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頻繁地用力,還會使手及相關部位的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而受損,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現麻木等一系列症状。 而這種病症也迅速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滑鼠手」,因為這些神經、肌肉和韌帶在手掌根部都要通過一個管腔,即腕管,滑鼠手在醫學上也被稱之為「腕管症候群」。 得了這種病會出現手部逐漸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状,到了晚上,疼痛會加劇,甚至讓患者從夢中痛醒。 當隧道內的肌腱水腫發炎便有可能擠壓正中神經線,導致手部麻痹。

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會出現症狀:例如很多人睡覺時手腕會不自覺捲曲,因此多在晚上到清晨時出現症狀,因此很可能把患者從睡夢中麻醒。 白天工作時,例如,接聽電話、拿熨斗、油漆、水泥或握滑鼠姿勢不正確等,就經常會出現此症狀,晃動雙手或按壓局部往往有助於減輕症狀。 一般是因為在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範圍的動作,導致相關韌帶被動牽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斷裂。 腕橫韌帶 局部疼痛、腫脹,組織內出血、血腫、關節腫脹、活動障礙、壓痛。 醫生提醒大家,尤其是勤勞能幹的阿姨們,如果半夜或者晨起手麻,不要簡單地認為是睡覺壓的,或者當成頸椎病,別忽略了還有腕管綜合徵的可能,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別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展至整天持續都有症狀,而且某些手部出力或反覆使用手腕的動作,可能加重症狀,手指的觸感也會降低,影響抓握或手指操作功能;再嚴重會導致手指無力、肌肉萎縮。

橫腕韌帶: 滑鼠手的致病原因

不過,微創手術可能出現暫時性的麻木,而傳統手術則要注意疼痛性疤痕。 兩種手術方式在緩解症狀上並無顯著差異,選擇何種手術方式取決於醫師建議及病患選擇。 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根據臨床症狀、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來診斷,症狀包含受正中神經支配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有麻木燒灼、刺痛感。 早期保守療法,可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物;並以休息為主避免手腕彎曲,儘可能保持在伸直的狀態,夜間使用副木固定手腕,或平常工作時使用腕托。

  • 糖尿病的患者常常會有手部及腳部感覺遲鈍的問題。
  • 腕橫韌帶 一般是把手腕固定在背屈約0°~20°的位置,以避免手腕彎曲過度;此固定支架是由復健科的職能治療師專門設計及製作,它可以讓腕隧道有較大的空間,進而減少神經所受到的壓迫,病患在白天和晚上都可配戴。
  • 手術方式是將手腕上的橫腕韌帶切開,解除橫腕韌帶對神經的壓迫,腕隧道症候群就能迎刃而解。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震波治療: 震波是一種高能量的高壓聲波,有研究指出,震波治療可刺激神經週邊一氧化氮合成酶,有助製造一氧化氮,可止痛、降低神經發炎反應,增加神經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纖維的修復。 方藥組成:伸筋草、透骨草、紅花、防風、荊芥、桂枝、川芎各30克,煎水熏洗患部,每天早晚各正次,每次30分鐘。

橫腕韌帶: 手術程序 – 腕管鬆解術

手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滑鼠手」,許多人白天上班時離不開鍵盤與滑鼠,下了班回到家還是繼續使用手機,操作這些3C產品都會使用到手腕的力量,手腕過度操勞的情況下就容易導致手腕隧道症候群。 橫腕韌帶 對於急性期病情較重患者,應將患臂用硬紙板托住,呈功能位。 囑患者練習腕伸屈、臂旋轉、伸指握拳等,促使肌肉及肌腱的活動,防止廢用性萎縮和粘連。 患者應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涼,避免用冷水,可經常自行擦熱患部。 建議發病早期就給予非侵入性治療,亦即使用副木治療輕度和中度的腕隧道症候群,除非感覺或運動神經損傷或肌電圖報告顯示病情嚴重。 頸椎神經根病變也可引起手和腕部的感覺異常或疼痛,可能被誤認為腕隧道症候群,但前者的症狀通常始於頸部,並沿著患側手臂向下延伸,並可能隨著頸部的活動使症狀更加明顯。

橫腕韌帶

而更年期較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則可能是因為體內荷爾蒙失調,造成體液不平衡的緣故。 本網站內提供的所有資料僅擬作為一般參考之用,主要是給使用者一個概覽。 閣下如有任何醫療或健康上的問題,應向自己的物理治療師查詢。

橫腕韌帶: 診斷

常見的症狀有前三或前四指會有麻、針刺或燒灼感,同時會覺得手指頭活動笨拙、不靈活,嚴重的話則可能會在晚上睡覺或凌晨時因為手麻而醒來。 拖延較久的病人,則可能會有魚際肌萎縮及無力的情況。 橫腕韌帶 頸椎退化、狹窄造成的神經病變,也屬於感覺遲鈍的類型。

  • 民眾遇到手麻的問題,可以通過醫師的看診,診斷出是否為病理性的原因。
  • 舉手測試比提內耳氏徵象、斐倫式試驗法、腕壓迫測試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卡方統計分析顯示與提內耳氏徵象、斐倫式試驗法、腕壓迫測試同樣有效或甚至更好。
  • 滑鼠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滑鼠距身體遠,對肩的損傷越大 因此,滑鼠應該放在一個稍低的位置,這個位置相當於坐位時,上臂與地面垂直時肘部的高度。
  • 減慢,但是電學診斷結果正常並不能排除腕隧道症候群,因為神經損傷必須達到閾值才會使檢查發現異常,而且異常值是可變的 。
  • 其他危險因子包括:肥胖、需要手指及手腕用力或反覆動作、振動性質的工作、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腕肌腱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痛風、澱粉樣蛋白疾病、手腕部骨折脫臼等。

因此,當這手指出現麻痛感與無力感時,最好能夠及早就醫。 傳統的藥物與復健治療包括消炎止痛藥、蠟療與超音波等物理治療、量身訂做手腕副木支架等。 腕橫韌帶 橫腕韌帶 若接受傳統療法超過三個月仍不見好轉、或持續反覆發作,則建議考慮神經穩定療法。 手術過程包括切開腕橫韌帶、腕管探查,以及把正中神經線鬆解。

橫腕韌帶: 手術程序

腕隧道是我們手腕中肌腱和神經通過的一個小通道,隧道的上方是橫腕韌帶,下方則是腕骨。 在這小小的空間裡一共有九條肌腱以及一條正中神經通過,這些肌腱主要是負責手指頭的屈曲動作,而正中神經則是支配了手部的部分感覺及動作。 當這些通過腕隧道的肌腱們被過度使用導致發炎腫脹時,會導致同樣走在隧道內的正中神經被肌腱所壓迫,這就造成了腕隧道症候群了。 另外也有少部分的病人是因為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不動,導致橫腕韌帶變厚變緊,進而造成腕隧道空間不足。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可能是原發性、肌腱發炎、滑膜增厚等因素,導致腕隧道的壓力增加,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症狀初期,手掌或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會有感覺異常、針刺、腫脹、麻痛等不適,夜間症狀會加劇,甚至麻痛到醒過來,這些症狀可能延伸至手臂,有時甩一甩手可以緩解。

橫腕韌帶

通常不在白天使用副木,因為需要讓腕部活動以避免關節僵硬並防止肌肉弱化。 症狀可以透過穿戴豎腕副木或是施打皮質類固醇獲得改善。 切斷橫腕韌帶的外科手術效果,比一年的非手術治療效果來得更好。 繃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使用電腦時,應注意自己手掌的舒適性,可以採用可升高的坐椅。 把鍵盤和滑鼠都放到桌面上,將坐椅升高,相對地桌面的高度就會降低,從而縮短了身體和桌面之間的距離。

橫腕韌帶: 症狀與徵象

(明報製圖)【明報專訊】腕管綜合症是常見的職業勞損,引致手部麻痹。 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長期屈曲手指、手腕,如清潔工人、家庭主婦;或需要長時間使用震動工具,如地盤工人;又或需要長期使用鍵盤和滑鼠的文職人員,都有可能令肌腱膜發炎,引致水腫,令正中神經線受壓。 如大家發現手指在工作後或睡覺時感到麻痹,便要定時讓雙手休息,做一些手腕伸展運動。

因為手腳的感覺遲鈍問題,病患往往會沒注意到腳部的擦傷、泡腳時被燙傷,引起後續傷口嚴重感染的問題。 為了獲得最佳效果,許多醫療專業人員建議夜晚休息期間配戴副木。 可能的話,在造成手腕壓力的活動期間也可戴上副木。

橫腕韌帶: 腕隧道症候群

手腕握著滑鼠的姿勢,最容易讓手腕的伸展弧度變大,使得腕隧道的空間更狹小,讓血管、肌腱、正中神經受到擠壓,對正中神經造成更大的壓力而引起神經的發炎。 不過,由於人體的神經,就像一條從頸椎一路連接到手掌的電線,只要中間有任何一段神經被壓迫到,也會出現手麻的異常症狀。 舉例來說:頸椎第六節、第七節的脊椎神經掌管的區域,也與腕隧道的正中神經相同,當因有骨刺、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而被壓迫到神經根時,也會出現雷同的症狀。

症狀較輕微的患者,通過適當的休息及復健,急性症狀即可獲得緩解。 一些症狀較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手無力、肌肉萎縮的情況。 這些問題往往需要通過正中神經減壓手術,才得以改善,此類手術可局部麻醉下執行,亦可於鎮靜下進行。 拇指可在手腕部分緩慢地揉按,以達至輕微的痠痛感,時間大概 10 至 15 分鐘,切忌過於用力,避免傷及神經線和肌肉。 若症狀並非很嚴重,腕管綜合症患者可以選擇先用藥物治療,醫生一般會處方維他命 B6 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以紓緩患處痛楚及減輕腫脹,然而此方法只屬於短暫性的緩解方法,並不能根治腕管綜合症。 四、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癥狀加重或有大魚際肌萎縮者,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如切斷腕橫韌帶,解除對正中神經的壓迫。

橫腕韌帶: 導致腕管綜合症的成因是?

目前有關手術可用內窺鏡進行,因而切口較小,復原時間亦較快。 腕橫韌帶 腕指關節對於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遇到非創傷的手部及手指麻痛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期,影響生活品質。 腕隧道症候群是現代人非常常見的病症,包括上班族、廚師、家庭主婦等族群,因為經常使用到手腕,一旦姿勢錯誤或過度使用,就可能引來腕隧道症候群,又稱為「滑鼠手」。

閣下一切健康問題,尤其關乎任何需要診斷或治療的病徵,應向醫生查詢。 閣下因應本網站資料而作出的任何行動,概屬閣下姐審慎考慮後的個人決定。 腕管綜合症手術一般可採用局部麻醉,病人即日已可回家。 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所構成的一條通道,其中有九條肌鍵及一條「正中神經」通過。 當腕隧道壓力增加,使得「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就會造成手掌或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等區域,有灼熱、針刺、腫脹、緊繃、麻、痛的症狀,即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 手部有一條「正中神經」,從手腕延伸至手掌,並會從手腕的「橫腕韌帶」下方通過。

橫腕韌帶: 治療

再發展下去可能會變成TFCC(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或是尺側韌帶炎,這些都是很難康復的症狀,但只要根據影片妥善放鬆和訓練,就可以在最早期化解手腕的黃燈危機。 手術原理是將壓迫正中神經的橫韌帶切開,以達到腕隧道減壓的效果。 主要是因為我們手掌腕骨的骨頭排列,就像英文字的「U」,上面覆蓋著橫腕韌帶,形成一個有如小隧道的空間,腕隧道內有血管、控制手指活動的肌腱,以及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拇指側半部感覺的正中神經。 ,這些症狀有時也會延伸到手肘、手臂甚至到上至肩膀和頸部。 病程後期的患者大拇指下的肌肉群(魚際肌)的位置會出現萎縮的現象,手部感覺喪失使得手部的活動功能受限,若是沒有妥善地的治療,疼痛情形會更加嚴重,造成握力下降、手掌肌肉萎縮,甚至會出現不自覺手抖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準確地確診腕管綜合症,醫生會建議 X 光、磁力共振或超聲波等檢查,以詳細及深入地偵查手部結構,精確地判斷腕管綜合症。

橫腕韌帶: 滑鼠手防治操

可在腕管內注射醋酸潑尼松龍,通常可收到較好效果。 但切忌不能將藥物注入正中神經內,否則可能因類固醇結晶體積累而產生化學性炎症,反而加重症状。 對腕管內腱鞘囊腫、病程長的慢性滑膜炎等可手術切除。 如果腕管壁增厚、腕管狹窄可行腕橫韌帶切開減壓術。

橫腕韌帶: 健康問答網關於腕管症候群的相關提問

其餘潛在的併發症較罕見,包括未完全釋放腕橫韌帶或正中神經的掌皮支、反射性交感失養症、不美觀的增生性疤痕、淺掌弓、屈肌腱弓弦和屈肌腱粘連(6) 。 在腕管內沒有任何腫塊的患者,現在較常用的是腕關節鏡手術(ECTR),此手術被證明與傳統的開放手術同樣有效(5)。 腕關節鏡手術可以在局部麻醉(透過靜脈注射)和輕微鎮靜下進行,與上消化道內窺鏡檢查(照胃鏡)較相似。 橫腕韌帶 橫腕韌帶 如果患者在腕管內有腫塊(如神經腫瘤或囊腫),傳統的開放式方法是最好的選擇。 治療以上述穴位為重點,採用按揉拿捏等手法,以腕關節為中心進行治療。

橫腕韌帶: 腕管綜合症常見問題解答

滑鼠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滑鼠距身體遠,對肩的損傷越大 因此,滑鼠應該放在一個稍低的位置,這個位置相當於坐位時,上臂與地面垂直時肘部的高度。 鍵盤的高度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很多,電腦桌都沒有滑鼠的專用位置,這樣把滑鼠放在桌面上長期使用,對人的損害不言而喻。 依據橈側3個半指麻木,夜間麻醒史,腕部Tinel征或屈腕試驗診斷基本確定,神經電生理檢測則可明確診斷。 本病主要與各種原因所致腕上正中神經慢性損害相鑒別,其中常見的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橫腕韌帶: 健康網》每月「清槍」超過這個次數 美研究: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腕管綜合症的治療方法包括: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理治療、手腕托和手術治療。 由於腕管綜合症與頸椎神經根病變都會引致手指麻痹,因此在手術前醫生會安排患者做神經傳導測試來為兩者區分。 切斷術是腕管綜合症的終極治療,一般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惟建議患者不要等到肌肉開始萎縮,才決定做手術。 當手腕屈曲、手掌握拳或握物時,腕管會進一步收窄,徵狀加劇。

即手掌及手指會有麻木及腫脹感,尤其是食指及中指較為明顯,拇指和無名指較輕微,有時甩甩手後,症狀會改善。 但症狀加重時,會有夜間酸痛及麻木、影響睡眠,嚴重者大拇指掌內肌肉萎縮、手指感覺遲鈍及動作不靈活。 民眾遇到手麻的問題,可以通過醫師的看診,診斷出是否為病理性的原因。 橫腕韌帶 這些原因中,有些只要通過簡單的藥物治療、復健,即可得到改善。 其中一部分較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通過手術治療。 呼籲民眾若出現以上問題,可以及早就醫,才不至於延誤治療。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