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急診科的同學說,最不容易處理的病人就是小孩。 因為小孩,尤其是嬰幼兒,無法明確表達不舒服的症狀,也因為不舒服,往往哭鬧不休無法配合醫師的診治(例如量體溫、聽心律等),如果加上父母的意見不一,甚或阿公阿嬤一起前來,可能更要花費時間處理。 若是使用肛門塞劑,也是要間隔四至六小時,但建議超過三十九度再使用,因為藥物是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大多在三十分鐘內就能出現退燒效果。 若是口服退燒藥水(或是錠劑),因為藥物需要經由腸胃吸收,效果比較慢,平均約三十至六十分鐘才會慢慢退燒,但效果會持續好幾個小時。 正確來說,以體溫和活動力、症狀、本身疾病史有沒有熱痙攣病史、家族史、心臟疾病、本身免疫系統狀況和發燒可能的原因綜合來判斷,不是單單以「活動力」來判斷。 除了看孩子的體溫外,徐嘉賢醫師也提醒家長更需要觀察孩童的表現,尤其許多家長常會有一些對於發燒的疑惑,兒科徐嘉賢醫師在臉書上一一替家長解釋,破解常有的迷思、誤解。
在預防方面,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預防措施與方法,希望也能同時教導到新手爸媽正確預防方式。 依照衛福部的判定方式,發燒是指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 ℃,若超過38度,則可以採用幾個退燒方法,讓孩子身體舒適一些。 如果是三個月以內的嬰兒,一有發燒情況就趕快去醫院看醫生,如果是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先吃預備的退燒藥,看看能不能退燒。 醫師確診劉小弟只是單純感冒,評估是過度服用退燒藥,造成病程延長,要求在飯前或睡前1小時且發燒到38.5℃再吃藥即可;劉媽媽依醫囑給藥,劉小弟僅服藥1次就逐漸退燒。 不過如果只有偶爾有1、2次黏液,其實也不用擔心;但如果大便次數增加合併黏液、血絲、或大便持續性狀改變,則建議看醫生,較常見是感染腸胃炎、或對副食品中的新食物過敏。
小兒退燒藥: 醫生偏心「別人看診特別久」!婦產科名醫曝真相:最好一下就出去
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可給予物理性降溫,若幼童發燒溫度超過5° C且有不舒服,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需要注意的是,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幼童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 另一種常見退燒藥物為Ibuprofen (20 mg/mL),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依照發燒高低,有不同使用方法,如發燒超過39℃以上,每次服用體重一半的CC數。 如果發燒溫度低於39℃以下,每次服用體重四分之一的CC數,體重10公斤,就服用2.5CC。
疫情前,大多數人會帶著孩子衝急診;疫情後,大家學會著先至診所,或是自備退燒、止痛消炎、喉嚨痛等藥品。 不過,一旦發現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跡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出現,就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多打開窗戶,因為室內空氣流通能有效稀釋病毒或讓病毒隨氣流帶走。
小兒退燒藥: 兒童打疫苗不適!藥師揭:孩用退燒藥選「這款」 服用方式一次看
好處是時效性較長,通常是六至八小時使用一次,不像普拿疼是四小時服用一次。 不過,普拿疼仍為控制發燒的第一線用藥,但若是有發燒抽搐的問題時,以此藥來控制發燒較為理想。 小兒退燒藥 這一類的藥物會引起過敏,在小兒科的門診中,不算少見,所以服用時要特別的留心。 小兒退燒藥 常見的過敏為,皮膚出現一片紅腫的現象或是嘴角、眼臉出現紅腫。
- 崔俊明補充,布洛芬(Ibuprofen)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但並不適合所有人,有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不建議患有嚴重哮喘、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人士服用。
- 此退燒藥適用於六個月至十二歲的嬰幼兒,它的安全性與小兒普拿疼一樣。
- 疫情持續至今已有4名兒童不幸離世,而截至2月累計1,939名17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確診並入院診治,49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留醫。
- 由於愈來愈多家長在市面買藥「看門口」,兒科醫生陳欣永將講解,一旦家中小朋友出現發燒症狀,家長在餵藥前應注意事項。
- 每個醫生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不要生病,若是不得已有掛急診需求時,請爸媽務必記下寶包的症狀以及在家量過的體溫(不論量過幾次,而且每次測量時間也要一併記錄下來),並告知過往病史,讓醫生能及早做出正確判斷,孩子也可以得到最適當的醫療處置。
25毫克是給較大的孩童或成人使用,小兒科常用的劑量為12.5毫克。 如果寶寶退燒後,活動力不錯,就可以先到兒科確認一下寶寶目前的狀況,如果退燒後活動力還是很差、甚至有呼吸急促、痙攣等等的緊急狀況,就趕快送急診。 第五個症狀、多形性皮疹,一般發燒五天之內就會出現多形性皮疹,疹子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軀幹和四肢,包括蕁麻疹、猩紅熱樣的皮膚紅疹、多樣性皮膚紅疹、丘疹、多形性紅斑、以及比較少見的小膿性痂疹、任何皮膚出現的疹子都有可能與川崎症有關。 小兒退燒藥 若寶寶在接受免疫注射後發燒,他通常都會在兩、三天後復原。
小兒退燒藥: 【HK01】拆解新冠肺炎兒童用退燒藥全攻略 醫生:勿服用抗生素、阿士匹靈 | 兒科醫生陳欣永 2022-03-04
放入採樣棒時切忌用力向上「撩」,有機會碰到小朋友鼻骨致疼痛。 最後崔俊明提醒市民,去「RX」標誌的藥房購買藥物時,一定要咨詢當值藥劑師意見,搞清楚服用的劑量和詳情,即使店內售貨員已聲稱可解答你的問題,亦不應盡信。 他指小朋友出現輕微頭痛及發燒,可留在家中休息,並補充水份及電解質;若服藥後48小時內無退燒,病情惡化的話,便要前往求醫。 小兒退燒藥 至於自行配藥方面,TOPick詢問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的意見,他強調市民用成藥治療輕微病徵並非「亂食藥」,鼓勵家長購買三類藥物「傍身」。 陳俊仁說,常見退燒藥糖漿成分可分為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各有其特色,分述如下。
◆ 小兒退燒藥 使用劑量:劑量算法是體重除以2(例如體重為10公斤,一次服用的劑量為5 C.C.),4-6小時一次。 4.肛門退燒塞劑使用時機,建議超過39度以上再用,因為它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多半會在半小時內退燒。 吳醫生表示,發燒容易引致缺水,故此家長要確保孩子飲用足夠的開水,宜較平日多10至20%,例如年幼的孩子要飲4至5杯開水,10歲兒童就要喝約10杯,維持每日小便6次左右。 同時,還要確保孩子吃得夠,胃口不佳可以液體營養液補充。
小兒退燒藥: 使用退燒藥物的三大原則
,他解釋,人類體溫標準37度,發燒時腦內的下視丘會下令讓體溫升至39度對抗病毒,此時需要「發抖」來產熱,若是大人用冰枕或是酒精等方式試圖強迫降溫,反而身體會為了產生熱能抖得更加厲害,讓孩子更加不舒服。 本產品含有撲熱息痛,請避免與其他含撲熱息痛藥物一起服用。 許多用以治療疼痛,發燒,傷風感冒症狀的藥物,以及安眠藥,均含撲熱息痛。
A︰家長們對服用退燒藥的做法兩極化,有父母讓孩子過度服藥,有些爸媽則堅持孩子再燒都不給藥,這是因爲對退燒時間不了解所致。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前一陣子中藥缺貨,主要是以清熱解毒藥跟感冒藥為主。 由於很多中藥材來自中國大陸,過年前,他們因為新冠疫情,在地中藥材需求量大增,藥材難出口,加上碰到春節,貨運交通也暫停,年後雖已經逐漸恢復正常,但科學中藥的缺藥潮從一兩個月前開始,現在還在缺。 沈采穎表示,她在6、7年前曾建議政府成立缺藥中心,當時政府有設了一個缺藥平台,但她認為這並沒有實際解決缺藥的問題。 針對缺藥問題,衛福部日前已指示食藥署規劃成立「缺藥中心」,不過現在人力有限,恐怕需要另外投入資源和人力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不過,台灣的缺藥危機其實早就開始,原因出在長期健保總額制度不斷壓低藥價,導致藥廠越來越不願意進藥來台灣。
小兒退燒藥: 誇張家長!7天的藥 一次餵孩子喝光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不需要用到這些藥物,但也希望爸媽別因為太害怕藥物而讓孩子因為發燒而受苦,病症若未改善就要盡早就醫。 目前常用於孩子的退燒藥物有兩類,一類是口服藥水(或是錠劑),另一類是肛門塞劑,因為使用後退燒效果出現時間不一,請爸媽們務必要注意使用的原則。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在第一版的兒童發燒衛教中指出,發燒與退燒的循環會重複發生,如果持續至少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才可能代表疾病已經康復。 喉嚨痛是比較多途徑處理的,崔俊明指在喉痛初期,使用含火酒或消毒成分的漱口水效果便很足夠,這也不是甚麼處方藥物,常見超市有售的「李斯德林」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小兒退燒藥 喉糖方面可以選擇含檸檬、蜜糖成分的去滋潤喉嚨,但謹記由於蜜糖可能引致嬰兒過敏,因此含有蜜糖成分的喉糖不適宜用在一歲或以下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