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張校長在校務報告中分享130校慶的各個精彩活動以及本學年的學習成果,並由何鏡煒校監頒發教職員服務獎以表揚教職員多年的貢獻。 接著,主禮嘉賓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教授向畢業同學作出訓勉及頒發畢業證書。 何鏡煒 徐教授以自身經歷勉勵畢業同學追隨自己的興趣,竭力改善自己。 他更指出多聽別人所言作為借鏡是創新的基礎,並鼓勵同學建立正面人生觀,強調誠實和在團隊中付出和分享的重要。 最後,他以《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這句名言鼓勵同學虛心學習,努力求進。 香港浸會大學今日(12月22日)公佈,行政長官已委任華德會計師事務所創辦合夥人蔡懿德女士擔任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任期三年,由2018年1月1日起生效。
過去,正是受到何博士的熱誠所感染,學生事務處有多項領袖培訓計劃,都能夠取得慈善基金的捐款支持,而何博士自己亦經常為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穿針引線,鼓勵校友捐款支持母校發展。 何鏡煒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全體師生、校董會、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代表,出席在學校舉行的升旗禮。 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並排隨風飄揚,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緊密相連的關係,本校亦毋忘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和建立國民身分認同。 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推動內地實習交流活動及大灣區創業計劃,讓我們能了解最新發展情況和機遇。
何鏡煒: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
楊潤雄局長超凡入聖之忍耐力,令全港市民以為區區一間學校校監,可以令堂堂一位教育局長跪低。 皇帝唔急太監急,小婦人為沙呂小的「混帳」及校監的護短寫下「鴻文」七八篇;一為局長顏面,二為辦學團體權威,三為校內啞忍的老師。 至於目前最大的挑戰,他認為是如何降低收費卻又不影響服務質素,包括醫護和病人的比例,「既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同時令病人可以負擔得到」。 何鏡煒 何鏡煒指出浸會醫院除了本身六十多名駐院醫生外,超過一半的入住率是透過聯席醫生介紹入院的。 「聯席醫生向病人收取他們的醫生費用,我們只是提供地方、儀器和護理服務」。 病後何鏡煒需要有核子醫學的診斷作為臨床檢測,但浸會醫院當時並沒有這些先進的儀器,身為董事的他卻只能到鄰近的醫院接受診斷,其後浸會醫院投放資源於核子醫學服務上,二零一四年正式成立核子醫學中心,推動醫院發展的步伐。
1942年香港淪陷後,遷往澳門繼續辦學,後成立澳門培道中學。 1945年戰爭結束,校方一方面遷回廣州,接收東山校舍及復課,經歷史演變成為現廣州市第七中學;另一方面到香港設立分校,租用士他令道浸信會副堂作校舍之用。 1946年香港分校正式命名為「香港培道女子中學」,1947年遷往九龍仔嘉林邊道校舍。
何鏡煒: 香港培道中學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創立於2000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基督教,辦學團體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校長是程志祥先生,校監何鏡煒博士。 於2001年,何博士鼓勵「領袖發展計劃」的學生與本地中學攜手舉辦「笛聲悠揚獻愛心」慈善活動,為無國界醫生籌款。 在100位浸大學生義工協助下,活動於香港賽馬會沙田馬場順利舉行,共有來自76間中小學的3,337名學生參與,為無國界醫生籌得超過港幣50萬元善款,並為浸大創下一項健力士世界紀錄。 作為輔導長,他善用在美國所學的知識,提升學生事務處的專業地位,通過重組學生服務,推動全人教育發展。 何博士亦支持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的管治,浸大更是全港首間在管理組織內加入學生代表為正式成員的專上院校。 浸大一向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因此,早於八十年代,課程已滲入學生成長等元素,而且本校重視基督教教育,在講求培育領袖人才的同時,亦寄望青年一代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 正當浸會醫院逐漸走出陰霾,二零零六年何鏡煒卻在一次檢查中無意間發現身體出了問題,要立刻動手術。
-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全體師生、校董會、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代表,出席在學校舉行的升旗禮。
- 差會自一九八九年成立以來更是邁向實踐基督大使命,培養會友差傳意識及拓展海外跨越文化福音工作之目標前進。
- 我期待與他們緊密合作,並有信心在他們的英明指導下,浸大能繼續邁步向前,成為領先世界的博雅大學。
- 候選人如何陳述其團隊處理以上重要事項,是我衡量投票取向核心指標。
-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據了解,沙呂小法團校董會在接下來的新學年會改組,一直力挺薛鳳鳴的校監曾家石,將會轉任校董,校董何鏡明及陳炳祥亦將離任;浸會大學前輔導長、浸聯會中小學及持續教育部副部長何鏡煒,將於新學年接任校監一職。 沙田區名校、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去年被揭遊學團帳目風波,校長薛鳳鳴被指將大筆用作遊學團的澳元現金,存入該校教師文雁菁的私人帳戶;及後教育局曾發警告信予該校法團校董會。 該校陳副校長回覆指,今日學校放學後,總共有55名小一至小六的學生乘坐校巴返家。 而校巴於下午1時開出,惟其後在大涌橋路發生意外,學校校長、老師及輔導員得悉事件後,即時趕往現場及醫院了解學生傷勢、穩定學生情緒及聯絡家長。 陳副校長指,現場所見所有學生均清醒,傷勢並無大礙,主要是擦傷、扭傷等,最終有22名學生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廣華醫院及那打素醫院治理。
何鏡煒: 教會相簿
二零一七年,他們再在九龍宋王臺道開設啟德社區健康中心,以低於浸會醫院的價錢提供門診服務,並希望市民多作預防性治療,而不是等到最後要入醫院治理。 作為一間自負盈虧的私立醫院,何鏡煒坦言「我們已經不是做贈醫施藥了」,事實上自七十年代始,為了減少對美南浸信會的財政倚賴,浸會醫院已着手開拓中產階層的醫療市場,務求達到收支平衡。 他認為今天的公立醫院已經可以為基層提供保障,而浸會醫院則是為有經濟能力的人,或購買醫療保險人士,提供另一個選擇,他們會根據市場的需求而推動發展。 浸大於90年代向政府申請撥款興建首座學生宿舍,何博士一直參與其中,由選址到基建設計,他都積極投入整個過程。 今天,浸大學生宿舍已具備穩健的管治架構,涵蓋舍堂教育各個範疇。 宿舍不但為學生提供舒適居所,更是舉辦校園活動的理想場地。
在當時,勸喻女性上學並不容易,因為她們自古被認為無需讀書。 同年3月3日,學校正式開課,當時稱為婦孺班,開學時僅有6名學生,但她仍全心教授她們。 在1907年遷入廣州東山民地的新校舍,於1918年開辦中學、初級師範、小學和幼稚園各級。 何鏡煒博士不單是這裡的校友、同事、管理層,更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的會董、校友委員會委員…,由求學問至擔任輔導長,他在這裡度過了數十個寒暑,見證這裡的歷史發展,亦視這裡為他的家、他的根。 培正專業書院隸屬香港浸信會聯會,一直為全港幼稚園、中學和小學服務,致力為全港學生、 何鏡煒 教師和家長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有意請繕履歷、 期望薪金及到職日期,信封面註明申請職位之名稱,郵寄到九龍佐敦上海街80號華海廣場22樓 香港浸信會聯會專業書院 或 電郵至 。
何鏡煒: 學生發展基金
香港浸會學院於1994年正名為香港浸會大學後,學生和教職員集會亦有必要與時並進,何博士遂將本屬基督教傳統的集會,革新成為教育論壇,邀請社會各界精英到臨集會講學,當中部分講者及主題更是由學生建議。 數十年來在浸大的經歷,教何博士緬懷的多不勝數,計有與同學攀獅子山、從後山爬上廣播道、參加基督徒和聯校詩歌班、發起「千人宴」等。 而一九九四年本校正名為大學也教何博士最感動,除了因為他是負責籌備慶祝正名活動的搞手外,亦因為母校能夠凝聚不同年份的校友回校慶祝,場面既熱鬧又溫馨。 何博士形容大學有如英雄地,從舉辦活動中,發掘了很多同學或校友鮮為人知的才能,不少浸大人「做得、唱得、演得又玩得」,各人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已組成三個小組委員會,分別負責統籌活動、會員招募及籌款事宜。 歡迎任何會員參加小組委員會,有意者請與校友事務處聯絡。 學校教學策略方面,因應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令學生在身心社智靈各方面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何鏡煒: 資料庫
近期「八十後」、「九十後」成為城中熱門話題,與不同年代大學生都有接觸的何博士分析,六、七十年代的同學,與八、九十年代甚至千禧後的同學,身處的社會同樣貧富懸殊,但生活背景截然不同。 而現在的學生,何博士認為他們很聰明、創意高,以賣物周(sales week)為例,現今的學生不但能找到多種渠道入貨,同時,又找到不少贊助商,從中賺取利潤。 在本校畢業後,他先在校牧處工作,其後赴美深造,並在美國修畢輔導及學生事務的博士學位後,重返母校。 直至一九八九年,他當上輔導長,如願以償,能夠擔當一直希望推動的學生事務工作。 公立醫院醫生工作繁忙,醫生人手追不上服務需求已非一日之寒,醫院認證計劃是其中一個令醫護人員怨聲載道的制度,嚴重加重醫護人員的文書工作,所以計劃推行9年後,最終於去年煞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