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有關諮詢工作明年年初完成,隨後將可公布本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毛孟靜批評,政府帶頭使用內地用語,擔心使用內地用語成為政治統戰的工具。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政府5月完成第一次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已草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清單有477個項目,預計明年初公布,之後會採取相應保護措施。 而另外兩項建築,則包括原址曾為晚清時期「孔聖義學」的書館街十二號,現時這幢建於一九四九年、樓高三層的建築物最特別為二樓凸出的窗檐,屬國際現代式建築,活化後需要保留及開放。 嗇色園可觀自然教育中心的生物科老師饒戈今早在傳媒預展時提到,醫局的候診室將成為生態顯像館,有近10台顯微鏡供市民使用,治療室則成為實驗室,而藥房則變成「生態學家的書房」陳列進行生物速查及物種辨認所需的工具。 擬建的東鐵綫古洞站設於落馬洲站及上水站之間,位處現時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之交界,即將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鄰近將來區內公共及交通設施。
嗇色園現開辦16個教育單位,包括中學、小學、幼兒園等,有約8,000名學生和800名教職員。 醫局故事展館,展示醫局建築特色、活化過程,以及與醫局有關的故事。 何東是第一代香港歐亞混血兒,受中國文化熏陶,以中國人自居,自認廣東寶安人。 何東夫人醫局 幼年入讀私塾,學習四書、三史、八股文,稍長接受西方教育,轉讀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187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畢業後隨即加入廣東海關,建立初步人際網絡及與西洋的國際貿易操作。
何東夫人醫局: 活化
在以鐵路為主的發展模式下,古洞北新發展區約八成的人口將居於擬設古洞站的500 米範圍內。 根據初步規劃及設計,東鐵綫古洞站將設有兩個出口,分別位於車站的東面及西面,連接古洞北市中心擬建的休憩用地。 書館街12號(三級歷史建築)將由大坑坊眾福利會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展示大坑舞火龍的文化和歷史,同時透過舉辦文化課程和活動推廣客家傳統習俗。 館內將設有一間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餐廳,推廣客家飲食文化。 活化後,醫局主樓將用作生態展覽區,設立生態顯像館、實驗室、生態書房。
兩間學校的辦學團體均為金錢村何東學校法團校董會,校訓均為「禮義勤儉」,兩間學校的前身,均為金錢村村民在1902年創辦的宗福學校。 學校附設於金錢村侯宗福堂的神廳右間,開學時學生只有十多人,以村中子弟為主。 在1932至1933年間開始接受政府每年120元的津貼,同時成立校董會運作,設常額教師1位。 政府在1948年增加宗福學校的津貼,常額教師增加至2位,直至1953年提供全額津貼,同年上學期學生人數,已由原來的30多位激增至92位,但學校仍停留在50年前創辦時的規模,實在不敷應用。 位於古洞市中心,於八十年代末建成,包括街市,商店及食肆,滿足區內居民的需求。 地下店舖是售賣食材、日用品;第二層的食肆則提供地道的港式食物及中餐,配合充滿懷舊感的裝修,氣氛休閒。
何東夫人醫局: 即刻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太陽報專訊】【記者鄭華坤報道】長洲警署至今設立一百年,一直守護長洲居民,當中發生不少逸事和傳聞,最轟動的莫如六七年發生水警輪被炸案,一名水警被炸聾;警署二樓指揮官宿舍發生鬧鬼傳聞。 更有趣的事,長洲警員受歡迎,據非正式統計,當年長洲有一百名姑爺,大部分是警員。 黃偉綸介紹何東夫人醫局是由兩棟樓高1層的主樓和平房組成,並以有蓋行人道連接;主樓入口上方飾以石匾,上面刻有「何東麥夫人醫局」字樣,背面則建有柱廊式外廊,而平房中間有一天井。 坐落於梧桐河及雙魚河交界,為深圳東江水供港輸水管道,配合周遭綠油油的田野景色及行駛中的列車,成為市民的拍照熱點,以及電影如【媽媽的神奇小子】及【烈日當空】的取景地方。
-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當地星期六在加拿大西北部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加拿大及美國出動戰機升空,美軍F-22戰機將不明飛行物擊落。
- 當年的指控猶如無稽之談,卻被判入獄兩年,其間靠着工人階級互相支持,讓他得以熬過那段黑暗的日子。
- 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年初的施政報告提出,檢討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政策,包括就公共資源動用的程度和方式制訂更具體的機制和準則,以及研究是否需要透過城市規劃以加強保育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因此邀請了古物諮詢委員會進行檢討。
- 館內設綠化平台,舉辦特定推廣活動,如導讀活動,讓市民在室外邊欣賞屏山風景,邊享受閱讀樂趣。
- 畢業後隨即加入廣東海關,建立初步人際網絡及與西洋的國際貿易操作。
- 醫局在1932年興建,並在1933年落成,為新界區最早期鄉郊診療所之一。
有470多年歷史的糧船灣天后宮古廟完成修葺,今日舉行重修後開光典禮。 重修後的廟宇加設了一個小型文物館,放置了香爐、祭祀物品以及神像。 陳茂波並感謝已離任的主席陳智思和12名成員,過去在委員會內卓越的工作,有信心新的成員組合會為委員會的工作帶來新意念。
何東夫人醫局: 活化大坑書館街12號應保留外牆簡約舊觀
两年后,向英廷自荐出使中国,因中英关系恶化、省港大罷工被迫取消。 政商名流均表示哀悼,包括時任中华民国总统蔣介石、香港總督葛量洪。 該樓前身是孔聖會義學堂,原校在日佔時期受破壞,戰後獲區內居民捐助重建,外牆石碑刻有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墨寶。 首名大坑火龍傳承人陳德輝有意申請該處作為火龍文化博物館,介紹舞火龍的歷史及展品等,並開班教授太極等武術及茶道。 位於古洞街市旁何東夫人醫局服務鄉民逾七十年歷史,惟約十年前因為醫局屋頂瓦片倒塌而停用至今,村民只好靠一周當值兩日的流動醫療車接受基本治療。
-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4日)發表網誌,稱屬於二級歷史建築的何東夫人醫局,活化工程於2019年4月展開,預計今年年中完工並開始營運,屆時將活化為生態研習中心。
- 項目亦會透過一系列多元化的導賞服務、工作坊和活動,介紹薄扶林村和附近地方的文化特色。
- 若加租成事,領匯上市7年加租幅度逾六成,一直在抗爭的小商戶幾已反抗無力,部分已決定棄權,「執笠好過」。
- 黃偉綸指,何東夫人醫局由何東爵士(Sir Robert Ho Tung)捐資建成,位於古洞路38號。
- 嗇色園現開辦16個教育單位,包括中學、小學、幼兒園等,有約8,000名學生和800名教職員。
- 當局承認,倘若工程毋須向當局申請,例如屬小規模工程或新界豁免管制屋宇的建築工程,監察機制未必發現有關私人建築物的拆卸或改建。
- 整個動漫基地佔地780平方米,地面有動漫的零售店舖,樓上有收集漫畫書和雜誌的資源圖書館, 亦設有動漫藝術工作室及展覽空間。
塱原濕地位於上水的燕崗、松柏塱及河上鄉一帶,是香港現存最大及最完整的淡水濕地。 地理位置被雙魚河及石上河包圍,每逢雀鳥遷徙季節均吸引大量季候鳥停留,包括東黃鶺鴒、彩鷸、紅隼、斑鶇等。 1906年何東向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申請獲准在中環半山居住,成為自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首位在太平山山頂居住的擁有中國血統的人士。
何東夫人醫局: 保育私人歷史建築諮詢文件明年初完成
生態顯像館設有大型屏幕,投射生態影像及介紹本地生物多樣性現況。 臻睦中心對整個園區保持最大化的開放空間亦為歷史建築提供一個獨特的欣賞角度。 開放空間保證欣賞古建築的景觀的同時,新增的中藥園,經細心挑選的樹木及花卉令園區於不同季節及時候保持生命力及提供不同用途及景觀。 這三個軟件、硬件及動態部分賦于計劃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創造出一個存活於大眾意識的文化地標。 活化的意義除了恢復歷史於某一刻的真確性,還包含了有效地利用資源以符合現代需求。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稱,預留作活化之用的廿億元仍剩三億多元,若有新計劃會再公布。 發展局解釋調高比重是因景賢里已經完成復修,附近增建建築物較複雜,要以最少干預方式「原汁原味」保留舊建築,評分準則與上次無大分別,有信心再推出會覓得合適計劃。 主樓入口上方有一石匾,上面刻有「何東麥夫人醫局」的字樣。
何東夫人醫局: 香港珍貴照上載緬懷昔日風貌
一群80後年輕人組成「852 Workshop」,不但將利苑的最後點滴製成短片及攝影圖輯與眾同享,又計劃以旺角瓊華中心、本土舊式食店為題,留住文化光影。 負責人表示,手機攝影的「速食文化」愈見盛行,相片只埋藏在電腦檔案內,缺少連貫性也易被遺忘,冀藉工作坊系統地記下本港的人、事、物,讓港人可隨時翻閱一頁頁集體回憶。 若入場券未能全數於三月二十四日派出,剩餘的入場券將於翌日(三月二十五日)起在香港文物探知館繼續派發,派完即止。 香港文物探知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星期四除外)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亦訂明,各締約國應在社區、群體和相關非政府組織的參與下,確認和確定境內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編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小克有感不被尊重,怒將個人全部二十幅畫撕下拂袖離去,藝術展結果要腰斬。 新界西北洪水橋新發展區,在近八百公頃研究範圍內已有十一座獲評級歷史建築和古迹。 元朗廈村楊侯宮是研究範圍內兩個法定古迹之一,逾二百年歷史的楊侯宮,於一八一一年改建,為兩進式建築,由庭院分隔,於一九八八年被列為法定古迹。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昨宣布,將聘請韓裔策展人鄭道鍊出任西九M+視覺文化博物館總策展人,九月上任,成為M+的第二把手。
何東夫人醫局: 「香港本土」關注使用地內地譯名及措詞
港英當局在撥地上沒有伸出援手,吳宏基說,「當時我們學校頗受歡迎,收生也比較多,所以商會向海外華僑、本地閩籍巿民籌了100萬元,在1966年建起了北角渣華道的獨立校舍」,體現了中國人互助的精神。 本次比賽所應用的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陳燦輝 何東夫人醫局 技術是工程界不可或缺的技術,利用電腦軟件管理工程的規劃、設計、投標、建造、營運、設施管理以至室內設計等項目。 比賽目的旨在讓中學生認識 BIM 及其軟件Revit的基本知識及應用,參賽同學運用Revit、創意及對智慧校園、可持續性綠色概念及共享空間認識,設計心目中理想未來校園。 古建築於活化過程中,其中一項重要考慮就是要激活歷史,讓歷史足跡存活於新生命及用途中。 臻睦中心的展示區並非一個「區」,而是在整個地塊及建築中滲透性地發生。
講起古洞係何家「恩公」段古,曾家新透露日軍早年侵華期間,已為香港貴族嘅何東曾經匿藏古洞村,獲村民庇護,何東為報答古洞村民,戰後捐錢興建醫局、小學及實驗農場,其中醫局命名為何東夫人醫局。 同場的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亦笑言係「來自」何東夫人醫局,還稱政府早前宣布發展新界東北,單是古洞北發展區將來就有至少十五萬人遷入,復辦醫局有助分流北區醫院人潮。 何東夫人醫局 嗇色園副主席陳燦輝說,醫局建築糅合了中西建築風格,將西方的「藝術與工藝」特色元素,如牆壁以抹灰批盪、底部基座塗上灰色漆油、「村舍平房」風格的門窗等,與中式如雙筒雙瓦設計的斜屋頂、屋脊末端上翹等本地元素結合。 他又指,將來活化後,主樓將用作生態展覽區,並設立「實驗室」讓同學進行簡單實驗;至於戶外地方亦將成為「農業縮影區」,並設有生態池、中藥園圃、有機菜田等。 相信大家對何東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作為香港殖民時代早年數一數二的歐亞裔商人,香港有不少建築都以何東命名。 何東夫人醫局位於古洞街市旁,是由何東爵士捐款及以何東夫人命名。
何東夫人醫局: 上水何東夫人醫局擬活化
到1931年,何東爵士和麥秀英女士的金婚紀念,何東爵士分別增送了兩位夫人,麥秀英女士及張蓮覺女士各十萬元。 張蓮覺女士將全數撥入發展東蓮覺苑及寶覺小學上,而麥秀英女士將這筆錢捐給港府,在金錢村附近興建鄉村診所,這就是剛保育成生態研習中心,在1934年落成啟用的何東麥夫人醫局。 醫局在1973年改為母嬰健康中心,到2005年因屋宇失修而關閉。
由開幕直至1973年,醫局主要係做母嬰中心之用,亦係印度士兵嘅療養院。 古蹟辦文物主任冼穎君說,大樓富歷史及社會意義;而曾被納入第三期計劃,後又被剔除的景賢里,再被納入第四期計劃,徵求活化之道。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二月六日)視察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了解公營醫院服務的最近情況,並感謝前線醫護人員努力不懈,為病人提供專業和高水平的診治。
何東夫人醫局: 何東夫人醫局
利用自然界線條及型態,採取郊區空間感,達至反工廠形式及增強人與建築獨立性的社會創新工程。 臻睦中心專注於人與大自然的和睦,計劃的設計摒棄了流行建築形式,以自然、融和及人與建築互動為中心思想,提供中藥及香草園、健康食療茶室、滲透性的圍牆、廣泛種植地域性樹木來達至建築與人的有機結合。 在服務軟件上,本計劃倡導跨代共融服務,以不同的活動形式,促進跨代和睦對話及溝通。 何東夫人醫局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顯示了她在社會範疇裏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帶動了這個計劃對不同年齡階層互動的價值及重要性。 重新塑造何東夫人醫局為臻睦中心令其歷史價值得以持續彰顯。
何東夫人醫局: 診所及健康中心一覽表
巡迴展覽與「文物時尚•荷李活道」攜手推廣保育歷史建築,兩項活動均由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舉辦。 市民在十一月二十日當日前往國際金融中心一期的展覽和大館監獄操場的12個活化計劃攤位,集齊13個蓋印,便可於同日到大館的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攤位換領限量版明信片一套。 陳燦輝又指,為尊重醫局的建築設計原意,在活化過程中,盡力保留建築物的外觀、設計、內部間隔,以至整個建築群的布局。 舊醫局由兩幢樓高一層的主樓和平房組成,以有蓋行人道連接。 主樓入口上方飾以石匾,上面刻有「何東麥夫人醫局」字樣,背面建有柱廊式外廊,而平房中間有一天井。
何東夫人醫局: 何東夫人醫局 : 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
1881年向海關辭職加入香港怡和洋行華人部任職初級助理員專責翻譯,因表現突出而獲迅速提升為買辦助理。 在怡和任職僅兩年的1883年接替姐夫蔡昇南成為買辦,不久更獲委任為剛成立的「香港火燭保險公司」及「廣東保險公司」的總買辦。 在任職買辦的同時,何東自資成立「何東公司」(Ho Tung & Company)從事食糖的買賣,而胞弟何福及何甘棠亦加入怡和成為買辦。 1894年何東接任吳炳垣成為怡和洋行華總經理,於1900年以健康欠佳為由辭職,由其弟何福接任。 另外,平房內設有兩個展館,包括「醫局宿舍」及「古洞故人‧醫局故事展館」,以展示醫局的建築特色、活化醫局的過程,以及與醫局有關的故事。
何東夫人醫局: 歷史及名字源由
活化後可成為郊野學習中心、旅遊服務中心、社會服務中心、渡假營等。 發展局在新一期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重推上期流標的景賢里。 發展局表示,若團體有需要,可在主樓以外部份加建屋宇設施。 發展局明年一月十四至十七日,會辦開放日及導賞團,讓有意申請活化這四幢歷史建築的機構參觀,明年四月中截止申請。 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位於薄扶林道一百四十一號,一八八七年落成,屬一級歷史建築,曾是農場經理住所,更是牛奶公司在港最古老的建築物。 宿舍設兩幢附屬建築,包括一幢估計為僕人宿舍的單層建築及車庫,整個用地面積約二千一百多平方米。
何東夫人醫局: 何東夫人醫局變身生態研習中心
1934至1973年間,醫局主要用作產科中心和印度籍軍人療養所。 醫局亦曾用作普通科門診診療所,提供醫療服務和舉辦健康教育活動,直至2005年為止。 要保育珍貴的歷史建築,除保存其建築結構,更要讓它重拾活力,同時讓巿民有機會欣賞和使用,以為它們增添新的社會意義。 何東夫人醫局 這次,我會介紹餘下一項同具相當意義的項目:修復何東夫人醫局作生態研習中心,並邀請負責活化工程的嗇色園副主席陳燦輝分享計劃詳情。
幸好在港工作和生活了六年的日籍女畫家山口潔子還未受這種獨特文化所感染,對歷史建築興趣甚濃的她,棄用便捷的數碼相機,反而利用畫筆,逐筆慢慢記錄本土的地標性建築物。 即將舉行的《太平山下及其他》展覽將展出其創作成果,她希望港人能通過展覽學會放慢腳步,慢賞本土建築之美。 關注保育的學者擔心此先例,會鼓勵不滿評級的業主將歷史建築「毀容」。 何東夫人醫局 台灣的文化部公布,現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李應平下月1日卸任,將接任文化部政務次長,其空缺由資深藝術評論家盧健英(圖)接任。 當局指,盧健英長期任職於文化藝術相關領域工作,兼具公部門及民間團體服務經驗,具豐富的文化交流經驗。 盧則表示,新職務令她心情忐忑,但會努力將台灣的精彩文化節目介紹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