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时人也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据此可见,包拯的为人已清正刚直得近乎执拗,甚至还有些不近人情,然而,这也正是他与一些庸吏的根本不同。 端州以产砚著名,端砚历来是文人士大夫寻觅的珍品,包拯出知端州时不仅革除了诸前任在“贡砚”数额之外,加征数十倍,以饱私囊和贿赂权贵的流弊,而且任满离去时“不持一砚归”。 1973年,合肥清理包拯墓时,在包拯及其子孙墓中仅发现一方普通砚台而无端砚,也足证史载之确。
包拯的严于律己,廉洁著称也是十分突出的。 ”可见他为官前即确立了从政不徇私情的志向。 权知开封府时,包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
包枕: 包拯合肥
元杂曲中,包拯被塑造成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 主持正义又无所不能的包拯,体现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期待。 同时也是百姓对黑暗现实不满的一种心理幻想。 中国民间关于包拯故事的颇为丰富,在通俗文学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但总的说,在流传下来的宋元话本中,包拯的故事并不多。
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 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 三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 《包公掷砚》的故事以这个蓝本创作的。
包枕: 包拯蹊田夺牛
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 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英宗,群臣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 八月二十七日,葬赵曙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
赵曙最后同意了欧阳修等人的意见,将吕诲等三名御史贬出京师。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 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 当时仁宗逝世已有14个月,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中国古代汉族丧礼仪式之一,父、母丧后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礼再议。 传说北宋时黄河发大水,淹没了开封府衙,包拯的阴阳镜落入水中,形成今天的包公湖,开封至今还流传着“死包公铡了活知府”的故事。
包枕: 包拯执法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 数月后,转任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路安抚使。
-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 太子赵曙登基为英宗皇帝,长女德安郡主遂称公主,神宗朝时改称皇姑。
- 当年英宗被送还本宅后,曾陆续担任过岳州团练使、秦州防御使等职。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包枕: 包拯人际关系
包公戏情节曲折,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观众的喜爱。 1973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拯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拯墓葬中出土了包拯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 1985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 墓园共有包氏家族的六个墓冢,按宋制修建。 包河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州城南的一段护城河,传说包拯幼时经常在这条河边玩耍,家乡人民为纪念包公把这条河取名叫“包河”。
”赵曙又问韩琦:“让苏轼修起居注怎么样? ”韩琦说:“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恐怕也不太合适。 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 赵曙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 不仅如此,赵曙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
包枕: 包拯
如果父母做得不好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那才值得称道啊。 过去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您还不清楚? 您只管尽您做人子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会亏待了您。 ”在大家的劝解下,两宫之间的矛盾得以逐步缓和。 嘉祐六年(1061年)十月十二日,朝廷打算起用赵宗实担任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赵宗实以守丧期未满而推辞。 赵宗实四次上奏推辞,朝廷才允许他继续守丧。
不想当皇帝的赵曙,悲催的一生 在位的赵曙夺回实权以后,原本是想推动一场改革,彻底解决北宋冗官的问题,但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而且严重恶化。 治平三年底,赵曙病到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处理政事时只能用笔来写。 对于朝野上下而言,他们除了忧心皇帝的健康以外,还有一件事最为担忧,那就是太子还没有确定。 赵曙在未即位前便听说过苏轼,十分仰慕。 包枕 继位后,赵曙本想按照唐朝的惯例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诰职务。
包枕: 包拯动画形象
因宋仁宗赵祯早年无子,于是在景祐二年(1035年),幼年的赵曙被宋仁宗接入皇宫,赐名为赵宗实,交给曹皇后(后来的曹太后)抚养。 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真宗赵恒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宋仁宗赵祯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 最初,江宁节度使赵允让(“濮安懿王”的称号是仁宗后来加封的)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落,就用衣服接着。 包枕 到明道元年(1032年)正月三日,赵曙在宣平坊宅第出生的时候,红光照遍居室,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 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因病驾崩于宫中福宁殿,享年三十五岁,在位4年,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
守丧完毕之后,赵宗实又被授给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他再次推辞。 赵宗实(后来的宋英宗赵曙)天性极为孝顺,喜好读书,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穿的用的节俭朴素得像一个儒者。 常穿着朝服见他的老师,说:“你是我的老师,不敢不以礼相见。 ”当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呈《宗室六箴》,仁宗把它交给宗正,赵宗实把内容写在屏风上来约束自己。
包枕: 包拯历职有绩
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夫人墓当作包拯墓,修葺一新,并盖有享堂。 包枕 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今广东肇庆)时。 当时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 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七月,以权御史中丞职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到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省,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 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多了太后的签押。 同时又将宰相与执政们召来,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绪,以稳定时局。
包枕: 包拯后世纪念
任地方官时,包拯也善于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因而颇有政绩。 任京东转运使时,他曾巡察各地访问贫困冶铁户,并据实情申报转运司,豁免了这些户所欠的官铁,同时又鼓励有能力者开炉冶铁,发展生产。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枕: 包拯家族世系
后为了水运之便,又自新郑引闵水汇入,使之流量大增。 包枕 时惠民河常涨水为患,大水时“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栰渡人”。 包拯查知河水泛滥的原因乃“中官世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遂毅然下令,将所有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使河水得以畅通。 有些权贵持伪增步数的地券与包拯相争,包拯皆通过实地测量、验证,揭示其伪,并上朝劾奏,要求严惩。
包枕: 包拯清正廉明
赵曙想为仁宗守丧三年,命令韩琦代理军政事务,宰相大臣等不答应,赵曙才收回成命。 包枕 包枕 派韩贽等人向契丹报告英宗即皇帝位的消息。 四月初八,下诏请求皇太后共同处理军国要事。
包拯又曾经建议说:“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岁币),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挑选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当时各道转运加按察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 原名为赵宗实的宋英宗,为何后来要改名为赵曙? 当年英宗被送还本宅后,曾陆续担任过岳州团练使、秦州防御使等职。 仁宗死后,在曹皇后与朝中大臣的拥戴下,英宗继承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