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評量學生是否可以應用在真實情境,能夠活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是單純的提取知識。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十二年國教課綱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 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聚焦於集團各品牌的獨特價值,希望以品牌力量聚集內容的愛好者,一同參與社群與實體活動,進而達到品牌的口碑效應。
根據一項調查指出,臺灣有63.3%的家長認為十二年國教是最失敗的教育改革,讓孩子競爭力下降,造就了畸形教育情況,而提出重返基測的建議。 因十二年國教制度複雜,在少子化的情況下,大量家長為了增強孩童的競爭力,導致就讀私立國中的學生人數反而逆勢大增。 2012年3月22日,行政院會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草案與「專科學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為實施12年國教賦予法源依據。 2010年5月,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發起「515讓愛上餐桌」,原訂邀集515個家庭在自由廣場共進午餐,最後報名參加的有615個家庭。 活動的主要訴求是,過去台灣社會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因為工作的忙碌,台灣社會發起「爸爸回家吃晚餐」的活動。
十二年國教課綱: 課程重大變革:九年一貫
目前許多家長及學生對『學習時間安排』有很深的焦慮,建議可尋求優質有口碑的專業學習系統與顧問協助」。 有多年升學輔導經驗的張博士表示,素養題及學習歷程是 108 課綱最重要的變革,同時也是學生較難因應的部分。 十二年國教課綱 在國小階段的改變包括:低年級的國語與數學學習節數增加;新住民語文納入部定必選課程,學生可從本土語言及新住民語文選擇一種做課程學習。 2.校訂必修:108課綱要求每一所高中必須依據學校願景和特色,發展校訂必修課程4到8學分。 校訂必修是跨領域的課程,是每位高中生的必修,以專題、實作、探索體驗為主。 譬如,若是對科學領域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挑選有科學領域校訂必修課程的學校。
對外語有興趣的學生,也可以注意是否有以外語相關為校訂必修課程的高中。 一、重視語文學習的生活實踐:目前閩南語文在臺灣面臨逐漸沒落、世代斷層的危機,欲得到良好的學習成效,仍應依據語文學習的特性以及教育原理,在課程發展上重視語文學習的生活化與連貫性,兼顧養成學生本土語文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並透過生活實踐的機會,落實本土語文的學習。 十二年國教課綱 日子(Green Day)為民眾示範如何將減塑、創能納入生活的一環,透過街頭倡議、舉辦工作坊、校園講座等方式,分享減緩氣候變遷、海洋保育、落實減塑等環保議題。 未來綠色和平將持續結合重點專案投入環境教育,從這一代就為下一代守護地球。 不過葉欣誠也坦言,氣候變遷有門檻、先備知識多,多數老師必須不斷精進相關知識,再者,教學現場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建構也很重要,因此如何避免談論氣候變遷危機時,讓學生產生過多的負面情緒、無力感,而是走向盡力改變世界這條路,這是老師們的重要課題。 葉欣誠認為,唯有如此推動,才能全方位橫跨經濟、社會、環境,更全面地思考氣候變遷,顛覆傳統節能減碳、少吃肉多吃蔬食、隨手關燈等思維,同時,各個學校也可以在模組中融入在地議題,因為氣候變遷已經是全球在地化的問題。
十二年國教課綱: 高級中等學校實務工作手冊
6月,教育部初步決定,提前六年一次到位,預計在2014年免試入學、十二年國教實施時,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採取登記入學、抽籤入學、輔導入學三種模式,但是抽籤入學的方案屢遭批評與質疑。 學校教育之核心為課程,我國於民國82年與83年公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和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中,其課程規範之範圍從大綱到細目、目標、內容、方法、評量、上下學時間等,均鉅細靡遺地詳列於規定中。 「數學領域」學習主題與學習類別對照表 — 8年級到了9年級後幾乎以空間與形狀為主要學習重點,並且在函數與資料與不確定性,也開始為高中課程的銜接做準備。 「數學領域」表現類別將各學習階段的學習類別,對照其學習表現及內容,學生在數學領域學習上將更能掌握其重要內容及方向。
1.使用其他領域的題材,或融入課綱所列的議題,例如:國文科以科普文章作為選文、英語科的選文涉及社會議題。 目前的學習規劃是在現行的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中,再加入第四種新住民語(共有7國語言)讓孩子擇一學習。 俄烏戰爭滿周年卻尚未停戰,雖傳出北京要介入進行和平談判,但台灣同時傳出美國有「毀台計畫」;其實,台海兩岸與俄烏關係不同,… 四、公私立學校並行:本階段設立主體,採公立學校(國立、直轄市立、縣市立)與私立學校並行。 對於獲學費補助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之辦學需同受嚴格監督與評鑑,以確保教學正常與辦學品質。
十二年國教課綱: 目標
縱然概念稍有落差,但這在我們過往所受的師培訓練都有提過,比如布魯姆的「認知、動作、情意」。 而重點在於,傳統的學校教育對這三者的側重程度是不同的,大致上是「知識>技能>態度」,重視理論勝於實作,只在行有餘力時,才考慮這些東西對學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想法。 如果你翻開課綱或教育部的各種文件,十之八九會覺得「素養」是一個極為模糊的概念。 它似乎包山包海,一下要求學生的「學習表現」,一下要求學生「社會參與」的能力,一下又要求學生可以自學。 針對108課網已施行近一年了關於科技教育及高中特色教育部分,其實施進度資訊對家長與學子是不透明及完整性;能否請部對於政策實施概況能定期公佈,而高中特色教育能否置於會考招生簡章內供學子及家長選校用。 十二年國教課綱 超額比序及國中教育會考設計不當引發的不滿,在北北基最為明顯。
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 「數學領域」學習主題與學習類別對照表 — 7年級8年級時數與量及代數還是維持一定學習量,但對於空間與形狀占比則加大許多。 《聯合報》邀請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推動專案辦公室協作委員范信賢、開放個人經驗平台(IOH)創辦人莊智超等多位教育界專家,8月在聯經書房為大家解答。 國中教育會考是為了瞭解,並確保國中學生學力品質,因此各科試題本都包含評量各種能力(精熟、基礎及待加強)等級的試題,以有效鑑別學生學力。 108課綱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此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並強調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 教育改革不可能完全不增加基層教師的負擔,重點在於如何讓基層教師(含教支人員)能夠認同改革的正當性與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肯定其以往的貢獻,並讓其加入改革的行列。
十二年國教課綱: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TNL行銷同時也是集團的聚合中心,與其他優質媒體、品牌一同合作,提供最新、有趣的資訊於市場,達到品牌與讀者雙贏的效應。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本要點發布生效前,國家教育研究院已選定之研究合作學校、機構,得依本要點規定優先選定為前導學校、機構。 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之學校、機構,應擬具計畫書及經費概算表,向直轄市、縣(市)政府提出申請,經初審通過並彙整後,由各該政府報本署選定;教育部主管之學校,逕向本署提出申請選定。
9月,教育部召開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延長國教年限為該會議的重要討論項目之一,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可能在2014年廢除基測,完全免試入學,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 3月1日,推翻之前說法,決定明星菁英通通拿掉,只保留「學校發展特色」。 由於沒有明確配套措施與實施細節,加上教育部說法反覆,引發外界不滿,亦提出「要採計在校成績,要廢除基測免試上高中職」「不要岐視,要讓每個人都讀優質的高中職」「不要扭曲的生活,要健康快樂的身心靈」「不要罐頭工廠,要有競爭力的適性教育」等訴求。
十二年國教課綱: 觀點投書:108課綱沒有告訴你的殘酷真相
啟發學習動機,培養好奇心、探索力、思考力、判斷力與行動力,願意以積極的態度、持續的動力進行探索與學習。 例如在11年級數B中所學習的平面向量運算(正射影與內積,兩向量的平行與垂直判定,兩向量的夾角等),是可以應用在臉部辨識。 普高學生在三年應修的180學分之中,有 十二年國教課綱 學分為選修課程,而多元選修課程就是其中一類,學生至少要修習6學分的多元選修課程。
學習成果每學期可上傳三份,需由任課老師認證;多元學習表現每學年最多則可上傳十份,上傳內容可由學生自行選擇,內容可包含校內外學習活動、幹部經歷、證照檢定、小論文或活動成果發表,只要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就可上傳。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為了符應國家發展之需求以及對社會期待之回應,於民國91年完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課程綱要」替代「課程標準」。 此一課程發展之變革不僅降低教育部對課程實施之規範與限制,讓教師之專業得以發展,並給予民間教科書編輯者與學校在實施課程時較大的自主性。 國中科技領域包括「資訊科技」及「生活科技」,是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例如:創造性思考、邏輯與運算思維、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另外,彈性學習課程則是讓每一間學校考量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規劃辦理最適宜的學習活動,並鼓勵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的協同教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已自108學年度開始實施,目前國民小學第一學習階段(低年級),已經全面實施新課綱,緊接而來的,將迎向第二學習階段(中年級)的承繼與開展。
十二年國教課綱: 十二年國教課綱-人權教育融入各領域素養導向教學實作研習
處理複雜訊息是因應未來生活必須具備的,也是素養導向學習的目標之一。 素養導向試題經過適當設計,也可以利用簡短或少量的訊息,引發核心素養的練習。 真實情境指日常生活、學習脈絡或學術探究中可能遭遇到的問題情境。 例如:下方試題雖然布題有買馬卡龍的情境,但在真實生活中,買馬卡龍並沒有計算馬卡龍面積的需求,與學生的生活並無連結,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就不是素養導向試題。 只要我們的教學是「素養導向的教學」、教材是「素養導向設計的教材」,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能逐漸養成素養,並擁有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能力。
- 在課綱裡的「四大議題」(性別、人權、環境、海洋),本身就會要求學生培養某種「態度」。
- 總綱研修小組委員會於民國102年6月19日至103年3月31日期間,總共召開了9次大會,研修定案後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再提交「課發會」研議。
- 自主行動:個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
- 嗜好讀小說、寫小說,並且努力用小說的邏輯解釋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重視「全人教育」,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熱情,教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實踐、運用到生活之中。 二、自願非強迫入學:本階段將提供足夠且多元就學機會,但尊重學生與家長的教育選擇及參與權,不強迫入學。 十二年國教課綱 前項計畫書之內容應包括學校、機構課程實施現況、目標、執行團隊與方式、內容與期程、預期成果及其他相關事項;其格式及細節性規定,見附件。 另外,延續上一節的思路,我也期待一種新的評價學生、評價教師的方式能夠建立起來。 在過往「科目本位」的預設下,教師的價值取決於能不能把他持有的知識教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