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廟是由皇后山軍營駐守的尼泊爾踞喀兵建造,是全港唯一以蓮花形狀興建的建築物,被列為是三級歷史建築物。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早前在北區以皇后山為主題舉辦巴士車身設計比賽,得獎學生作品印上巴士,行駛包括連接皇后山與粉嶺的路線78A等北區巴士路線,以藝術連繫社區。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項目編號為NR10,與鄰近的皇后山邨屬於同一個項目。 屋苑位於香港新界粉嶺龍馬路88號,前身為皇后山軍營內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並毗鄰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7月10日下午2時半,由皇后山軍營建築地盤旁邊的流水響布格仔公廁起步,要花十來分鐘才到達印度廟,其實時間還可短一些,只因路途不平,要在地盤鐵絲網外旁邊的崎嶇山路走,若是下雨天,更是危險地帶。

山麗苑印度廟

至於駐守皇后山軍營的啹喀兵,則在六十年代開始駐守,在一九九六年撤走。 空城記表示,身為廢墟的探索者的他們素來熱衷拍攝城中各處的廢墟,從二○一四年開始,屢次到訪皇后山軍營,自二○一九年末,已經目擊工人佔用上址,意味着非法佔地的情況已至少持續兩年之久。 身兼皇后山區區議員的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原本並未知悉此事,因應記者查詢,早前曾向山麗苑的承建商有利建築公司求證,對方聲稱該處並沒人居住,只是用作存放雜物,偶爾會有工人在「hea」。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然而,記者亦發覺有小量口罩被人棄置於地上,亦見有一些食物的包裝及紙巾等垃圾,破壞環境之餘亦恐散播病菌。 聖誕長假適逢冬意日深、紅葉漸紅,大批市民湧到郊外欣賞紅葉。 在粉嶺流水響水塘的落羽杉(又稱落羽松)樹群是其中一個賞葉熱門地點,本報記者昨日到場視察,發覺郊野公園內人頭湧湧,加上有不少本地團成團出動,令郊外擠得水洩不通,惟欣賞美景背後,衍生不少問題。 在防疫浪潮下市民都戴了口罩,記者卻見地上遺下包括口罩及食物包裝等垃圾,也有人無視警告攀樹拍照。 而不勝負荷的交通亦備受關注,賞葉人潮不但逼爆郊區,當區居民更恐假日搭車難,有家歸不得。

山麗苑印度廟

除橋山閣、梨山及楹山閣分別僅高23層及36層外,其他樓宇均設37層,不設可間三房單位,而每層單位為16個(除松山閣為12個)。 景觀方面,向南單位可享流水響、布吉仔一帶山景,而向北單位更可眺望深圳市羅湖區的摩天大廈及梧桐山;向東極高層單位甚至可遠望鹽田港。 六座大廈均為「非標準設計大廈」(Y型)設計,各樓高23至37層 (梨山閣:23層、楹山閣:36層、其他座數:37層),每層各設16伙單位,合共提供3,222伙分層住宅。 但由於旁邊正在興建居屋——山麗閣,而印度廟被擬作翻修成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辦事處,相信不久便會改變現貌,大家要趁機會前往,欣賞這個充滿啹喀特色的歷史建築物。 後來警犬隊總部於2003年年底,遷入位於新界北區沙嶺的新警犬總部,皇后山軍營改建的警犬隊總部丟空至今。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印度廟英文

印度廟建築設計獨特,情侶拍拖去影相留念會感覺到印度廟帶有幾分神聖、浪漫,值得一去。 位於粉嶺的皇后山邨前址為皇后山軍營,為1960s香港駐守英軍的營房,佔地25.4公頃,建有宿舍、辦公室、飯堂、加油站、戲院、草地、操場、藍球場等,聽說面積如維多利亞公園般大,是香港最大的軍事基地。 當時駐紮軍營的軍兵一半以上是尼泊爾的啹喀兵,而尼國人的宗教信仰主要為印度教,因此在建造軍營時,啹喀兵亦同時間在山丘上興建了印度廟,以作供奉參拜之用。

同時,運輸署亦建議增加或延伸部分巴士路線,往來皇后山及粉嶺站等港鐵站。 山麗苑 屬香港粉嶺軍地前皇后山軍營第三期,共包括六幢住宅大廈 (第A至F座),分別命名為松山閣(A座)、榕山閣(B座)、杏山閣(C座)、梨山閣(D座)、楹山閣(E座)及橋山閣(F座),各配置三或四部升降機。 屋邨本身位處軍營之間,故此兩端都能夠見到舊有皇后山軍營蹤影,地方偌大,本身只有一條馬路直達,現時就變得四通八達。 軍營本身早已於1992年關閉,並且於1994年因《中英軍事用地協議》而需要被交回香港政府手上,1年後演變為警犬隊訓練基地、警察康樂中心,甚至係警察訓練學校、警察宿舍,其後於2001年已經遷出,其後荒廢,直到2015年起改劃為住宅用途。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原來印度廟別出心裁嘅設計係理由,因為印度教本身以蓮花代表神聖、美麗,故此皇后山印度廟就以蓮花為藍本,故原名為蓮花廟,後來叫皇后山軍營印度廟(Hindu Temple, Burma Lines)。 山麗苑印度廟 另外,印度廟內設有幾扇門窗,更窗偏向黃色,陽光射入時更恍如神聖之光,外面亦有一座供崇拜用嘅祭壇,用作供奉降服魔鬼嘅印度教女神,充滿神秘宗教色彩。 印度廟內外設計獨特,歷史悠久,早於2010年就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物,後來亦未有重新評級,印度廟為罕有紀念少數族裔歷史嘅建築物。

  • 實際上岩石層與層之間仍有短草山坡分隔,時而攀爬岩石,時…
  • 因應皇后山印度廟的破損狀況,古蹟辦及建築署會擬定合適的緊急復修方案,地政署會負責檢閱並清除廟外的雜樹。
  • 不過,前任特首曾蔭權當時決定發展高等教育,並有意將之「落地」在「皇后山」,故作出收回「皇后山」的決定,並將用地從勾地表剔出。
  • 皇后山公共運輸交匯處有多條巴士、小巴路線來往粉嶺市中心及港九新界,相對部份本地屋邨,其實都算由山旮旯演變成交通方便嘅地方。
  • 在防疫意識下,即使現時豁免戴口罩的郊野公園,九成以上的市民都戴了口罩。
  • 而屋苑範圍外的龍馬路設有「九巴車費優惠機」拍卡後乘車可享$1.0車費折扣優惠;亦設有自行車道連接粉嶺區內以及新界自行車道網絡,供代步康樂之用。

想起小編曾到訪流水響水塘數次,最深刻是某年天氣大乾旱,水塘見底,見到水塘底部泥土龜裂情況,十分震撼,同今次水位高漲形成強烈對比。 北區區議會上月會議已通過動議,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皇后山印度廟重新評級,而會上有要求房屋署建設行人路往廟,但被該署否決。 北區區議會代表早前與學者、古物古蹟辦事處代表、建築署代表,以及地政署代表一同前往皇后山印度廟實地視察。 因應皇后山印度廟的破損狀況,古蹟辦及建築署會擬定合適的緊急復修方案,地政署會負責檢閱並清除廟外的雜樹。 山麗苑印度廟 縷縷梵音,從這奇特造型的廟宇傳出,廟內人十分虔誠,向壇內供奉的神靈唱讚歌敬拜,原來這種規模的法會已多年未見。 山麗苑印度廟 廟宇是丟空25年的粉嶺皇后山印度廟,近月其保育問題引起區內人士、尼泊爾社群等的關注,這法會的參與者也是退休啹喀兵、其後裔及關心廟宇的本港人士,他們都希望印度廟不再破落,政府能將之維修好並完善進廟道路,讓他們保留及實踐族群宗教文化。

山麗苑印度廟: 位於皇后山的居屋屋苑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在眾多關心印度廟人士中,90 後本港青年鄧皓荃在到訪過該廟後,感受到印度廟的神聖感,認為非常適合修行,於是半年前自發在廟外小亭起小壇,早前(7月10日)更與一些退休啹喀兵、其後裔,到廟內進行小型印度教法會。 他說,從尼泊爾朋友處得知,皇后山印度廟丟空後,神壇雖沒有了,但留港的退休啹喀兵仍心繫印度廟,仍會間中參拜該地方。 而寺廟所供奉的神原本有很多,以濕婆神為首,於是在法會舉行前一兩天,先建好壇,擺放濕婆神,其妻子及兩名兒子的肖像、法器等。 終於上到小山丘,走了一會就看到一排排的灰綠色建築物,原來是軍營的宿舍,前方是包含兩房、獨立廁所、廚房的大單位。 皇后山邨全邨有7座出租公屋,共提供8865個住宅單位,連同鄰近山麗苑,可容納超過三萬人居住。

因為行裝準備不足,我們回頭,走回原路看到另一條絲帶引路,是一條沒那麼陡,但也滿地玻璃碎的斜泥路,普通球鞋而言有點滑,要小心扶著樹枝上路。 於 1992 年改為警務處訓練場所,最後定案為皇后山公共屋邨和居屋山麗苑,屋邨仍未入伙。 從前的軍營大多改建為屋邨,而留下相對較著名是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皇后山軍營印度廟」,正正位於山麗苑的後山,不過之間都佈滿鐵絲網,從山下只可遠觀而不可走近。

山麗苑印度廟: 香港 泰國廟

不過房屋署代表指印度廟不屬屋苑發展範圍,有關部分由地政總署負責,又稱在2015年收地時,沒有人要求設置通道來往印度廟。 2021年6月,北區區議會15名區議員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印度廟重新評級。 山麗苑印度廟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與鄰近的皇后山邨屬於同一個項目。

大樓樓高7層,毗鄰公共運輸總站,被擬建公屋群包圍,地盤總面積約2700平方米,由房屋署負責興建。 大樓地面2層將闢設標準社區會堂,內有多用途禮堂可容納450人,建成後轉交民政事務總署。 1樓及以上共5層將用作社福用途,由社會福利署管理,其中位於1樓的長者鄰舍中心及幼兒中心,提供100個幼兒全日託管名額;而2至4樓將設置150個宿位的安老院舍,總樓面面積約1640平方米;5樓則用作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大樓地面高層的公共空間及2樓花園平台會連接公共運輸總站及其他項目綠化康樂設施。 項目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作詳細設計,委任建築師為房屋署總建築師(四),有利建築負責承建,預計於2022年9月落成,預計關鍵日期為2023年5月31日。 加上印度廟獨特嘅六角形設計,頂端尖銳,有如皇冠形狀,數一數有約12塊三角形,設計搶眼而美觀。

山麗苑印度廟: 大 埔 印度廟

寺廟的蓮花形外貌確實一見難忘,惟已有點斑駁,想當年應是翠綠明珠,內裏亦如是,主色青藍色及副色紅色(神壇位置)已變得暗淡。 眾人先在廟外小亭參拜,之後在廟內進行祈求、歌讚,跟住在廟外行火供,法會歷時約1小時。 空置後的寺廟淪為打卡人士的勝地,因其外貌獨特,由12個三角形組成,構成一個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象徵印度教視為美麗及神聖的蓮花,為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狀建築。 上半年,要求保育之聲響起,主要要求當局維修印度廟及在山麗苑旁邊設置通道往廟。 市民乘搭九巴路線78A到皇后山,於山麗苑下車,可發掘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印度廟,並到流水響水塘郊遊,更有機會遇到由北區小學生設計的巴士。

皇后山印度廟於1960年建成,供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拜祭印度的毀滅之神—濕婆 ,並舉行印度教節慶。 此外,羅庭德作出了另一項提案,要求房屋署在山麗苑居屋銷售公契為皇后山印度廟預留出入通道。 他指出,1975年的相片中見到皇后山印度廟是使用現時皇后山房屋項目的位置出入上落,但早年規劃整個皇后山房屋項目時卻未有照顧到此印度廟的出入通道;認為在規劃和施工層面來說,房署有必要回應社區。 軍營印度廟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軍地,於1960年代興建,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踞喀兵(Gurkhas)建造。 不過石坳山頂沒有欄杆保護設置,部分路段是懸崖絶嶺,登山者必須小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