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Ⅱ期不治癒性措施:應強調力求使腫瘤切除手術置於I期手術中,Ⅱ期手術僅是腸道連續性重建的內容,適用於一般情況尚好,原發腫瘤有根治性切除機會但有顯著I期吻合不利因素者。 (4)經腹膜播散:大腸癌較少播及腹腔,當腫瘤細胞穿透腸壁到達漿膜,此時易於擴散到整個腹腔,以右側結腸癌引起者多見,腹膜播散的發生率約10%。 大腸癌病理分類 大腸癌病理分類 Miles報告向上擴散沿痔上和腸繫膜下血管引流的淋巴管而轉移至直腸上動脈、腸繫膜下動脈旁淋巴結;側面播散終止在髂內淋巴結;向下播散終止在腹股溝淋巴結。

當腫瘤生長至腸腔嚴重狹窄,可引致「腸梗阻」(即腸道完全阻塞,會有腹痛、腹脹、嘔吐和便秘等徵狀)。 有些腫瘤穿透腸壁後壞死,可引致「穿孔」及腹膜炎。 此外,其實還有不少其他基因變異(例如COX-2、BRAF)在各模式背景出現,可見癌症致病原理的複雜性。

大腸癌病理分類: 1 大腸癌·溼熱蘊毒證

①大腸癌手術的根治性原則:大腸癌手術的根治性原則主要包括:全面細緻的探查;手術中嚴格遵守無瘤技術;腫瘤整塊切除;區域淋巴結的徹底清掃。 近幾年來,隨着新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在大腸癌的診斷上有了一定的發展。 電子纖維結腸鏡的逐漸普及,腔內超聲波、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螺旋CT模擬腸鏡技術等的臨牀應用,使得大腸癌的診斷越來越準確和完善。 大腸癌病理分類 但詳細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仍是正確診斷大腸癌的起點,尤其是直腸指檢是直腸癌診斷不可忽視的檢查。 此外,糞便隱血試驗及癌胚抗原(CEA)或大腸癌單克隆抗體的應用等也均有助於進一步的診斷和復發轉移的隨訪。

也可術前予15Gy/5次,術後對Dukes B或C期病人再予40Gy/20次。 Mohiuddin報道“三明治”式治療病人的5年生存率爲78%,與單純手術組的34%有顯著差別。 近年,由於認爲前後治療間隔時間較長,缺乏完整性,且放射劑量不易掌握,此方法有應用減少的趨勢。 A.局部切除術:局部切除術指腫瘤所在區域的部分腸壁切除,適於侷限於黏膜或黏膜肌層的早期淺表型結腸癌及良性腫瘤。 部分位於黏膜肌層和位於黏膜下層的惡性腫瘤,其中少數病例可能已存在區域淋巴結微轉移和轉移,僅作局部切除術可能達不到根治要求,此類病例應審慎採用局部切除術。

大腸癌病理分類: 大腸癌其他常見症狀

據研究用傳統的CF+5-FU方案可使Ⅲ期病人術後5年生存率比單純手術組提高5%左右,而如今應用的新藥預期可使5年生存率提高10%左右,但價格較昂貴。 如今放化療已成爲肛管鱗癌的首選治療,但如病竈大、累及鄰近器官(如陰道、尿道)時,放化療可能會引起瘻管形成及其他併發症,應予除外;病理類型屬未分化小細胞癌者惡性度高,也應除外。 放化療後腫瘤消失的病例必須長期隨訪,如有復發應及時治療。 術後放療劑量爲4.5~5周45Gy/20次~45Gy/25次。

  • 近年部份大腸癌切除手術已採用微創手術進行,不但加快病人康復過程,更大大減低了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 在如今大腸癌正趨多見的情況下,臨牀醫師對中、老年人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貧血等症狀時,均應警惕,應及早作有關檢查。
  • 如Cumming等對這類病人照射45~50Gy後,其5年生存率爲21%。
  • 主要特殊的副作用是手足症候群,其特徵包括麻木、感覺不良、感覺異常、刺痛、腫脹或紅斑、脫屑、水泡或嚴重的疼痛等,部分病人可以使用含Petroleum-lanolin的藥膏,或口服Vitamin B6藥物來緩和症狀。
  • 常見副作用為:手足症候群、高血壓、腹瀉、肝臟毒性、虛弱、疲勞、黏膜炎、聲音嘶啞等。
  • 亞洲、非洲和大多數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則最低,如在西非、南亞等地區大腸癌的粗發病率爲每年1.3/10萬~2.9/10萬人口。
  • 此外,有人認爲亞硝胺類化合物中的致癌物質不僅是人類食管癌和胃癌的重要病因,也可能是結腸癌的致病因素之一,爲了減少體內亞硝胺的產生,應該①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抑制體內亞硝酸胺的形成。

在職業體力活動的分析中發現,長期或經常處於坐位的職業類別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是一些體力活動較大職業的1.4倍(95%CI=1.0,1.9),並與盲腸癌的聯繫較爲密切(OR=2.1,95%CI=1.1,4.0)。 有觀點認爲體力活動減少可使糞便在腸道中的通過時間延長,從而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黏膜接觸的機會。 另有觀點認爲,腸蠕動受前列腺素的影響,而體力活動可以刺激前列腺素的產生與分泌,因此,缺少體力活動可以增加患結腸癌的危險性。 病例對照研究的結果也支持體力活動對防止大腸癌(尤其是結腸癌)的保護作用。 外科手術分為傳統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微創)兩大類,原則是要切除所有癌細胞,同時盡量保留結腸和直腸的功能。 切除的範圍可能包括腫瘤生長的腸道及鄰近的部分健康腸道,腫瘤附近的淋巴亦要清除,最後將兩端健康的大腸末端連接。

大腸癌病理分類: 常見的大腸癌症狀

之前曾提及的關於大腸癌的基因,例如APC、MLH1都可因「CpG島甲基化」失去功能。 估計這模式亦引致15-20%的「偶發性」大腸癌。 「微衛星」 是指一組串聯連續重複的DNA,串聯長度為2至5個「核苷酸」,通常重複5-50次。 這些「微衛星」分佈廣泛,特別容易出現「鹼基」錯配。 因此「微衛星不穩定」(「鹼基」錯配增加),便可用作「錯配修復」機制失效的指標。

大腸癌病理分類

許多大腸癌的風險因素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包括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缺乏體能活動、肥胖、飲酒和吸煙。 4.病理特點 包括病理類型、組織分化程度、淋巴管、血管的浸潤、纖維化狀況、腫瘤組織淋巴細胞浸潤多少等。 D.術後、放療後復發、轉移而又無法再手術的患者(其目的在於減輕痛苦、延長生命。已有的研究表明化療可使20%~40%的患者腫瘤完全消失、縮小或穩定,但緩解時間一般只有2.5個月,長期緩解的患者少見)。 爲進一步提高大腸癌的放療效果和減少放療的併發症,目前新的治療方法仍在不斷探索,如放療的不同分割方法、術中埋管後裝治療、放療與化療的配合、放射增敏劑的應用,以及中子射線的應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等。 如Mohiuddin等報道術前放療組病人遠處轉移率爲24%,而單純手術組爲57%。

大腸癌病理分類: 大腸癌の組織型分類

亞硝胺類化合物中不少爲強致癌物質,在動物實驗中幾乎可誘發各種器官的腫瘤。 大腸癌病理分類 大腸癌病理分類 亞硝胺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食品添加劑以及用亞硝酸鹽處理過的肉、魚、菜等醃製食品中(如鹹肉、火腿、鹹魚等)。 動物實驗已證實亞硝胺類化合物在腸道細菌作用下轉化成的肼類物質可引起大腸癌。 國內楊工等研究發現醃製食品的正相關作用是一類獨立的結、直腸癌危險因素。

大腸癌病理分類

另外,基因測序等其他相關研究也爲具有遺傳傾向的大腸癌高危人羣的診斷提供了更多有廣泛前景的方法。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收治的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佔36.5%。 肛腸腫瘤性出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出血的速度和臨牀上分爲3種類型,急性大出血,顯性出血和隱性出血。

大腸癌病理分類: 大腸癌分期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資料顯示年齡≤30歲的青年組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爲21.83%,較中老年組(52.97%)明顯爲低。 大腸癌的卵巢轉移和原發竈的直接種植或浸潤、血行播散、淋巴的逆行引流等多種轉移途徑有關。 患者可出現原發腫瘤症狀和(或)轉移腫瘤症狀,兩種症狀可單獨出現,也可互相干擾。 一般情況下轉移腫瘤症狀可比原發腫瘤的症狀更爲明顯。 常見症狀有腹痛、腹脹、腹部包塊或腹水、陰道流血等。 ③“三明治”式放射治療:術前日或術晨一次照5Gy,使癌細胞活性減弱,然後手術,如術後病理檢查屬Dukes B或C期則術後再放療45Gy/5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