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子宮會導致患者術後再無法懷孕(移除卵巢也有同樣的後果),也會面臨手術風險及術後長期副作用,所以現在的醫療機構在患者病情急轉直下、別無他法的情況下才會建議患者進行子宮切除術,否則一般會選擇其他的非手術療法來治療。 曾志仁強調,女性愛自己,就從珍愛自己的子宮做起,確實做到預防子宮的頭號殺手「子宮頸癌」,推廣了多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經過統計,可以有效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因此,衛教單位才會不斷提醒30歲以上的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保護自己的健康,也保障全家人的幸福,避免不必要的器官切除,保留身體健全,才是醫界推動最優質的防治方式。 因肌瘤引起的出血或疼痛,一般皆可藉由藥物來控制,包括止痛劑、補充鐵劑。
劉偉民指出,對於已不打算再生育的婦女,他會建議乾脆整個子宮拿掉,避免日後復發。 但現在有越來越多婦女,即使之後不打算生育還是希望保留子宮,針對這類的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採取只切除肌瘤的治療方式。 但若引發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例如已經引發嚴重症狀如經血量過多,造成嚴重貧血患者,或是肌瘤過大壓迫附近器官,引發嚴重頻尿、便秘等症狀,當藥物仍無法改善時,建議最好開刀切除。 手術方法就是在峽部的高度分離子宮體以截斷之,使用縫線結紮阻斷子宮動靜脈,然後將子宮體自子宮頸處分離並橫切之,此步驟需確定子宮內膜被整個移除。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切除,還需要婦科檢查嗎?台大醫師:3大癌症也可能找上妳
切除子宮後雌激素水準下降,使尿道周圍彈力組織變薄,出現尿失禁,另外,尿道粘膜萎縮導致抵抗力下降,易誘發尿路感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 妇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完全切除(切除子宫主体、宫颈和宫底),亦可以选择部分切除(切除子宫主体,保留宫颈)。 2003年,美国境内的子宫切除术次数总共约为60万,其中超过90%患者的病情处于可控状态就进行了子宫切除。 在现代社会出现如此高的手术率,逐渐地引发了对这种手术的种种争论,也不由地使人担忧这种过高的手术率所导致的后果,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必要手术的。 手術二週後,需經醫師確認復原之情形後,便可恢復工作但仍不宜過度勞累。
醫師將依您手術切除範圍及健康狀況考量來決定術後是否須補充荷爾蒙,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補充荷爾蒙,必須與您的醫師商量。 本衛教單張的內容將協助您對手術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與認識,以幫助您面對問題時不再無助與害怕。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醫師會視您的疾病及需求,提供您正確的治療方式;而術前的心理、身體的準備將有助於您術後的恢復。 患者如確診為子宮惡性肌肉瘤,建議可先上台灣婦癌醫學會的網站,查詢主治醫師是否為專科醫師,再接受進一步治療。 肌瘤或惡性腫瘤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中,都只能看到一團東西,要區分是良性還是惡性,還是靠手術後的病理診斷切片才能確定。 早期的惡性肌瘤通常以切除全子宮和雙側卵巢為主,若癌細胞擴散太快,再搭配化療或放射治療。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不是摘除後就沒事!醫師:還是有婦科疾病風險、視情況補充雌激素
Dennerstein等人認為腹式全子宮卵巢切除後的性功能障礙主要與手術前的預期心理有關,即預期手術將帶來影響的想法;反之Zussman等人卻提出全子宮切除有礙高潮的結論。 Helstrom在104人的研究中指出次全切除者較全切除者有較頻繁的性交、高潮及重複高潮,必須注意的是以上這些研究皆缺乏對照組,一些研究者傾向使用性交頻率、性交不快及高潮功能等變數來評估子宮全切除及次全切除者性功能的差異。 在一回溯性研究,Kilkku指出在手術後一年,全子宮切除者有較大比例有性交不快情形38.0 vs 5.6%,相對於次全子宮切除者的30.8 vs 15.6%。 在另一研究Killku等人則報導次全子宮切除者在高潮頻率無改變,而全子宮切除者則明顯減少。 而相反的結論則出現在Virtanen之報告中,他統計的102位病患中,在手術後一年,性交疼痛的比例有意義的減少,而性慾增加的比例呈有意義的上升。 筆者亦曾針對101位接受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的病患,在術前、術後做統計,發現性交疼痛的比例並無明顯的改變,反而原先因患有子宮肌腺瘤而導致性交疼痛的病人在術後獲得改善。
但有19位病患其高潮次數在術後一年呈有意義的減少,而其中近半數的患者認為陰道乾澀為其主因,所以在使用陰道凝膠後均獲得緩解。 目前可接受的資料範圍內,對全子宮切除及次全子宮切除者在性功能方面並不能顯示出有顯著的差異,女性性反應的複雜生理亦使得評估困難化,相信這方面的爭論未來仍會繼續下去吧。 事實上,1940年代以前,在美國95%以上的子宮切除術是保留子宮頸的,但在本世紀中期它已被淘汰,甚至有人建議對那些之前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保留子宮頸的婦女施行子宮頸切除。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早期在那麻醉與手術技巧仍在摸索,血庫尚未存在,抗生素還未發現的時代,越簡單的作法是越合理的。 而確實在1930年代及1940年代初期,子宮次全切除術的死亡率僅為子宮全切除術的一半,然而在1940年代晚期,至少在已開發國家,一些因素導致全面傾向施行腹式子宮全切除手術。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手術後能不能有性生活?
4.運動、陽光、生活調整:女性荷爾蒙受到生理時鐘影響甚鉅,因此醫界才會建議女性應該跟著太陽一起作息,就算面臨更年期或是荷爾蒙失調階段,只要調整作息,都可以縮短不適的時間。 1.不要提重物:實心的子宮其實已經很有份量了,密度也很高,長年對抗地心引力,加上女性通常都經過懷孕產子,骨盆腔結構原本就比較容易鬆弛,這些都已經是先天上的問題,若摘除子宮後又提重物,腹腔的壓力增加,對身體復原無疑是雪上加霜。 曾志仁指出,患者在手術過後,常會伴隨心理或生理的症狀出現,常見改變是在心理衝擊方面,因為形象特徵切除,有些人會出現自信心喪失情況,外在對自身的裝扮,改變轉為較中性打扮。 對一個飽受經痛之苦的子宮肌腺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或對一個長期因子宮肌瘤而出血、貧血的患者而言,切除子宮是去除下腹大患,是會改善生活品質的。 子宮切除後雖然有眾多的影響,但是女性們也不要就此失去信心,日子還是要過的,要及時做好保養工作,同時也要牢記子宮切除後的注意事項,儘早的恢復身體健康。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傳統的子宮切除手術是以開腹方法進行,但現在已可以微創方法,透過在腹腔開設數個小切口放置腹腔鏡及手術儀器來完成。
另外,還有的女性會擔心,將子宮切掉以後,沒有了姨媽經,是不是說明衰老會加速呢?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只把子宮切除了,沒有把卵巢切掉,所以衰老是不會加速,也不會提前,這方面的問題,完全不需要去擔心。 四、卵巢功能減退絕經前子宮與卵巢間的內分泌保持著精確而細微的動態平衡,切除子宮後必然破壞這種平衡,並且可促使卵巢功能發生衰退現象,更年期症狀提前且較為明顯。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比晨練更佳的運動時間出爐 研究揭何時運動最能提高健康益處
若您覺得傷口疼痛不適,可自行使用自控式止痛劑(病房護理人員將會說明使用方法);或告知護理人員以便給與止痛藥來降低疼痛的程度。 一般沒有什麼症狀時,可以定期追蹤觀察,若大小沒有變化可每半年追蹤一次,若有症狀或大小改變時就須3-4個月追蹤一次。 特定种类的生殖系统癌症、肿瘤、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宫颈、卵巢和子宫内膜),在相对保守治疗的情况下无效的。 在手術後的前兩個星期,您可能會覺得容易疲倦,此時應該多休息。 您只適合做一些輕便的家務,例如:洗碗、煮飯、散步等溫和的運動。
但醫師多半不建議長期使用,雖然這類藥物能有效縮小肌瘤,「但卻會使患者出現熱潮紅、盜汗、心悸等更年期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國泰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黃家彥表示,而且一旦停止使用柳培林,肌瘤通常又會繼續生長。 柳培林是一種含有促性腺釋放激素成分(GnRH)的藥物,一個月注射1次,可以抑制腦下垂體對卵巢發出訊號,讓卵巢暫停分泌黃體素與雌激素,達到縮小肌瘤的效果。 朱俊誠說明,柳培林多半用在肌瘤太大但不想開腹的患者,可於開刀前 2~3 個月投藥,先縮小肌瘤,再使用腹腔鏡切除;另一方面肌瘤縮小後,也能降低手術時的出血量,但健保不給付。 不過,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婦科主治醫師李光漢強調,接受次全子宮切除的婦女朋友仍有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術後仍建議每年按時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術後照護及心理調適:術後的照護對患者來說更是重要,例如手術後可能會住院幾天?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子宮切除後遺症有哪些?切除子宮竟會導致這般後果!
手術後6~8周,等骨盆腔內深處組織復原,即可有正常性生活。 子宮全切術後應禁性生活3個月,3個月後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部分病人由於過分地擔心可嚴重影響到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和諧,影響工作,可產生抑鬱、焦慮等精神症狀,產生心理障礙。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卵巢左右各一,位於子宮兩旁,生育年齡的女性,卵巢中有周期性的卵泡發育、成熟及排卵,產生雌激素及孕激素,維持女性的性特徵。 切除子宫会导致患者术后再无法怀孕(移除卵巢也有同样的后果),也会面临手术风险及术后长期副作用,所以现在的医疗机构在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才会建议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否则一般会选择其他的非手术疗法来治疗。 在女性的一生中,子宮作為一種力量的源泉、青春的象徵和女性特有魅力的體現,通常認為是不可或缺的器官,她作為健康完美機體的一項標誌,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 朱俊誠說明,柳培林多半用在肌瘤太大但不想開腹的患者,可於開刀前 2~3 個月投藥,先縮小肌瘤,再使用腹腔鏡切除;另一方面肌瘤縮小後,也能降低手術時的出血量,但健保不給付。
- 較少如感染或臟器傷害等後遺症,3.患者可較早出院,4.易回復正常生活。
- 在另一研究Killku等人則報導次全子宮切除者在高潮頻率無改變,而全子宮切除者則明顯減少。
- 但現在有越來越多婦女,即使之後不打算生育還是希望保留子宮,針對這類的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採取只切除肌瘤的治療方式。
- 子宮切除後,骨盆底的支撐功能削弱,另外由於骨盆神經切除帶來的感覺喪失可能會導致小便失禁、慢性便秘和大便失禁。
- 事實上,醫生把子宮切除後,會經由另外一個「看不見」的傷口,即是從陰道取走子宮,然後再縫合陰道穹窿(即陰道的頂部),故此在術後會出現小量陰道出血的情況。
3.別亂補身:女性朋友一定有經驗,會喝四物、山藥、中將湯或是月見草,讓月經通暢;產後、術後,則會吃麻油雞等中藥補品補氣血。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其實這些都是傳統的觀念,在環境荷爾蒙充斥的現在,補錯了、補過頭,也是子宮肌瘤、腺瘤等疾病重生,且得病年齡年輕化的原因之一。 2.積極減重:因為手術過後,已經沒有子宮保護膀胱,在組織結構直接的壓制下,應該減輕身體負擔,所以,體重不要過重。 「妳認識自己的子宮嗎?」很多人可能只意識到子宮是媽媽孕育寶寶的溫床,可以繁衍下一代,有了伸縮自如的子宮保護,讓人類的生命得以延續,享受新生命的到來。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女性生殖構造及功能
在建議病患因良性病灶行子宮切除時,一個婦科醫師該加上對子宮次全切除及全切除優缺點的討論。 不論如何,在有更多的臨床研究以前,病患與醫師均應依照病人的意願與臨床評估來決定子宮頸的命運。 缺少對子宮頸前驅病變的偵測及簡單的治療方法是早期常規對子宮良性病灶行子宮全切除的原因。 然而,在子宮頸抹片發明後,陰道鏡的改良,使婦女能早其被篩檢、診斷出非侵襲性的子宮頸前驅病變,甚至可用冷凍治療、圓錐切片等有效又便宜的方法來加以治療,使得婦女不再需要以子宮全切除手術為唯一可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 雖然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後的婦女仍有某種程度的風險,但手術時同時預防性燒灼或切除子宮頸上皮,可減少術後子宮頸病變的發生。 的確有婦女在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後才診斷子宮頸癌,這種診斷延遲可能是因為病患對接受Pap smear的順應性降低。
- 47歲的林女士,每次月經來都出現嚴重經痛,連吃止痛藥都無效,近2年來經血量暴增,一天需要換十片加長型衛生棉,最後因為反覆腹痛才就醫。
- 古文森醫師解釋,像是子宮腫瘤、癌症,就會建議患者摘除子宮。
- 次日,因為全身麻醉及插管的關係,喉嚨會疼痛、多痰的情形。
- 本衛教單張的內容將協助您對手術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與認識,以幫助您面對問題時不再無助與害怕。
- 曾志仁強調,女性愛自己,就從珍愛自己的子宮做起,確實做到預防子宮的頭號殺手「子宮頸癌」,推廣了多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經過統計,可以有效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
- 麻醉醫師將會瞭解您的過去病史及是否對任何藥物過敏,並解釋麻醉方式及術後止痛藥之選擇。
- 在20世紀中期,由於更安全的麻醉,改良的手術及訓練、抗生素及輸血的普及,使子宮全切除被視為一理想的手術而全球風行。
在本世紀初期,子宮次全切除手術是爭論的焦點,然而,1960年代之後,選擇性移除子宮體已成為過去式。 但近年來,某些因素致使我們重新評估子宮次全切除手術,這些因素包括有些報告指出子宮全切除術後較常出現陰道壁脫垂、性功能障礙、以及泌尿系統障礙(1-3)。 此外,在所有腹腔鏡協助的子宮全切除手術中,無論它主要是經由腹部或陰道執行,較長的手術時間、較高的費用及後遺症多被歸咎於移除子宮頸的過程,是故子宮次全切除手術被視為可減少短期及長期併發症,進而直接或間接減少醫護費用的方法。 47歲的林女士,每次月經來都出現嚴重經痛,連吃止痛藥都無效,近2年來經血量暴增,一天需要換十片加長型衛生棉,最後因為反覆腹痛才就醫。
次子宮切除後遺症: 健康雲
除上述子宮切除後遺症外,有的患者術後出現腸粘連、腰痠腿痛、內臟下垂等症狀,一些女性做完子宮切除後出現毛髮乾燥、皺紋增多、煩躁、失眠、易激動等現象。 據美國賀氏基金會的統計,一個女人在切除子宮後會怎樣,各方面的影響如下。 當子宮發生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脫垂、子宮體癌或子宮頸癌時,子宮全切除手術是常見的治療方式。