內行人路,以改善區內步行環境及易行度。
  • 市建局早前宣布「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大型重建計劃」,當區不少店舖屹立該區逾三十年以上,甚至已成為遊客景點。

韋志成表示,推行龍城區重建項目需要收購約1000住宅單位和100間地舖的業權,涉及的收購支出超過100億元,並就新政府綜合大樓的建造、推廣復修以及執行保育和活化工作,額外超過50億元的開支。 九龍城重建 市建局的資源取諸社會,亦用諸社會,以達致提升市區更新成效、改善舊區整體生活環境和市民居住質素為目標,與一般發展商所進行的重建,有根本性的分別。 市建局在未來將會在其他舊區推行更多「融合策略」的項目,期望地區人士對「融合策略」項目給予支持和肯定。

九龍城重建: 地區為本規劃重建及促進復修 突破九龍城舊區更新規限

自啟德機場在1998年搬遷後,香港機場(障礙管制)條例不再適用於龍城區,政府放寬了九龍城分區計劃大綱圖的高度限制,增加私人發展商在區內推行重建項目的誘因,但卻沒有同時加強區內的規劃。 過去20年有多個私人重建項目落成,多為單幢式重建,欠缺整全完善的規劃,部份因為地盤太細,重建後無須提供供住客使用的上落客區和泊車設施,間接導致區內違例泊車問題愈益嚴重,造成交通擠塞。 這些單幢式樓宇重建完成後,攙雜在新建樓宇之間的舊樓地盤變得更為零星而分散,可作重建的規模變得更細且乏誘因。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