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兩次計劃中會有一段休息期,讓身體有機會重新製造健康的新細胞,重新獲得體力。 醫師會使用多種方法來評估化學治療的效果,包括日常的身體檢查、血液檢查、電腦斷層、X光檢查、骨髓檢查及切片等。 根據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主治醫師建議陳女士要接受化學治療和標靶藥物,同時在完成化學治療整個療程後,須再接受放射治療。 陳女士聽到這建議,與她家人一起討論,決定接受這完整和漫長的術後治療。 張金堅說明,人工血管留置體內可能會產生各種困擾,包括血栓、必須定時沖洗,還可能出現感染,手臂運動受限,甚至是睡眠困擾與心理壓力。
許多化療藥物使用很久了,醫師對於副作用都掌握得很熟悉,藥界也針對副作用開發出很多新藥。 最近聽到驚人的案例,有位乳癌學姐竟然留了十年,天呀~十年是何等漫長的歲月! 因為人工血管不是放著就沒事,需要每個月回到醫院沖血管,怕人工血管堵塞。 林俊昌說,過去都是他替病人開刀裝人工血管,這次卻是他躺在手術台上,由熟悉的同事操刀。
化療人工血管: 乳癌化療/人工血管/PORT-A
一般而言,接受化學治療通常是不會引起疼痛的,一些口服藥可以在家服用,而靜脈注射化學治療的給予,則在病房或門診的化學治療室(圖一)。 靜脈注射會因有一些藥物的緣故,推藥入血管時有少許燒灼感,若注射時有不適,應隨時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一些靜脈注射的藥物,若滲出血管外,可能會引發周圍組織發炎、紅腫而引起疼痛,應馬上告知醫護人員。 接受治療的時間長短及次數,主要是依據罹患何種惡性腫瘤,以前是否用過這種藥物及身體對這種藥物的反應好不好來決定。 化學治療可以採取每天給予、每週給予或每月給予。
台東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魏銓延說,為了方便注射化療藥物,避免藥物滲漏引發皮膚潰爛,絕大部分癌友都會在前胸附近埋進人工血管,藉此減少扎針次數,並避免具有刺激性的化療物外漏。 化療前請牙醫師將牙齒徹底清潔,若有蛀牙、牙齦疾病、假牙問題也必須事先處理。 清潔時選擇較溫和的0.9%生理食鹽水或不含酒精的漱口水。 刷牙時以軟毛牙刷輕輕刷牙,破皮潰瘍較嚴重時以漱口水代替。 清潔器具如牙刷,應放置在乾燥的地方,避免孳生細菌。
化療人工血管: 抗癌藥物進步 節省療程
化療藥物可能會破壞口腔及喉嚨粘膜的細胞,造成破皮或潰瘍。 此外,其它問題還包括:降低食慾、吞嚥困難、容易感染、味覺或嗅覺改變。 掉髮通常會在治療的2-3星期或是兩次療程後發生,毛髮可能會漸漸脫落或一次一整撮地掉落,若發生嚴重掉髮時,可以考慮先將頭髮剃除,避免因大量脫髮而產生的恐慌感。 毛髮脫落並不限於頭部,也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有毛髮的部位。 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合成藥物來治療疾病,醫學上大多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癌症),藥物會透過血液循環至癌細胞處,用以抑制癌細胞生長。
- 所以在打完化療大約一週,會請患者回診,重點項目是抽血檢驗,檢查是否有血球數下降的問題。
- 目前大部分注射顯影劑時,仍是從四肢靜脈放置留置針注射。
- 就看誰開第一槍(指率先降價),不過蛋黃區跌10%「一點機會都沒有」,超漲的蛋白區則「代誌大條」,一定跌超過1成。
- 癌症本身已是一場硬仗,如果有方法可以減輕病人對抽血和「打豆」的恐懼和壓力,令病人可以用更輕鬆的心態面對治療,相信即使抗癌的路有多艱難,病人也可以更寬容地面對,讓抗癌日子更容易度過。
- 胡醫師提醒,化療患者裝置人工血管後,隨著時間過去,有可能會阻塞、斷裂,或是造成植入處靜脈的栓塞,以致整個手臂都腫脹起來。
- 化療的地點可能在住院病房、醫院化療室或是家裡,必須視病人使用的藥物與劑量、個人意願及醫師的建議而定。
近年來醫療科技的進步,有新式抗壓型人工血管座的產生;不僅可以使用於化療藥物治療,只要配合合適的針具,也可用於電腦斷層檢查之顯影劑注射,大大減少患者面對追蹤檢查的不適。 此外,近年來人工血管座的材質也不斷改良,不但能減少因藥劑侵蝕而破裂受損,注射座的設計及材質也更輕薄柔軟,減少病人的不適感。 目前新型人工血管座已有健保給付, 對於需要的病人是一大福音。 1.感染:常見有局部皮膚感染或血流感染,病人皮膚上的共生性菌叢是大部分血流感染的來源,另外醫護人員於放置人工血管及照護過程如未確實執行洗手或無菌技術,也可能是造成感染的因素。
化療人工血管: 減少扎針次數 避免藥漏
這麼多麻煩,我是一天也留不住,我不瘦,但是偏偏肩胛骨瘦到皮包骨,人工血管在我肩頭倏地突出像一個小鼓,揹背包,穿胸罩,卡來卡去好像會弄歪血管座而移位。 我不知道最快什麼時候可以拆人工血管,我自己認為是化療結束,大檢查都ok時,就可以拆除。 化療人工血管 林俊昌說,生病時4個孩子還小,老大小六、老么小一,因治療期不短,擔心突然在生活中消失,會讓孩子焦慮,第一次住院時就請太太把孩子帶進病房,他當起老師,向孩子解釋他的白血球不乖、該怎麼治療、風險是什麼,讓孩子有概念。 林俊昌說,他每天睡覺起床,枕頭上會有一堆掉髮,當次出院乾脆理成大光頭,心情沒受影響,但天氣冷時頭很涼,出門需戴頂帽子。
若已超過預定結束時間且儲液囊藥液還很多,請返院做處理。 病人先在醫院由護理人員給予居家化療護理指導,並置入人工血管角針及裝置「攜帶式化療輸液器」後,即可離院返家。 當病人出院護理人員會使用生理食鹽水及抗凝劑的混合液,沖洗人工血管再拔除蝴蝶針,避免血塊的形成和防止人工血管栓塞。
化療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植入、移出 手術費只能理賠一次
這是化療很常見也很困擾的副作用,有些患者因為這項難受的副作用而中斷治療。 所幸如今健保有給付數種效果良好的止吐藥,也可預防性使用。 因此,這些副作用的發生比率相較大約20年前,已經降低很多。 還有極少數化療藥使用其他途徑給藥,像是肝臟栓塞使用肝動脈灌注化療法,阻斷腫瘤的營養供應、餓死癌細胞;或是將化療藥物打入病人腹腔中,以高濃度藥物直接毒殺腹腔內的癌細胞(例如卵巢癌)。 另一類化療藥雖然有血管滲漏的問題,但不會造成嚴重發炎,主要施打在靜脈血管,不用另外做人工血管,白金類藥物就屬於這類。 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賴峻毅表示,癌症治療有幾項主要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治療,這兩項屬於局部性療法,當腫瘤是看得到、有一定範圍的,就會優先採取這兩種方式,有機會將腫瘤斬草除根。
烹調食物時可以增加一些調味料(檸檬、洋蔥、大蒜、迷迭香、番茄醬等),或是在食物裡加一些糖增加香甜味。 化療的頻率與治療時長,會依癌症的類型與病情、藥物類型及病人對藥物的反應而有所不同,有些病人需要每天或每週做一次化療,也可能每月一次,這些都需要醫師做綜合性的評估,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但人工血管雖然說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是可以自由活動的,但不免還是有點不方便。 另外全植入式人工血管需要經手術進行,不論是植入後或移除後,都會在鎖骨下方留下明顯疤痕,而PICC則只需在放射科部門或病人床邊也可以進行植入,而植入和移除導管後都不會留有疤痕。 進行植入PICC過程大約需時30至60分鐘,整個過程可以在診所中,甚至病人床邊進行,無須進入手術室,病人完成植入後也無須住院。 醫生會在病人的手臂上找出健康的靜脈,然後將一根幼針插入手臂靜脈中,隨後插入導管。
化療人工血管: 不讓老婆「專美於前」,藍先生搶先剃光頭 – IRENE 抗癌筆記 004
7.若注射座長時間不使用,應至少每四周沖洗一次。 (沖洗劑量:含有100U/ML的HEPARIN/NS溶液共5CC。 化療人工血管 1.協助病人露出植入Port-A導管之部位:用無菌棉籤沾10%碘酊,以注射座為中心,由內向外螺旋狀擦毒範圍10cm。 碘酊須自然揮發乾或停留2分鐘以上,再以70%-75%酒精重覆上述消毒步驟。
化學治療可以單獨使用一種藥物或多種藥物一起治療,藥物的選擇是由醫師依據每位病人疾病的種類、程度、腫瘤位置、病人的身體狀況等因素來決定。 此外,化學治療亦可以作為輔助性治療,意即在惡性腫瘤病人接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或放射治療後再給予化學治療,以徹底消滅腫瘤細胞。 人工血管須藉由開刀植入,需由外科醫師評估病人狀況決定植入位置,一般選擇於前胸平坦處,但若病人若有上腔靜脈症候群、胸前有大面積傷口等,則可能植入於腹腔靜脈,開刀前須先確定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指數正常,否則必須先輸血矯正。
化療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Port-A)自我照顧注意事項
直到最後進行門診治療,並住院接受「癌症化療用植入式人工血管移除手術」後,檢附單據向保險公司申請移除人工血管兩次手術理賠,遭保險公司以「人工血管植入與移除, 原則上合併給付一次」為由拒絕。 化療人工血管 很多人因為人工血管需要動手術而懼怕,但其實即使裝了人工血管後,日常生活照樣可以進行,只要避免一些行為,像是不能做擴胸運動、提重物等,並且記得定期回診就醫清洗管路,避免堵塞。 其他都可以跟一般人一樣,並且可以減少每次施打藥物時的疼痛與藥物滲漏的機率,對於需要做化療的病人而言,是個可以提升生活品質的好選擇。 葉顯堂解釋乳癌和其他癌症病人一樣,在腫瘤開刀完之後都會考量復發風險。
對乳癌病人來說既能減輕體力負擔,又能縮短治療時間,提升生活品質,建議病人與醫師充份溝通,再決定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 賴峻毅提醒,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化療殺掉的壞細胞一定會比好細胞多,醫師會細心地調整劑量,將好細胞的傷害率降到最低,以及選擇最不會殺死好細胞的化療藥物。 雖然化療對於好細胞難免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害,但現在都有很好的預防以及因應措施。
化療人工血管: 口服化療藥 戴手套再拿 勿剝半壓碎
(2)使用放射及化學同步治療,作為第一線的治療,例如:鼻咽癌與肺癌等;或讓器官免於切除,達到器官保留的目的,例如:下咽癌與膀胱癌等。 (3)部分良性疾病放射治療,也可達不錯的治療效果,例如蟹足腫、腦下垂體腫瘤等。 (4)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電腦刀手術,利用精確地少次高劑量放射線照射,照射至病灶,目前被認為是一些傳統開刀治療的有效替代療法。
-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表示,乳癌的治療藥物大多採用靜脈注射,必須使用人工血管來避免藥劑滲漏、血管硬化等不良反應。
- 其實醫生可以透過為病人進行一些小手術,將裝置放在中央血管中,既可以幫助抽血,又可以減少病人被「拮針」的次數,定時定候進行靜脈注射。
- 後續追蹤治療2科–乳癌外科與肝膽腸胃科,3個月抽一次血,每…
- 攜帶式化療輸液器輸注時間會因藥物種類、環境溫度或人工血管通暢度而產生誤差,若已超過預定結束時間且儲液囊藥液還很多,請返院做處理。
- 人工血管是裝置於皮膚下,不太影響到日常生活及休閒活動 ; 若沒有扎針時,可以正常洗澡、游泳(但盡量不要游仰式)。
以HER2陽性表現的乳癌患者為例,標準治療就是化療合併標靶,在治療過程中,如果埋入人工血管,注射靜脈注射型藥物時,就可減少患者挨針次數、縮短護理人員查找血管的時間,以及減少反覆打點滴引起的瘀血或疼痛等問題。 對於癌友來說,化療可說是抗癌過程中必需承受的磨難,除了噁心、嘔吐、掉髮、食欲不振等常見的副作用之外,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為了注射化療藥物或是標靶藥物,醫師必須在患者鎖骨下緣、前胸附近皮膚下植入一個給藥專用注射器,俗稱人工血管。 對生活多少有點影響,比如說不能提重物,運動的時候手不能高舉,儘量避免做太激烈的運動、碰撞、壓迫。 醫生特別幫我問清楚是否在過安檢的時候會嗶嗶響,結果是不會,因為人工血管都是塑膠的。 如果出國會超過二個月,要記得先問一下醫生沖洗該怎麼處理。
化療人工血管: 「乳癌」為婦女癌症第一名!小心這5種壞習慣增加乳癌發生率
當藥物從注射座注入,便會延著導管流入病患血管,而運行全身。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特別注意,體重下降是營養不良的指標之一,體重下降越多,發生營養不良的機會也越高,也會影響到治療的療效及存活率。 為了提供身體進行修復時所需的能量及提高抵抗力,化療病人會比一般人攝取更多的營養,而飲食重點不是吃得多,而是著重在「營養均衡」。 思考要用 Port還是 化療人工血管 PICC的答案,其實妳應該要考慮「是想要?還是需要?」跟醫師討論妳的需求跟醫師的看法,做出適合妳的選擇。 張金堅說,其實在他接觸的患者裡面,大部分人都「不想」裝人工血管,但也有很多人的確會怕復發,而「勉強」自己裝著,甚至焦慮到不想拿掉。
化療人工血管: VA team 血管手術專業團隊
化療導致的貧血較不易從飲食調整,因此飲食上採均衡、高蛋白即可。 血小板過低碰傷或割傷時會出血不止,腸胃道出血可能解黑便或血便。 勿自行任意吃藥,如含阿斯匹靈類的消炎藥,可能進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使出血更嚴重。 • 沐浴前可以用防水敷料包紮或在敷料上方覆蓋一條小毛巾後用保鮮膜包裹手臂至少 2到 3層,範圍上下至少各 10 公分。 手術不大,大約30~60分鐘就完成,局部麻醉即可;手術時切開約3~5公分左右的切口,把系統埋入、縫合,外觀除了留下疤痕、10元硬幣突起之外,不會有任何異樣。
化療人工血管: • 手術時間
同時,乳癌防治基金會最新的問卷調查顯示,近74%的乳癌病人希望能夠盡快移除人工血管。 大部分口服化療藥物使用的時機,不見得和打針的化療一樣,口服化療通常用於患者的腫瘤已經縮小,而打針化療的副作用又太大,此時使用口服化療藥縮小腫瘤的效果可能沒有像打針的那麼好,但還是可以影響癌細胞生長。 如此減少了打針化療高劑量的副作用,使用上也很方便,可以在家中口服藥物即可。 全植入式人工血管的好處是端口可謂是「完全隱形」,導管的尾巴不會外露,所以病人不需要擔心會被別人看到,亦不會影響日常活動,而且容易使用,即使病人進行居家治療也可以利用端口進行靜脈注射。 植入式的導管和端口可以持續使用幾個月以至幾年,而且受感染的機會較低。
植入的導管會沿著靜脈前進至心臟上方,導管的尾巴就會外露在手臂上,並用蓋子保護導管。 不過病人仍需注意,每隔4個星期便要沖洗一次人工血管,避免導管產生阻塞或凝血。 另外也要避免進行擴胸運動和日常生活中壓迫到端口,以免端口和導管受到拉扯。 人工血管為癌症病人大大減低拮針打豆之苦,日常生活亦不受影響。 化療人工血管 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療程計劃和身體狀況,跟病人商量是否需要人工血管的幫忙,令抗癌之路更易走。 人工血管(Port-A)是一種植入式中央靜脈導管,通常至於鎖骨下胸前平坦處,由外表看,約十元硬幣大小之凸起,並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休閒及運動。
化療人工血管: 化療期間該如何補充營養?
病患在完成模具製作後,將進行三度空間電腦斷層定位攝影,以獲得精準的腫瘤影像。 在做完模具與模擬定位攝影的準備工作後,接下來大約一周的時間,醫師將綜合治療前各項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判斷,在每一張電腦斷層定位攝影影像上畫出腫瘤及可能被侵犯的組織範圍,再依所需的治療劑量及正常組織的耐受劑量設計出專屬的治療計畫。 由於每位患者腫瘤位置與解剖構造都有所差異,醫學物理師會依照醫師所訂出的治療處方,選擇可能的放射角度並依據治療的條件,將電腦計算出治療所用的照野及劑量分布予以調整與優化,以得到最佳化的治療方式。 胡晉源醫師表示,黃先生正值青壯年,也非一般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當患者因為胸痛而來到醫院時,經X光、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原來是化療用的人工血管(一般在醫院俗稱Port-A)斷裂掉入心臟而引起胸痛,並造成右邊肋膜積水所以會喘。 醫療團隊以血管腔內手術成功將掉入心臟深處的人工血管取出,因為是微創手術,病患術後幾乎看不到傷口,而且胸痛的情形馬上就消失了。 葉顯堂說明,從人體實驗的研究數據來看,皮下注射劑型的乳癌標靶藥物,與靜脈注射劑型的有效性是一致的。
化療人工血管: 治療》初期手術切除 轉移化療、標靶控制
癌症最容易在兩年內復發,人工血管保留的原因是萬一癌症復發,不必重復麻醉、開刀、安裝,如果人工血管需要自費,也可以省下一筆不小費用,兩年沒有復發,人工血管不再迫切需要,就可以拆除了,這是保留兩年的理由。 林俊昌表示,他的白血病基因類型不須接受骨髓移殖,所有療程在2013年2月結束,正常來說,5年內沒復發就算痊癒,至今已過4個年頭,血液檢查追蹤均沒問題,雖然主治醫師、同事陳功深說可以放心,但他仍不敢大意,明年才是真正關鍵。 2012年8月,林俊昌的右手腕開始發痛,痛到影響開刀工作,他懷疑是關節炎,改找免疫風濕科同事檢查抽血。 當天晚上,卻接到血液腫瘤科同事陳功深來電,告訴他:「你血液細胞長的狀況不太對,建議趕快住院。」他心中有數,一定是狀況緊急,否則同事不會要他住院。 有些化療藥物可能損害心臟肌肉,使病人出現心律不整、極度疲倦等症狀,治療期間會持續監控患者的心臟功能,若有出現胸痛、呼吸急促的情形,應盡快通報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