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早於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已存在,初為一座茅屋,而現存的侯王廟則建於清雍正八年,有二百多年歷史。 到現在還眾說紛紜,最廣為人傳的說法是南宋國舅楊亮節,他曾助宋帝昺南逃至九龍,護駕有功,世人敬其忠義,建廟紀念。 自1928年開始一直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至今。 侯王廟 在1847年至1899年,清廷駐軍九龍寨城,駐寨官將都曾到廟參拜。

侯王廟

按吳佛全的記憶,三、四十年代至和平後,侯王廟仍非常熱鬧。 從天橋下去進入山路不一會,就可見到古蹟侯王宮。 東涌侯王宮位於沙咀頭西,面向東涌灣,估計始建於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屬三間二進建築。 侯王廟 廟內供奉保護南宋帝昺逃難至大嶼山的忠臣楊亮節,以紀念其英勇事跡,現時該廟已被列入為一級歷史建築。 不過,有關侯王是病逝還是戰死,卻有不同的傳說。 更有另一個傳說稱,其實楊亮節並沒有戰死,反而是在傷癒後隱姓埋名,在沙田瀝源等地行醫。

侯王廟: 歷史文物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侯王廟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釣魚翁以尖聞名,是「香港三尖」中較易的行山路線,話雖如此,釣魚翁的尖頂令人望而生畏,有種征服險峰的難度。

聽說大仙「有求必應」,籤文靈驗,所以終年香火鼎盛,前來求籤問卜的善信和旅客絡繹不絕。 文昌帝掌管功名官祿,武帝則代表財富和忠義,所以想祈求學業及事業順利的善信,可以到這裡上香參拜。 志蓮淨苑是一座佛寺,以仿照唐代的木結構建築為特色,採用天然建材,用榫接方式結合,完全不用釘子,整體高雅古樸。 毗連的南蓮園池則是古色古香的園林,同樣以唐代建築為藍本。 漫步其中,樹木、山石、小橋、池水,就像一幅幅山水卷軸展現在眼前,有遠離煩囂之感,特別令人覺得寧靜平和。

侯王廟: 好去處

據《廣東通志》記載,東涌南面的石獅山山麓曾建有兩座炮台。 當時大澳雖設守軍,惟兵員緊缺,而分流炮台(舊稱「雞翼砲台」)亦離大澳甚遠。 考慮到大嶼山僅東涌口及大澳可供船隻停泊,兩廣總督於1817年(嘉慶22年)下令於石獅山山麓建造兩座小炮台,以加強海防能力。 全港共有24間委員會直轄廟宇,委員會一般會以投標方式外判廟宇的日常管理運作,獲得廟宇管理權的人士可於廟宇內售賣參神物品及提供祈福及功德法事等服務,但必須遵守與委員會所簽訂的廟宇管理合約。

  • 對於古蹟被圍封,向來不以為然(可參閱《風火山林月刊》第34期專欄〈封不掉的執念〉)。
  • 不過古時有風水名家指出,這粒寶珠正正位於大嶼山的獅山與虎山的水口之處,成為獅虎爭珠之局,所以要在這粒寶珠處建侯王廟,這樣才可避免獅虎爭珠而傷及鄉民。
  • 喜歡素菜的,可以到園內的「龍門樓」找一個靠窗座位,一邊吃一邊欣賞外面的人造瀑布,悠閒又愜意。
  • 嗇色園黃大仙祠供奉的赤松仙子,能醫百病,想保家人安康的人士,不妨向這位有求必應的神明祈福。
  • 下午戲班上演一系列吉祥例戲,然後演出正本戲。
  • 競投的花炮共有二十二個,價高者得,以「正第一炮」和「副第一炮」最受歡迎。

九龍大聖佛堂公司主席林祖實說,隨着大聖寶廟遷拆,大聖寶誕的節慶活動規模變小,「也因為是借用康文署的場地,亦要為活動購買保險,所以已難以再有爬刀梯、走火炭等環節」。 嗇色園黃大仙祠供奉的赤松仙子,能醫百病,想保家人安康的人士,不妨向這位有求必應的神明祈福。 (資料圖片)新冠肺炎肆虐,當局把關不力,每個人只能自求多福,除了堅持守住衞生防線,不少善信更會入廟拜神求庇佑。 ●楊侯王廟所在地,該處水面有土丘突起形如一粒寶珠,故名寶珠潭。 但是,由於這粒寶珠,位於大嶼山的獅山與虎山水口之處,成為獅虎爭珠之局,風水家認為,要在這一粒寶珠之前,建侯王廟,才可避免獅虎爭珠而傷及鄉民。 所謂得寶,就是得這一粒寶珠,令到獅虎不敢攫去,因而民安物阜,使大澳很早就開發成為一個漁港。

侯王廟: 香港廟宇7. 上環濟公廟 (明星最愛 求得好姻緣)

關於古廟的緣起有不同說法,但一般都認為侯王即是楊亮節(亦是南宋的國舅)。 他在生前被封「侯」,死後則被封「王」,因此被叫作「侯王」。 據說,南宋的末代皇帝在楊亮節幫助下成功逃至九龍,於是後世便建造古廟,以紀念楊亮節。 2005年,九龍城侯王廟動用400萬港元進行大規模翻新,加建了詩詞坊、許願閣等新景點,並於2006年重新開放。

侯王廟

沙田災情尤重,於是請出車公以為防疫鎮毒的神靈。 侯王廟 據說,凡經車公神像所到之處,病疫速速退卻,於是百姓感念神恩, 因為有這樣的「神跡」可尋,於是,車公的身份、才能又大有文章。 傳說所及,車公不但是智勇雙全,而且還「精通醫理、星曆、岐黃之術」,車公的技能瞬即陡增。 車公由一位英烈忠貞的護主將領,變成消災防疫的佑民神祇,實在可說是「羽化後的傳奇」。

侯王廟: 廟宇介紹

據說金花娘娘成仙前每次在孕婦的家庭出現,該婦人一定會平安產子。 每年的年初三車公廟便人頭湧湧,不同市民上香拜拜後,會轉壇前的銅風車祈求新的一年轉出好運。 車公誕在年初二但卻因不宜賀年,所以不少善信改為了初三拜車公。 而在「明末沙田發生瘟疫,村民稟請車公鎮壓奏效果,然村民乃建廟崇祀」,此事傳說是明末崇禎年間,廣東一帶疫病侵人,延及香港。

侯王廟

所以古廟是本港少數廟宇保留了大量與寨城直接關係的歷史文物。 繼續同大家介紹一啲香港嘅特色街道,小路、小巷、圍坊、相信大家都必定會見過,之但係如果係一個相當隱蔽由小路通過先至去到嘅坊,唔知大家又見過未呢? 阿史今次要介紹嘅正正就係位於中環嘅百子里,佢具體嘅位置就… 之前阿史介紹過太子港鐵站以前長期有陣臭味,好多史友都留言話身同感受。 講臭味就好似好負面,今次阿史就講下一個好香嘅港鐵站。

侯王廟: 九龍城侯王古廟

其後東涌一帶發生瘟疫,整條村都因此人心惶惶。 他們便決定前往九龍城侯王廟恭請侯王到沙咀頭座鎮,降服疫症。 相傳楊亮節在保護宋帝昺曾在東涌灣外與元軍海戰,因此將廟宇選址於此。 正所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一到埗會先拜會「楊侯古廟」。 楊侯古廟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主要供奉楊侯王,另外亦有關帝、北帝及洪聖三神。 東涌砲台是百多年前由滿清政府所興建,以對抗外敵及海盗,保障沿海一帶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現在東涌砲台已列入香港的法定古蹟。

侯王廟

屬於法定古蹟,雖然經過幾次重修,依舊保留了古貌。 屋脊裝飾華麗,壁畫精緻細膩,廟內更有一些由清代保存到現在的歷史文物,包括於1747年鑄造的一口古鐘。 而在大佛對面的百年古剎寶蓮禪寺,有「南天佛國」之稱,多年來香火不斷,每年佛誕更有規模盛大的慶祝活動。 走入寺內,可見多座富含中國色彩的建築,包括金碧輝煌的萬佛寶殿、供奉本土、東方及西方三方佛的大雄寶殿等。 逛累了,你可以休息一下,到齋堂嚐嚐美味的齋菜。

侯王廟: 九龍城侯王廟

很多不顯眼的地方,背後或會埋藏著很深厚的歷史,正如九龍城區內的宋王臺公園,亦一如這座九龍城侯王廟(Hau Wong Temple, Kowloon City)。 雖位處聯合道與東頭村道兩條大街之間,但可能不少區內居民都未曾內進,名氣絕不及對面的九龍寨城公園,然而卻富有濃厚的歷史氣息。 1847年至1899年期間,寨城裡的官員都會到侯王廟參拜。 而九龍城侯王古廟亦是少數廟宇仍保留與九龍寨城有關的歷史文物。 廟內有許文深(首任九龍巡檢司)於1847年捐贈的香爐,上面刻有「侯王座前」四字。

這個氣氛熱烈的神誕成為了連繫東涌鄉水陸居民的重要慶典。 九龍城侯王古廟位於九龍城聯合道和東頭村道交界,其建成年份已不可考。 但根據古廟內的古鐘推斷,廟宇大概建於1730年代(雍正八年)或更早,直至今天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廟宇採用三幢式建築設計,正殿供奉侯王像,裡頭還有鐵香爐及石刻等,值得欣賞。

侯王廟: 侯王廟

隔著欄網,莫說拍照留念,就連觀賞的興味也大減。 無奈之下,只好從圍網底下覓一缺口拍攝作記錄。 東涌小炮台只餘殘垣,據說曾有僧人在此取石修補塌毀的馬灣涌橋。 現時馬灣涌寶安橋旁尚見一道殘缺石橋,未知是否相關。 再沿路下降至東涌舊碼頭,跨寶安橋至馬灣涌村。 沿逸東邨西面的行人徑行走,接田間小路,再經河口轉踏水泥小徑往侯王宮。

又有稱侯王為楊二伯公,因曾顯聖救帝昺,後人立廟紀念。 從海外或台灣地區來港人士已免除隔離及疫苗接種要求。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按此了解相關入境資訊詳情,或下載旅遊小貼士。

侯王廟: 九龍區廟宇

廟前的寬闊廣場傳說為昔日練兵之草坪,現今成為賀誕地方。 侯王古廟建築群座落於石砌高台之上,包括廟宇主建築及其後加建的廂房、亭、刻石等。 廟宇前方建有獨立的香亭,其歇山頂以精美的花崗岩石柱和木樑架支撐。 神壇設於廟宇的後殿,是敬拜侯王和其他神祇(如觀音)的地方。 後殿的山牆採用了「五岳朝天式」設計,在香港甚為罕見。

侯王廟: 正殿

「之後,我們見到他時已變得神不守舍自言自語,甚至在演出時也打亂了拍子,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撞了鬼」。 由於年代久遠,廟內有多件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物,包括鑄於1699年的古鐘、鑄於1860年的純錫香案,還有刻於1877年的碑文等。 1898年,在清政府將新界租借予英國後,東涌炮台曾用作警署,其後亦先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校址。 1979年,東涌炮台被列為法定古蹟,當局在1988年為炮台進行全面復修以恢復舊貌,並設立展覽館。 據當地居民所述,昔年馬灣涌橋曾經塌毀,地塘仔的僧人曾於炮台的圍牆取石修橋。

侯王廟: 委員會直轄廟宇歷史建築物評級(古物諮詢委員會)

清廷在一八四七年至一八九九年駐軍九龍寨城期間,寨城的官將多曾於侯王古廟參拜。 侯王古廟是本港少數廟宇仍保留了大量與九龍寨城有直接關係的歷史文物,例如由首任九龍巡檢司許文深於一八四七年所捐的香爐。 此外,其他著名的文物如一八八八年的「鶴」字石刻,至今仍可見於廟後的巨石上。

侯王廟: 香港

2001年,為配合該區的發展計畫,寮屋區已被全面清拆,猶幸石屋得以保留。 2008年,石屋被列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畫」的第二期活化計畫,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文物探知中心」內的廚房反映40年代仍然使用石灶及柴火煮食的情況,牆上樓梯形的設計其實就是空心煙囪用以排氣。 侯王廟 出去門外天井,可見被保留的原裝旱廁,如廁地方不單狹窄,衛生及私隱度亦欠奉,後來居民都逐漸改往公廁去。 近期香港新冠疫情大爆發,葵涌邨更成為重災區,。

從農曆八月十六開始,一連五夜四日都有慶祝活動。 侯王古廟建築群,並非建於平地,而是座落於用石砌成的高台之上。 侯王廟 它的屋頂,是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的「歇山頂」,以花崗石柱和木樑架支撐;後殿的山採用「五岳朝天式」設計,在香港甚為罕見。

侯王廟: 香港廟宇5. 佛堂門天后古廟(西貢大廟) (水上人求平安)

華人廟宇委員會並沒有授權任何第三方就其直接管轄的廟宇在香港以外的地方,進行任何商業性質的宣傳、推廣及銷售活動。 九龍城侯王古廟於201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亦是九龍區唯一主奉侯王的廟宇。 本廟建造年份已不可考,根據廟內的古鐘推斷侯王廟約於雍正八年(1730年)或之前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雖然古廟建造年份已不可考,但據廟內刻有「雍正八年」的古鐘推算,廟宇大概建於1730年或更早,即已有近300年歷史。 於石砌高牆上的古廟用以供奉「楊侯大王」及其他神祇,除了以花崗岩石柱及木樑架支撐的屋頂值得留意之外,廟宇內所收藏大量與九龍寨城有直接關係的歷史文物亦不可錯過。 雖然由40年代淪陷時期至今,只佔歷史洪流中短短數十載,但石屋卻見證着時代與社區的騰飛發展與蛻變。

侯王廟: 建築格局

自「本紀」至「列傳」所載,連姓車的官員、將領也沒有,一個也沒有。 車公當然姓車,但是古人有名、有字,我們的車公,名叫甚麼,字曰甚麼,倒也難找實據,說個清楚。 九龍城侯王廟「得一日糧齋,且過一日。有幾天緣分,便住幾天。」就是說明做天和撞天鐘,和尚去了廟子空的灑脫境界。 人生有如此解脫的心境,那麼對自己一輩子的因緣遭遇便能處理得非常美滿了。 相較於灣仔鬧市裡的洪聖古廟,鴨脷洲的這座古廟則像是小社區裡的廟宇,而且至今仍然處於沿海的位置。 走進這個香港島南面的小島參訪古廟,時間彷彿變慢了,令人不自覺的把心也沉靜下來。

香港開埠不過百多年,歷史不算悠久,可是歷史古迹卻並不少, 當中更包括很多廟宇,例如被訂為法定古迹的九龍城侯王古廟便是一例。 據說這間侯王廟早在南宋末年便已出現,不過到底侯王是何方神聖? 原來侯王並不姓侯, 更與南宋皇帝逃難到九龍城有密切的關係。 九龍城侯王廟實際建築年份並無文獻記載,推斷距今已超過三百年歷史。 相傳為紀念南宋「侯王」楊亮節協助宋帝昺逃難有功,因而建此廟作紀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