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總支出為3,415萬元,政府資助八成,前後撥出2,700多萬元,餘款由總理籌募及東華基金補足,重建後的廣華共有病床2,165張,設備齊全新穎,可稱為「設備最新型之慈善醫院」,規模設備僅次於秏資7,151萬元建成於1963年揭幕的伊利沙伯醫院。 醫院董事局按社會急速增長的需求而繼續發展,1915年廣華醫院在油麻地海旁設置公共診所及碼頭以方便水上居民,但不幸在二次大戰中遭受破壞。 2019年6月26日,時值香港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東華三院發表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的言論,例如反對違法暴力,支持理性和平表達意見。 東華三院職員的薪酬支出是由稱為「嘗產」的出租物業收入支付,由善長捐助善款扣除活動直接開支外,全數都會用於東華服務。 永祥大廈位於灣仔摩理臣山道78號與祥德里交界,原為粵劇名伶鄧永祥之全資物業,其過身後家人將業權捐予東華三院。

廣華醫院平面圖

東華三院平和坊東華三院平和坊位於灣仔駱克道,是由東華三院主辦的問題賭博輔導服務,為沈迷賭博的問題賭徒及其家人提供輔導及支援,幫助戒除賭癮,重建健康平衡的生活。 東華三院平和坊乃於2003年9月創立,由政府主辦、香港賽馬會撥款的「平和基金」資助。 東華三院平和坊分別提供親身到臨、電話及網上三種途徑的輔導服務。 東華醫院成立後一直為市民提供中醫服務,直至1896年首位華人西醫鍾本初醫生出任「掌院」,醫院遂成為中西醫兼備的醫院,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均是中西藥並用,由病人自由選擇。

廣華醫院平面圖: 廣 華 醫院骨科 醫生

廣華醫院鄰近商廈、住宅及學校,為減少重建工程對社區帶來噪音及塵土飛揚等問題,院方作出多項降音減塵措施,包括於學校考試季節暫停高噪音工作等;另院內兩棵羅漢松亦因重建而遷移至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暫居」,重建後或遷回廣華醫院。 重建後的廣華醫院外牆會有透明玻璃,讓病人享受陽光,但為免成高度反光的建築物,大樓外會加支架和橫架。 陳金海解釋,此舉令醫院外觀似有窗花,觀感與鄰近住宅大廈接近;支架和橫架又可縮細玻璃的範圍,減少反光。

東華三院共設7科及4處,分別為醫務科、教育科、社會服務科、物業科、籌募科、政務科、財務及採購科、人力資源處、資訊科技處、企業傳訊處及稽核處;另外設有一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一間東華學院及一間社區書院。 執行總監負責掌管東華三院的日常行政運作,並由各部門主管協助處理服務發展及行政事務,現任執行總監是蘇祐安。 廣華醫院平面圖 2010年: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文武廟及東華三院文物館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同年,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禁止在任何情況下向長者使用約束器具,使東華三院成為全港首個全面禁止使用任何約束器具的安老服務機構。

廣華醫院平面圖: 健康資訊

2003年2月21日一名廣東广州中山醫科大學(现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退休教授劉劍倫與妻到香港參加婚禮,教授在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門診診所幫忙時,亦曾診治一些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病人,他在同年的2月15日出現類似感冒的病徵,並自行服用抗生素。 他抵達香港後在京華酒店(京華酒店在2006年易名為九龍維景酒店)的911號房住了一晚。 廣華醫院平面圖 在酒店一天內令10位人士,包括其妹夫受感染,後來被發現為其他地方(加拿大及新加坡)爆發沙士的源頭病人。 香港賽馬會於2000年撥款1,600萬元予廣華醫院進行設施改善工程,興建兩個分別位於醫院東翼和北翼的復康花園,以及連接醫院主要大樓的有蓋行人通道,改善醫院的環境及讓住院病人享用更理想的休養空間。 二次大戰後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廣華醫院住院人數在1957年急升到18萬人次,包括21,000宗產科個案。

1907年一群社會賢達建議在油麻地設立中式醫院,以應付九龍及新界急速增長的人口。 醫院最終耗資139,340元,歷時5年才告落成,於1911年10月9日由港督盧吉爵士主持開幕。 廣華醫院第一任值理共6位,包括陳柏朋、方建初、崔秩山、梁植初、余植卿及香文。

廣華醫院平面圖: 「重建廣華‧共建共享」手指畫創作活動

除了一般醫療服務外,東華東院更附設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資源中心、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診所及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廣華醫院平面圖 )起源於187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 從一個在廟宇內小小的中醫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及社區服務。 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涵蓋各層面的服務。 廣華醫院於1911年成立,位於人口稠密的旺角,為旺角及黃大仙區提供全面的急症醫療服務。 廣華醫院的多座大樓分別建於1960及1980年代,以配合日增的服務需求,但其使用率極高,令醫院設施的損耗加快。

  • 2021年2月26日,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63歲男士在專科門診覆診,醫護人員進行診斷和檢查後,安排病人在急症室等候區輪候內科病房床位。
  • 為紀念東華三院成立100週年,建築物於1970年重新粉飾,並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和整理東華三院的文物及典籍。
  • 隨著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7月落成啟用,瑪嘉烈醫院除為訪港旅客提供緊急醫療護理外,如機場發生災難事故,是接收傷者的主要醫院之一,直至北大嶼山醫院啟用為止。
  • 1997年東華東院開始了醫療服務重整計劃,其中復康日間醫院於1999年2月啟用,而綜合社區復康中心和心臟復康及資源中心亦分別於2001年2月及2004年3月相繼投入服務,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社區復康評估及日間復康治療,是港島東醫院聯網的主要復康醫療中心。
  • 建院初期廣華醫院只能收容72名住院病人,由於油麻地乃至九龍仍是低下階層社區,捐款相對位於商家雲集的上環東華醫院為少,日益面對經濟困難。

「以人為本」-主動了解及盡力滿足病人及員工所需,例如成立宿舍管理團隊以建立彼此互信互助的關係,並提供優質的管理服務,以靈活配合重建調遷工作。 東華三院文物館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25號廣華醫院內,是介紹東華三院發展歷程的博物館。 文物館前身是於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現時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廣華醫院平面圖: 九龍柯士甸站Site D 住宅上蓋 (GRAND AUSTIN)(2012-

為此,董事局將繼續致力提升東華三院的企業管治水平,增加透明度及問責性,吸引更多善長的支持。 東華三院的歷任董事局每年一任,成員不支取任何酬金,他們將個人的社會網絡、人脈關係、社會經驗引進東華三院,動員不同界別和階層人士的參與,一方面推動籌款,促進院務發展;另一方面為香港建立社會資本,孕育和諧、互相扶持的社會關係。 2021年2月26日,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63歲男士在專科門診覆診,醫護人員進行診斷和檢查後,安排病人在急症室等候區輪候內科病房床位。 逾10小時,到清晨近5時才被發現已經失去知覺及沒有脈搏,最終在2月27日清晨5時17分病逝。

  • 廣華醫院召集經驗豐富的呼吸科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師等,組成專科團隊,為市民提供多元化,高質素及全面的呼吸疾病醫療服務。
  • 當新病人求診時,即時會獲發一張智能病人卡,上面印上病人姓名、編號及一排記錄資料的電子條碼。
  • 廣華醫院高級經理(重建項目及行政)陳金海表示,廣華被碧街、登打士街和窩打老道包圍,重建時不可隨便移除周圍建築物,唯有「向上和向下發展」,故重建後會由現時的11層增至17層,另會新增兩層地庫,合共19層。
  • 瑪嘉烈醫院主力負責感染控制、新入職護士、以及其他專科護理的課程訓練。
  • 各醫院管治委員會審閱醫院行政總監的定期管理報告、監察醫院在運作和財務方面的表現、審視風險管理事宜、指導醫院管理政策,以及參與人力資源及採購工作,和醫院及社區的夥伴協作活動。
  • 東華三院以待長為尊的精神營運安老院舍,因此轄下所有院舍已經在2010年起禁止使用約束器具,東華三院職員亦不得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物品限制旗下院舍長者的活動能力,創全港安老院舍先河。
  • 新系統精簡了醫院的工作流程,透過電腦網絡,病人資料能即時傳送往其他醫療資訊系統,減少重覆輸入病人資料。

兩至三名病人共用一張病床及走廊佈滿帆布床在廣華醫院內觸目皆是。 1955年馬會捐資25,000元聘請甘洺(Eric Cumine)設計改建廣華醫院藍本。 1957年東華三院建議一項2,000萬元建築加500萬元器材費用的重建計劃。 其間董事局於1958年增建可容120張病床的「丁酉病房」應付新增的病人。 20世紀初維多利亞港以北的九龍區並沒有醫院設施,病人需要舟車勞頓到香港島就醫。

廣華醫院平面圖: 紀念建築

東華三院以待長為尊的精神營運安老院舍,因此轄下所有院舍已經在2010年起禁止使用約束器具,東華三院職員亦不得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物品限制旗下院舍長者的活動能力,創全港安老院舍先河。 東華三院的禁用約束物品政策得到勞工及福利局嘉許並推廣至不同安老服務機構。 第一期的拆卸及下層結構工程在2016年6月展開並於2019年5月完成。

日後急症室會安裝電子掃描機,也會設立隔離區,隔離發燒或有感染徵狀的病人;觀察病房會由13張病牀增至30張,另急症病房增40張牀,供看完急症的病人留院觀察一至兩日,減少動輒入住專科病房。 重建後醫院高度與鄰近的YMCA相若,外觀以粉藍、綠作主調色,大堂則屬透明設計,可清楚看到150年歷史的東華三院文物館。 瑪嘉烈醫院共有超過一千七百張病床(其中二百六十八張位於荔景大樓)及五千多名員工。 醫院服務範圍遍及荔枝角、葵涌、青衣、荃灣;以及經由北大嶼山醫院轉介的東涌區居民。

廣華醫院平面圖: 醫院管理局員工捐血大行動

慶祝活動包括廣華醫院黃昏講座系列、廣華醫院攝影比賽及相片展、火炬傳遞儀式、廣華醫院及油麻地區導賞團、兩岸四地中西醫學研討會、歷史音樂劇《百載一心》,以及「廣華『牆』青Goal Go 高」慈善步行籌款等。 東華三院慈善獎券東華三院慈善獎券用於籌募免費醫療服務經費,每張20港元,是由董事局成員夫人、女總理及香港小姐負責抽獎。 東華三院挑戰盃東華三院董事局於1993年為慶祝成立123週年及新行政總部落成啟用,將一座挑戰盃贈給香港賽馬會。

廣華醫院平面圖

直至1942年日治時代,由於中藥非常缺乏,所有住院病人自此便由西醫治病,而中醫服務則維持門診服務。 東華東院位於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1991年12月,醫院正式加入醫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島東聯網。

廣華醫院平面圖: 香港中央圖書館(1997-

為確保能夠提供現代化及安全的服務,以配合社會未來的醫療需要,醫管局將在不影響現有服務的情況下,重建廣華醫院。 重建計劃讓廣華醫院能夠建立現代化的設施,以提升其運作效率,並建設以病人為本的環境,提供全人及連貫的醫療服務。 廣華醫院高級經理(重建項目及行政)陳金海表示,廣華被碧街、登打士街和窩打老道包圍,重建時不可隨便移除周圍建築物,唯有「向上和向下發展」,故重建後會由現時的11層增至17層,另會新增兩層地庫,合共19層。 為減少工程帶來的噪音和塵埃,地盤除設有隔音屏障,附近學校考試季節時,亦會暫停高噪音工作;施工期間也會經常灑水,並購入離子霧化機等特別儀器,供塵埃達至某水平時使用;接近醫院及東華三院文物館的工程會用手動機械鑿石,減低噪音及震盪,免對醫院服務及文物造成影響。 陳金海補充,具有150年歷史的文物館沒有地基,故做掘地庫工程時要格外小心,不可造成水土流失,或震盪令文物館有破壞,事前要做多項保護措施,增加重建難度。 古蹟辦亦派員監測整個重建計劃,如文物館出現異樣便立即停工,工程展開至今暫未需要停工。

為應付24小時服務,心臟科團隊會增加多1名醫生和4至5名護士;至於深切治療部亦增加2張病床及增加護士人手。 目前伊院提供朝八晚八共12小時通波仔服務,廣華則是朝九晚五共8小時,且是只做星期一至五,將來會提供星期一至日24小時服務。 據知兩間醫院通波仔服務過了現時辦公時間後,集中由伊院接收急性心肌梗塞而須通波仔的病人,廣華醫生亦會加入候召到伊院施手術。 每晚2名醫生候召,按過往經驗,預計平均每晚有1至3宗手術,較日間時段而言,會較少急性心肌梗塞個案。 九龍中醫院聯網預計明年首季推行24小時心臟科緊急「通波仔」手術,是繼瑪麗醫院後,相隔約8年再有醫院提供24小時相關服務,將由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的心臟科團隊合作提供服務。

廣華醫院平面圖: 九龍眼科醫院中心(1989-

第一屆東華三院百週年紀念挑戰盃於1994年1月19日於跑馬地馬場舉行,此後成為每年一度的賽馬錦標賽事。 芷若園東華三院伙拍社會福利署由獎券基金撥款2,000萬元資助推出的24小時危機支援熱線-18281,為性暴力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受虐長者,提供一站式支援,計劃為期3年。 中心於2008年初提供80個宿位,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臨時居所。 廣華醫院平面圖 除了慈善目的外,在東華醫院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紀初一段長時間內,亦曾一度是華人社會的權力中心。 廣華醫院平面圖 按照華人社會傳統,屬於士紳階層的東院董事,經常負起排解紛爭、維持地方秩序的責任。 一般華人大眾较少與西籍人士接触,而是透過東院董事向政府反映意見;政府亦樂意透過東華醫院來保持華人社會的秩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